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梦阳道,“如果是现在这套蒸汽动力装置,须得八千料舰船,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不过根据陈船长他们的经验,如果是以木材为主建造舰船,六千料差不多就是极限了,想要达到八千料极难。”
刘宽虽然对造船方面只知道点皮毛,却也明白,材料确实制约着船只大小。
事实上,在后世材料问题制约了很多物件的制造,如飞机、火箭、电池、芯片等等。
木制舰船大小有极限很正常后世人在讨论到郑和宝船时,曾有人推测其可能有八千料乃至上万料,但较为客观的主流观点却认为,历史上的郑和宝船最有可能是五千多料。
至于后来大明常用于出使海外藩国的封舟,一般在三千多料,超过四千料的都少。
事实上,当时大明的造船业已经相当发达,便是朝廷不想制造更大的舰船彰显国威,而是受到材料制约,五千多料的宝船便已经触碰到木船瓶颈了。
刘宽皱着眉道,“既然木材限制了舰船的大小,那就研制钢铁舰船我知道,钢铁舰船的研制绝非几年时间能研制出来的,但咱们必须朝这个方向不懈努力,不能懈怠。”
“另外,刚才视察那艘铁甲船时,我看里面不是用钢材加固龙骨了么?”
“这种木材与钢材等其他材料混合建造舰船的思路也可以深入研究一番,说不定也能令舰船大小早些突破木材限制。”
说完这番话,刘宽就带着人登上这艘蒸汽轮船视察了一番。
见舰船本身造得确实不错,他下来后便又道:“蒸汽动力在长途航行中虽然能用的时间较短,但若是发生追击性质的海战,因蒸汽动力所多出来的这一节航速就很关键了。”
“所以,即便是目前这种只能将蒸汽动力作为偶尔辅助的舰船,也是大明所需要的。”
“此番视察后,我会上奏陛下,给各大水师增添这类战舰,到时候你们便可通过建造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舰船多积累经验,实践研究中所得到的一些想法。”
说到这里,刘宽环视马梦阳、陈有材之外的在场其他官吏及重要工匠,朗声道:“诸位不必对现在所做之事的意义有任何怀疑,只管用心去做即可,其他事自有朝廷操心。可明白了?”
众人当即一起拱手,“我等明白!”
刘宽离开宝船厂,回到城内后,当即进宫向朱元璋汇报此番视察的情况。
待汇报完,刘宽便道:“因此微臣认为,大明海军各水师是可以增添一批风帆、蒸汽混合战舰的,这不仅能显著提升水师战力,也可让机车制造局及宝船厂的工匠们增加经验,实践一些想法。”
“有了需求和实践的机会,大明在造船的技术、科技乃至科学方面,才能不断突破!”
刘宽所说的道理简单明了,因此朱元璋听了便点头道:“你说得不错,那咱便先为北洋、东海、南海水师各增添三艘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战舰,你以为如何?”
刘宽没想到老朱答应得如此爽快,回过神后立即抱拳道:“陛下圣明!”
朱元璋摇了摇头,笑道:“刘宽啊,你做事还是顾忌太多只要是利于大明之事,你尽管去做,有咱在你背后,怕什么?”
“这造船之事先不论,那工匠等级及评价体系改革,你准备拖多久啊?”
