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90节

  “9分钟看懂袁术对抗全天下的自信?”

  “如果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什么样子?”

  “现代蘑菇弹的真正威力有多大!”

  “”

  看着看着,朱标就不由入了迷,只觉得没看几个视频,网络就卡住不动了。

  有了经验的朱标抬头看向四周,果然发现,不知何时怪雾已经散去了。

  这时刘宽也收起了手机,叹了一声,“怪雾持续时间果然比上次又短了半分钟左右。”

  朱标虽然也觉得遗憾,但此时心情却比刘宽好,便道:“妹婿之前不是还劝我看开点吗?怎的如今自己却可惜起来。”

  刘宽站起来,看向大桥下滚滚东去的江水,道:“我只是想了解更多后世的情况联网时间真的太短了。”

  这中间刘宽没忘记抽时间看了眼他大哥的朋友圈,好在从今年的朋友圈看,大哥一家人都还好。

  至于爸妈的情况,他则没有在朋友圈中看到,因为他大哥朋友圈只能显示半年内的。

  刘宽也只能默默祝愿爸妈了。

  在朱标的陪同下,刘宽于桥边站了好几分钟,才收拾东西,一起回城。

  刘宽依旧是跟朱标坐在同一辆马车中。

  半路上,朱标道:“妹婿,这个中秋节准备一次观影吧我想趁着母后身体还好,让她再享受一次儿孙绕膝、共同观影的天伦之乐。”

  刘宽点头,“我会好好准备的。”

【请假一天】

  可能是春天的原故,最近感觉太累了。

  请假一天吧。

  见谅。

第483章 唐伯虎点秋香,荒诞源于现实

  八月十五很快到来。

  因为马皇后身体需要早睡,所以观影宴席定在了中午。

  不过,上午九点刘宽就带着朱蕙兰等家人来到皇宫大善殿。

  朱元璋、马皇后乃至朱标一家子和其他留在京师的皇子、皇孙等,都已经在了。

  刘宽带着家人一起行礼后,注意观察了下,发现马皇后今日精神还可以,但相较于去年乃至前年,明显又苍老了一些,差不多满头银发了。

  这次,不用朱元璋询问,刘宽便主动道出他的安排。

  “陛下,微臣这次准备了十首歌曲、两部电影、四个视频。眼下离午宴尚有三个小时,不如先观看一部电影?”

  朱元璋点头,“就按你说的办。”

  随后,宫人熟练的摆出“家庭影院”。

  不过这次为了照顾马皇后的身体,前面的位置更宽敞了些。

  没多大会儿,桌椅便都摆好了,朱元璋、朱标要一起扶着马皇后入坐。

  马皇后笑道,“我自己能走,哪用得着两个人扶?”

  朱标在朱元璋的示意下放开手,然后朱元璋一人扶着马皇后落座。

  待所有人都落座后,刘宽便将平板电脑放好。

  “陛下,这次播放的是后世一部经典的喜剧,也是由后世经典戏曲改编来的,之前微臣还曾提到过,叫做《唐伯虎点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

  听了这个剧名,大多数人都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因为在某一年观影聚会中,刘宽曾讲过,唐伯虎是大明中叶有名的才子,吴中四才子之一,在后世更是大名鼎鼎。

  而《唐伯虎点秋香》一听就带着点男女之情,自然让多数人感兴趣哪怕是皇室之人,也是喜欢八卦男女那点事的。

  朱元璋、朱标等少数几个人虽然更希望看到一些有用的影视,但念及这次中秋观影主要是为马皇后举行的,自然不会说什么。

  老朱点了点头,微笑道:“行,那就播放吧。”

  刘宽听了却道,“陛下,微臣先说明一下因为这是一部后世的喜剧,而且创作者生长于当时的香江,所以内容在陛下看来可能有些大胆、荒诞”

  想想《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某些内容,刘宽一时都不知该怎么描述其实当初是否选择播放这部剧,他也是犹豫了很久的。

  见朱元璋、朱标等都一脸疑惑地看着他,他便一咬牙道:“总之,里面内容都是胡编乱造的,比野史、民间传说都不靠谱,有些深刻的内容也是讽刺后世香江某些风俗,陛下若看了可一笑置之。”

  朱元璋听完失笑,“你当咱不知道‘喜剧’二字何意?不就是博人一笑,如同那滑稽戏么?”

