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80节

  “他一路乞讨,跨越一千四百多公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这五十毫克镭送到了长沙。”

  “依靠这五十毫克镭,我国建立了第一座核能实验室,诞生了核物理课程,并且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核物理科学家。”

  “正是有这批核物理科学家,我国的核武器研制才能接连突破,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给这些文字做背景的,则是乞丐打扮的赵中尧,以及新朝一个个核物理科学家的照片。

  最后视频背景转为纯黑,出现一行白字。

  “让我们致敬每一个为祖国核武做出奉献的工作者,无论他们有名或无名。”

  视频至此结束,朱元璋、朱标、朱棣等人却久久难以回神。

  最终却是朱元璋的一声感慨打破了沉默。

  “后世新朝核武研制过程当真是艰难啊,若非万众一心,绝难做成此事。”

  随即他却话语一转,道:“刘宽,你播放这个视频,应该不是想让我大明研制核武,而是想告诉咱们,要做大事,就必须得齐心,克服艰难险阻,必能成功。可对?”

  刘宽微愣了下,随即便点头,“微臣确有此意。”

  其实他当初下载这个视频,纯粹就是想给老朱看一看,让老朱知道后世新朝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不容易。

  至于为何要这么做,他却是没考虑过。

  朱元璋注意到了刘宽的异样神色,却并未深究,而是看向朱标,问:“标儿,看了这视频你有何感想?”

  朱标略微沉吟,道:“儿臣在想,大明建立也相当不易,不知有多少将士为之牺牲,背后为此付出的百姓则更多。”

  “因此儿臣以为,不仅要将那些牺牲将士的功绩记于史册,荫其子孙,还应该让更多百姓知晓其事迹,乃至将他们的功绩一代代传下去。”

  听了这话,别说老朱,便是刘宽都颇为意外,没想到朱标此番会有如此独特的感想。

  老朱点头,露出满意的微笑,道:“你这想法不错,下去后可思考一番,看如何将之落实。”

  “是。”

  接着,老朱目光掠过朱、朱,看向朱棣,问:“老四,你有何感想?”

  这章算补更。

  【本来不止这些字,且12点前就能写出来的。但上一章被河蟹,修改了许久才被放出来。】

  【这一章写完自己检测,结果大片飘红(飘红意味着要被河蟹),不得不修改,简直改得痛不欲生,,,】

  晚安~

第206章 战胜蝗灾靠人民!老十你视频白看了?

  朱、朱都没想到,老朱竟然越过他们直接询问朱棣。

  朱倒没怎么不爽他如今还是庶民身份,此番得以入宫参与宴会都是意外之喜,自然不会期待老朱多么看好他。

  可朱却忍不住露出幽怨的眼神。

  心道:咱过去一两年都在京师,规规矩矩地在大本堂重新学习,军犬、警犬如今也训练出了些成果,咋在父皇眼中还没老四重要呢?

  朱棣也略感意外,随即便心中欢喜,道:“回父皇,儿臣的感想是:一个国家若是国力、科技落后了,军事方面便很难达到顶尖层次,终究要受制于那等国力、科技强大的国家。”

  “咱大明既知此事,当大力发展科技,提升国力,如此军事实力才能更上一层楼!”

  老朱听了再次满意点头,道:“你能有这番感想也很不错。”

  朱元璋的意思是,后世历史上的朱棣五征蒙古,有那么点穷兵黩武的意思,对内政有些疏忽了,如今能意识到军事强大的前提是国力、科技足够强大,自是好事。

  可除了朱标,其他皇子都不知老朱话语的这层意思,一时不由对朱棣露出或嫉妒或羡慕的神色。

  朱元璋接着又询问了其他几位十岁以上的皇子。

  可惜有朱标、朱棣的回答珠玉在前,其他皇子的回答便很难让老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了,就连一向聪明的朱檀,此番回答也没太大新意。

  但说起来,这第二个视频本就是以突出后世新朝研制核弹之艰辛,以及创造奇迹之荣耀为主,大明能从中得到的启发确实不多。

  “播放第三个视频吧。”朱元璋道。

  “是。”刘宽应了声,便播放第三个视频。

  老朱笑问:“这回不先介绍下视频大概内容?”

  刘宽也笑,“这个视频陛下一看就明白,无需微臣介绍。”

  恰好这时,视频开始,并以黑底红字显示出视频名字中国是如何战胜蝗灾的!

