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25节

  “无论是设内阁、军机处,还是划分六部,微臣所提之建议想来也只能供陛下参考,是否采取还需陛下衡量。”

  “所以,相较于与陛下、殿下议论国家大政,微臣还是希望能尽快入职科技司,着手打造火车之事。”

  听这话,朱元璋还以为刘宽被打击到了,便道:“刘公子不必妄自菲薄,你所提后世之制度、史事、经验,即便仅供咱参考,于咱治理大明而言,也是大有助益的。”

  刘宽没再接话,准备告退。

  朱元璋则接着道,“咱这边没事了,不过皇后想找你谈谈,就在西边的柔仪殿。赵成,你领着刘公子去吧。”

  “奴婢遵旨。”赵成应道。

  刘宽见状便再次作揖道,“微臣告退。”

  他以前是个连现代某些礼仪都不喜欢讲究的人,但到了大明,成了朱老板的打工仔,却不得不入乡随俗,开始重视某些礼仪。

  朱老板是给了他多数场合的免跪权但他若仗着特殊来历及一点特权就变得骄傲自大,甚至表现得轻慢皇权,那岂不是跟三国中的许攸一样,取死有道?

  朱元璋看着刘宽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才开口道:“标儿觉得刘宽关于咱大明的一番言论如何?”

  朱标虽然方才质疑刘宽从户部划出财政部的建议,此时却为刘宽说起了好话。

  他道:“刘公子所言虽泛泛了些,但不论是指出我大明不够重视财政,以至于最终亡于穷困;还是从户部划分出财政部,以更好地管理财税事务,皆属真知灼见。”

  “若他后面还能提出分割户部职能的具体建议,父皇再针对财政做出改革,便能除去我大明一大隐患。”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第27章 老朱心思,谈婚论嫁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摇头。

  “你的这些话,咱刚才都跟刘宽点明了,何需再说一遍?”

  “那父皇的意思是?”

  “刘宽说士绅、勋贵、藩王,此三类特权之辈,将随我大明享国日久,愈发庞大。”

  “而此辈又是兼并土地的主力藩王也就罢了,到底是咱老朱家的人。”

  “可士绅、勋贵,尤其是士绅之辈,即便经过改革没了免役特权,恐怕一两百年后也会成为无数地方豪强,便如那元末一般,拥有对抗朝廷的实力。”

  “若非如此,他们何以敢偷税漏税,乃至直接抗税?”

  听到这话,朱标不禁心中一凛。

  他父皇起于元末乱世,甚至前元灭亡,除了胡人暴政之外,一大原因便是各地的地主、士绅成为豪强,窥见元廷虚弱,便对抗朝廷。

  别的不说,母后义父郭子兴不就是这般人物?

  所以,他父皇建立大明后,原本就对地主、士绅之流多有戒心,乃至杀意。

  如今听了刘宽的一番言论,恐怕这戒心、杀意便更深了。

  至于勋贵,虽然眼下权势远大过地方士绅、地主,可人数却很少,尚且在朱家掌控之中。

  藩王就不用说了,如他父皇所言,那都是自家人。

  但朱标隐约觉得,刘宽既专门提到了勋贵、藩王,必然也有其原因此二者在后世很可能也如士绅地主般,变成了使大明亡国的毒瘤。

  回过神来,朱标觉得须得劝谏一番,便道:“父皇,纵知地主、士绅之害,也得徐徐图之。毕竟天下黔首愚钝,咱们治理天下终究得靠士绅。”

  “咱知道,用不着你提醒。”

  朱元璋虽如此回了句,可看向朱标的目光却带着欣慰神色。

  

  柔仪殿亦是一个宫殿群,就在奉先殿正西边。

  因此刘宽跟着赵成,没走多少步就到了。

  入了正殿,刘宽便见马皇后坐在凤椅之上,正含笑看过来。

  “微臣参见皇后娘娘!”刘宽躬身作揖。

  “平身。”

  “谢皇后娘娘。”

  “赐座。”

  马皇后指使这宫女,将一个锦墩放在了离凤椅不过一二十步的地方。

  刘宽又道了声谢,才坐上去。

  不过他到没有像明朝人那般只坐半边屁股,而是结结实实地坐了上去。

  他并非不知此事,是觉得在马皇后面前表现得淳朴些,反而更好。

  随即,马皇后一开口,就问了个让刘宽有点意外的问题。

  “你在后世时,父母可还安好?是否有兄弟姐妹?”

  刘宽昨晚就想家了,如今闻言又不禁想起父母,难免略有伤感,道:“父母都还好,膝下除我外还有一位兄长。”

  “我兄长已经成婚,若无意外,年底或许会有个侄子或侄女诞生。”

  马皇后温声道:“你若是独子,于后世突然不见,父母必然伤心,且老无所依。”

  “既有一位兄长在,又有侄辈将要诞生,你父母膝前便不至于无人尽孝了。”

  “不过,若你父母、兄长知你来到了大明,想必也会希望你能在大明好好过日子,乃至于拥有家室,开枝散叶。”

  刘宽原本有点伤感的,可马皇后这番话却令他宽慰不少。

  只是,他怎么听着和后世一些长辈催婚的话有那么点像呢?

