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186节

  “我们扬州有句俗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王学懋出生于富贵的盐商世家,可谓见多识广。

  拿眼睛一瞅,就知道英国佬肚子里面那点花花肠子。

  要说玩心眼儿,英国人在世界上都鼎鼎有名,被称为“欧洲搅屎棍”,素来以阴谋算计之精明著称于世。

  可在具有数千年文化历史渊源的华人眼中,这点小心眼就显得可笑了。

  李经会上校将一块火龙果放在嘴中慢慢嚼着,叮嘱说道;“给内务部那边通报一声,他们盯紧一点这个女人,还有那些英国佬。眼看建国暨楚王登基大典在即,可别弄出什么幺蛾子来。”

  “放心吧,李兄,学懋自有道理。”王学懋端起手中的香槟酒杯,轻轻啜饮了一口回答道。

  欧若拉与英国人的互动,出席宴会的许多人都看到了,亦格外留了个心眼。

  若是在欧洲,这样社交场合的互动非常寻常,再普通不过了。

  可这里是东方,在场大部分都是骨子里非常保守的华人,对英国人当场献殷勤非常敏感,简直犹如黑夜中明灯一般。

  诱人妻女,那是要浸猪笼的罪过。

  大楚王国虽然接受西方文化比较开明,社会风气自由,但也没自由到这个程度,可以容忍奸夫淫妇公然眉目传情。

  汉人高官带来出席晚宴的美妾,基本上都聚在贵妇的圈子里,要么就是跟在夫君的身边,谨守本份。

  在马尼拉的日子里

  英方代表团依然表现的咄咄逼人,临时政府巧妙的与其周旋,既不伤和气,也没有答应任何过分要求。

  12月23日

  来自北美的第二波交易大船队抵达马尼拉港,总计23艘大帆船的浩浩荡荡阵容,满载着数千吨机器设备,两套钢铁厂高炉设备,三座水泥厂设备,以及全套的火炮和步枪生产设备,林林总总数量惊人。

  楚国与美利坚大规模的贸易交易,也引起了英国人的浓厚兴趣,话里话外露出了酸溜溜的味道,无非是各种贬低和看不上。

  英吉利人确实有资格自傲,发源于大不列颠半岛的蒸汽工业革命,让英国人工业化进程走在了世界的顶端。

  可是以楚国现在一穷二白的工业基础而言,相当于甩卖价格的美利坚工厂设备,才是最优解。

  尤其是全套的火炮和步枪生产设备,价格仅为英制设备的五分之一,完全是从倒闭的新泽西凯斯威尔武器工厂拆解而来。

  大部分设备用了没几年,至少八成新。

  押送船队设备返回的负责人是郑毓兰,这位原本维扬盐商的子弟经过两年多的锤炼,已经迅速成熟起来,能够独当一面了。

  在旧金山期间

  郑毓兰作为大楚驻美贸易代表郑鑫的助手,参与了数十场收购谈判,参与了同万国通宝银行的信用贷款谈判,广泛接触了北美西部各界人士,从政治家,资本家,金融家,商人,律师到教授,见识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同一天

  从棉兰老岛传来喜讯,经历5个半月的日夜奋战,王国重点建设项目金沙钢铁厂1号炼铜高炉顺利点火投产,生产出来了第一炉合格的铜水。

  这比原本预期的投产日期,提前了一个月。

  楚王郑国辉大喜之下,向通州(注;原棉兰老岛)总督府发出了嘉奖令,擢升原金沙县丞范知城为金沙县令,擢升金沙钢铁厂长方为善为县丞,兼任金沙钢铁厂长。

  金沙县的工业发展如火如荼,先后有数十家工厂投产,已经形成了通州地区工业重镇,成为发展经济的强力引擎。

  在政府带动下

  金沙县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各种手工作坊,几乎遍及了每一个门类,专业务工总人数达到了9300余人,为各县府翘楚。

  金沙铸造厂,金沙轧钢厂等重点工业企业也相继投产,开始源源不断的为社会提供钢铁产品,代表着楚国工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

  在当前社会阶段

  楚国的炼钢业和铜铅锌冶炼产业,依然是以各地的土法冶炼炉为主,大大小小的土法冶炼炉有一百七八十家,以简陋的生产条件满足社会迫切需求。

  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解决了有无的急迫问题。

  金沙钢铁厂正式投产,代表着以现代炼钢高炉为主的先进钢铁冶炼能力,在钢铁工业生产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环顾世界

