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听得好笑,只能再解释:“在后世,这种叫做科幻灾难片,只是众多电影类型的一种。”
“另外,它也不是毫无意义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种灾难片能让人类产生一种忧患意识,让人们不要安于现状,奋进发展。如此,将来遭遇大灾之时方有解救能力。”
朱元璋听了点头,同时对这部科幻片兴趣大增,道:“照你这么说,这部戏倒是挺意思,不如咱们就先看它?”
刘宽道:“陛下和皇后娘娘等都未曾看过电影,因此,微臣建议还是先看那部《绣春刀》比较好。”
朱元璋不解,问:“为何?”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晚安~
第74章 《绣春刀》与锦衣卫
刘宽道:“《绣春刀》故事以大明为背景,大家更容易看明白。这样看后面两部电影时,便不至于有太多疑惑,或是被某些场面惊吓到。”
朱元璋听了点头。
反正三部戏他都要看,孰先孰后也没太大关系,于是道:“那就先看《绣春刀》吧话说这部戏具体是讲什么的?”
刘宽听了有点无奈,道:“陛下,微臣若提前透露,这戏就没那么好看了。陛下若有疑惑,不如等看完再听微臣解释,如何?”
“也罢,就按你说得来吧。不过这么个小东西,一大群人看会不会不太方便?”
听朱元璋这么说,殿内皇子皇女们顿时紧张起来,生怕朱元璋金口一开,将他们都赶开。
好在这时马皇后开口了,道:“拢共才二十几个人,又是一家子,就一起看罢。”
“想办法将这平板放高点,咱们做长辈的坐着,小辈们就站在后面。宽儿,如此安排可行?”
刘宽笑道,“皇后娘娘的安排很合适。”
他这个平板本就不小,再加上众人也没近视的,一起看虽没一两个人拿着看那么舒服,却也影响不大后世电视刚出现在国内时,还没他这平板大,每次播放都是一大群人围观,丝毫不影响观众热情。
当即,马皇后便指挥宫人搬来一张近半人高的三腿红木小圆桌原来大约是用来放花盆或瓷器等摆件的,恰好可以用来放置平板。
然后又让人将七八张椅子摆放在两三步远的地方中间是两张交椅,给老朱和马皇后坐的,其他几位妃子则坐在后一排的位置。
搞完这些,刘宽亲自动手,将平板电脑在小圆桌上微微倾斜竖放好,这才点开《绣春刀》。(前文错了,不是第二部)。
在电影播放片头时,刘宽提醒道:“陛下,为避免干扰,电影播放时需大家尽量保持安静。”
朱元璋点头,“咱听到了,你们也都听见了吧?”
“听见了。”其他人应道,语气中明显带着激动、期盼。
目光早就一个个吸在了平板屏幕上,挪不开了。
显然,哪怕是片头动画,都让这些第一次看电影的人津津有味儿。
很快,正片开始。
《绣春刀》片名飘过,旁白开始。
“明朝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领东厂提督职,祸乱朝廷八年之久。”
“其时,朝廷重臣十之有七是魏忠贤党羽,世称‘阉党’。”
仅是一个开头,就让不少人瞪大了眼睛。
年龄较长,又读了不少书,已经明事理的几位皇子,如朱、朱桢、朱等,更是露出惊疑之色。
这些皇子中,朱已经二十岁,朱桢、朱也十七岁了。
其中朱更是已确定就藩开封之事,将在十月离开京师。
他们这么大的年纪,自不可能住在皇宫中,而是住在京师的藩王府邸。
作为皇子,他们也是隐约知晓刘宽来历的,此时就不禁琢磨起来。
‘天启真是我大明两百年后的一位皇帝?’
‘东厂是什么?’
‘大太监祸乱朝政?莫非我大明两百年后将如唐朝般,朝政被宦官把控?’
大善殿内,赵成等几个太监、宦官站在边角处,随时听用。
此时虽看不到平板,却也听能见声音。
却没想到这头一句话就让他们打了个激灵!
‘哎哟,这刘驸马放的什么大戏?怎么开头就说宦官干政回头皇上可别迁怒咱们。’
赵成等宦官担忧起来,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现在唯一庆幸的是,之前刘宽说了,电影乃虚构之事。
平板里的声音继续传来
“崇祯皇帝即位后,消除魏忠贤一切职务,令其往凤阳守陵。”
“魏忠贤倒,阉党未灭。崇祯随即下令缉拿阉党成员。”
旁白结束,便由两位五城兵马司兵丁寻街的场景,引出卢、沈、靳三兄弟奉命率领锦衣卫到陈嘉鸣府邸捉拿许显纯的剧情。
《绣春刀》剧情也由此展开
大约是电影对于头次看的明朝众人来讲太过精彩,再加上有朱元璋在,除了偶尔有女子因惊险的打斗场面惊呼外,中间并没有人说话。
就这样过去了近一个时辰,等到最后一段沈炼、丁修追杀赵靖忠的剧情结束,电影放完,出现字幕,这才有人说话。
“三姐姐,这戏没了?”朱乐是第一个开口说话的,“还不知道那沈炼可有去苏州找到周妙彤、张嫣呢。”
朱蕙兰道:“电影确实放完了,至于你说的,就当沈炼找到了她们吧。”
其余人也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三个已经出宫别居的皇子自动聚成一个小团体,剩下几个十来岁的皇子则挤在外面凑热闹。
齐王朱性格最为跳脱,道:“两位皇兄,这戏演得如此真实,会不会是真的?”
