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朱檀直接甩脸色,神色也冷下来,“十弟这话什么意思?北美那么大,难不成你要一个人霸占了?”
“你可别忘了,父皇有规定,建藩二十年内,未经朝廷允许,藩国扩土不得超过周围五千里(方圆八百里左右)。”
“北美那么大,便是我不去,你一个人又岂能占得完?”
朱檀越发不高兴,道:“朝廷在北美西边建立卫所,我去东边建藩之地本就有限,二哥却非要也跟着去北美,不是故意跟我抢地盘又是”
“够了!”朱元璋眼见朱、朱檀要争吵起来,本来不错的心情一下子就糟糕了,“咱还活着,你们就为了藩国领土争成这样;咱若是不在了,那不得打成狗脑子?!”
朱、朱檀一时都低下头,不吭声了。
朱元璋随即想了想,道:“老二,你若也要去北美东部建藩,至少要到后世的华盛顿或者更北边的地方去才行,你可愿意?”
朱来到北美舆图前看了看,忍不住嘟囔道:“这也太远了。”
“远?”朱元璋气笑了,“你之前不就是想离咱远远的吗?”
朱眼珠子转了转,道:“父皇,玄关卫就算造有海船,只怕也不多,水平也未必有京师这边造的好吧?”
“父皇指的北美就藩之地那么远,儿臣若是带着移民半路出了事怎么办?”
朱元璋想想也是,便道:“既如此,你就老老实实地去南美就藩!”
朱去北美就藩到底是临时起意,再看看朱檀不善的神色,他担心自己将来去北美,怕是会被朱檀使阴招,便又改了主意,道:“父皇这么说,就当儿臣之前的话没提好了。”
“哼,想一出是一出的东西!”
朱元璋不悦地训斥了朱一句,这才让继续会议。
之后主要是朱桢、朱向刘宽咨询建藩之事,至于朱檀、朱,此时既心情不好,又想着还有一年,倒也不急。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十五过后没多久,齐王朱便带着一家子及三千护军,乘坐五艘战舰及数十艘大海船从广州出海。
至于他所招募的移民,却是早在去年十月便先一步起程,和一大批物资一起送去了海龙都司。
朱之所以这么做,一则是为了节省些前往建藩之地的时间移民乘坐的海船要比战舰慢一些,将来从海龙都司出发去印度用的时间便少一些。
二则,可以让移民在海龙都司进一步适应亚热带海洋地区的环境与气候。
与朱不同,朱桢依旧带着他招募的移民呆在广州。
因为获准开府的时间迟一些,朱桢对海外建藩之事的准备并不如朱那么充足。再加上他建藩之地比较近,便准备等夏季过去,再带着移民前往苏里曼丹岛。
有大半年的时间,他也可为建藩之事多做些准备。
至于朱、朱檀,移民都没招募齐呢,建藩的准备工作更是有很多才开始,便如朱元璋所说,得等到明年才能出海若是准备事宜不顺利,兴许还会拖得更久。
已出海就藩的三个藩王中,朱棣出海时朝野得到的朝野关注是最多的,待到朱出海时,关注就不算多了。
而今朱出海,朝野间也就一些与他有点关系的文臣武将及大商贾在关注着,绝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还是在大明内部事务上。
春三月,京师。
“卖报了!卖报了!《大明月报》劲爆头条,高丽王再三请求内附,终获朝廷允准!”
随着卖报郎推着自行车边走边吆喝,很快就被几名年轻人拦住,购买报刊。
《大明月报》作为官方报刊,自出世后,官吏、士绅、学生乃至商贾便迅速成为其读者群体,因为上面或正面或侧面的讲述了很多国家政策、大事,不少人是每期必读。
这次《大明月报》头版刊载了“朝廷允许高丽国内附”的消息,买报看报的人自然更多了。
一座茶楼中,几乎是每桌都有一份报刊,客人们边看报边品茶边谈论。
“说起来,这高丽倒真是识趣得很,眼见咱大明在周边再无敌手,就主动请求内附,倒是让高丽免去了刀兵之灾。”
“以咱大明如今的势力,若真跟高丽打起来,肯定是摧枯拉朽这仗打得越快,百姓受到的危害越小。所以,就算真打仗,高丽百姓也未必会遭多大殃。”
“呵呵,我自是相信朝廷军队纪律的,可那高丽溃兵、乱兵却未必不会伤害他们的百姓。”
“倒也是”
“对了,你说这高丽内附后,朝廷会如何治理?就像西域那样设省驻军派遣流官?”
