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13节

  首相官厅内

  向德宏一把就扑倒在首相李鹤章的面前,泪流满面的哭诉道;“首相大人,看在琉球王国与楚国血脉相通,手足之情的份上,出兵帮帮我那多灾多难的琉球王国吧,只需一个团的兵力即可。有大楚王国鼎力相助,何愁倭寇猖獗?”

  喔尼玛!

  纵然以首相李鹤章的好脾气,也被向德宏缠的头大如斗,禁不住想要爆粗口。

  向德宏这片精诚报国的心意,确实值得称颂,也让人衷心钦佩。

  关键在于拜错了庙门,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李鹤章早前与他说的口干舌燥,已经清楚的表明了楚国立场,于情于理都不可能插手琉球王国与扶桑王国之间的领土纠纷,或是吞并啥的。

  应该找的正主儿是神州朝廷,那是爸爸,是爷,至于神州朝廷管不管?

  那就不是楚国能干预的事儿了,可是这个向德宏油盐不进啊,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劲儿的哀求援手之德,举国上下莫不敢忘。

  这不扯了吗?

  楚王郑国辉三番五次的交待,大楚立国不久,根基未稳,国力尚弱,近些年来以韬光养、晦为主,在周边南洋事务上不表态,不干预,不插手,以锤炼好王国根基为主。

  作为内阁首辅大臣,李鹤章怎么会拿自己的大好仕途去博琉球王国的“举国上下莫不敢忘”?

  对这块烫手山芋,那真是抓破了头皮呀。

  雪兰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拉-赛义德亲王还好些,见楚国是真不愿意插手,也只能悻悻的回去了。

  琉球王国却留下了这个难缠怪,让政府上下对琉球王国都有了意见,很不待见他们,妥妥的强人所难嘛!

第235章 那霸港租界

  首相官厅里的秘书们眼疾手快,早就防着向德宏又拿出玩命磕头的那一招,在他跪伏到地的那一刻,便七手八脚的将他拽起来。

  任其泪流满面的哭诉,紧紧拽着向德宏的双臂不放手。

  首相李鹤章强行按耐内心的厌烦情绪,刚温言安慰几句,就听到向德宏大叫道;

  “首相大人,若是贵国无意出兵的话,请帮我琉球王国训练一支强军,聊以自保,下官及琉球王国上下莫不感恩戴德,愿永为兄弟之邦。”

  训练一支强军?

  首相李鹤章皱着眉头想了下,便吩咐说道;“若想好生商议事情,便须不行痞赖之举,有辱国体,岂不令人看轻了?”

  “尊长教诲,德宏受教了,再也不敢轻率行事。”

  “嗯,坐下说话吧。”

  首相李鹤章是断不可能相信向德宏的话,此人在他面前信誉彻底破产,一个字都是不信的。

  见事情缓转,首相李鹤章摆了一下手,几个官厅的秘书这才放开了紫巾官向德宏,顺便还把他起皱了的衣服拽了拽。

  紫巾官向德宏也不在乎,依言坐了下来。

  首相李鹤章让人上了茶水,这才问道;“训练一支强军绝非易事,以我之见,尔等琉球王国既无钱,又无粮,宫廷花用都极其紧张,哪里来的财力去训练一支强军?”

  练兵是要花钱的,而且是花大钱,楚国又不是冤大头,绝不会出这笔费用,事先必须要问清楚。

  紫巾官向德宏看来早有准备,爽快的直言说道;“我国可以将那霸港口优惠折价卖出,签订99年租界协议,首辅大人认为价值几何?”

  这话说出口,李鹤章都大吃一惊,颇感兴趣的问道;“此事干系重大,恐非尔等可以做主。”

  李鹤章这话说的可有出处,那霸港是北上扶桑,朝鲜航线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商船往来频繁,楚国商船自然也少不了。

  早在15世纪初,那霸港就是琉球国与亚洲诸国贸易的重要港口。

  琉球王国通过转口贸易获得巨额利润,那霸港因此而极度繁荣,是琉球王国腹心之地,也是钱袋子。

  在第二尚氏王朝时期,那霸港与泊港(位于安里川河口)、安谢港(位于安谢川河口)并列为琉球的三大贸易港口,与大陆人员货物往来密切。

  那霸士族因经商而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与首里士族、久米士族、泊士族并列为琉球的四大士族。

  那霸港距离那霸市区不远,而首里王城就建于市区附近海拔约120米高石灰岩山上,是一座极具闽南特色的王朝宫廷建筑。

  这么一块要害腹心之地,紫巾官向德宏说要把租出去,还可以签订99年的租界条约,李鹤章怎么可能相信?