刘宽尴尬,没想到居然被老朱平批评做事瞻前顾后。
他道:“陛下,工匠等级体系改革之事并非微臣故意拖延,实在是天工院四月份才建立,要办的事很多,需要一件件来。”
“而工匠等级改革又属于重中之重,微臣自然希望能办得稳妥些,尽量不要引起太大波澜。”
朱元璋听了,手指敲着御案略微沉思了会儿,便道:“也罢,便按你的想法来吧。”
时间一晃,便过了一个多月,到了冬季。
洪武十八年,十月初九。
庞大的大明水师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抵达朝廷议定的咸州卫建立点。
水师在之前远航探索舰队选择的天然港湾(辛普森港)停泊仅一日,便起航继续南下。
在船队离港前,谢德等北美都司高级将领与咸州卫指挥使万成等该卫重要将官辞别,并进行最后的嘱咐。
“万成,你能以千户之身原地连升两级担任咸州卫指挥使,说明陛下对你很信任,所以这咸州卫的事你一定要做好。”
谢德本就是一个擅长搞后勤的将领,并不以威严领兵,此时更像是个对后辈殷切嘱咐的长者。
“咸州卫是咱们北美都司最北边的一个卫,想必你昨日也听探索舰队留守的总旗说了,这里冬天来得早而且很冷。”
“而今虽是初冬,但此地的天气如何你也感受到了这种天气,就不要再想着种啥了,甚至垦荒都不必想,先将你们这几百人过冬所需的房屋建好,柴火也攒足了。”
“至于粮食方面,我反倒不怎么担心,都司给你们留下了不少口粮,这里渔猎又十分方便,分出百来人去捕鱼、狩猎,应该就够了。”
“其他的我不多讲,想必你心里也有数最后再嗦一句,也是陛下让咱反复给你们交代的话。”
“记住,在美洲,咱们是没什么敌人,却也有个不容小觑的大敌,那就是自然灾害和疾病,这两方面一定要时刻留心警惕,丝毫大意不得!”
万全只是个三十出头、外形普通的将领,河北人,在徐达拿下大都后第二年,也即是洪武二年,十几岁的他参加了明军。
十几年来,他参与小战数十场,更参与了四次征讨北元之战,这才累功至千户。
彼时明军中立功升迁便已经比大明建立前难不少,如今机会就更少、更困难了。
万全没什么背景,与其他同级别将官相比,又没什么过人之处,于是便抓住了这次机会,带着全家来到北美。
他听了谢德这番话,再想到今后几年都得跟家人生活在这蛮荒异域,不禁眼眶微红。
他抱拳道,“谢都指放心,末将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朝廷信任,经营好咸州卫!”
谢德拍了拍完全肩膀,露出笑容道:“咱相信你如今咸州卫才五百军民不到,你定能管好。”
“待到明后年朝廷给你们补充了军户,你们肯定已经再次打好底子,可以在此过上好日子!”
说完,谢德便带着都司其他高级将官冲完全等人一抱拳,转身登上了舰船。
万成则带着五百多军民站在码头附近,看着几十艘大明舰船在海面上慢慢远去
两三日后。
大明水师抵达东胜卫(西雅图),北美都司都指挥使谢德带着一千余军民也下了船。
之后在金山卫,船队又会放下五百多军民,然后继续南下。
说起来,此番老朱虽然迁徙六千余卫所军民到美洲,但并非平均安置在两大都司七个卫中。
这里面,咸州卫分配的军户最少,正军仅四百,军民总数不足五百。
东胜卫作为都司治所,则分到了一千余人;金州卫分到五百多人。
中美都司的玄北卫、玄南卫都只分配到五百人左右;而玄关卫却跟作为治所的明昌卫差不多,可以分到一千余人!
之所以如此安排,自然是朱元璋在了解后世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后受到触动,准备先将那一片当做大明未来十年在中美洲重点经营的卫所
东胜卫码头。
留守百户刘文忠带着几十名卫所官兵以及白熊部的几十个族人,一起迎接下船的大明军民。
熊白因身份特殊,是跟着谢德等北美都司高级将官一起下船的。
因为他换了身打扮梳了汉人的发髻,穿着大明百户的战袄,竟让在码头翘首以盼的族人们一时没认出他来!
第一更。
第279章 酋长的礼物,军屯的人才
不怪熊白族人眼拙,实在是他换成大明将官打扮后,看起来跟其他明军没多大区别。再加上跟随谢德下船的将官又很多,熊白族人自是一时注意不到他。
等熊白来到族人们面前,才被认出来。
顿时几个年少族人惊喜的叫出声,“酋长!”
熊白笑着道:“哈哈哈,你们接臭小子,居然才认出我来,难不成我才走大半年,你们就不认识了?”
少年乌鸦笑道,“怎么能怪我们?酋长打扮成这样,哪个能一眼认出?”