“这事恐怕如今只有朝中军机大佬、各部大臣才可能知晓。”
茶楼二层角落的包厢中,李芳远听到这里叹了口气,干脆将报刊收起,准备回四夷馆中去看。
大明对高丽的安排普通人不知道,可他却已经通过郑梦周得知了一些事。
就如同去年郑梦周打听的那般,部分世家、豪门将被拎出来杀鸡骇猴、抄家流放,剩余部分也将被拆分迁徙。便是高丽平民,今后也会被迁徙一部分。
至于高丽设省的具体安排,也将在近几日公布。
除此外,高丽王王瑶将被封为怀恩侯,他父亲则被封为大明崇义伯。
起初李芳远听闻大明朝廷肯封他父亲为伯爵,还挺高兴的大明的伯爵含金量肯定比昔日高丽的高,说明他李家这么一番折腾总算是进步了点。
可到后面,他才弄明白,大明的爵位若册封圣旨中没有“世袭罔替”的说明,那便是降等承袭。
有的皇帝特别恩典,会传几代再降等;而像他家这种,没得到特别恩典的,到下一代伯爵之位就没了除非他们再挣一个。
这么一说,该爵位甚至不如“陆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含金量高这职位虽然清闲,却也算是大明正牌武将了,可以帮助他父亲融入大明武将圈子,还有可能将来给他们兄弟几个谋个职位。
李芳远在高丽时是走文官之路的,如今却是犹豫,是不是要改走武将之路了。
以他过去几月对大明的了解,如今明军在海外四处征战,武将无疑更容易立功。
可若是当了武将,想要学习科学知识就没上大学那么容易了。
只是,如今高丽国都没了,他就算学得了那些奇妙的科学知识又有何用?
难不成还能倚赖那些科学知识在几十年后复国?
倒不如当个武将,多立些功劳,踏踏实实地为自家谋前程。
想着自家的事,李芳远在走出茶楼的那一刻,终于有了决定。
与此同时。
皇宫,奉先殿内。
朱元璋也在跟朱标谈论着高丽治理之事。
“高丽土地虽不大,却绝不能简单的设为一省。”朱元璋道,“咱初步想法是划为两大行省,只是具体如何划分,尚未确定。标儿可有想法?”
第410章 朱标问倚天,朱棣的电报
此时奉先殿内有好几副挂在屏风上的大幅舆图。
朱标闻言来到了其中一幅舆图前,道:“儿臣认为,或可从开京以北数十里处,至东海岸的元山,作为行省分界线。”
“再将这两块地方,也都划入其其中,合并为一个行省。方才这条线的高丽半岛南部,暂为一个行省。”
说到后面,朱标在这幅舆图上画了两个圈。
第一个圈是辽东半岛分水岭东南,鹰纳河以东,即五重河、杓子河流域,和草河、大虫江流域,外加宽甸这一片。
第二个圈则是后世的双城卫及海参崴周边数十里。
朱元璋看着微微颔首,随即问:“为何如此划分?”
朱标道:“如今的辽宁行省与吉林都司终究太大了些,另外,则是为了尽快消除以前高丽国内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
“事实上,儿臣认为等数年后将日国拿下,还可将高丽南部临海划出部份,与日国的九州、四国及本岛部分地区设为一行省。”
古代王朝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做大,失去控制,极少以天然的山河海域为界进行行政区域划分,有时甚至故意将某处天然为一体的地方在行政上切割为几部分。
朱标如今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事实上,别说古代,便是后世国家在行政划分上也有这种习惯。
因此,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解释满意点头,“你考虑倒是颇为周全、长远,既如此,这高丽两个行省的名字你可有想法?”
