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啊,你们到大明来种田,日子绝对好过。”
见李二七言之凿凿,裴氏父子有些相信了。
待回到家中后,裴东显将这事跟其他几个儿子说了,便感叹道:“大明竟然能在那什么美洲找到亩产千斤的粮种,当真是受上天庇佑。”
“如今看来,高丽内附大明,我们这些世家、豪门虽倒了霉,可那些平民却正要过上好日子了。”
裴克武听了不禁嘀咕道,“那些草民过不过好日子跟我家有何关系?若不内附,我家怎么也不会落得现在这般凄”
“住口!”裴东显喝断了裴克武的话,“再让我听见你这般非议朝廷,便将你赶出家门,免得连累全家!”
裴克武其实是个色厉内荏之辈,被裴东显这么一喝斥,顿时不敢再说什么了。
裴东显道:“下午我与老大、老三进城,一是看看那房牙介绍的几处宅院、商铺,二是看看有没有什么买卖可做。”
“大明如今不仅军威震四海,更获得了红薯、玉米、土豆等粮种,已然迈入超越盛唐的太平盛世之中。”
“这种时候,做买卖最容易赚钱我们留太多钱在家中,只会招人惦记。拿去做买卖,不仅可以免去一些麻烦,还能钱生钱。”
裴克文道:“父亲说的是。”
几日后。
吃罢晚饭,刘宽跟朱蕙兰、苏采薇和几个孩子在偏厅看书、闲聊。
苏采薇含笑道:“听说近日迁到京师的高丽裴、柳、宋三家都采购了不少贵重物品,还都从咱家的超洁展馆购买了好几套高档陶瓷卫浴品呢。”
刘宽看着书,头也不抬地道:“这三大高丽世家都是带着很多金银财宝来京师的,只要他们当家人不蠢,就知道花钱买平安。”
朱蕙兰道,“他们既然都迁徙到京师了,就算带再多钱财,朝廷也不会打他们的主意吧?”
刘宽道,“朝廷是不会打他们的主意,可京师的权贵等势力却未必不会。”
朱蕙兰若有所悟,随后又忍不住问:“那他们这样大笔花钱就有用?”
刘宽一笑道,“这么做至少可以向朝廷展示他们融入大明的决心,这样即便遇到什么事,朝廷也不至于不管。”
“另外,他们这么花钱,谁知道手里还能剩下多少浮财?也许就能打消某些人的贪心呢?”
有些话刘宽没跟朱蕙兰、苏采薇说朱元璋之所以要将这些高丽世家迁到大明各个城市,除了想移除他们在高丽的势力,另一个原因就是想以这些高丽世家为柴薪,用他们的钱财为大明一些城市的发展、繁荣再添一把火。
至于说这些高丽世家是否会成为大明未来的隐患,不论是朱元璋、朱标,还是他,都不担心。
一则,以大明如今的体量,消化高丽的世家、豪族,完全是小意思。
二则,高丽不是后世的宇宙国,其受汉文化影响很重。别的不说,那些世家、豪门男子都是会写汉字的,甚至很多都会说汉话,融入大明并不难。
当然,若是有人想不开,要作妖搞点什么,那就正中老朱下怀了。
刘宽可以肯定,老朱肯定是派锦衣卫盯住了那些世家、豪门的,一旦有谁搞事,必然会被老朱拿出来当做第二次杀鸡骇猴的那只鸡。
次日。
刘宽到天工院上职没多久,便有宫中宦官过来,确实送来了一份电报复印件。
“刘院正,这是昨日齐王发来的电报,皇上说给您看看。”
“劳烦中使跑一趟了。”
“不敢当。”
小宦官离开,刘宽便看起这份电报来,看了一会儿,刘宽就摇起头来。
“这个朱,能力果然比朱差了一大截,更不用说比朱棣了。一手好牌,居然能打成这样。”
原来,在这份电报中,朱想讲述了齐藩船队在马纳尔港口补给却被围困的事,以及他念头一转,不去那伽罗建藩,改在僧伽罗建藩。
临时改变建藩目的地就算了。
可朱靠着先进的枪炮兵器、精锐的军队,明明先后拿下了马纳尔及僧伽罗王城科伦坡,结果却因为在科伦坡呆得太久,让僧伽罗二王子围困了马纳尔。
虽然朱回师后击败了僧伽罗二王子率领的几万大军,但齐藩的海船却因此损失好几艘,战死的将士更是多达近千!