因为白熊部比较小,熊白年老后又变得和蔼很多,部落的少年、孩童都将他视为爷爷,相当亲近,在白熊部遭难后更是如此。
眼下便一个个上来摸起熊白身上的明军百户战袄来这身衣服他们在营寨里虽然天天见,可百户的战袄却从没摸过,自然稀奇得很。
熊白道:“一身战袄有啥摸的?我这次可是从大明京师给你们带回不少好吃、好玩的东西。”
因为迎接的族人中以少年、孩童为主(妇人大多嫁给明军了),熊白便取下包袱,当场分发起来。
他先取出一个木盒,从里面拿出一块块麦芽饴糖分发,并解释道:“这是大明的饴糖,专给孩子们吃的,可甜了,你们快尝尝。”
少年、孩子们放在嘴里咀嚼,顿时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甜蜜充斥了味蕾和大脑,产生一种新鲜的幸福与满足之感。
熊白见状却有些心疼地道:“你们不能像吃肉一样咀嚼,得含在嘴里待它融化,慢慢品尝。”
他说着,自己搞了一块含在嘴里演示。
土人少年、孩子们便有样学样,顿时发出阵阵含糊的赞叹声。
“好甜啊!”
“怎么会有这样的美味?!”
“比营寨里的大明火头军大叔做的菜还好吃!”
“太好吃了,大明孩子都是吃这种饴糖长大的吗?怪不得一个个那么厉害!”
“”
听到这些话,熊白又笑了起来,幸福而感慨。
因为他知道,大明的孩子并不是吃饴糖长大,事实上,即便在京师,很多人家孩子也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一次饴糖。
他也是得了大明皇帝的赏赐,又担任了大明卫所百户,才能有钱买这些。
回过神,熊白又接着从包袱里掏出一些耐储存的干果、蜜饯等分发给部族的孩子们。
最后则是一些如竹蜻蜓、陀螺、小玻璃镜、匕首之类的玩具和用品。
土人孩子、少年们见到了这些自然更加的开心,围绕着熊白欢呼不已。
不远处,正在吩咐下属将官组织好军民下船的谢德看到这一幕,便对一名东胜卫指挥佥事道:“白熊部将是咱们归化土人的典范,那熊白如今也是百户,不可轻视,一会儿你安排人将他随船带回的东西尽快送过去。”
“末将明白。”
别看熊白随身只背了个包袱,实际只是他自己用钱在京师购买的一些吃的、玩的小件,朱元璋赏赐给他的布匹、陶瓷、铁锅、笔墨纸砚等物品,以及熊白购买的一些大件物品,都在船上呢。
交代完组织军民下船及安顿的事情,谢德才来到探索舰队这伙人面前,看向刘文忠。
“这位便是留守此处的刘文忠刘千户吧?”
刘文忠也是才知道他连升两级,从正六品的百户成了正五品的千户。
可即便成了千户,面对谢德这等正二品的都指挥使,他也不敢托大。
虽然谢德并非他的上司,但他还是抱拳道:“正是末将。不知谢都指有何吩咐?”
谢德指着远处的营寨,还有周边的田地,乃至海滩的盐田,笑着道:“看起来你们人虽少,却将此处经营得不错啊,不如趁着天光尚好,带我等到处逛逛,介绍一番?”
刘文忠道,“末将领命!”
根据朝廷的安排,这处营寨本就要移交给迁徙来的北美都司及东胜卫指挥使司,刘文忠迟早要将营寨各事务都交代一遍的。
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可此处土地肥沃、渔猎方便,刘文忠已经经营出了感情。
若非朝廷命令,家人也不在此处,他都想留在这里一直种田打猎了。
他原本担心与都司底下的将官移交营寨时有些事说不清楚,让都司疏忽了某些事,如今能当面跟谢德交代,自是乐意之至。
刘文忠又跟陈忠明报告一声后,便带着谢德等北美都司的将官前往营寨。
“谢都指请看,那边一大片原本是沿海滩涂,如今都被我们开垦成了盐田,虽然只有二十亩,可在旱季却能一月产好几十斤粗盐。”
“那边则是我们开垦的旱地,麦、粟、豆、玉米、红薯、土豆都种有。今年虽是头一次丰收,需留不少做种,可还是让营寨将士们在吃食方面多出不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