  紫巾官向德宏双手抱拳作礼后,神情淡定的说道;“下官抵达贵国之前,得到国王陛下面授机宜,只要不把王宫卖了,能够留下我尚氏王族一脉,签订任何协议都可以。”

  “哦……兹事体大,且容我考虑考虑。”李鹤章看他的神情不像说笑,便坐了回去,心中急速的开始盘算起来。

  若是能租借那霸港那一片地方,对楚国无疑是天大的好处,更是彰显国力的好机会。

  无论扶桑人是否进攻琉球王国,也不会影响楚国签订的租界条约,楚国也不用直面扶桑兵锋,驻军稳守租界即可。

  除非扶桑人想与楚国开战,否则不会侵犯租界。

  那琉球王国想得到什么?

  一支强力的军队,还有楚国进驻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能够威慑扶桑人不要做的太过分。

  效果能有几分,尚存疑点。

  但是琉球王国想凭借着租借那霸港口,就把楚国拖进浑水中,在王国存亡的关键时候军事干预,那也未免太小看楚国了,

  只要扶桑国承认楚国的租界利益,认可并尊重租界条约,楚国未尝不可以隔岸观火,用不着为他人火中取栗。

  李鹤章思来想去,不断的用犹疑的眼神去打量向德宏,见他面色自若,一副尽管查证的模样。

  李鹤章心中委决不下,认真考虑一番后,这才说道;“若先生没有虚言诳语,我国定能给尔等以满意回答,此事需从长计议,待有了消息,再与贵方具体商榷。”

  “请首辅大人费心了,扶桑国狼子野心业已不加掩饰,急欲吞并我国江山社稷。诚如此,莫如尽数交托兄弟之邦,强军壮民以为臂助,绝无诳语。”向德宏斩钉截铁的答道。

  “嗯,此事我已尽知,数日间必有回音。”李鹤章点头答道,并没有给一个准说法。

  这种拿不准的大事儿,得请示陛下。

  隔一日

  甘泉宫,东阁

  人逢喜事精神爽,楚王郑国辉现在就是这样,自从王后有了喜之后,便将他推出寝宫再也不管了,更不同房了。

  这下子,等于老鼠掉米缸里了。

  楚王郑国辉可以任着性子宠幸爱妃,这些天大都是召唤爱妃冬梅侍寝,间或巧月,苏眉娘,如琴,妙画,巧星等女,燕瘦环肥,莺莺燕燕好不快活。

  年轻人火力壮,床第之乐自不言说。

  王后是出生于皖北李氏的名门望族,虽然容貌极美,芳龄18,可很有种少女老成的端庄,贤淑,绝不会逾规越矩。

  她过于庄重拘礼,不会任由楚王郑国辉嘻闹,而且总要熄了灯烛才行。

  这样一来,乐趣就失去了九成。

  这些侍妾不同,对楚王郑国辉那是千依百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无拒绝之说。

  两相比较,差距自然就出来。

  楚王郑国辉神清气爽的来到东阁,端起热茶喝了两口,然后放下茶盏,站在悬挂在东阁一侧大幅手绘地图面前欣赏起来。

  这是他的习惯,每天都要看上许多遍。

  “启奏陛下,首相李大人恭请觐见。”

  “哦……今天来有什么事儿?传……”

  “谨遵圣命。”

  没2分钟,首相李鹤章就夹着厚厚的一叠资料进来了,见楚王郑国辉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便上前拱手做揖,拜道;“微臣参见吾王陛下,恭祝陛下万福金安!”

