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56节

  晚安~

第178章 黄河变清!数字生命

  虽然刘宽说得迟疑,但朱元璋做决定却没犹豫,大手一挥道:“既然能搞,就一定要搞!”

  “至于怎么搞,待正月开衙后,你可以跟标儿商量一番,把事情尽快安排下去。”

  可以说,自华夏文明诞生以来,饥荒就一直是困扰中国人的主要问题之一。

  历朝历代,不论是汉人朝廷,还是少民部族入主中原,都对提升粮食产量颇为上心。

  当然,若论重视程度,还是汉人朝廷更高些,毕竟汉人朝廷以农耕地区为核心。

  即便到了后世,中国人都准备登月了,也没忘记考虑在月球上种田。

  同样,在袁圣之后,中国也没中断对提升粮食产量的追求,各方面的研究仍在进行,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朱元璋小农出身,成事前又经历过不止一次饥荒,便是建立大明后,也几乎年年有地方因粮食歉收发生饥荒。

  所以,虽然他已经计划提前派人去美洲,尽快引进美洲的新农作物,来提升大明粮食总产量。

  可听闻有能亩产上千斤的水稻,仍坚定地想要得到。

  刘宽、朱标自然也希望大明能够研究出杂交水稻哪怕不能像后世般亩产一千两百斤,可哪怕只增加两三百斤的产量,对大明而言也意义非同寻常。

  何况,杂交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其他方面,让大明的农林渔牧方面都获得一定好处。

  两人听了老朱的嘱咐,当即一起拱手应下了。

  “播放下一个视频吧。”

  老朱吩咐,刘宽便拿起平板,找到准备好的第三个视频播放。

  视频依旧是由“星球研究所”制作,名为:改变黄土高原有多难?

  副标题则是:黄土高原绿了!

  片头是一架直升机飞越一片被绿色覆盖的大地。

  只见植被并不茂盛,似乎才生长没多少年,大地则是千沟万壑的形状。

  “曾有人形容,黄土高原是全世界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此刻我脚下这片区域,被茫茫森林所覆盖,几乎没有裸露的土地。”

  “你能想象吗?这里是黄土高原!”

  看到这里,老朱、朱标、朱等便都吃了一惊。

  老朱虽然没去过陕甘,却也多次听李文忠、沐英等将领描述过那里的黄土高原。

  在这些将领口中,晋西北、陕北以及甘肃一带(狭义的黄土高原地区),超过七成的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地,或为土塬、或为沟壑,土质虽适合耕种,却难存水源,动不动就发生干旱,便是种粟、高粱等耐干旱的作物,都经常歉收。

  百姓们打柴、放牧也很困难,因为林木太少,草地也很少。

  并肯定的告诉老朱,这般情况下,陕甘地区养不了多少人口。

  可视频里却说那飞机掠过的一大片土地正是黄土高原,这让老朱、朱标等如何不惊讶?

  思维敏锐的,立马想起了上一个视频中后世中国对批砂岩地貌的改造。

  寸草不生的批砂岩地貌都能改造成绿水青山,能让黄土高原重新覆盖上大片植被,倒也正常了。

  随即,视频简述了后世中国用七十多年的时间,数代人不断改造黄土高原的艰辛历程,以及让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从建国时的6%,提升到了50%,局部地区甚至提升到了80%的骄人成绩!

  随后视频正式展开,讲述后世中国增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具体手段。

  “油松和侧柏是黄土沟壑区常见的树种,经过特殊处理,去除种子表面胶质,使它更利于发芽。”

  “除此之外,它们单颗种子重量足够大,洒下后更容易落入泥土中,是飞播理想的选种之一”

  随着视频讲述了后世中国以飞播撒种、苗圃种植双管齐下来增加黄土高原的植被,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老朱、朱标等人却并不觉得震撼。

  甚至心中浮现一个念头:就这?

  寸草不生的批砂岩地都能改造成绿水青山,增加本就肥沃的黄土地植被覆盖也不算什么嘛。

  可就在老朱等人这么想时,视频进入第二部分内容治沙!

  以樟子松、柠条这两种植物为主角,竟让毛乌素沙地也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绿色!

  再接着则是在黄河沿岸悬崖峭壁上,以石坑客土的方法建造大片的鱼鳞坑来植树造林,令寸草不生的陕晋黄河沿岸亦出现绿色!

  最后,后世中国则又以鱼鳞坑、旱作梯田、淤地坝三种手段,令跑水、跑土、跑肥的黄土高原,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

  而这一套增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大工程进行下来,最终所得到的成果,终于再次让老朱一家子目瞪口呆。

  “随着黄土高原植被增加,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控制,黄河泥沙含量比建国时减少了80%,曾经一碗水半碗泥沙浑浊黄河水也逐渐变得清澈。”

  随着这段讲解的出现,视频中出现了陕晋甘地区黄河的航拍镜头。

  只见黄河沿岸尽是植被覆盖的绿色,黄河水也如视频中所讲,由浑浊变成了清澈的淡绿色!

  在老朱等人的震撼目光中,该视频也到了最后一部分,小标题:永无止境的斗争。

  “无论当下还是未来,黄土高原仍有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解决。”

  “但更重要的是,不论科学与技术如何发展,我们的治理装备、战术如何先进,我们都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不因时光流逝而改变,不因人类发展而改变。”

  “希望在未来,当我们的子孙后辈来到这里,生活在这里,他们看见的是远比现在更加葱郁,更加丰沛的一片沃土。”

  “而它,叫作黄土高原!”

