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32节

  “另外,一旦其专利通过并产生盈利,朝廷也会从专利费中抽成一小部分,作为保障其专利权的各种花费。”

  “就该这么办!”朱元璋听了更高兴,“如此一来,出台这《专利法》就成了真正的强国富民之政策!”

  刘宽道,“不过如此一来,专利局不仅需要能审核专利的官吏,亦需要不少懂得律法的官吏了,甚至还需拥有方便与司法部门沟通、交涉的权利。”

  朱元璋道,“既然决定推行这专利法,该给的权力咱自然不会吝啬。”

  “这样,你回去后写一份设立专利局的相关奏本,递交到内阁,争取在年前敲定此事,好在明年开衙后正式施行。”

  “微臣遵旨。”

  刘宽出了皇宫,回到天工院,看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便准备收拾一番,五点就准时下职回府。

  结果他才收拾完,便有航空局的吏员来求见。

  这吏员进来后,便递上一份文函,道:“院正,陶局正明日上午九点将主持氢气飞艇第一次正式试飞,请您到场指导。”

  航空局下属飞艇研究所今年有了突破性的事,刘宽是知道的。可听闻这就要进行氢气飞艇的试飞,他还是颇为惊讶。

  看过文函后,刘宽便道:“行,你回去转告陶局正,明天我一定准时到。”

  “是,卑职告退。”

  小吏应声离开了。

  次日。

  刘宽带着天工院的几名属官和几十名护卫,在九点之前来到了玄武湖畔,只见此处外围已经被天子亲军戒严,但湖边却站了不少航空局的官吏、工匠(大明官方部门的科研人员亦属于官吏)。

  之所以选在玄武湖畔试飞,是因为建造、停泊飞艇的“船坞”就建在玄武湖东北角。

  看字就知道,艇是舟船的一种,飞艇其实就是飞船,用“船坞”建造没毛病。

  陶成道见刘宽到来,便带着航空局的官吏迎接了下。

  “下官参见院正。”

  刘宽还礼,笑道:“东宁伯有礼了。”

  两人稍稍寒暄几句,便带着一众属员来到了船坞前。

  飞艇的船坞到底还是跟舟船有所不同,有一半建在水面上拥有巨大气囊的飞艇正停泊在船坞中,格外显眼。

  或许是因为参考了后世相关资料,陶成道等人研制的飞艇气囊与刘宽印象中差不多,仿佛一个巨大的鱼雷。

  气囊看着巨大,是因为有下面的吊舱作为对比,作为一个试验品,气囊实际长不过五六丈,宽则一丈多。

  陶成道在一旁介绍道:“根据院正所给的资料,我们目前只有建造氢气飞艇的能力,而就氢气飞艇及我们如今的工艺而言,硬式飞艇便是最好的选择。”

  “如今整个‘飞天试验一号’气囊骨架是用精挑细选的竹子制造,包裹特制棉布以组成外壳。”

  “真正的气囊其实藏在壳里面,分为九个,是由我们专门研制的特殊布匹、防水涂料所制造,足以装住氢气”

  后世飞艇资料虽然是刘宽给的,但若论对眼前试验飞艇的了解,刘宽显然不如陶成道这个主持研制工作的人。

  因此,在陶成道介绍时,刘宽听得很认真。

  这个试验品飞艇相较于后世成熟的氢气飞艇还有些不足之处,如推进装置。

  后世飞艇推进装置用的是柴油等发动机,而陶成道搞的这个试验品则从传说中的独飞木雕汲取灵感,采用了类似发条的装置储存机械能,充当推进装置的动力。

  但以大明目前掌握的材料,发条装置存储的机械能只够协助飞艇起飞,或是在空中飞动较短的一段距离。

  为了弥补这方面不足,陶成道便带领航空局众研究人员在尾翼上下了很多功夫。

  “院正请看,咱们这个试验品尾翼略大,而且有八个,因为它们不仅是飞艇的方向舵和升降舵,更是飞艇的风帆!”

  接着,陶成道讲述了他设计这组飞艇尾翼的想法和所依托的道理。

  刘宽发现,竟然连他都很难一下子听明白了,得动脑子去理解才行。

  过了好一会儿,陶成道才讲解完,便准备派人上去启动飞艇,进行飞行试验。

  这时却有吏员过来禀报,“院正、局正,皇太孙和鲁王殿下带着不少人过来了。”

第401章 飞艇未来,都请内附了大明竟如此苛待?

