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121节

  无论开荒还是修建沟渠,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立村镇,都需要消耗大量钱粮。

  至少在今明两年内,都需要大量贴补钱粮,使之逐步发展起来,摆脱财政的持续供给。

  以帕加迪安和陵水为首的早期4个县,每季缴纳的钱粮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对持续的开荒拓殖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在棉兰老岛的整个南部环海湾平原地区,随着华人移民的大量涌入,如今已不存在撂荒的土地,尽皆被利用起来。

  下一步的粮食增产,主力就要靠伊皮尔县和伊力甘县所辖的拓荒垦殖田地。

  根据拓荒计划,这两个县在本年度结束前,约莫新增土地35万亩,主要依靠烧荒,开垦为主。

  1867年度,上述两县还要再继续开垦拓荒不少于45万亩田地,使得两县田地增长到100万亩以上(注,含原有部分已开垦土地),成为新的粮仓。

  北伐弗朗基人成功后,这新设立的县也要贡献粮税,支持华人移民大规模成建制的落户在吕宋群岛和宿雾群岛上,度过初期的艰难时刻。

  这也是大规模开荒的意义所在,生产更多的粮食,支持向北征伐。

  在帕加迪安县,棉南县,金沙县,陵水县这些华人移民安置较早的县份,并不是说土地资源开垦殆尽,而是有极大的挖掘潜力。

  上述四县,目前已开垦利用起来的田亩,只占到辖区总面积的17%。

  还有大量的山荒坡地,河滩与连绵的森林没有有效利用,这些地区,也是今后发展种植园的重点。

  郑国辉提出农业生产的口号是“宜田则田,宜林则林,宜山则山,发展特色种植,不拘粮米一道。”

  棉兰老岛本就是热带林果资源丰富的地区,瓜果品种众多,极为适宜香料,烟草,咖啡可可,蔗糖,油菜,水稻,天然橡胶,椰果椰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产量相当喜人。

  不限于哪一种农产品?

  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

  以稻田为例,如今华人移民耕种的稻田亩产量在240~280斤左右,亩均征粮税1.5担。

  这比当地土著人望天收的粗放管理,产量要增加一倍,彰显出了华人移民的种田天赋。

  每担100斤,1.5担就是150斤,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关键此地是一年三熟,一亩地可以反复征收三次粮税,这个可就厉害了。

  户均10亩地,每个农户一年上缴粮税在45担左右,自家还能剩下二十几担稻米,即2300~2600余斤。

  现在普遍一个佃户就是一男一女,这么多粮食吃不完用不完,哪怕女人肚里怀了崽,还是吃不完。

  所以多卖粮食,多养牲畜家禽,成为了佃户们的普遍共识,这样可以攒多些钱,尽快还完个人账户上赊欠的钱粮。

  到了那时,就可以得到村上免费划拨的宅基地,盖上一栋属于自己的新房子,建起畜栏,草棚,有钱再买一个土著女人生小崽子。

  鸡生蛋,蛋生鸡……

  郑国辉的目光上移,用手在棉兰老岛北部的卡加延地区敲了敲,这里是下一步要攻略的重点之一。

  另一个地方

  则是巴拉望群岛中部的天使港,这里沿海的平原地区聚集了一万多名当地土著,依然处于刀耕火种的落后时代,比棉兰老岛的土著更落后。

  这两个地方都要拿下,作为下一步华人移民的重点。

  郑国辉并不准备亲自征战,而是在卡加延与天使港两地。各自派出一个团兵力,沿途扫荡征剿就是。

  天使港拿下没什么难度,卡家延地区就稍微麻烦点。

  该地区不但有3万余人的土著部落聚居,而且还有一支弗朗基人的小股部队,在卡家延入海的河流边修建了木质营寨,总人数在三百四五十人之间。

  这支弗朗基人的小股陆军部队,据消息显示装备了4~6门九磅野战火炮,有一个十多人的骑兵小队,士兵普遍装备燧发步枪,战斗力不容小觑。

  郑国辉收回手指,又往后退了一步。

  视线向上落在了位于吕宋群岛中部的宿雾群岛上,目光中若有所思。

  宿雾群岛是弗朗基鬼佬登陆最早的地方,殖民历史已经超过三百五十年,当地的城镇村落发展历史悠久,以大量出产咖啡,烟草,黄麻和椰肉闻名,是弗朗基人大量运往欧洲的主要货物品种。

