南洋风云1864 第217节

  舰队副长官董奎发少将见状扯了一下嘴角,颇为感慨的说道;“尔等倭寇性极凶悍,怪不得琉球那帮人不是对手,吓都吓得腿软。”

  “好勇斗狠之辈罢了,又算得了甚么?”潘天寿少将冷哼一声说道。

  现场主持受降仪式大局的是外交部次长郑毓兰,看到扶桑人弄得一地血腥,他面对着唯唯诺诺的萨摩藩主岛津茂久,神色中的厌恶之意不加掩饰。

  冷言说道;

  “此次引发战事的缘由,盖因尔等麾下民众不加约束,狂犬乱吠,辱及我大楚国旗,孰可忍,孰不可忍?

  今我舰队远征,荡平邪魅,澄清宇内,重申楚国凌然不可侵犯之威严,是为惩戒之举。

  尔等乞降须做到4件事。

  第一件,严惩肇事元凶,所有辱及大楚国旗参与之众,皆杀无赦,王国尊严不容侵犯。

  第二件,尔等需赔付银洋30万块,民女3000人,抚慰大军奔波,将士辛劳。

  第三件,尔等萨摩藩主上书楚王陛下请罪,保证约束麾下之众,再无错犯。

  第四件,开放鹿儿岛县为商埠,画出租界,以为平息事端代价。

  以上4条,有任何一条做不到,我楚国大军雷霆所至,皆为糜粉也。”

  这4件事,每一件都无比艰难。

  可事已至此

  萨摩藩主岛津茂久压根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两次耍横,第一次被英国人踹翻在地暴打。

  这伤还没好呢,再一次被楚国踹的满地爬,打的内伤吐血三升,早已经没有什么心气了。

  岛津茂久抬头看着码头边风帆战舰的巍峨身影,一排排全副武装列队的楚国士兵,凄惨的感觉笼罩身心,不由得落下两行老泪,点头应下了这4点屈辱的条件。

  外交部次长郑毓兰在提条件的时候,另外夹带了点私货,要求萨摩藩在赔偿30万银洋的同时,再提供三千名民女。

  三千民女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大概就是7艘风帆战舰上,总计约1320多名官兵水手,再加上1600余名陆军官兵,合计起来的数字。

  这其中多几十名,长官们分分也就没了。

  这点儿民女,扶桑人是绝对拿的出来的,每年下南洋的“南洋姐”就有大几万人,从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了。

  要不然,萨摩藩哪来钱修的炮台?哪来钱购买的英制蒸汽机船?哪来钱购买的西洋火枪?

  30万银洋虽然让萨摩藩吐血,但转借一下,还是能筹得齐的,一时之痛罢了。

  最让岛津茂久内心滴血的是开埠鹿儿岛县,这可是萨摩藩的基本盘重地,如今四门大开,就仿佛利刃顶在脖子上似的。

  至于三千民女,那倒不算事儿。

  隔着不远的木楼上

  几个英国白人站在这里神态悠闲的看向码头,将岛津茂久唯唯诺诺的神态全部尽收眼底,言谈中充满了不屑,还有幸灾乐祸的快乐。

  “嗨,先生们,你看那位藩主大人像不像一条狗啊?”

  “哈哈哈……虽然这样的比喻不恰当,但我觉得很形象,对这些狂妄自大而粗鲁的黄皮猴子,就应该狠狠的践踏。”

  “先生们,我们应该正视楚国的实力,确实有一些欧洲海军的风采。”

  “嗯哼,是欧洲三流海军,别忘了是大英帝国舰队的猛烈炮火,摧毁了萨摩藩的海岸炮台和蒸汽轮船,摧毁了萨摩藩的兵工厂,英属远东海军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没错,是我们踢开了大门,而这些楚国人就走了进来,一群捡便宜的家伙。”

  “但不可否认,他们确实干的不错,让这些扶桑小矮子有了敬畏感。”

  “也许,我们也应该在鹿尔岛县设置商埠,这里应该有一块我们的地盘。”

  “这个提议非常棒,附议。”

  “附议。”

  “附议。”

  几个英国商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很快就把这件事定下了,丝毫也没有考虑到萨摩藩主岛津茂久的意见。

  在他们看来,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楚国取得了鹿儿岛县开埠权利,遵循此前签订的普惠条约,英,法,美,俄,荷等国也应享有同样的待遇,不能厚此薄彼。

  一个民族在孱弱的时候,难以避免的会遭受欺辱。

  既然萨摩藩主全盘接受了投降条件,楚国舰队也不为已甚。

  数天后,在收到了筹集的价值30万银洋金银珠玉和锦缎布帛后,带着三千民女拔锚起航,返回海南群岛。

  远征舰队在6月4日胜利凯旋,抵达舰队母港马尼拉,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首相李鹤章率领数位内阁大臣前往码头迎接,并举办了隆重的凯旋仪式,一时间码头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远征舰队随即进入休整期,舰队官兵和出征的陆军士兵带着赏赐和女人,高高兴兴的各自返回家中不提。

  远征舰队的几位长官随同首相李鹤章一道,入宫觐见楚王陛下。

  这次远征的预定目标皆已达到,圆满完成任务,尚有额外的惊喜收获,可谓非常完美。

  楚王郑国辉自然不吝溢美之词,狠狠的夸奖了一通,尤其是外交部次长郑毓兰表现出色,捍卫了王国尊严。

  楚王郑国辉对此非常满意,称其为“吾之臂助,干练之臣”,这让郑毓兰兴奋的满脸红光,走路都像踩在云朵上似的,浑身36000个毛孔透露着舒坦劲儿。

  萨摩藩主赔偿的价值30万银洋财货上交政府国库,楚王另有数万银洋赏赐,这里就不用赘述了。

  三千扶桑民女瓜分一空,楚王郑国辉也不在意这些小事,从头到尾也没提到过。

  热闹过后,人群散去。

  楚王郑国回到御桌后面,安静的坐了下来,开始细细的复盘整个事件,考量对楚国的影响利弊各占多少?