  率先启动蒸汽工业化进程的英国,钢铁工业的高炉产量占比,高达七成以上,逐渐淘汰了产量低,污染大,耗时费力落后的土法炼铁炉。

  而在法国,先进的高炉炼铁产量不足三成,其他的大多是落后的土法炼铁炉产量,依然占据钢铁产业主流。

  在普鲁士,意大利和奥匈帝国,钢铁产量几乎100%都是土法炼铁炉,还没有引进先进的钢铁高炉生产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对比

  楚国发展的钢铁重工业,水平略逊于法兰西,但是在王国上层的主导下,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据预计

  金沙钢铁厂2号炼铁高炉进展喜人,预计将在2月份点火试生产,在5~6月间就能达到满产能力。

  楚王郑国辉尤其注重一号炼铜高炉的顺利投产,迅速增加的铜冶炼能力,将会极大的充实王国财政,解决当前货币不足的难题。

  从金沙钢铁厂炼铜高炉生产出来的铜水,将会倒进模具中冷却成型,迅速送到轧钢厂。

  轧钢厂对铜锭加热后,通过滚轧机将其加工成薄铜板,再送往设在马尼拉的王国钱币铸造厂。

  在这里,通过冲床生产出一个个圆型小铜板,然后通过滚边,冲压成型等工艺,生产出不同面值的铜币。

  铜币的面值有10文,20文和50文三种,面值越大,铜币就更厚实,分量更重。

  这些铜币在社会流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增强了这个新生王国的经济活力,促进了商业发展和物资流通,市面上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楚王国铸币厂还大量回收银质的菲律宾银比索,墨西哥银比索和大陆银两,重新熔铸之后,加入一定钢的比例,制成面值为1元的银洋。

  一块银洋等值于一两白银,等值于一美元,5块银洋等值于一英镑。

  这让商业交易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而方便,多种货币的汇兑也不再是难题,使用的便利性大大增加。

  楚国从中也收到了铸币税,一块营养的分量比一两白银稍轻些许,又加入了约一成价格低廉的精钢,使之硬度极大增加。

  每铸造一块银洋,都可以获得16%的铸币税,等于空手套白狼,王国临时政府平白的一年增加了数百万银洋的财富。

  这些优质的银洋,紫铜币,受到了南洋地区商人的广泛欢迎,接受度非常高,随着贸易发展使用量越来越大。

  紧接着隔了一天。

  在12月25日

  由亲卫团副团长郑山上校亲自返回大陆迎奉的祖宗牌位,迎奉的几位身子康健的族老和一些郑氏族人,包括老夫人郑钱氏,郑国辉的正妻郑李氏等等合计237人顺利抵达马尼拉,随后便被安排住进了王城内的居所。

  至此,建国暨楚王登基大典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尾声。

  街道上家家户户开始张贴红纸喜联,悬挂大红灯笼,清扫街道店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洋溢着莫名的喜气。

  陆续有南洋的一些王国使者抵达,例如暹罗王国,缅甸王国,南越王国,琉球王国,兰芳大公国,扶桑王国和法兰西西贡总督府,荷兰东印度群岛总督府的代表,国宾馆也为之热闹起来。

  这些日子

  楚王郑国辉除了会见各国使者,就回到甘泉宫与爱妻郑李氏相守,夫妻俩久别重逢,这几日分外亲密,自不用提。

  既定的大典在公历1867年元月1日,丁卯年,北方大陆纪年是清穆宗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七,宜祭祀,庆典,动工,上梁,是个精挑细选的良辰吉日。