  达沃府距离宿务海上航线252海里,若使用风帆船队征伐,30余小时便可抵达,距离并不远。

  宿雾主岛上

  弗朗基人的防御力量并不强,最主要的是两个小型防御要塞,驻守的兵力约500人左右,隶属于7个连队。

  最麻烦的地方是当地还有数千白人殖民者后裔,在遇到外敌来袭时,随时可以拎起火枪参战,这个重要因素必须得考虑进去。

  若是动了宿雾岛,就等于打草惊蛇,必然招致马尼拉的弗朗基总督府警惕起来,无形中为征服马尼拉增加了困难度。

  孰先孰后,郑国辉还没有下定决心。

  他率领下南洋的7500大军,主力由郑顺,何汝霖率领,分别在三宝颜和达沃两地进行新编整训,适应当地环境,约莫需要2~3个月时间。

  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还无法对北方动兵。

  原本驻守在棉南老岛的兵力合计6700余人,加上这7500大军,合计1.42万人。

  根据楚军的编列,郑国辉亲自下达军令,楚军上下以师、团、营、连、排、班重新编组。

  分别编设为远征第一师,下辖“甲、乙、戊、辛、”四个团,共计4800余人,第一师长为钱江,副师长黄山,周老蔫。

  新编设远征第二师,下辖“丙、己、庚、壬”四个团,共计4800余人,第二师长为郑顺,副师长何汝霖,潘天寿。

  新编设第三师,下辖“子、寅、辰”三个团,共计3600余人。师长由十一叔郑守中兼领,同时兼任达沃知府。

  第三师是驻守兵力,不参与对北方征伐,当前主要的任务是守卫三宝颜府与达沃府,防止被弗朗基人偷家。

  远征第一师和远征第二师则是机动兵力,也是对北方征战的主力。

  楚军新编,另设统帅直属亲兵团千余人,亲兵团长为郑福,副团长郑贵,郑山,4个亲兵营长分别是霍崇善,方世伟,董家生,郑家玉。

  现在全军都在整训中,同时适应热带气候,将养士卒身体,消除远航带来的种种不适。

  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海军舰队正在筹组中,这是北伐马尼拉的主力,当然不能缺席这场大战。

  筹组中的海军舰队以“光明”号大帆船的前任船长霍海生为首,“庚”字号船队的前领队聂同生为副,如今正在达沃府接收风帆战船,配备火炮人员。

  后续还要等待4艘美制铁甲战舰抵达,在美军退役教官的指挥下,展开海上编队,炮击和协同训练等等,这都需要大量时间。

  跨海登陆作战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综合性事务,筹备中的细节之处,每一项都让人头大,必须要准备充足才行。