  只看这个名字,朱元璋眼睛就亮了。

  马皇后、朱标、朱棣等知晓蝗灾危害的,也都紧盯着平板,期待起视频内容来。

  视频一开始便是飞蝗遮天蔽日的恐怖画面,同时一个男子解说声传出。

  “1942年6月,河南巩县,有飞蝗自东南来,飞则遮天蔽日,落则盖地无缝,聚则压折树枝,食则沙沙有声。”

  “还可抱成团球状,滚渡洛河,来势之凶,实属罕见。如此六天六夜,庄稼、树叶、野草,皆被食尽”

  随着解说,更多蝗灾场景一幕幕出现。

  有飞蝗压满树枝、庄稼的,有蝗虫铺满地面的,亦有蝗虫经过后田野一片荒芜的。

  此前只听闻过蝗灾惨象,并未真正见识过的年轻皇子、公主、皇孙等,都看得一脸惊色,甚至有点害怕。

  朱植、朱允等几个年龄小的,更是吓得小脸发白。

  只有老朱、马皇后等少数几个人神情严肃,却还算镇定。

  如老朱、马皇后,不仅多次见识过蝗灾,甚至亲身经历过朱元璋当初家破人亡,除元廷压迫外,一大原因便是凤阳等地在一两年中先后经历了水灾、旱灾、蝗灾、瘟疫!

  别看如今朱元璋成了大明开国皇帝,威风无比,可他小时候也被飞蝗遮天蔽日的恐惧支配过,印象极为深刻!

  虽然大明建立后,朝廷、官府比前元时要有作为得多,可依旧不敢说能战胜蝗灾。

  只能让地方官府提防蝗灾,并在蝗灾爆发后尽量治理,最后在百姓遭灾后进行赈济,别无他法。

  此刻,他很想知道,后世新朝究竟是怎么做的,又有何成果,竟敢说战胜了蝗灾。

  视频以1942年河南旱灾之后爆发的特大蝗灾为切入点,开始讲述中国两千多年来与蝗虫不断斗争的历史。

  “蝗虫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大害虫,两三千年来,严重破坏着农业生产。”

  “更为凶险的是,蝗灾多发生在大旱后,往往农民才捱过旱灾,抢种一点救命粮,蝗灾便接踵而至,让百姓刚刚燃起的生存希望破灭。”

  “这无穷无尽的灾难与痛苦,最终落到史书上便只有六个血淋淋的大字是岁饥,人相食!”

  视频继续,讲述了自汉朝开始,诸多记载于史书之上蝗灾,以及历朝历代之人是如何应对的。

  有些人面对蝗灾,因为愚昧、软弱,选择了屈服,请出蝗王娘娘、刘猛将军,以为只要虔诚供奉这些泥塑金身的偶像,就能平息上天责难,驱散漫天蝗虫。

  但也有人自强不屈,抄起武器,使用各种方法,誓与蝗虫斗争到底!

  “史载,早在汉代朝廷便发布过鼓励百姓捕杀蝗虫的法令,还拨出大量钱款奖励百姓”

  “唐代宰相姚崇,发明‘火光治蝗法’,利用蝗虫的趋光性,夜间于田野燃烧火堆烧杀蝗虫”

  “明代福建人陈经伦在南直隶推广番薯时,领教了蝗虫之可怕,却也发现了鹭鸟喜欢吞食蝗虫,念及鸭类鹭鸟,于是发明‘蓄鸭治蝗法’”

  随着视频道出一个个“古人”想出的治蝗之法,老朱、朱标等都觉得眼界一开,产生种“原来还可如此治蝗”的方法。

  事实上,朱元璋成为大明皇帝后,了解到的治蝗信息自然远比寻常人多。

  例如发动百姓捕杀蝗虫、火光治蝗法,以及通过寻找虫卵提前察觉蝗灾的爆发,但也仅限这些了。

  朱元璋还知道,不少地方官府在蝗灾爆发后,就会像视频中说的那样,通过拜神祈求上天消除蝗灾,而他对这种事也是默认的。

  虽然他默认此类事,一方面是出自对上天的敬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安抚受灾地区的百姓,可此时想来,仍不禁老脸发红。

