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198节

  如今全都规规矩矩的穿着深藏青色祭袍,黑压压的坐满了大教堂,在这格外浓重和肃穆的氛围中,每一个郑氏族人都找到了血脉中的根系,找到了在海外的归宿感。

  在这座大教堂中,现在应该称为王室宗族祠堂,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宗族祠堂内

  高高的穹顶式拱券门窗上,到处都是精美的巴洛克式繁复花纹,壁画描绘着天主教义的宗教故事,还有光着屁股的小天使。

  祭台前

  主持宗教仪式的却是上百个道士,祭台上摆放着层层叠叠的祖宗排位,每一个祖宗排位都是紫铜铸就,有着精美的盘龙绕云花纹,鎏金工艺制作的祖宗名号。

  高祖为楚义王,祖父为楚信王赫然在列,放置在正中的位置,祖宗排位上还有三层的屋檐装饰,这是王者门楣。

  其他的祖宗排位就没有,彰显出身后的尊祟。

  特别要指出的一个细节是

  高祖为楚义王,据说高祖生前为人非常义气,颇具豪侠之气,只要四乡八邻有难,莫不慷慨相助,是为楚义王。

  祖父为人讲信重义,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是为楚信王。

  在祖宗牌位中,上溯郑氏一族七代祖先供奉,按说逾制了,这是皇家的礼节,诸侯只能供奉5代牌位,那可不能乱。

  周公制礼,《王制》规定;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

  庙即供奉牌位以祭祀的处所,先祖住的庙就是祖宗牌位。

  换言之

  就是说皇帝供奉七个牌位,诸侯五个,大夫三个,士二个。

  《王制》曰:七叶可以观德。

  又曰:“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这是非常讲究的地方。

  内里的含意,值得人深思啊!

  祭台下,共计九百九十九盏点燃的油灯,环绕在祖宗排位的四周。

  在祖宗牌位的正上方,这里是祠堂亨堂照壁上方之正中,悬挂着三个巨大的鎏金牌匾,全都是郑国辉亲自手书。

  第一幅是“开疆拓土”,第二幅是“扎根南洋”,第三幅是“继往开来”。

  三幅字是三层意思,“开疆拓土”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事业,“扎根南洋”是对子孙后代的期望。“继往开来”是对郑氏一族子弟未来的愿景。

  这虬劲有力的字体,给宗祠享堂增添了无形的王霸气势,极具华夏文化特色,与供奉祖宗的祭台相得益彰。

  这个亨堂照壁上方,原本是悬挂耶稣受难塑像的地方,空间又高又大,悬挂三块巨大的鎏金牌匾,丁点儿都不显得拥挤。

  按照计划

  左右两边还将制作巨大的楹联,但由于时间太仓促,改建的工程也稍大些,只能在建国庆典之后再完善。

  之所以将圣奥古斯丁大教堂改建为郑祠堂,一来是废物利用的意思,二来这个大教堂的位置也太好了,非常符合华夏传统的风水局。

  修建祠堂讲究非常多,每一处都会被族人放在放大镜下,反复的讨论,修正,稍差点的地方都会被否决。

  祠堂要求注意龙脉和生气来源,明堂宽大,方正,背山面水,水口收藏,无冲突,无争斗之风水好局。

  要求左右互衬,四势匀和,坐北朝南。

  要求尽量避开人口密集的地方,适合先人来去,免得冲撞了先人。

  要求后有背山所倚的地貌,讲究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要求文运亨达,人丁两兴。

  最好还要占着龙脉,还要求有河流或者水塘,水是祠堂的关键所在,俗话说“遇水则发”,想要子孙满堂,财运连连,必须背靠为实,水抱宗门。

  偏生这个圣奥古斯丁大教堂就符合所有的要求,是面南朝北,背山面水之风水局,地理位置堪称绝妙。

  虽然山脉还在二十几公里以外,但这个地势依然是背山面水之局。

  左有巴石河,右有帕西格河,前低后高,又位于马尼拉王城的中央位置,寓意着双龙捧珠的风水宝地。

  实际上

  西班牙人建造教堂也不是随意取址,每一个教堂的选址都是精挑细选,无形中契合了华夏的风水局。

  而其中最佳者,自然是圣奥古斯丁大教堂,所以被选中了做王室祠堂,可以将荣耀延续下去。

  至于欧式建筑风格,那就不能强求了。

  在欧洲的历史上

  有很多教堂改清真寺的例子,也有清真寺改教堂的例子,说明大家都不在意建筑风格,崇尚自然的道教就更不在意了。

  宗祠里

  道士们念念有词的做法,祭台上烟雾缭绕,钟馨鸣响,胡须发白的净云老道士神色肃穆的做法,看起来颇有交响乐指挥家的派头。

  老太后,楚王郑国辉,王后和一群族老以及身份显赫的郑氏族人跪在祭台边蒲团上,默默的诵经拜忏,静候着法事的程序一一进行。

  斋醮仪式过程中,“开坛”“请神”“降神”“守灵”一步步进行。

  净云老道士脚踏罡步斗,带领着6名中年道士挥舞金钱剑,掐诀念咒布置了结界,恭请列祖列宗的英灵光临祭坛,得享香火。

  一番做法过后,净云老道士才宣布“起灵”,掐决念咒施法完成。

  这时候

  宣礼官高声喊道;“族人子弟,跪拜!”

