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国青壮男子被送到东藩、吕宋、海龙,依旧移交给都司,也依旧能获得与都司及其下属卫所买卖的机会,但朝廷却不给钱了,日国青壮男子的身契也依旧留在这些海商手里。
将来,日国男子若想重获自由,除了需要在卫所的管理下积攒功劳,还得攒二十贯钱,才能从海商那里赎回身契。
这样看来,“移民”日国青壮男子似乎仍有三四倍以上的利润,为何那海主却说赚不到钱呢?
朱雄英稍稍一想就明白了。
因为这些日国男子被送到南洋后,会有死亡率,而且不低。
这些日国男子等于是欠海商的账,人死账消,海商先前给的那五贯以及运费等花销自然就算亏了
问完话,朱雄英便让郑和将这四人送走。
他思虑着方才所得到的诸多信息,心中已然认清了一件事实:改稻为桑及移民政策执行到眼下这一步,效果已经很小了。
想要日国人口继续减少,乃至最终为大明统治日国扫清障碍,只怕还得想其他办法才行。
比如说让日国战争烈度进一步提高。
如果这点也无法实现,大明就只能直接下场办事了。
只是,什么样的理由才能让大明名正言顺地出兵日国呢?
想着这些时,朱雄英目光掠过港口的一座座码头,看到往来力夫中有不少日国人、高丽人,心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日国应该不缺有识之士,明白如今日国的一切都是大明在背后推动的吧?
如此的话,若日国知道他这个皇太孙就在对马岛上,会不会受仇恨驱使,派人来刺杀他?
要是足利义满派人来刺杀他就好了。
四月过去,时间一晃就到了夏天。
马纳尔,不,如今应该称之为齐国王城齐都。
这名字俗得很,也没什么深奥的讲究,移民们都知道,是大王执意取的。
齐王宫(原城主府)的水运机械自鸣钟响了八次,正是早上八点,可已然让人觉得炎热难耐。
而在齐王宫附近的一座大院中,却传出了一群孩子清脆的读书声。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朱今日难得起了个“大早”,天热难耐,他出来闲逛,顺带就想到才开办没多少日的“齐都第一小学”看看。
他虽然有些不着调,可受老朱及大明风气影响,却也知道教育对国家而言多么重要。
因此,眼见战事停歇,短时间内很难再打起来,他便开始着手各种内政事务开办学校便是诸多内政事务中的一项。
这个“齐都第一小学”是他仿照大本堂和京师第一小学设立的,目前只收录他的儿子和齐国一众七品以上文武之儿孙。
他的长子朱贤年八岁,之前在大本堂读了两年多的书,虽不像他小时候那么调皮捣蛋,可成绩也很一般,即便是他,也看出长子是个庸人。
次子朱贤炯年六岁,看着倒是比长子机伶些,但出生后就体弱多病,他都没敢带着出海,暂时留在了大明国内。
他的三个女儿倒是生得健康聪颖又可爱,可惜女儿终究是女儿。
朱在院子里听了会儿,见好几个班都是在教朗读《诗经》、《论语》之类的传统经典,只有一个班是在教数学,便直皱眉。
等下课后,他就讲学校的校长、教师都喊到一块训话。
“孤先前没了解,如今一看,你们怎么将文学乃至儒学经典课程安排的这么多?难不成不想我大齐发展科学之道?”
第一小学校长暂由幕僚孔进文担任此人出自衢州孔氏,乃是南孔远支,已经五十出头了,也算是地方名儒。
孔进文闻言道,“大王,科学之道固然重要,可如今我们齐国刚在异域立足,周遭乃至治下尽是异域语言、习俗。”
“微臣以为,值此之际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牢记汉家文化,勿忘根源,然后才能讲科学、科技等能直接增强国力的东西。”
很显然,孔文举虽是儒生,可对科学、科技并非一无所知,不然当初也不会被朱收入幕府。
朱此时听了他的话,便觉得有点道理他可不想子孙后代连汉话都不会说了,或者说汉家经典都不怎么懂。
但看了那么多后世视频,科学、科技于国家的重要性已经在他心中扎了根。
他于是道:“就算你说的有理,可也不能太忽略科学之道回头将数学、自然的课程增加一些,不得有异议!”
说到最后,朱故意加重了些语气。
孔进文跟几名儒学教师交流了下眼神,都有点无奈,但还是应了下来。
回到“王宫”中,朱处理了会儿军政事务,就忍不住想将身上的丝绸薄衫脱了,只穿一条内裤。
可时不时就有属下过来禀报或商议军事、政事,他也不好打赤膊虽然只过去几个月,可如今的他却比当初在海上以及攻下科伦坡时稳当不少。
因为从科伦坡回援马纳尔后的一系列战事中,齐藩着实因为他的骄躁和不着调吃了不少亏,他也算遭遇了不少挫折,再加上朱元璋通过电报一统训斥和指导,总算是让他长进了一些。
又过了会儿,恰好首席幕僚曾名深过来与他商议军务。
“大王,如今壮武、皋虞、不其三城都只有一千卫所军和两千仆从军,兵力终究少了些。微臣建议,给三城再各增派至少一千仆从军。”
眼下是七月份,之前齐藩回援马纳尔城后,与僧伽罗二王子为主的几支僧伽罗军队断断续续打了一个多月的仗,才又夺取了马纳尔(微型半岛)北边呈扇形的三座小城。
那一个多月里,齐藩军队虽然连番获胜,可军中非战斗性减员却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而显著增多。
幕僚们劝朱歇战,再加上朱对热带地区建藩到底是有些准备的,因此到了五月份时,齐藩便是以防守为主了。
等到了六月,习惯了当地气候的僧伽罗人都不愿意再战,战争这才暂时停止。
此时,朱听了曾名深的话,不解道:“没必要增兵吧?天气这么热,僧伽罗人都歇战了,北三城没多大压力。”
曾名深道,“大王,万一僧伽罗人哪日来个奇袭呢?”