如果是在大明这边,一场打仗死个千把人不算什么,老朱都未必在意。
可在海外,不算朱招募的三千安南人,他身边就八千明军。而今战死近千,等于是脱了一层皮。
最主要的是,这一仗朱还让那僧伽罗二王子跑掉了。这就意味着,他最初“攻破科伦坡令僧伽罗四分五裂”的计划很可能会失败。
一旦那僧伽罗二王子能统合了国中各个势力,齐藩在僧伽罗就算能站住脚,初期发展也会艰难无比。
若朱再犯一两个大错,被僧伽罗人赶到海上都有可能。
要是没能完成就藩,就算朱没死在海外,估计也没脸回大明了。
待刘宽看完这份电报,又工作了个把小时,一位工部吏员送来了一封文函,却是今日“金陵橡胶厂”建设完工,请他后日莅临视察,指导一番。
大明种植橡胶树已经有五六年了,在云南、北都司、吕宋都司、海龙都司,都建立了规模不小的橡胶园,尤其以吕宋都司橡胶园最多、规模最大。
所以,如今大明橡胶早就不依赖于美洲了。
考虑到天然橡胶产量连年猛增,满足天工院、工部等多个部门的实验、生产还绰绰有余,刘宽便在去年建言开办“金陵橡胶厂”。
一则是对现有的各种橡胶产品扩大生产,乃至使橡胶用品产业化。
二则,也准备将橡胶产品投放到民间,为日后向民间开放天然橡胶材料做准备。
刘宽觉得,等民间也参与遇到天然橡胶的研究与生产当中,其相关研究进度必然更快,被发明创造出的橡胶产品也将更多。
朱元璋、朱标商议后,觉得天然橡胶虽然重要,却不会对朝廷统治造成威胁,便同意了此事
两日后,刘宽早上九点来到了位于京师东郊的金陵橡胶厂,结果发现朱标也在。
他当即上前行礼,解释道:“微臣不知太子殿下今日也来视察,来的迟了些,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朱标笑道,“我也是临时起意,才想过来看看,并未通知到天工院,妹婿何罪之有?”
两人又就橡胶厂的事聊了几句,便在相关官吏的引领下,一起进了厂子。
走在路上,朱标就忍不住问:“这橡胶厂建好后,都能生产什么?”
第418章 朱标又涨知识了,让百姓自主用电
说起来,早在十六世纪,欧洲殖民者就注意到了南美洲的橡胶树。
可欧洲人开始重视橡胶,进一步研究其利用价值并大规模种植,却是等到两百余年后去了,也即是十八世纪。
后来又等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橡胶才随着一项项相关技术的突破以及多种发明的诞生,被应用到工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大明有刘宽这个人形挂,而刘宽又能不定期的联网后世下载到一些资料,大明对橡胶的研究与应用速度自然是奇快无比。
比如说天然橡胶乳的粗加工需要用到硫磺与碱式碳酸铅硫磺中国都应用上千年了,如今无非是进一步提纯的问题。
至于碱式碳酸铅,听着似乎是一种很难得的化工品,可实际却是给陶瓷上釉彩的材料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制作某些油漆的辅料。
大明对这东西的应用,也和硫磺一样,无非是想办法令其纯度更高,在相关研究实验中、工业生产中更加的好用而已。
至于橡胶能做些什么,刘宽不用去看资料都能说出一大堆来。
听朱标询问,他放缓脚步,道:“橡胶能用于生产车轮胎、电线电缆外皮,这殿下都是知道的。”
朱标点头。
“除此外,橡胶还可以用于生产橡胶管、密封圈,前者除了可以用于某些工业生产场合,最主要的是可以充当输血、输液的医疗器具。”
“后者则可以让蒸汽机的密封性更好,甚至是研制内燃机不可缺少的材料。”
“除此外,橡胶还是一种很好的防水、防潮材料,可以制作手套、鞋底、输送带、垫片、皮球乃至避孕套。”
“避孕套?”听到这个词,朱标通过字面意思,似懂非懂,甚至怀疑听错了、想错了。
刘宽却不在意地解释,“就是行房事时,为了避免女子怀孕,给男子戴的东西听说民间有用肠衣替代的。”
朱标闻言露出便秘般的表情,只觉得又涨知识了。
此前他还真没听说民间有用肠衣避孕的这种事只听说过给女子喝避孕药、打胎药的,但这种药一般对女子身体伤害很大,有很大可能让女子失去生育能力,甚至大伤身体,留下病根。
想到这里,朱标道:“如今朝廷鼓励生育都来不及,那个避避孕套没必要研制和生产吧?”