  计划中的海军风帆舰队,将由4艘千吨级三桅风帆大船再加上“光明”号大帆船,配备美制大口径舰炮,共计5艘主力风帆战舰。

  另有6艘四五百吨级双桅纵帆快船,再加上“镇”字号4艘战舰,共计10艘风帆快船,组成海军快速纵队。

  合计所需有经验的炮手和水手约2600余人,如今的缺口还差1750余人。

  若四艘美制铁甲战舰顺利抵达,那么将成为海军舰队的核心打击力量,额外还需要一千名船员驾驭,缺口就达到了二千七百余人。

  这等于郑国辉将购买的风帆船队拿了一半出来,魄力可想而知。

  剩下的5艘千吨级三桅风帆大船,还有13艘500~800吨双桅大帆船,4艘4~500吨级双桅风帆快船,将会投入到崇明岛至棉兰老岛的移民航线中去。

  有了这22艘风帆大船加盟,至少平行替换掉百余艘大福船,其载货和载人的能力都将更上一层楼。

  被替换掉的福船队,大部分将投入到神洲江河航线中去,进一步扩张郑氏船队的实力,也可以拓展崇明岛至津门航线。

  少部分作为风帆船队的运力补充,只专注于载货,而不再运输华人移民。

  郑国辉心中的思绪泛起,他走回到书桌边,端起桌上已经冷掉的茶喝了一口,又坐了下来。

  这时候

  轮值的亲兵队长霍崇善端着茶盘进来,茶盘上是新沏的热茶和两份糕点,他一一放在桌上,收回了喝过的茶盏。

  看了一眼郑国辉,他忍不住劝说道;“大帅,夜深了,卑职叩请大帅休息。出门时夫人就交代过,一定要提醒大帅按时休息,不要熬夜。”

  “嗯……知道了,退下吧。”

  霍崇善鼓足了勇气似乎准备再劝,可是见到大帅的目光扫视过来,立马吓的缩了脖子。把到喉咙口的话咽了回去,一声不吭的就下去了。

  郑国辉细长的手指轻轻的敲在桌上,他的心中在考虑曹氏兄弟和六君子的去处。

  在与他们深谈后

  郑国辉计划将他们放到县里任职,这些官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适合在基层锻炼一下。

  有那么个二三年的功夫,表现好的就可以提拔到州府里任职,也可以放到政府职能部门去,都堪当大任。

  正好6个县,再加上卡加延和巴拉望岛上的天使港,一个地方派遣一个人,极为有益于地方建设。

  后面的这两个地方还没拿下来,但今后都是作为府治所在发展,治所等级较高。

  巴拉望岛有一个天使府就够了,今后移民人口多了,再行设县即可。

  棉兰老岛设置三个府,北方卡加延府,南方是三宝颜府,达沃府,这样的行政设置也足够了。

  今后的重点

  还应该放在北方的吕宋群岛和宿雾群岛这两个地方,对棉兰老岛的投入告一段落,

  根据西班牙人的人口统计

  截止1865年底,整个吕宋群岛的土著人口约340万,这其中,棉兰老岛土著人口约40万出头。

  最主要的人口聚集在马尼拉周边地区的吕宋群岛上,其人口规模约220~230余万,只会多不会少。

  生活在宿雾群岛上的土著人口,约莫在75万至80万之间,这个数字应该靠谱,没有太大出入。

  现在的问题就是先拿下吕宋群岛,还是先拿下宿雾群岛?

第145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坐在书房里考虑繁多的事宜,郑国辉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酣睡声音。

  亲兵队长霍崇善听到响动进来查看,见到这种情形却傻眼了;他也不会照顾人啊。

  三宝颜的夜晚还是挺凉的,霍崇善找了一个军毯子,给熟睡中的大帅盖在了身上,这个举动却惊醒了郑国辉。

  “哦……怎么回事?”

  “禀报大帅,您在书房里睡着了,下官怕您着凉,给您找了个毯子盖上。”

  “哦,那我起来回去睡吧,这样睡不舒服。”

  “大帅,下官扶着您。”

  “用不着,我还没老到走不动的年龄,你把这些剩下的茶点消灭了吧,也回去休息。”

  “谢大帅恩赏。”

  郑国辉没有再说什么,在霍崇善陪伴下回到寝室,甩开了靴子便躺上床,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他身边没有带伺候的丫鬟,指着这些粗手粗脚的亲兵们,每天能端来三顿饭就不错了,其他的别指望。

  夜风轻柔如水,这一夜他睡得十分香甜。

  次日一大早

  简单用过了早餐,郑国辉便带着随从和亲兵前往三宝颜东北郊,那里是规划的工业用地,正在火热建设中。

  到了这里

  能看到四周矗立的高大厂房,一排排的延伸过去,很多工厂里都在紧锣密鼓的安装蒸汽机和设备,一片火热景象。

  很多金发碧眼的白人在厂区里指导安装,这些都是万国通宝洋行提供的安装和生产服务,包含了工人培训服务。

  郑国辉订购的大批机器设备,随着几波船队陆续到位,附近的厂房早已盖好,现在正处于设备安装和调试期。

首节上一节12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