  听闻朱雄英、朱檀过来了,刘宽、陶成道自是过去迎接。

  朱檀早在明军大败跛子帖木儿所率领的西察合台汗国援军之后,便回京师了,回来差不多已有半年。

  倒是朱在西域、朱檀在陕甘呆得久些,都是这个月才回京师的。

  朱雄英、朱檀都是刘宽的学生,虽然如今都已离开了大本堂,可见了面还是客气得很。

  双方礼毕,朱雄英便解释道,“从父亲那里听闻航空局在玄武湖畔进行飞艇试飞,我们便过来了对了,这一位是高丽王世子王晖,这一位则是高丽忠义伯的第五子李芳远。”

  话说一半,朱雄英忽然介绍了后面人群中的一个孩子和一个青年。

  听此,刘宽便明白,朱雄英是想问,他带这两人来观看试验是否方便。

  其实朱雄英没先派人来询问就过来了,是有些冒失的,但好在此试验并不怕被外人知晓,更别说高丽国不久后便将内附大明。

  朱雄英是知道这些道理的,所以他此番行事只是表面冒失,实际透露出了一点点专横独断的意味。

  刘宽既没有那么敏感,此时也没深想,闻言微笑道:“自是可以的。”

  飞艇的氢气来源于电解水,就算让高丽人观摩全过程,也仿造不出飞艇。

  随后,陶成道又向朱雄英、朱檀大概讲解了下“飞天试验一号”的相关情况,这才派人去启动飞艇,进行试飞试验

  高丽王世子王晖才六岁,在高丽又没有接受多少教育,对陶成道的一番自是听不懂多少。

  事实上别说他,便是有着高丽国进士头衔,自负学富五车的李芳远,都听得一知半解。

  因此,看到实验人员进入飞艇吊舱,开始配合外面的航空局工作人员进行各种起飞前的操作,王晖便仰头用高丽语问:“李书状(李芳远在使团所兼任官职),明人这是要干什么?”

  李芳远此时盯着湖面上的飞艇都舍不得挪开目光,闻言下意识答道:“试验飞艇。”

  “什么叫试验飞艇?”

  李芳远有点不耐烦,终于挪开目光,恰好看到王晖带着迷惑的纯净眼神,想起了年龄差不多大的儿子,便耐心解释道:“让湖面上停泊的那东西飞起来,带着人飞到空中去。”

  王晖闻言瞪大了眼睛,惊叹道:“天呐,让那大风筝带人飞到天上?明国人胆子也太大了,要是摔下来怎么办?”

  李芳远听王晖将飞艇误认为大风筝,暗暗好笑,却也没再解释。

  事实上,此时他心中也存在一定疑惑:这飞艇真能带人飞到天上?那飞上去后又怎么下来?

  虽然这几日李芳远已经在京师见识到不少奇妙之物,比如说自行车、轮船、千里镜等等,甚至还到那横跨扬子江的大桥上游览过。

  即便如此,他也不敢相信大明人能够飞天要真能飞天,岂不是跟神仙差不多了?

  带着这种想法,李芳远跟朱雄英等人默默等待了一刻多钟。

  便见那停泊在湖面上的飞艇在解开了所有绳索后,竟真的缓缓向上升起!

  同时吊舱两侧放下了两个装着螺旋翼的圆筒(推进器),也不知里面有什么机关,被明人启动后就迅速旋转起来,发出呜呜的声音,向下吹得湖面荡起无数圈波浪。

  而飞艇则以更快的速度升向天空!

  “飞艇成功升空了!”朱檀半场开香槟,现在就忍不住高兴的大声说道。

  其他人也跟着欢呼起来,唯有刘宽、陶成道、朱雄英等少数人,虽面带微笑,但心依旧悬着,耐心等待整个飞行试验的结束。

  在众人的注视下,飞艇大概上升到三十多丈的半空,便操控推进器和尾翼,令飞艇在半空稍稍悬停,随后向着玄武湖西岸缓缓飞去。

  朱雄英、朱檀当即拿出千里镜观看,让后面的李芳远好一阵羡慕。

  这几日在明国见识到的诸多奇物之中,他最眼热的就是千里镜。

  可惜千里镜目前只有宫内制镜局可以制造,民间不论是制造还是不经申请便私自拥有,都是违反律例的。

  另一边,刘宽则问陶成道,“这一款飞艇还不能做到空中悬停?”