  于是他一时沉默。

  马皇后见状又道,“孩子,你若是思念父母,不妨将我和陛下当做你的长辈,将标儿当做你的兄长。”

  刘宽心道,把你当长辈倒是没问题,可是把老朱当长辈,似乎有点危险吧?

  另外,我跟朱标同龄,说不定比他年长几月呢?

  话说朱标哪月出生的?

  刘宽心理活动虽多,口中却很乖地应了声,“是。”

  马皇后微笑,“你将我当场长辈,我自该操心你的婚事你既未成婚,不如便在待嫁的诸位皇女中挑选一位,如此我和陛下便是你真正的长辈了。如何?”

  刘宽听了略微惊讶。

  随即又恍然。

  以他的特殊,即便答应老朱为大明效力,怕是老朱也不放心,又不好威胁他,如此必然选择拉拢。

  而若论拉拢,把他招为驸马,变成老朱自家人,便是最好的办法。

  明悟这些,刘宽便知道,这场婚事他怕是推脱不得了。

  但他还是略带犹豫地道,“回皇后娘娘,微臣已经二十有六,待嫁的诸位皇女中恐怕没有合适的吧?”

  马皇后听了忍不住笑起来,“二十六怎么了?丈夫就该比妻子年长些,才知道疼人。”

  “不过皇女中待嫁且适龄者确实不多,目前合适的有两位。”

  “我将她们的情况说一说,你自己来挑一个,如何?”

  从两个公主中挑选一个,这已经是大明难得的驸马待遇了。

  ‘得知足啊。’

  刘宽暗暗提醒自己一句,便应道:“微臣听从皇后娘娘的安排。”

  马皇后不再多说别的,先后将朱蕙兰、朱乐两人的情况都说明白了。

  刘宽听完,真就暗自衡量起来。

  若论身份,自然是老朱与马皇后的亲生女儿,也是最小的一个子嗣,朱乐,未来的安庆公主最为尊贵。

  但朱乐已经被老朱口头许配给欧阳伦过且不说,安庆公主性格有可能会比较娇贵,甚至是刁蛮。

  刘宽在后世就因为不习惯讨好小仙女们,才迟迟找不到女朋友,既来到这大明,虽迫不得已尚公主,可他也不想伺候一个性格娇贵、脾气刁蛮的公主。

  反倒是那朱蕙兰,虽为马皇后侍女所生,却一直养在膝下,与亲生的没两样。

  而且听马皇后的描述,这朱蕙兰应该是个娴静且乖巧的性子。

  这不就是他在后世时的理想型吗?

  最后还有一点,虽然两位公主年龄在刘宽看来都比较小,但朱蕙兰到底大一岁,更适合作为成婚对象。

  至于说朱蕙兰曾被许给陈宁之子又没结婚,甚至订婚都没有,刘宽根本不在意。

  念及此处,刘宽便定下了主意,道:“微臣觉得三公主或许更合适些。”

  听到刘宽的答案,马皇后脸上笑容明显变得浓郁了。

  她笑着道:“你是个有福气的,蕙兰性子确实比乐温柔一些,更能体贴人。”

  随即又正色道,“不过你既选了蕙兰,成婚后便要好好待她,莫要因她性子温柔便欺负她。”

  刘宽忙道:“能尚公主是微臣两辈子修来的福分,珍惜都来不及,怎会欺负?”

  马皇后恢复笑容,道“你这孩子,倒是比我想得会说话些。”

  接着又道,“不论是你,还是蕙兰,都不小了。你既然同意此事,便早些选个吉日,把婚事办了。怎样?”

  “但凭娘娘安排。”

  马皇后笑道,“你父母不在大明,此事也只能由我来操持了。”

  刘宽想起马皇后明年病逝之事,此时便忍不住提醒道:“皇后娘娘还需注意保重身体,勿要太过劳累才是。”

  听刘宽关心之语,马皇后对这个女婿愈发满意,点头道:“放心,我只是动动嘴皮子,事情自有下面的人去办。”

  随后,刘宽略有犹豫他想见见那朱蕙兰的。

  哪怕到了古代,他也有点不适应盲婚哑嫁。

  但想到人都选定了,且那朱蕙兰既是老朱和马皇后侍女的所生,又养在宫中,容貌必然不会差到哪儿去。

  于是他便没多说,向马皇后告退,便又由赵成带着,离开了紫禁城

  马皇后从柔仪殿回到了坤宁宫。

  命人招来朱蕙兰。

  稍顷,一身着素雅宫装的少女来到坤宁宫内。

  只见她双手微握拳,右手置于左手上,皆贴与腹中央,向着马皇后双膝微曲,颔首低眉,目光下视,道:“母后万福。”

  其声清越柔和,如空谷流泉。

  马皇后微笑着颔首,道:“蕙兰来了,坐吧。”

  “谢母后。”

  少女在锦墩上坐下,便不吭声了。

  马皇后心中轻叹了声蕙兰这孩子被她从小养在膝下,视如己出。可因为天性缘故,以及生母难产而逝,虽蕙质兰心,可终究怯弱了些。

首节上一节25/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