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29节

  待刘宽退出了柔仪殿,一位宫装少女便从凤椅之后走了出来,正是朱蕙兰。

  马皇后笑看着她,问:“人你已见着了,可还满意?”

  朱蕙兰本就俏脸羞红,闻言更是低下了头,点头应道:“女儿满意。”

  “满意便好。”马皇后笑得仿佛脸上开了花一般,随即又叮嘱,“你嫁过去后,便是一家主母,可不能在这般害羞了,须得胆大一些。”

  “女儿晓得了。”

  

  洪武十四年,八月初八。

  虽得老朱恩典,暂时不用管上早朝,但刘宽还是向夏荷要了早六点的叫起服务。

  根据他从赵成那里了解,这两年朱元璋早朝所用时间,快则半个时辰,慢则一个多时辰。

  虽说朝臣们下了朝,多半还会去上个厕所什么的,甚至可能去补个早饭,却也不排除有人直奔衙门开始工作。

  所以,刘宽觉得他还是七点之前赶到工部衙门比较好。

  洗漱、早饭之后,刘宽在四位婢女的帮助下换穿官服。

  并非他已经养成了由婢女更衣的习惯,实在是这官服太难穿了。

  据刘宽过去几日了解,大明官服大抵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四种。

  祭服样式最为复古,因此也是穿戴起来最为繁琐的,且穿上后行动很不便。

  好在大明官员只有在陪同皇帝祭祀,或受命代天子祭祀时,才需要穿祭服。

  朝服虽不像祭服那么繁琐,但衣帽款式同样复杂。

  上至梁冠,下至靴履,再到玉佩、腰带等一些小配件,都有讲究,穿戴起来也比较麻烦。

  不过朝服也只是在大朝会时才需要穿戴,平时不用。

  官员们穿戴最多的其实是公服、常服这两种官服款式差不多,穿戴场合也多有混同,甚至可以看成一款衣服置办了两套。

  虽然历史上大明官服要到洪武二十几年时才彻底定制,但此时官服款式已经跟后来的大明官服相差不大了。

  公服皆是乌纱帽、团领衫,外加一根束带。

  一至四品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

  然后主要是胸前绣图的区别。

  譬如刘宽如今是工部员外郎,从五品文官,便是乌纱帽、青袍,胸前绣着一只白鹇,脚下则是一双黑色官靴。

  在四婢辅助下将这一身官服穿戴好后,刘宽借着秋月拿的铜镜照了照,发现在他偏高的颜值下,这身打扮还蛮好看的。

  夏荷在一旁笑着道:“公子穿上这一身可真好看,待日后续了胡须,必然更加威严。”

  刘宽听了忍不住问:“必须蓄须吗?”

  夏荷道,“男子若未婚,不蓄须亦可;但若成了婚,都会蓄须。”

  刘宽想说什么,终究什么也没说他快要成婚了,但婚后是否蓄须,他还得考虑。

  之后,刘宽穿着这身官服走了几步,就皱起了眉头。

  相较后世服装、鞋子,他这一身虽然是官服中款式最简便的,可依旧让他感觉很不方便。

  古代的官靴就不说了,穿着还行,只是不利于奔跑和远徒。

  然而这官服衣袖宽大,衣摆离地仅有一寸,却是让他感觉太不方便了。

  ‘以后有了合适的时机,一定要更改大明官服款式,甚至是引领大明服装变革不说变成后世款式,起码也要变更便于行动的中式服装。’

  心中如此想,刘宽便带上手机和这几日抄写的一摞资料出门了。

  至于电脑和背包里的其他物品,则让他锁进书房一个大铁箱中这铁箱是他前日让家中管事去买的,花了他好几贯宝钞。

  刘宽从大门出来,马夫李小二已经牵着乌云踏雪在府门前候着了。

  奉命护卫刘宽的仪鸾司总旗王广岳,也带着他手底下的五十名将士在旁静静站着。

  因刘宽只是去工部报到,并非出城,故护卫总旗中只有王广岳一人骑马。

  这几日,刘宽也有练习上马、下马的技巧,本身又有一米七八的身高,如今终于不再需要人托扶,自己便上了马。

  只是姿势依旧不怎么好看罢了。

  看了眼身侧的王广岳,以及身后静立的四十九名明军将士,刘宽颇有种意气风发的感觉。

  “出发!”