  “免礼,赐座,奉茶。”

  “谢陛下。”

  看首相李赫章接过茶盏喝了一口,楚王郑国辉溜达的走到他的身前,顺手接过李鹤章带来的资料,翻看了几下皱起眉头。

  这都是关于琉球王国和那霸港的资料,也有一份内政部的调查报告,这让郑国辉有些疑惑。

  弄这些玩意儿干啥?

  首相李鹤章用不着卖关子,便将此事来龙去脉详述了一遍,最后才说道;

  “……

  此事微臣仔细盘算过,租借那霸港99年有益无害,利大于弊。

  一旦功成,可令我楚国声威大涨,声誉日隆,当为欣欣向荣之昌盛景象。”

  “这个好处……可不容易吞下啊!”郑国辉苦笑着说道。

  他比谁都明白,扶桑人在今后数十年对外扩张的疯狂,吞下这个肥肉,迟早要和扶桑人硬拼一场,决计无法避免。

  现在的扶桑国正处于明治维新期间,在全力西化的同时,国力蒸蒸日上,从而滋生了越来越大的野心。

  这不奇怪,能力越大,索要的就越多嘛。

  好在扶桑国正处于国力腾飞的起始阶段,由于底子薄,资源少,所以扶桑国派遣了数十万女人下南洋,用女人身体为国家积累资本。

  这一段血泪史实,是扶桑国不愿提及的伤痛。

  在如今的楚国境内,亦有不少扶桑妓娼馆,以便宜量大,年轻女孩多著称,在城镇底层华人民众中很有市场。

  从军队实力来看,楚国陆军可能稍逊一筹,装备虽然先进,但军队人数太少了。

  可以楚国海军的先进战舰装备,绝对可以压扶桑国一头,令其不敢南顾。

  郑国辉正计划着安排海军舰队北上扶桑岛一趟,用炮舰逼迫其签订贸易条约,就像美、英、法、荷曾经做过的那样,为楚国赢得开放的扶桑市场。

  现如今的北方朝廷在长崎设有领事馆,拥有与欧洲列强一样的贸易特权,但楚国没有。

  郑国辉原本计划安排在年底,这一路正好与琉球王国,扶桑王国及朝鲜王国签订贸易合约,当然是单方面不平等条约,赋予楚国和其他欧洲列强同等超国民优惠待遇。

  如今的工业品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尤其是大量铁制农具,仅仅凭借楚国一百几十万户的市场规模肯定是不成,需要更多的外销市场。

  蚊子再小也是肉啊,不可能放弃。

  郑国辉认真的考虑了一番,这才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可以,具体的派员前往琉球王国去谈,可以送他们一批老式火枪,数量具体政府定吧,随行可以派遣一些教官,彰显我方的诚意。”

  “微臣谨遵圣命,会妥贴安排。”首相李鹤章见到楚王同意,脸上露出喜意回答说道。

  想了一下,李鹤章又禀报说道;“琉球王国方面的意思,是想从神州大陆招募一些勇敢善战之士,用我们的船队送往琉球,陛下,您看?”

  “具体你们去谈吧,琉球那些人确实不堪大用,被扶桑人欺负惯了,看见扶桑武士腿都软了,训练出来也是软脚虾。”楚王郑国辉脸上露出不屑的笑容。

  在当今时代

  要说打仗那还得北方神州,无论是兵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一等一的强劲,皆是血战余生的锐卒。

  根据楚国收到的信息,这两年有数万太平军血战余生的士卒,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杀,不得不签下了卖身契,登上前往南北美洲的风帆货轮。

  总的数量,约在7万至8万之间。

  在古巴,在智利,在委内瑞拉,在夏威夷,在北美大陆到处可以看到华工的影子,这些海外华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楚王郑国辉实在难以顾及那么多,他们一年招募上百万难民下南洋,让这些处于战火苦难中的人不至于饿蜉遍地,白白的英年而卒,已经竭尽全力了。

  若非此义举,这些难民中的绝大部分人看不到明年的太阳,至少8~9成饿毙于途,毫无价值的死于非命。

  但想拯救更多,亦力有未逮啊!

  在现阶段

  楚国只能保证每年增多百万华人移民的口粮,若是放开引进华人移民,自身的粮食供应量也跟不上。

首节上一节213/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