  从大处讲

  在当今南洋的版图中,楚国已经是崛起不可忽视的地区强者,会引来美荷两方的忌惮,也会引来英法两方更加重视的态度。

  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就不同。

  楚国展现出来的这点实力,还远远没有到可以让英法两国忌惮的程度。

  同样的,楚国展现出来的实力,能够让北方朝廷更加重视,可以说是件好事。

  楚国展现出来的锋芒,以及在琉球王国那霸港设置的租界,多少会令北方的扶桑人忌惮,兴许琉球王国能存续时间更长一些。

  依照郑国辉对扶桑人尿性的理解,大概也多撑不了几年。

  原本十年后就对琉球王国动手,现在估摸着,撑死了20年,那些蠢蠢欲动的扶桑人就会忍不住了。

  届时,若不侵犯楚国的利益便罢。

  否则大不了刀兵相见,硬碰硬的称量一下,时日尚早,眼下却不需多虑。

  舰队此行打开了北方的扶桑和琉球贸易市场,对国内工业品倾销大有益处。

  八打雁钢铁厂的一号高炉正在紧锣密鼓的安装中,预计下个月点火试生产。

  随后的2号和3号高炉,也将分别在年底和明年初点火投产,令楚国的钢铁产量会有大幅度的攀升,尤其是高炉炼铁的先进产能,质量大大的提升一块。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钢铁产品,国内市场肯定吃不下那么多,必须将目光投向海外。

  现阶段

  楚国商务部正在与英属印度总督府商讨商业上的一笔大交易,就是“棉花换铁轨”,这是楚王郑国辉当下关注的焦点。

  英属印度殖民总督府作为维多利亚女王皇冠上的宝石,在大英殖民体系中,一直占据着核心的重要位置。

  英国人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不同,他们愿意向殖民地大力投资,建造道路,桥梁,铁路和码头,以扩大产品销售,加强对殖民地的统治和搜刮,考量的更为周全。

  自19世纪40年代末起

  英属印度总督府就推出了大规模修建铁路计划,印度次大陆殖民地为大不列颠王国提供了巨大经济利益,消化了很多工业产能。

  在这一过程中

  包括铁路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印度次大陆幅员广袤,铁路可以连通不同的地区,促进大量货物和商品的流通,这包括棉花在内的重要原材料。

  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铁路能够便捷地将印度各地的资源运送到港口,方便出口到英国。

  这包括棉花、茶叶、丝绸、煤炭、铁矿石等,使得殖民者的掠夺更加高效,也促成了泛印度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

  除此之外

  铁路还可以让英属殖民总督府方便的向偏远地区投放军事力量,强化殖民统治,其意义深远。

  正因为诸多好处,所以在印度次大陆进行的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同时开工了几条重要线路。

  楚国发现的商机,就在于此。

  由于苏伊士运河尚未正式开通,建设铁路所需的钢铁和设备,英国人一般是在地中海沿岸赛德港卸下沉重的钢铁货物,再通过陆路转运到苏伊士城,再次装船运输到印度次大陆各港口。

  这一过程费时费力,造成运输到印度次大陆的钢铁价格高昂,引来了英属印度总督府的诸多怨言。

  英属印度总督府列支的建设预算并不是无限的,高昂的建设成本,以及很难及时运抵的铁轨和设备,都是糟点满满,让人非常头疼。

  以前没有选择,那只能忍受了。

  如今楚国看到了商机,派员前往加尔各答英属总督府商谈合作事宜,就是非常聪明的提供多一个选择。

  楚国方面所求不多,也不可能吞下英属印度总督府铁路建设所需的大部分钢铁供应,只求分润一二即可。

  鉴于英方铁路投资规模浩大,仅仅分润一二,就足够正在建设中的八打雁钢铁厂吃饱喝足,满功率生产。

  这笔交易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用“棉花换铁轨”,海南群岛本身不产棉花,但却进口了很多纺织机械,今后将慢慢建立自己的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可是提供就业的大头,楚国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那么原料进口就是一个大问题,英属印度大陆是世界棉花的主要产区,用棉花置换质优价廉的铁轨,岂不是一门好生意?

  无论从价格还是供应来说,都比从英国直接进口铁轨更有诱惑力。

  这笔交易可以直接消耗英属印度殖民地庞大的棉花产量,换来所需价格低廉的铁轨,可谓两全其美。

  八打雁钢铁厂生产的铁轨,在八打雁钢铁厂码头装货以后,能够直接运抵印度次大陆各港口,距离近,也用不着来回倒腾,运输费用就省了一大笔。

  即便以正常的价格销售,也比万里迢迢进口的英国钢铁显得更有性价比。

  而且楚国所求不多,只是分润一二。

  钢铁供应的大头还是由英国本土提供,只不过给英属总督府多一个选择罢了,成功的希望很大。

  这次远征舰队在扶桑岛的作为,那肯定瞒不过英国人。

  无形中

  能够抬升一下楚国在与英国人谈判中的地位,说不定能促成此事,那可就完美了。

  郑国辉可是知道

  楚国此行的商业谈判决不会顺利,即便到了加尔各答,那些傲慢的英国殖民官员是否能够接见,都在两可之中。

  英国佬的眼皮子高,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难缠。

  即便这笔交易有利于双方,英国佬也不一定买账,反而可能提出各种难以置信的苛刻要求。

  一句话,就看不上你,能咋的?

首节上一节21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