朱想想,点了点头,道:“那就按你说的,三城各增派一千仆从军,再各派五百护从营将士,另外让守城将领警醒些。”
“是。”
议完这事,曾名深就准备离开,朱却道:“军师,孤还有件事需你参谋一番。”
“大王但讲便是。”
朱道:“这岛上的天气也太热了,孤看那些僧伽罗权贵,不论男女上身都只是披了条窄窄的丝绸,遮住胸部了事,甚至很多男子打赤膊。”
“不如咱们入乡随俗,也这般变装,可好?”
曾名深听了一惊,忙道:“大王,万万不可啊我等来此以少御多,最怕的就是被土人同化,引导土人民众穿我汉家衣衫、学我汉家言语习俗尚且来不及,怎么能主动学他们的装束?”
朱:“可这天气实在太热了,孤受不了啊。”
曾名深,“大王,我汉家衣衫已经够宽大凉快了大王当以千秋大业为重啊。”
曾名深劝谏完就走了。
朱衡量再三,终究还是没敢效仿僧伽罗人衣装他倒不是多么重视曾名深的劝谏,而是担心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又发电报训他。
甚至可能派大军过来抓他回大明,让他重上大本堂。
之前他将回援马纳尔一战的经过汇报后,朱元璋就曾这么“威胁”过他。
书房内,两名婢女用扇子不停的扇风,依旧难以让朱感到凉爽。
就在他忍不住要脱了衣衫打赤膊时,脑海中忽然掠过曾在视频中看到的后世一些衣衫款式,顿时眼睛亮了。
他当即叫道:“来人!”
宦官赵丙进来,“大王有何吩咐?”
“去给孤找几个裁缝过来,让他们将做衣裳的工具也带着。”
赵丙也不问为什么,应了声,便去找人了。
大约一刻多钟后,三名裁缝就带着工具来到了齐王宫。
第421章 服装设计师朱,楚王就藩
朱早已命人取来了几匹质地轻薄的丝绸,还有几匹纱绢。
待三名裁缝行礼过后,他便画了衣服样式的几张纸递了过去,道:“你们照着这图纸上的样式,给孤裁制几套衣裳。就在这里做,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来问孤。”
几人接过图纸看了看,顿时都露出一副怪异的神色。
因为朱画技太差,再加上所画衣服款式奇怪,所以图画在他们看来就很抽象。
犹豫了下,最终还是最年长的裁缝作揖开口,“大王,可否由我等重新画了这衣衫样式,您确认了,再进行裁制。”
朱对自己的画技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闻言并未不悦,而是点头道:“可以,不过你们最好搞快点。”
“是。”
当即,三名裁缝一边重画衣服样式一边跟朱交流,过了一个多小时才重新画好那些衣服款式。
随后三个裁缝一起的动手,衣服做起来就比较快了。
到了午饭前,由朱提供原稿、三名裁缝提出修改建议重新定稿的头一件衣衫就做了出来。
因为是自己参与设计的衣衫,朱是怎么看怎么喜欢,当即就去换上了。
然后让赵丙带人搬来了一面近一人高的试衣镜。
只见镜中的他穿着一件由朱红色轻薄丝绸制作的圆领、右衽、短袖衫那袖子只堪堪遮住胳膊一半而已。
除了短袖,衣衫下摆还很短,只堪堪遮住腰垮。
下面则是条朱红色的长裤,裤边才及小腿处。
而不论是上衫,还是裤子,都较为宽大,却又没有汉服那么宽大。
那裁缝见状,又拿出一条由五种颜色丝绢简单编织成的腰带,给朱系上了。
“哈哈哈,”朱对着试衣镜高兴大笑,看够了才回头问,“孤美否?”
却见不论是赵丙等几个宦官、侍女,还是侍卫、裁缝,明显都在憋着笑。
倒是老裁缝表情管理最好,微笑着赞道:“大王本就丰神俊朗,配上您亲自设计的衣衫自是更加的光彩照人了。”
“哈哈哈,说得好!”朱再次高兴大笑,“来人,赏印匠师宝钞五十贯,赏程师傅、蔡师傅宝钞各三十贯!”
“谢大王恩赏!”
接下来几日,朱几乎是沉迷到了设计新款衣衫、鞋帽这件事当中。
他不仅设计了多种与现代服装类似又保留了右衽这种汉服典型特征的男装,甚至还涉及了多种类似的女装!
五天后,朱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后,在镜子前试穿着各种新款男装,却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儿。
他回忆看过的那些后世都市背景的视频、影视画面,最终目光落到了镜中的发髻上,不禁一拍额头,自语道:“是了,那些人基本都是短发,而我却扎着单髻,我说怎么看都不对劲儿呢。”
发现问题,他就想找人将头发给剪成后世的短发样式。
可开口将赵丙叫过来后,他却又打住了。
‘不行,这事要让父皇知道,怕是得打死我。另外,对我大齐治下的汉人恐怕也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至少目前我的威望还不够让众人接受一位断发的大王,更遑论推行到全国了。’
想到这里,朱便要将这想法压到心底。
可他随即又忍不住想,‘老六按计划也快要去建藩了吧?他选的那什么苏里曼丹岛可也热得很,可能比我这边更热。’
‘或许回头可以让海商将我设计的衣衫各带一套去送他,再发电报,跟他谈谈推行短发的事这在热带建国,长发是真不舒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