  “不能说不能,而是只可以悬停很短的时间说到底还是推进器不够好。”

  刘宽道,“想要能适用于各种飞行器的推进器,只能等发明内燃机。但内燃机的制造需要解决不少材料方面的难题,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因此,我觉得航空局不如继续研究类似发条的机械能存储问题,也许在现有条件下,更容易获得对飞艇有益的突破。”

  陶成道每期《自然科学》都看,甚至还借了部分刘宽在大本堂讲课的教案看,此时便沉吟着问:“能不能用电能替代?”

  刘宽听了一笑,“你这个想法很好,但据我所知,要得到能用的电能发动机来带动推进器,需要解决的难题更多、更大,还不如期待内燃机尽快被研制出来呢。”

  大约一刻钟后,试验飞艇成功飞到了玄武湖西岸,又飞行到了石灰山方向,这才调头往回飞,最终安全停泊到了玄武湖面上。

  对于试验飞艇无法准确降落到船坞中,刘宽并不意外。

  事实上,这飞艇能完成这次飞行试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今天几乎没什么风。

  若是风大,只怕这飞艇都未必能升空。

  可以说,大明这次氢气飞艇试飞虽然成功了,可在研制实用型飞艇的路上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李芳远回到四夷馆后,脑海依旧被飞艇浮空飞行的画面充满,直到郑梦周过来。

  “听随从说大明那什么飞艇试飞成功了?”郑梦周问。

  李芳远回过神来,感慨地点头,“不错。”

  随即他便将今日在玄武湖畔所见所闻都大概说了打听大明各方面虚实,本就是他来大明京师的任务之一。

  而郑梦周作为使团主官,也有知晓各种消息的必要。

  讲完后,李芳远又附带上他对此事的见解。

  “根据朱雄英、朱檀与那江宁侯、东宁伯的交谈来看,大明显然要将这飞艇制作得更好。”

  “若是未来大明真能研制出飞得更高更远也更全的飞艇,既可以用来在高空侦查敌军布置,又可携带火油等物从空中攻击敌军。”

  “届时,明军就更加的强大不可战胜了。”

  郑梦周听了感慨道,“其实明军即便没有飞艇相助,也绝非我高丽能挡得住的。别的不说,就神威大炮这一样武器,我们如何挡?”

  李芳远而今心里早没有对抗大明的念头了,他稍稍沉默,便问:“郑大使,请内附之事这几日可有进展?”

  高丽使团到来后,朱元璋并未立即接见,而是先让礼部官员“款待”,实际是先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

  要等到一些事谈定了,朱元璋才会召见郑梦周等使团主要人员,走个形式。

  郑梦周道:“大明对我们此番请内附的态度还算满意,故而这几日我已从礼部那里探听到了一些事。”

  “若高丽内附,只有王氏、李氏等少数几个顶级世家主脉能迁到京师来,也必须迁到京师来。”

  “其他次一等的世家,可能会被迁往大明各地安置,且都需要分家大约会限制每家在某一地的成员数目。”

  “另外,大明朝廷接收高丽时,可能会选几家民怨比较大的世家和小部分豪族治罪,多半是要抄家流放的,甚至可能会杀掉一批”

  听到这里,年轻气盛的李芳远忍不住了,怒问:“我们都主动请内附了,大明朝廷竟还如此苛刻对待?”

  郑梦周叹道,“礼部那人说了,这都怪我们高丽的世家、豪门太多大明如今可没有我们那种世家、豪门,便是大些的宗族,前些年都被拆分开,迁往各地。”

  “一些犯了罪的大户,更合适被流放海外或南洋、罗荒、吉林等蛮荒之地。”

  “五公子也是有阅历的人,倒是说说,若按大明如今的律法较起真来,高丽的豪族、世家可有一家无罪?”

第402章 请马皇后卸担子,粤语武侠金曲

首节上一节332/4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