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64节

  他随即好奇地问:“陛下,那岛上情况如何,可是如微臣所说一般,金矿尚未为日本国发现?”

  朱元璋笑着道,“那佐渡岛虽然在地图上看着离日本大岛挺近,可实际上与大岛隔着近百里的海面,故此前都是日本国流放犯人之所。”

  “直至如今,岛上连个村落都没有,日本国也不曾在那里设立衙门。”

  “不过,咱们的水师在岛上停留一段时间倒没什么,若停留的久了,只怕还是会令日本起疑。”

  “咱既想尽快开采岛上金矿,又不想让日本起疑察觉,你可有解决之法?”

  刘宽没想到老朱竟会向他问计这个难题明显跟后世没什么关系啊。

  但他还是思考起来。

  几息之后,刘宽想到一个主意,便道:“陛下,探索舰队前往北美,要沿途建立补给点、中转站,待日后探索出安全航道,船队往来必然频繁,怕是迟早为日本怀疑。”

  “既如此,不如便先给泄露给日本一个探索舰队的‘秘密’昔日有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不死药,不如便说探索舰队也是奉命秘密寻找不死药。”

  朱元璋听了一乐,“那咱在倭人心里岂不成了昏君、暴君?”

  刘宽见老朱没生气,便放下心来,道:“大明既要图谋日本,令他们误会陛下,放松警惕,岂不正好?”

  朱元璋先点了点头,随即却不禁指了指刘宽,笑道:“没想到那小子看着老实,竟也能想出这般诡计。”

  刘宽道,“不过是正常的误导之策而已,哪里称得上诡计?陛下属实谬赞了。”

  经过两三年的接触,朱元璋发现,刘宽虽非计谋之士,但因为来自后世,见多识广,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于此时之人,对很多事都有独到见解。

  今日既聊到这里,他便道:“大明日后要击败高丽、日本之军队并不难,可如何治理咱却拿不定主意。”

  “高丽受儒家影响颇深,倒还好说。日本却自有其文化,人口也颇众,像对待西南少民部族那般以儒家教化,耗时长久且不说,只怕日后还会遭受反噬。”

  “此事你可有什么好的见解?”

  听老朱问此事,刘宽莫名兴奋起来。

  他道:“回陛下,微臣对此事并无什么见解,却对后世网络上一则相关的帖子印象深刻。”

  “何谓帖子?”

  “额,帖子就是后世百姓针对某事在网络上抒发其见解所写的文章。”刘宽解释道。

  老朱点头,随即问:“那帖子写的什么?”

  刘宽道:“帖子的标题是:假如大明开启大航海,并打下了朝鲜、日本,该如何治理。”

  “哦?”老朱一听来了兴趣,“那后世帖子上如何说的?”

  刘宽开口就想把帖子内容说出来,临开口却冷静了下,准备先给老朱打个预防针。

  “陛下,写那帖子的只是后世一普通网民,可能思想略有偏激。微臣也只是复述其言论,若有不当,还请陛下莫要怪罪。”

  老朱哭笑不得,“你小子,咱什么时候因为言论怪罪过你了?别卖关子了,快些说吧。”

  刘宽道:“那帖子上说,要令高丽、日本真正为大明所有,且无忧叛乱之忧,最好是令两国主体民族消失。”

  听见这话,原本正兴趣勃勃旁听的朱标神色骤然一变。

  民族一词虽非此时常用,可朱标跟刘宽聊过那么多事,已经知道其意思。如汉人,在后世便被称作汉族。

  高丽国主体民族应该是与几百年前的高句丽、新罗、百济有血脉关系的那些人,可以说占据高丽国人口九成以上。

  日本主体民族是和族,也占据其国内人口九成以上。

  刘宽说要令这两国主体民族消失,总不会是建议屠掉两国九成以上的人口吧?!

  龙椅上的朱元璋也双眼眯了眯,道:“你莫非要咱在两国大开杀戒?”

  刘宽见老朱误解,连忙道:“陛下误会了。”

  第二更。

  晚安~

  。

第188章 南洋土人改造计划,朱元璋的天下大同!

  朱标听刘宽并非要杀到两国九成以上的人口,略松口气。

  朱元璋则一派淡定地问:“那你之前所言‘令两国主体民族消失’是何意?”