  视频在令人振奋激昂的配乐中结束,可老朱一家子却久久难以回过神来。

  过了好几息,竟是朱雄英先开口打破安静。

  “刘老师,后世黄河水真的变清了吗?”

  刘宽微笑着道:“部分河段的黄河水确实变清澈了,但要令整条黄河水都变清澈,即便是后世的中国,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师生两人这一交谈,其他人也都回过神来。

  朱标感慨着道:“后世居然能令黄河水变清,简直如同神迹啊。”

  老朱就实际多了,思考着问:“这视频中说后世新朝建立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只有百分之六?”

  刘宽点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在此前一直都在减少,根据后世推算,明初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大概在30%左右。”

  “但历史上大明太平两百多年,人口爆发,最高时可能超过两亿人。”

  “到了清代,因为有美洲农作物的传入,人口又进一步爆发,最高时有四亿多人口”

  “再加上明清两代都没有对黄土高原展开治理,甚至都没有保护植被的律法,自然令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连续下降,黄河泥沙含量越来越多,中下游泥沙淤积也越来越严重。”

  朱元璋道:“咱以前不知道便罢了,如今既然知道了,自然也会设法增加黄土高原植被,克制水土流失。”

  “那什么飞机播种咱们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耗费大量人力去种植树苗也不划算。”

  “不过,命百姓多种植油松、侧柏以稳固水土却可以却是可行的。”

  “还有那鱼鳞坑、淤地坝、旱作梯田,更是保养黄土地水土、肥力的良方。且能令地方各自办理,无需一次性组织太多百姓,倒是好用得很。”

  “那辽地的樟子松,能耐干旱,竟适合于西北,待明年咱们拿下了整个辽地,派人搜集树种,推广到陕晋甘地区便是。”

  “嗯,那柠条作用也可命地方劝农官告知百姓,多种植于沙地”

  老朱明显记性很好,把视频中于大明有用的信息都记了下来,并且已经有了如何布置的想法。

  其实,若刘宽穿越到明末,根本不会去管环境的事,一切以发展为先。

  但既然是穿越到明初,这些事又是可顺手而为的,他自然便想让老朱、朱标去作为一番。

  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肯定是越早治理越容易。

  再说了,黄河中下游泥沙淤积,也确实给大明造成了不少问题,若能用几十上百年的治理,将其解决,不论对当代还是后世,都是大功一件。

  所以,听老朱摘取了视频中可用的治理手段,准备应用于大明,刘宽还是很高兴的。

  第三个视频可延伸的内容不多,因此老朱、朱标跟刘宽聊了一会儿,结束了话题。

  不用老朱吩咐,刘宽便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拿起平板,调出《流浪地球2》。

  “说一下,这部《流浪地球2》讲的是《流浪地球》之前的故事。”

  因为担心其他人看不懂,刘宽解释了下,这才播放电影。

  《流浪地球2》最开始就是一个阿三科学家在录制VCR,说明数字生命的优越性。

  老朱、朱标等看得都很迷茫,一时都没看懂,直到看到字幕上出现一个词永生!

  老朱瞳孔一缩,直接叫道:“暂停下!”

  刘宽暂停电影。

  老朱指着平板屏幕道,“此人说把人变成那什么数字生命,便可获得永生?此事是纯属编造,还是在你后世已有了眉目?”

  刘宽暗自惊讶,没想到老朱在电影一开头就注意到这事。

  ‘看来老朱心里未必没有过追求长生的想法啊。’

  暗自感慨了句,刘宽便解释道:“回陛下,把人转化为数字生命以获得永生,只是后世人基于科学发展的一种幻想,只怕再发展几百年也未必能实现,至于大明此时想实现就更不可能了。”

  “另外,数字生命的永生,在后世部分人看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永生。”

  刘宽点到即止,没有多说。

  朱元璋听了先是遗憾一叹,随即又自嘲地笑了笑,“看来咱也免不了俗,想多了继续播放吧。”

  电影继续,画面一转,三哥科学家变得满脸胡渣,对着镜头,表示不理解为何联盟禁止对数字生命的研究。

  随即,画面再次转换,便是《流浪地球》系列的经典开场白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

  第一更。

  有事耽搁,更新来晚了。

  错字后面改。

第179章 计算机源自中国?远航探索训练营

  《流浪地球2》片长近三个小时!

  再加上影片由三条剧情线构成,人物也分成了三组。即量子计算机科学家马兆与图恒宇;宇航员刘培强、韩朵朵、张鹏等;中国高官周直与郝晓。

  剧情十分紧凑,扣人心弦,高潮迭起。

  所以,当老朱一家子瞪着眼睛将整部电影看完后,一个个眼睛都酸了,却仍盯着片尾谢幕的文字,舍不得挪开目光。

  随后却是朱最先开口。

  “这就是《流浪地球》吗?当真是太好看,太令人震撼了炸掉月亮,让地球逃离太阳系,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原来自朱来到京师,并在大本堂回炉重造后,每次“同学”们讨论从刘宽那里看过的电影,都要提到《流浪地球》,并公认该电影最好看。

  朱没看过,自是对其他人的“夸张”形容、赞叹有些不以为然。

  如今看了《流浪地球2》,却觉得先前朱檀等人对这个系列电影的形容还是保守了这电影里所展现的种种事物,估计能震惊他十辈子。

  朱的话令其他人也都回过了神,不少人便忍不住谈论起电影的内容来。

首节上一节156/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