“两百年后,我大明之宦官会不会真的如此欺君罔上、无法无天?”
楚王朱桢道,“这戏里何止是宦官欺君罔上,那文臣、武将甚至勋贵,哪个不是如此?按父皇的脾气,个个都该杀,就连那沈炼也不例外!”
朱道,“沈炼瞒着兄弟私下收那魏阉贿赂,将其放了,乃至让两位兄弟因此身死,确实不够义气。”
说完,见朱不说话,便问:“五哥在想什么?”
朱道,“我在想,锦衣卫这名字听着倒像是天子亲军中的一支,可如今却没有。”
朱笑道,“那东厂不也没有?多半是太子哥哥后人弄的。”
三人虽隐约知道刘宽来历,却并未如老朱、朱标般听刘宽讲了诸多后世之事,所以此时对于《绣春刀》中展露的晚明冰山一角,也只能胡乱猜测。
另一边,朱元璋看完电影,先对马皇后道:“时间不早,妹子让人收拾下,我们先开晚宴,饭后再看另外两部戏。”
马皇后点头,“好。”
朱元璋随即起身,“标儿、宽儿,你们随咱到外面说说话。”
刘宽知道,朱元璋必是在看《绣春刀》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疑问。
他倒也不意外,和朱标一起,跟着朱元璋来到殿外。
朱元璋让周边人都退到几十步之外,这才开口。
“那魏忠贤史上可真有其人?”
刘宽点头,“确有其人此人乃是成年后自阉入宫,后来机缘巧合巴结上了天启皇帝乳母客氏,再加上确有几分聪明,于是得到天启皇帝重用。”
“此人权势最重时,跟电影中描述的差不多,以内相身份几乎掌控整个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徒子徒孙、党羽们私下里称作九千年岁。”
“九千岁?呵呵。”朱元璋冷笑起来,杀意森寒,“一个没卵子的奴婢,可真是敢想呐。”
刘宽见状,还真担心朱元璋将怒火撒到现今的那些宦官身上。
这些宦官无不无辜且不说,若因此让宦官们都记恨上他,那他可就冤枉了。
于是道:“陛下,其实大明虽有几次宦官为祸之事,可对于皇帝来讲,宦官却一直未曾真正失控,由始至终都是皇家奴婢。”
“便如电影中,权势滔天如魏忠贤者,也因新帝崇祯要除掉他,便只能亡命。”
“后世认为,魏忠贤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权势,其勾结客氏、善于逢迎皇帝是一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却是天启皇帝有意放纵,以其与文臣争斗。”
“只不过党争一旦开启,便非天启皇帝能控制的。甚至于魏忠贤的权势,都有可能略微超出了天启皇帝的预想。”
“此外又有一种说法当时与阉党对立的东林党等,正是因为斗不过阉党,才动用别的手段,让天启皇帝溺水病亡,并扶持亲近儒家文人的崇祯皇帝即位。”
“至于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微臣便不知道了。”
朱元璋听完一时沉默。
他意识到,晚明之事确实不只是宦官干政那么简单。其内情之复杂、诡谲,无论是两百多年前的他,还是几百年后的刘宽等后世人,怕是都难窥得究竟。
晚明之事于现在的大明来讲固然有些参考意义,却也没必要太纠结。
转过这般想法,朱元璋便换了个话题,问:“那锦衣卫和东厂又是怎么回事?”
刘宽既然放《绣春刀》,自然没想隐瞒锦衣卫、东厂之事。
他闻言道:“锦衣卫正是陛下所设,且就在明年。”
朱元璋一听笑了,“咱就说呢,这锦衣卫职能怎么跟仪鸾司有那么点儿相像,原来就是咱设立的。”
“不过这戏里的锦衣卫虽名为天子亲军,实际却是提督东厂的大太监之鹰犬啊,究竟怎么回事?”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感谢【高八斗富五车】的100起点币打赏支持!
感谢【berserk28】的100起点币打赏支持!
第75章 厂卫之弊,春运故事
刘宽道:“如陛下之前猜测,历史上锦衣卫是陛下在明年以仪鸾司基础设立。”
“所以最初锦衣卫仍是以原仪鸾司职责为主,官职、结构也与其他亲军相差不多。”
“但实际上,自胡惟庸案开始,陛下便用锦衣卫镇抚司负责侦查、缉捕、审讯之事。”
“且在之后十几年中还会大肆扩大锦衣卫人数,似乎规模最大时,下辖十九个千户所。”
“同时扩大锦衣卫谍探侦查之能,使之成为陛下耳目,监视文武百官。”
“永乐皇帝即位后,因是靖难夺位,民间多有非议,再加上为了追查建文帝下落,便进一步扩张了锦衣卫之权势。”
“时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也因此权势滔天,他为排除异己,先后诬陷多名朝臣,将其抓捕至锦衣卫牢狱刑讯致死。”
“后来更是猖狂到网罗党羽、蓄养亡命、私藏甲兵的地步,图谋不轨。”
“为了试探永乐皇帝,他甚至在一次锦衣卫军中较技上学习赵高,行‘指鹿为马’之事,射柳不中却强言射中。”
“但不久,他密谋不轨之事便被揭发,本人被凌迟处死,家人被发配边疆。”
“永乐皇帝因此事觉得锦衣卫权势过大,却不好用,于是又设立了东缉事厂,并以亲信太监提督东厂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