朱标笑道:“汉代曾在高丽设乐浪郡,唐代则在高丽设安东都护府。”
“因此儿臣认为,不妨将北边这部分称为安东行省,南边则称为乐浪行省。”
“将其西京之名改回平壤,为安东行省省治;改其开京名为平顺,再改其南京名为汉城,为乐浪行省省治。”
朱元璋知道后世高丽分为两国,南国首都原本袭李氏朝鲜之名为汉城,后来却因崇媚洋夷,改名为首尔。
故而此时听了朱标准这番话,不禁赞道:“这几个名字改的不错,便这么办吧。”
行省划分及几个城市改名只要不是太过错谬,大臣们一般都不会提反对意见,老朱可一言而决。
议完事,朱标离开奉先殿,便前往后宫看望马皇后(白天朱标是可以前往后宫的)。
自马皇后卸下主持后宫事务的担子以来,朱标除了每天早上问安外,到后宫看望马皇后与之聊天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
一则,他担心马皇后不再主持后宫事务后会心情不好,乃至闲出病来;二则,马皇后身体确实不如以前了,他不知马皇后大限何时到来,想多尽些孝心。
到了坤宁宫,朱标才知道马皇后在御花园。
他并不意外马皇后清闲下来后,便按照刘宽的建议,在御花园养花弄草,有一两个机灵乖巧的孩子陪着,倒也不是无事可做。
到了御花园,朱标才发现朱蕙兰和刘长安、刘若月也在。
两个孩子还不足两周岁,却都已经会走路了,甚至能跑,只是不太稳,会说的话也不少。
再加上长相相似,都粉雕玉琢的,很是惹人喜爱。
朱蕙兰也关心马皇后身体,开春后经常带两个孩子进宫来陪马皇后打发时光。
只见两个孩子正在玩弄花草、泥巴,有些花草被折损了,马皇后也不生气,反而满脸慈祥的笑容,在孩子跑起来时则又上前呵护,显然是怕孩子摔着了。
朱蕙兰却是在旁拿着一本书册在念着。
朱标听了会儿,好奇道:“三妹讲的是什么故事?”
朱蕙兰停下来,答道:“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朱标听了诧异,“妹婿把这部武侠小说写出来了?”
朱蕙兰笑道,“他那么忙,哪儿有时间写呀。是我让他将故事的大概剧情写成大纲,然后找民间善写评话之人加工一番,又让他审阅认可了,这才拿来读给母后听。”
朱标也知道马皇后对《天龙八部》这部小说感兴趣,闻言便道:“三妹和妹婿有心了。”
朱蕙兰道,“只要母后开心,这点事不算什么。”
马皇后此时道,“宽儿到底一大堆事,你呀,以后莫要再拿这等事去麻烦他了。”
朱蕙兰笑道,“母后有所不知,夫君也挺想将后世一些武侠小说写出来的,只是没有时间。”
“女儿做此事,他也很高兴呢,说是等写完《天龙八部》,再让人接着将射雕三部曲也都写出来。”
朱标好奇道:“何谓射雕三部曲?”
“乃是后世写出《天龙八部》那人所著的另外三本武侠小说,大抵是以宋元明三代为背景,人物关系及故事一脉相承,算是夫君最喜欢的四部武侠小说。”
听此,朱标更好奇了,“还有咱大明为背景的?”
朱蕙兰回想了刘宽所说的话,道:“其实也不算以咱大明为背景那是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名叫《倚天屠龙记》。”
“讲的是元末民不聊生,而武林中以少林、武当、峨眉为首的正派与被称作魔教的明教相互仇恨,同时各大正派与明教又都跟元廷不对付。”
“主角的父亲乃是武当派张三丰第五位真传弟子张翠山,母亲却是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中鹰王的女儿殷素素。”
“两人不打不相识,又因为屠龙宝刀引起的纷争,与明教四大法王中的狮王谢逊一起流落到了海外冰火岛,随后彼此相爱,在狮王的见证下结婚并生下了主角张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