  宗族祠堂里的一众郑氏子弟们,全都从座位上起来了,然后齐刷刷的跪在地上,神态恭敬之至。

  宣礼官高喊说道;

  “列祖列宗在上,有郑氏一族子弟,姓郑,明国辉,字静海,苏省通州人氏,年少有为,心怀雄才大略,挥军南洋建立大楚王国,光宗耀祖,禀告上苍……”

  这时,由极具名望的族老拿起厚厚的青词文案,走上前来洋洋洒洒的宣读起来。

  这是一份引经据典,词句晦涩难懂的青词祭文,还要合辄压韵,是由商务和文化部长贺瑞鳞亲自撰写,此人是关中大儒,自然文采了得。

  大致的意思就是

  郑国辉于微末中起家,英勇奋战剿匪立功,受朝廷赏赐得官,以及后来成婚,下南洋等诸事,最后到消灭西班牙殖民者,建立楚国,追封祖先三代为王云云。

  整篇青词不乏溢美之词,将郑国辉烘托的高大伟正,顺应天时人和,就差一点说是神了。

  下一道程序,就是加冕礼。

  净云老道长手捧王冠,给郑国辉戴在了头上,此时钟鼓齐响,烟雾缭绕,道士们吟唱不绝,充满了隆重的宗教氛围。

  郑国辉又先后给老太后和王后戴上了王冠,宣读了册封王令,这些繁琐的事宜才告一段落。

  前后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进去宗祠的时候4点多钟,出来的时候天已微明。

  郑氏族人各自散去,他们需要回复吃一些东西,休息一下,今天建国大典的重头戏还没有开始呢,很多人都身负重任。

  楚王郑国辉自然也不例外,他将王太后送回去后,这才与王后回到寝殿。

  两人换下宗族祭祀中穿着的祭服,冠冕,重新梳洗一番,抓紧时间吃早餐。

  参加祭祀的是庄严肃穆的深藏青色祭服,而在建国大典中的袍服,则完全不一样。

  楚王郑国辉与王后两人穿的是明黄色的绣金龙袍,他头戴明式皇族金丝翼善冠,一副浓郁的王者贵气扑面而来。

  略微休息了会儿

  禁卫军官郑山上校前来禀报,举手敬礼说道;“恭请陛下起驾,御辇已经准备好了,请陛下和王后登辇。”

  “好,走吧。”

  郑国辉知道一天的重头戏来了,他站起身来,转身牵着王后娇嫩的小手,两人一起走出甘泉宫。

  适才天黑,看不出御辇的样子。

  现在天色已经透亮,正是清晨时分,已经能够看的很清楚了。

  这是一辆通体金黄色的四轮大马车,车顶是古典的中式三重楼阁重檐模样,使用贴金工艺,车身周边栩栩如生的九龙盘绕,显得极具磅礴气势。

  这辆四轮大马车是西洋大马车的底子,但是比寻常的马车宽了一倍,也高大了许多,马车上镌刻着金色王室徽章。

  由8匹没有杂色的白色骏马牵引,分成前后两排,四匹白马一行,由两位驭者各控制一排四匹驭马。

  郑国辉牵着王后的小手,两人登上了御辇,在200余名骑着战马的近卫军官护送下,顺着街道向前行驶。

  在最前方

  有手持王旗,插着背旗的禁卫骑兵开道,一路大喊着“楚王驾到,闲者回避”。

  在经过的道路两边,早已经有排列整齐的士兵们列队在街道两侧,刀枪出鞘,戒备森严,严禁任何围观的民众越过警戒线。

  王室御辇马车在200多名禁卫骑兵的护送下,一路快速向城外驶去。

  建国大典的核心舞台在马尼拉码头,那里的地势宽广,又有新建起来的圣地亚哥堡要塞作为阅兵台,更可以检阅海上的铁甲舰队和风帆舰队勃勃英姿,是当仁不让的首选之地。

  马尼拉码头距离甘泉宫约9公里,策马缓行也就大半个小时,这时候约早上7点三刻,过去时间恰恰好。

  这一路上

  有大批前往马尼拉码头的华人民众,在听到开路骑兵的大声吆喝后,纷纷停下了脚步,站在道路两侧引颈相望。

  等看到大批的近卫骑兵策马而来,金碧辉煌的御辇车顶散发着金色光芒,代表无限的王者威严。

  道路两侧的民众纷纷跪倒下来,口称“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神色恭敬的在道路两边迎候。

  看到这些民众自发的跪迎,郑国辉坐在御辇上,转过脸来看着王后神采奕奕的脸色,情不自禁的笑了。

  人生之辉煌,莫过如此!

第221章 伏波门

  马尼拉码头边

  这片原本宽广的码头经过拓展,面积比早先扩大了三倍有余,远处是一片片的库房,已经建设起来的和正在建设的数量极多。

  在码头的里侧

  建起了一排两层楼高的观礼台,长约200余米,前后一共八层看台,可以容纳数千名观礼嘉宾。

  在观礼台平行的位置,早已经有一长溜列队的士兵们,每人相隔5米远远伸展开去,形成了一道不可跨越的观礼线。

  长长的一排八卦国旗迎风招展,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

  参加阅兵的一万二千名官兵,整齐的坐在码头远端的集结地上,他们起的很早,在用过了早饭后,在半个小时前已经抵达。

  参加观礼的民众,只能待在观礼线的内侧,不能逾越,以免影响到典礼的正常进行。

  这个时候

  观礼线的内侧,已经聚集了密密匝匝的民众,几乎将典礼现场一侧淹没,完全是人潮的海洋,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攒动。

  很多心急的民众昨晚就到了,占了一个最前面的好位置。

  警戒线的另一侧,有很多军官手拿着铜喇叭,一边走一边高声的警示说道;

  “民众们注意,不允许越过警戒线,否则以危险行为论处。”

  “请看好自己的孩子,禁止孩子随意跑动,违者父母将以看管不力的罪责,接受惩处。”

  “请待在指定的范围内观礼,保持秩序,再次强调,不允许越过警戒线。”

首节上一节198/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