  刘宽道:“那帖子上说,不仅要令两国主体民族消失,而且要物尽其用大明人口虽多,可若是开启了大航海,几十年内在全世界占据了许多领土,纵有一两亿人口都未必够用。”

  “一两亿人口说的是大明晚期情况,如今大明只有六千多万人口(随着大明拿下云南、辽东,人口会猛增个几百万),要开发海外领地,缺口自然更大。”

  “另外,海外土人可不像大明百姓一般都会种田还吃苦耐劳。事实上,海外有些土人不仅愚昧,而且愚钝、懒惰,又生性残暴、难以驯服。”

  “比如说南洋诸岛上便有很多土人是如此另外,南洋土人形貌也与我们有明显差距。他们长得比倭人更加矮小,且肤色偏黑,五官轮廓也较为难看,几乎一无是处。”

  “高丽、日本之人不仅受汉文化影响多年,更容易教化,且长相也与我们没多大差别。”

  “此外,高丽、日本百姓在吃苦耐劳方面也不比大明百姓差多少,尤其是日本百姓,甚至更吃苦耐劳些。”

  说到这里,刘宽顿了顿,只见老朱、朱标都听得很认真,他便继续道:“所以,写那帖子的人便说,不如将高丽、日本主体民族的男子都送南洋、澳洲去,让他们开矿、修路、种田。”

  “倒也不必往死了用他们,相反,要给他们一些希望,也即是能让生活变好的希望,如此才能更容易地掌控他们。”

  “比如说,将两国内反抗大明统治的男子都送去南洋作为挖矿的苦役,若有表现好的,便将他们调去修路。”

  “若修路苦役中也有表现好的,则便免去他们苦役的身份,让他们在南洋、澳洲做垦荒种田的百姓。”

  “垦荒种田中有表现好的,则将土人女子赐给他们作为妻子,作为激励。”

  “若这些人中还有表现更好的,更值得信任的,则可以给他们冷兵器乃至次一等的火器,让他们充当先锋,去剿灭那些土人,俘获土人女子。”

  “这样一来,既能通过挖矿、修路、垦荒、战争有序减少高丽、日本男子数量,还可从南洋、澳洲获得财富。”

  “同时,又可以对两国男子进行驯化,最后则是可利用他们的血脉,改变南洋土人的形貌、脾性。”

  “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南阳土人样貌、脾性乃至风俗便会有不小变化,更容易为大明百姓所接受。”

  “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配合着施行教化之道绝高丽、日本之语言、文字、姓氏、文化、风俗,令他们说汉话,习惯中国风俗。”

  “这样一来,待一两百年后,世上便再无高丽人、日本人,也无南洋土人,而大明则会多出许多海外百姓。”

  刘宽说到这里停下。

  朱元璋还在沉思,朱标则忍不住道:“那留在高丽、日本国内的那些女子呢?”

  刘宽道:“此事殿下何需问微臣?大明不知多少汉子娶不到婆娘,即便人人都有婆娘,让那些有功的将士、官吏,纳几个高丽、日本女子做妾室难道不好么?”

  朱标哪里想不到这般处置方法?

  他其实早就想到了,只不过此法与儒家推崇的王道、仁义等思想相违背,他情感上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可理性地去想一想,若按刘宽所言帖子上的去做,确实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掉高丽、日本两国人口。

  此举比粗暴地屠杀掉两国九成以上的人口更是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念及此处,朱标便压下情感上的些许不适,思考如何令此策更加完善。

  他沉吟着道:“若依此策改变南洋土人血脉、风俗,还需下达相关婚姻政策才行。”

  “如高丽、日本来的男子在南洋、澳洲只能娶土人女子为妻,高丽、日本国内女子不得嫁给高丽、日本男子等等。”

  刘宽见朱标没有迂腐地反对此策,心中颇为高兴,道:“太子殿下当真是举一反三,事实上,那帖子后面补充了类似的政策。”

  “另外,日本、高丽国内可保留少数开始就帮大明积极做事的人,然后再从大明一批批的迁徙单身汉过去,同时从两国迁徙年轻女子到大明。”

  “再绝两国文化风俗,如此,只需数十年,高丽、日本便与大明本土无异了。”

  朱标先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那南洋的土人男子又该如何处置?”