  好的喜剧除了能然人笑,还会讽刺一些现实中的现象,引人深思,乃至让人又笑又哭,笑中带泪。

  不过刘宽并未解释,而是道:“那微臣就播放了?”

  “别磨叽了,播放吧。”

  刘宽不再多说,触屏播放电影。

  很快片头过去,星爷经典喜剧之一《唐伯虎点秋香》开始了。

  因为是1993年的片子,虽然刘宽放的是修复版,可画质依旧比不上先前老朱一家子看过的那些2000年后的片子。

  好在众人对影片都处于饥渴状态,并不挑食。

  影片开始,就用其他人从唐府所扔的垃圾中抢夺唐伯虎的废纸这种夸张剧情,来表现唐伯虎字画多么受欢迎。

  随后镜头一转,唐伯虎一脸郑重的从一排毛笔中挑选,似乎要创作什么。

  朱标等人也是这么想的才子嘛,平时肯定喜欢写诗作画。

  谁知当唐伯虎选好毛笔后随着镜头移动,他却是在用毛笔蘸油和酱料用来烤鸡!

  看到这里,朱标等人直接就愕然了。

  如朱椿这等喜欢文学、书画的,愣神后更是气愤嘀咕,“怎能如此用毛笔?亏他还是才子,真是有辱斯文!”

  倒是老朱、马皇后以及一些嫔妃、公主们愣神之后失笑。

  而接着,更让朱椿等重视字画之人“震惊”的剧情出现了。

  祝枝山又赌输了,欠了一屁股赌债,前来请唐伯虎帮忙画画还债。

  结果唐伯虎竟然用祝枝山的身体当墨笔,让他脱光衣服,泼墨在身,拎着他在一张大纸上做出一幅“雄鹰展翅图”。

  这里面祝枝山与唐伯虎的对话接连翻转、逗人发笑且不提,当祝枝山脱光衣服后,嫔妃、公主们都惊呼一声,赶紧遮住了眼睛。

  老朱先也是愕然,待瞧见关键处打了马赛克,且祝枝山很快被泼墨,看不到什么,这才稍稍释然。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忍不住道:“还真是大胆,伤风败俗。”

  马皇后倒是看得更开,笑道:“后世之事如何能以此时标准评说?何况那香江为英夷殖民上百年,风气必然变化巨大,可以理解。”

  朱元璋也笑笑,不再多说了,接着往后看。

  待看到唐伯虎有八个老婆,都聚在一起打麻将,还随便破坏唐伯虎的字画,他妈和八个老婆一起动不动那上吊逼迫他,上到朱元璋下到刚懂事的皇孙、公主,终于明白刘宽先前为什么说这电影内容荒诞了。

  这在他们看来确实够荒诞的。

  且不说秀才、举人都不可能娶八个老婆,即便真的有八个老婆,又怎么会如此对待一家之主?

  三从四德呢?

  不过,看到这里他们也才真正将这当做一部一笑置之的片子去看。

  电影经过“宁王派大夫探病,唐伯虎装病拨经脉弹《定军山》”、“唐伯虎母亲讲述唐家两大仇人及唐父死亡经过”讲完,唐伯虎八个老婆就上演了一出真实“拆家”、“乌烟瘴气”的场景。

  随后唐伯虎离家散心,偶遇秋香,一见钟情,进入华府做家丁追求秋香的剧情了

  当彻底将这电影视作“玩笑”后,老朱一家子都是也能体会其中大部分搞笑剧情了,越看到后面,笑得越开,连马皇后都是如此。

  整部剧长一百余分钟,老朱一家子除了开头因为不适应这种无厘头搞笑觉得有些慢,后面适应了,只觉得没多大会儿就播放完了。

  不过,电影虽然放完了,可老朱一家子却热议起电影内容来。

  “这部电影剧情实在是太离谱了,没想到后世还有这种电影。”

  “我倒是觉得,不较真的话,电影确实挺搞笑的哈哈哈,我肚子都笑疼了。”

  “确实搞笑,都不知道那拍电影之人怎么想到的。”

  “”

  朱元璋面带残余笑容地问:“标儿,你觉得这部《唐伯虎点秋香》如何?”