  此时的北方大陆战火纷飞,东捻军取得节节胜利,连续战败的战报如雪片般飞向京城,朝廷简直焦头烂额。

  一方在喜气洋洋的筹办庆典,一方内忧外患战火连连,当真泾渭分明。

  同治五年末

  东捻军将领赖文光军大战清军于湖北尹隆河(今永隆河)一带,取得连胜大捷。

  早前些时日

  捻军自翼省分兵后,东捻军进军湖北,计划渡汉水循宜昌入川,在湖北安陆罗家集突出奇兵,全歼湘军四营兵丁,生擒提督郭松林(以足伤被弃道旁,始逃脱)。

  复于安陆新家闸全歼淮军总兵张树珊所部,阵斩张树珊,将淮军杀得大败溃逃,朝野为之震动。

  次年正月十五日

  东捻军大败淮军提督刘铭传部于尹隆河,击毙总兵唐殿魁、田履安等将领,战况愈显艰难。

  湘军提督鲍超率部突袭东捻军之背,乱战之下,使得刘铭传及其余部乘隙得以逃脱,双方互有损失。

  东捻军损失万余精兵,遂放弃入川计划,北走翼省,返回熟悉的战场与清兵周旋。

  二月,东捻军重入湖北,在蕲水神港再次大败湘军,阵斩记名布政使彭毓橘,湘军余部为之震慑,纷纷退避……

  东捻军连番苦战之下,兵力大损,重回尹隆河一带时,复为鲍超、刘铭传等部所阻,只得再次退回河南。

  看到来自神州大陆的情况汇总,楚王郑国辉只能连连摇头,对朝廷当前糜烂的局势也爱莫能助。

  如今的北方神州可谓遍地烽火,盗寇四起,呈现出王朝末年的颓废景象,能维持下来当真不易。

  略微心疼下恭亲王奕,也不知道他怎么把这个烂摊子维持下去,当真是劳心劳力不讨好啊!

第209章 全面建设热潮

  1866年12月底,时间又过去两个多月

  这两个月来

  来自大陆的移民每月达到9.5万人次,主要输送目的地就是马尼拉群岛和宿雾群岛,前者占了七成,后者占了三成。

  超过15万的华人移民抵达马尼拉周边城镇,迅速的完成安置配对工作后,大部分疏散到了乡村中务农,“腾笼换鸟”的移民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

  如今马尼拉西北部,整个甲米地半岛和八打雁地区,业已全部完成了华人移民的安置,将当地所有土著按照既定规则进行了分流。

  具体不做赘述

  无非是男性土著分流进入了矿山苦役营抑或者营建苦役营,前者困于矿山一隅,后者负责桥梁,道路,码头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仅此区别而已。

  土著妇女按需进入人口市场,由华人移民根据市场价格赊购,带回去组建新的家庭,扎根农村,发展生产。

  现在的农业生产是第一位的要务,由于马尼拉群岛的剧变,当地农业生产在短时间内受到严重影响,产量出现了巨大缺口。

  来自通州岛(注,原棉兰老岛)产粮区调运的运粮船源源不断抵达,持续给宿雾群岛和棉兰老岛供血。

  南方粮食保证“腾笼换鸟”政策得到彻底且不打折扣的执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持了社会稳定。

  在华人移民持续输入的情况下,在12月底,拥有户主身份的华人总数达到138.3万(注;这一统计数字不含华人家庭中的土著女人),人囗增长显著。

  而这一切

  造就了大马尼拉地区如今愈加的繁荣,大楚王国征服海南群岛(注;原吕宋群岛)不足4个月,对该地区的改变几乎超过了西班牙人300年的殖民历史。

  数十项大型基建工程同时开工,在充沛劳动力日夜苦干之下,联通海南群岛各府县的宽阔大路正在迅速延伸,几百座桥梁在兴建中。

  来自通州岛(注;原棉兰老岛)的运粮船,返程时带回了大量土著苦役犯,总数高达6.5万的苦役犯分头抵达三宝颜府,卡加延县,达沃府和天使港,促进了上述地区的基础建设工程和大型矿山开采。

  通州总督郑守信一直筹划的全岛三大公路干线工程,在得到充沛的劳动力支援后,也如火如荼的全面推进起来。

  沿海城市的码头建设,库区建设,八打雁地区的钢铁厂房建设,道路和市镇建设全面铺开,数十万苦役犯奋战在工地上,建设进程日新月异。

  时至今日

  大楚王国军队对吕宋群岛腹地的土著密集地区封锁依然存在,严禁任何人员和消息流通,这是典型的“切香肠”战术。

  有力的举措,令土著聚集区无法得到外界消息,在当地驻军强力镇压下,基本保持了臣服的顺从态度。

  这些当地土著错以为,只是换一个主人罢了。

  经受了300多年西班牙白人的殖民统治,当地土著习惯了顺从,这个大楚王国推进移民政策省了很多麻烦。

  在当前华人移民数量无法填满整个岛屿的时候,采取逐步推进的“腾笼换鸟”政策,不失为明智之举。

  以当前的进度来看

首节上一节186/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