  刘宽道:“南洋土人本就难以沟通、不易驯服,其中更有不少食人生蕃,只怕在征讨的过程中便会死很多土人男子。”

  “至于被俘虏的土人男子,可送去挖矿、修路,其中若有机灵、勤恳的,倒也不是不能给他们如高丽、日本男子般的待遇。”

  听刘宽说完,朱标便明白了什么,道:“若这么办,只怕那些高丽、日本男子,为了获得更多土人女子,在征发南洋土人部族时,必会大肆屠戮土人男子。”

  “再加上土人难以沟通、驯服,只怕最终能成为大明海外百姓的土人男子及其后代会极少吧?”

  见朱标看出了那帖子上策略的“歹毒用心”,刘宽叹了口气,道:“太子殿下目光如炬,最终结果确实会偏向此种情况。”

  刘宽担心朱标对南洋土人心软,接着便道:“殿下可知后世那帖子为何如此针对南洋土人?”

  朱标道:“莫非除了因为他们懒惰残暴、形貌不佳,还有别的原因?”

  刘宽道:“后世历史上,大航海开启后,虽然明清两代皆以闭关锁国为主,朝廷皆未参与大航海,但民间百姓为求生、求富,到海外闯荡的却不少,这类人后世称之为华人。”

  “因为南洋诸岛离中国既近,又有香料、金矿等诸多财富,而且还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中转区域,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必经之地,所以很多华人都在南洋谋生。”

  “到了大明晚期,南洋诸岛便有许多华人定居,其中又以爪哇、吕宋两地最多,在明末时便有数十万人。”

  “然而,也是从大明晚期,也即是万历事情开始,吕宋等南洋诸岛的华人便如韭菜一般,隔段时间便遭受大屠杀。”

  “仅大明晚期的几十年间,针对华人的大屠杀便发生了好几次,至于清朝时期发生了多少次,微臣也记不清。”

  “因为华人勤劳、聪明,挤压了当地土人生活空间,又积攒了不少财富,故而历次大屠杀中,当地土人都是西夷的主要帮凶。”

  “所以,若论后世中国民间爱国人士对周边诸国的恨意,曾侵犯中国的日本排第一,那么南洋土人便排在第二。”

  朱标听了一时愣然。

  他是真没想到,后世中国百姓竟有如此凄惨的遭遇,从明末开始就在南洋一次又一次的被西人与土人屠杀。

  再想到之前他对土人的心软,不由感到惭愧国人被南洋土人和西人欺压、屠杀,他却不忍心对付南洋土人,岂不是妇人之仁?

  这时龙椅上的朱元璋则一拍桌案,冷哼道:“又是这个万历!为一己喜恶废除改革之成果,怠慢朝政数十载,还吸鸦片,海外百姓被屠杀他也不管,简直比昏君还昏君!”

  “咱若是能穿越到万历朝,定将他拉下龙椅,狠狠地揍上一顿!”

  刘宽听了这话,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心道:老朱你要穿越到万历朝,只怕首先考虑的是怎么造反,造反成功了,才能把万历那货拉下龙椅揍上一顿。

  这时老朱却忽的话题一转。

  “刘宽,咱觉得这后世人帖子上的策略确实不错,不仅可以用来消化高丽、日本人口,也许还可用来消化欧洲、非洲人口。”

  “你不是说那非洲人肤色都漆黑如炭么?欧洲人却肤白。那么待日后咱大明的巨舰大炮威压欧洲,便将欧洲男人都送去非洲开矿、修路,允许他们当中表现好的娶非洲女子为妻。”

  “如此一来,纵使不能令非洲黑炭就此消失,也可令彼辈肤色变白些许。”

  “同样,让咱大明男子多娶欧洲白人女子为妻为妾,也许过个一两百年,欧洲便没有真正的白人,亦不知其文化,皆为我大明子民了。”

  “非洲广大,要彻底改变其土人形貌、风俗或许需要的时间更长些,但若能坚持四五百年,肯定也能成功。”

  “届时,全球都是大明人,世界再无国战之虑。若能研发出后世的超级杂交水稻等高产农作物,工业也大发展,便人人都无饥寒之忧。”

  “如此,就实现了儒家先贤天下大同之理想,而且是真正的天下大同!”

  说完,朱元璋面带笑容却又充满了威严,显然不是在讲笑。

  刘宽却是惊了个呆。

  心道,老朱你也真敢想啊。

  秦始皇不过是灭六国一统华夏,书同文,车同轨。

  您老却要一统全球,不仅要书同文、车同轨,还要连人种、肤色都统一了。

  莫非想逆天?

首节上一节164/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