  朱标看了眼刘宽,略微沉吟了下,道:“里面很多事确实荒诞不经、夸张甚至不合理,但儿臣觉得,确实有颇多讽刺之意,而且最终表达核心立意,却是正常的观念。”

  “比如那唐伯虎家中八名妻妾,虽不如戏文中讲的那样貌如天仙,却也都姿色中上。”

  “可她们既无三从四德,又不懂得欣赏唐伯虎的才华,故而唐伯虎不喜。而唐伯虎看上那秋香,却是在秋香给难民们发放馒头时,并点明了他看中秋香乃是因其仁爱之心。”

  “这电影剧情具体讽刺了后世哪些事情,儿臣并不了解后世风俗,就不好说了。”

  朱元璋微微点头。

  刘宽则赞道,“太子殿下确实看透了这部电影说起来,这部电影中很多内容看起来荒诞不经,也很夸张,但绝大多数剧情都是有现实来源的。”

  “比如开头那段,唐伯虎八个老婆在家打麻将、喝酒搞的乌烟瘴气当时香江小部分家庭确实是那样子的,尤其是那些被娶入豪门的姨太太,无所事事,自然就剩下了打麻将、饮酒、抽烟等娱乐。”

  “当然,这些家庭的男主人也未必是好人,有的富豪后代中好几个姨太太,还在外面拈花惹草、养外室,而且喝酒赌博乃至吸食鸦片。”

  顿了顿,刘宽又道:“其实不止后世香江,大明晚期江南亦有很多许多在此时看来荒诞不经之事。”

  “譬如不少才子、文人乃至官员都以与名妓相交为荣,官员出入青楼更是寻常事。甚至还个被称为江左文宗、担任一部尚书的官员娶名妓为妾,而后扶为正室的”

第484章 头皮痒水太凉,老朱的感谢

  江左文宗、一部尚书娶名妓,还扶为正室?

  听了刘宽的话,朱元璋、朱标等不少人都瞪眼,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随即朱元璋就骂道:“这种败类都能成为一部尚书,还被称为江左文宗,怪不得历史上咱大明亡了国彼辈真是该杀!”

  刘宽笑道,“其实那人娶名妓乃至扶为正室,在后世人看来不算什么,真正令后世人唾骂他的是,此人在清军攻打到南京时,跟其他几位阁部大臣一起在城门口迎接清军、献城投降。”

  “说起来,此人被称为江左文宗,声名在身,本也想过自尽殉国。可他带着名妓妻子到了秦淮河上江跳河前,却说水太凉,不跳了,反倒是他那位名妓妻子气不过,跳河自尽,又让他派人救了起来。”

  “再后来,清军要求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有相当部份原本降了清的文武官员、士绅因此反清,可这位却说‘头皮痒’,于是剃头留了耻辱的金钱鼠尾辫。”

  “因此,后世人每提到这位‘历史名人’时,都会以‘头皮痒,水太凉’来笑话他的贪生怕死。”

  听完,朱标等人又是一阵惊讶。

  朱标叹道,“身为文坛名宿、朝廷尚书,竟还不如名妓忠烈。”

  朱雄英则道,“这种人都能成为所谓的文宗,可知当时江南风气如何不良;而这种人能成为一部尚书,亦可知当时吏治败坏到了何种程度。”

  朱元璋不知是真气到了,还是怎么想的,并未对钱谦益多做评价了。

首节上一节390/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