刘宽道,“是,如今朝廷是鼓励生育,但有的贫苦人家条件有限,不想养太多孩子,但也不能没有夫妻生活,那对他们来说,避孕套就有用了。”
“除此外,一些权贵人家不想让人怀孕,也可以用避孕套,总比让女子喝避孕药、打胎药好。”
“不过说起来,以大明如今的橡胶技术,想要生产出能被大众接受的避孕套,只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知何时才能研制出来呢。”
朱标听了刘宽最后一句话,莫名松口气,随后道:“将来就算研制出来了,这种东西只怕也不好让官营工厂生产。”
刘宽哈哈一笑,“那是。”
结束这个话题后,朱标、刘宽正式进入视察工作中。
作为大明第一家专门橡胶厂,产品自然是多样的,也因此厂内分为不少个坊,各个坊下又设有多个生产车间。
如轮胎坊专门生产车轮外胎以及才研制出没多久的原始气胎。又如,专门生产手套、鞋底、橡胶鞋等军、工、民通用产品的通用产品坊。再就是如密封圈这样对质量要求较高的橡胶零件,也是单独一个坊生产。
反倒是电线,因其特殊性和一些技术问题,目前跟金陵橡胶厂没关系,而是由专门的电线厂生产。
视察完后,朱标、刘宽到橡胶厂的办公楼大会议室中落座,各自对该厂的官吏讲了一番话。
朱标道,“金陵橡胶厂虽然要等到下个月才正式运行,开始生产工作,可它却是京师排名前几的大厂,一开工便有三千多名员工(官吏、匠人、工人)。”
“因此,除了生产工作之外,在饮食、卫生、纪律方面的工作也要搞好,不然哪方面出了乱子,都会给工厂造成恶劣影响。”
“在工厂通过试运行后,肯定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也许一两年内,便将拥有上万工人,又或者是在别的地方开办分厂。”
“因此,我希望诸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努力提升自己,做好迎接更艰巨的工作任务的准备!”
朱标这番话不仅是大白话,而且很接近后世的讲话了,可讲完后却迎来工厂众官吏的掌声。
一则是因为身份,二则是因为很多吏员或出自工匠,或出自底层,对之乎者也那套并不感冒。
至于朱标为何能讲出这番话,自然是多年来受刘宽的影响了。
或许也有他看过的一些视频的影响。
相较于朱标这番话,刘宽的讲话则更加随和,近似于普通人之间的谈话了因为金陵橡胶厂隶属于工部,并非天工院下辖单位。
他道,“我对诸位只提醒一点,那就是‘安全第一’,不论是提高产品质量还是提高生产效率,都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
“另外,今后橡胶厂如果有什么生产技术上的难题,可以随时寻求橡胶研究所的帮助,也可以向天工院下辖其他研究单位寻求帮助”
刘宽一番话讲完后,自然也迎来了一阵掌声。
随后,朱标、刘宽又跟橡胶厂厂长、厂副等官员聊了一些更具体的问题,这才一起离开。
回城的路上,朱标与刘宽坐在了同一辆四轮马车中京师权贵、官员出行由骑马居多变成乘车居多也是这几年的事,因为水泥路越来越多,马车也越造越好,让坐马车出行比骑马舒服很多,也不影响其便捷性。
当然了,对朱标这种重要人物来讲,坐马车最重要的一点是比骑马更安全。
以刘宽如今跟朱标的关系,同坐一辆马车也不会拘束,甚至因为没外人在更放松些。
朱标想起什么,问:“这橡胶厂造成的环境污染大吗?”
刘宽道,“回太子殿下,天然橡胶不是化工橡胶,虽然生产环节中会造成一些污染,但不会多大。”
“况且,在制定各种橡胶产品的生产环节时,便有考虑减少污染。因此,这方面殿下不必担心。”
朱标点了点头,又道:“如今天然橡胶产量增长很快,想来给京师百姓供电的事也能提上日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