  他挥了下手,却并非自己驾马,而是由李小二牵着马沿街向南行去。

  王广岳跟在身侧,其余将士则分布在刘宽的前后左右,将他包围着,避免闲杂人等靠近。

  太平街上多是官邸。

  官邸的男主人多半正在上朝,却也不少负责采买的家仆、奴婢出了门。

  这些人自是不会骑马、乘车,至多是因为采买的东西较多,赶着驴车。

  如此一来,骑着乌云踏雪,由几十名亲军拱卫着出行的刘宽就十分醒目了。

  有不赶时间的,避到街边后,便与相熟之人议论起来。

  “这是哪位新贵?居然由亲军护卫出行,好大的威风。”

  “看着是文官,还不到四品,真是稀奇。”

  “好像是入住胡丞相旧邸的那位。”

  “嘘,慎言呐。”

  “”

  刘宽没修炼内功,这些人又是用六百年前的南京官话或方言小声交流,他自是听不清的。

  “骑马游街”的初始新鲜劲儿过去,刘宽担心迟到,便道:“小二,走快些。”

  “好的,公子。”

  李小二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马夫,不仅专业技能过关,还既精神又有力气,应了声后,当即加快了脚速。

  就这样,刘宽等人沿着太平街向南,等过了紫禁城、社稷坛,便向东拐入长安街。

  值得一提的是,洪武十四年只有宫城,即紫禁城,尚未有皇城。

  需等到洪武二十五年,才建好皇城墙皇城主要是将南边社稷坛、太庙两处建筑群囊入其中,北边则只是在紫禁城外稍扩大了一圈而已。

  故而此时的五军都督府、宗人府、翰林院、太常寺等诸多中枢衙门,都在社稷坛、太庙与洪武门之间的一大片区域中。

  六部中的五部也在此处。

  唯有刑部,因职能特殊,又有刑部大牢(天牢)这种重要所在,故设在紫禁城北边,玄武湖畔。

  刘宽来到这片区域后,发现各种衙门是一个接一个,幸亏王广岳等人认得路,不然他想要找到工部衙门怕是需要好一会儿。

  最终,刘宽一行人过了长安左门,又向南走到“狭长广场”的最末端,方看到矗立在东南角落里的工部衙门。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感谢【争黑】的500起点币打赏支持!

第32章 科技司院,郎中苏铨

  刘宽抬眼,只见面前是一座带着此时建筑特色的门楼。

  宽一丈多,高两丈有余。

  横着的木制门牌上写着龙飞凤舞的两个繁体大字工部!

  门楼两边则是延伸而去的院墙,工部各司办公之处,大多都在里面。

  在刘宽等人到来时,还有绿袍小官、吏员在进进出出。

  ‘真有种古代机关大院的即视感啊。’

  在刘宽打量工部大院时,进出的工部官吏也注意到了他他骑着乌云踏雪,身边又跟着五十名亲军,想不惹人注意都难。

  不过作为洪武朝的官吏可没那么悠闲,既在衙门,肯定都是有事做的。

  故而往来的官吏倒没有像之前街边百姓一般停住脚步议论,多是看了几眼便匆匆走了。

  走远了才会跟同伴低声议论几句。

  “方才那骑黑马着青袍的是哪位上官?”

  “看着面生,应该是新上任的。”

  “不知是什么来头,竟得亲军护卫,实在是威风。”

  “别揣测那人身份了,速速去职房吧,上官们说不定已经下朝,要过来了。”

  “”

  刘宽看向王广岳,道:“咱们是不是得下了马再进去?”

  “自然要下马。”王广岳说着,已经潇洒下马,并将马匹交给一名将士,“这工部大院旁边有专门的马厩,以及供马夫、车夫休息之处,可让马夫牵马过去。”

  刘宽也下了马,对李小二道:“你跟仪鸾司的将士一起去安置马匹吧。”

  李小二点了点头,跟牵着王广岳马匹的亲军一起离开了。

  刘宽上前,对守卫在工部门楼外的亲军道:“我是新上任的工部科技司员外郎刘宽,这是我的牙牌。”

  说着,刘宽将带来的牙牌递了过去。

  为首的亲军小旗检查过后,恭敬地递还,抱拳道:“原来阁下便是科技司刘副郎(员外郎俗称),苏郎中已有嘱咐,若您来了,便带您直接去科技司的司院。”

  刘宽也抱拳,“那便有劳了。”

  这小旗官嘱咐了麾下其他将士几句,便亲自带着刘宽往工部大院里面行去。

  王广岳等几十名仪鸾司将士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小旗官了解王广岳等人身份后并没有拦着。

  进去后,刘宽发现工部大院占地面积着实不小,不仅有好几座独立的院子,还用花草树木做了不少绿化。

  想到既入职工部,以后免不了要跟守卫这里的亲军打交道,半路上刘宽就跟小旗官聊起来。

  “敢问这位小旗贵姓?”

  小旗官头回头笑了下,道:“免贵,姓刘。”

  “那咱们是本家啊。怎么称呼?”

  “在下单名一个忠字,忠义的忠。”

  “刘忠,好名字。”

  尬聊到此结束,因为到地方了。

  在工部大院的东南角,一座普普通通的院子门楣上方挂着个匾额,上面写着普普通通的三个字科技司。

  “刘副郎,这里便是科技司的司院。在下还有守卫部院大门之职,就不多奉陪了。”

首节上一节29/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