  等视频讲述“畜鸭治蝗法”,老朱脸色才好看些。

  看到字幕里“明代”这个开头,不论是老朱还是朱棣等人,都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不过,老朱、朱标了解后世历史较多,看到陈经纶是在推广番薯时发现这一方法的,便明白那时多半是明末,大明多半未曾得到“畜鸭治蝗法”的好处。

  接着,视频又讲了近代中国利用生物技术治蝗的事例。

  如成立昆虫局或研究所,如以播撒煤油灭虫,如研究以寄生蜂灭杀昆虫,等等。

  随后视频的重头戏来了,那便是后世新朝成立后,是如何防治蝗灾的

  这个视频要比前两个短不少,只有十来分钟,老朱、朱标等又看得聚精会神,因此感觉没多大会儿就看完了。

  随后,朱元璋就忍不住道:“刘宽,你这个视频可比前两个对咱大明有用多了啊,怎么不早点播放给咱看?”

  刘宽解释道,“陛下,这个视频是微臣八月初三下载的,这不没多少天便放给您看了吗?”

  朱元璋本就是随便一说,并无追究之意,听了刘宽的回答,便不再问了,而是讨论起视频中的治蝗之法来。

  他感慨着道:“咱看这后世治蝗之法,首要还是在发动广大百姓,上下一心。”

  “后世中国新朝治蝗之初,便是发动广大百姓,提前发觉虫卵,并将虫卵、蝗蝻大肆捕杀,使之在成为飞蝗前便被消灭。”

  “至于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改造蝗区,彻底消灭蝗虫的滋生地,便更需要依赖广大百姓了。”

  “当然,研究更好的治蝗方法也很重要,如播撒农药治蝗;在多水之地畜鸭治蝗,在少水之地则养鸡治蝗,甚至是利用那椋鸟治蝗。都是很不错的治蝗之法,咱大明都是可以拿来用的。”

  朱元璋说完,朱檀机灵劲儿上来,当先起身拱手道:“恭喜父皇,得到这一套治蝗之法,只需十年,咱大明便不惧蝗灾了!”

  朱檀满以为这个马屁奉上,能让朱元璋乐开怀。

  谁知朱元璋听了却笑容一敛,瞪眼道:“老十,咱看你刚才视频白看了!”

  朱檀先是受到惊吓,随即不由觉得委屈,心道:我拍您马屁还拍错了?

  朱元璋则一脸严肃地道:“后世新朝科技那般发达,发动百姓能力那么强,也是用了几十年方令国内不再出现大规模蝗灾。”

  “可是外国却仍有蝗灾肆虐,明显有波及中国的可能。故而那视频结尾都说了,新朝百姓仍需时刻警惕蝗灾,随时做好与蝗灾斗争的准备。”

  “你居然说什么咱大明十年便可消灭蝗灾,且不再惧蝗灾若由你督办此事,哪怕拿着后世一整套治蝗方法,也办不好!”

  朱檀聪慧,一下子就明白他错哪儿了。

  虽然仍觉委屈,但还是干脆利落地拱手道:“儿臣知错了,一定谨记父皇教诲,时刻警惕蝗灾,绝不掉以轻心!”

  朱元璋见朱檀态度诚恳,这才神色好了些。

  却又对其他朱、朱棣等皇子道:“你们也莫要只看到后世治蝗所用各种方法这类表面的东西,须得学到最深层的、更有用的东西。”

  “做事需发动广大百姓是一方面;在手握制胜之法后不小觑敌人,掉以轻心,仍时刻警惕危险,则是另一方面。”

  “可都记住了?”

  一众大小皇子,乃至几个参与宴席的皇孙,无论听没听懂,都一起拱手应道:“儿臣(孙儿)谨记!”

  最后,朱元璋又对朱标道:“标儿,你回头将这视频中提到的治蝗之法整理出来若有记不清的,便问刘宽。”

  “待整理好后,便发给蝗灾易发区的地方衙门,让他们照办法实施。”

  “咱也不要求‘什么十年消灭蝗灾’,但三年内咱必须看到显著的治蝗效果,你可明白?”

  朱标郑重点头,“儿臣明白。”

  旁边朱棣想到什么,嘿嘿笑道:“大哥,回头别忘了给俺一份儿。”

  朱标听了一笑,“怎么,这就替藩国考虑上了?”

  朱棣道:“方才那视频中都说了,蝗灾全球都有,甚至有的地方比大明这边还严重,俺将来要在海外建立藩国,自然也要防治蝗灾。”

首节上一节180/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