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若是决定接受招抚,那君臣之礼,从现在开始就不容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于是乎,堵胤锡很快从李过,高一功两人手上接过招抚和迎接事宜的指挥权,而两人则是重新部署了围城的兵马,以免城中的郑四维在这种时候耍花招。
而朱慈在收到了堵胤锡和李过传来的消息之后,也随即下令大军继续沿江而上,直接前往荆州城外的闯军阵前大营。
他此番既是御驾招抚,也是御驾亲征!
李过和高一功,以及闯营西路大军的几个大将们,第二天一早,便在堵胤锡的带领下,带着亲军,在大营前方等候迎驾。
他们天还没亮就接到了朱慈传来的圣旨,要为即将抵达的两万多大军提前准备好驻扎的地方。
朱慈此前便已经领着大军到了公安,距离荆州城并不远,清晨水师启航后不久,便到了荆州城东南。
但他并不打算直接在闯军修缮的码头下船,而是利用张鼐和秦翼明前往闯军大营,联络李过和高一功的时间,派出了一支偏师,在荆州城东南二十里左右的河边小镇附近,建了一个临时码头。
而后,大军便在这个新修的码头陆续下船,并在岸边迅速集结,然后以战时行军的阵列,浩浩荡荡前往荆州城。
朱慈从来都不是被动等待的人,无论李过和高一功是否接受招抚,他都会立刻领着大军开赴荆州,让他们接受大顺已经灭亡的现实。
还没到午时,李过和高一功便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喧闹声,紧接着就看到了地平线上冒出的一个个黑点,那是明军的前锋哨骑。
而后没多久,金色阳光之下,黑色潮水般的明军骑兵便从地平线的两边奔腾而出,同时不断有迅速变大的黑点散到四周,数千只马蹄踩踏地面,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
不止如此,闯军大营对面的平野之上,气势如虹的明军步阵很快也黑压压地从东面涌来,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前行,道路的一侧不断有急速奔驰的塘马跑过,带起一团团飞尘,军阵中则是穿插着运送甲胄军备的牛马车辆,他们由辅兵和民夫驾驭。
李过和高一功等人看着面前整齐严密,几乎铺满了平野正面的明军方阵,耳中又不断传来连绵不绝的战鼓军号声,眉头都不禁微微皱起。
明军的军阵之严密,气势之强悍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眼前那一片片正在移动的长枪森林,还有枪头盔甲反射的金光,都给人一种肃杀的感觉。
李过面对明军,几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他看完之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同时也庆幸自己听了堵胤锡和张鼐的话。
“这支明军不简单啊!”
“确实不简单,若是单从行军列阵来看,这支明军甚至要胜过咱们的老营兵马。”高一功盯着阵列中殿前军的那几个方阵,沉着声音道:
“明陛下能在江北击败多铎,在九江阻挡阿济格,看来并不是偶然。”
他之前对于堵胤锡和张鼐的话,确实有所怀疑,但现在亲眼看到了明军的军容,行军打仗多年磨练出来的的理性和判断,再一次占据了上风。
堵胤锡听到两人的话,心中暗暗发笑,他原本还以为李过和高一功会死要面子,没想到两人如此坦荡,直接就承认了陛下兵强马壮。
“这便是陛下领来助战的大军,两位将军大可放心,攻下荆州城,指日可待了。”
李过和高一功都点了点头,他们见状立马和其他几个将领,领着亲军跟随堵胤锡,前往朱慈龙旗停下的地方面圣。
与此同时,明军的前锋骑兵已经分批散到了四周警戒,而东路闯军各营,殿前军,左镇五营,陆续进入了大军列阵整队的地方。
而大军的最后,还有一支火炮部队正缓缓行进,他们押运的,正是此次“荆州大战”破城的关键闯军从未拥有过的强大火力。
随着视线的拉近,此时正骑在马上,赶往龙旗所在位置面圣的李过和高一功,已经可以看到装载在马车上的那些千斤重炮,甚至宽大的车轮在坚实的土地上滚动,发出的咿呀咿呀摩擦声,他们都能听到。
炮兵队伍的最前面是举着长枪开路的四个护卫甲兵,他们的身后,每一门千斤重炮由四匹驮马牵引带轮的大型炮架在前面拉动,弹药车则由跟在后面的其他驮马拉运,而火炮装填的工具,都绑在了炮架之上。
至于那些炮手,此时不是骑在这些拉运火炮弹药的驮马背上,就是坐在了板车最后的边缘,双手紧紧握着板车的两翼,脚下的鞋子满是泥泞。
这一路上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船,但由于荆州城附近的道路在最近半年,几乎都没有得到妥善维护,这短短的二十多里,他们便已经下马推车,挖抬陷入泥坑之中的车轮数次。
不过,那些拉着火炮和弹药,还要驮人的马匹耐力不凡,速度也都保持得不错,但一路行进,它们也已经在不停地打着响鼻。
“这大炮居然那么大!”李过和高一功看着身旁迅速通过的炮兵队伍,同时发出了惊叹,这是他们见过的规模最大的炮队。
而等他们赶到朱慈所在的位置,下马面圣之后不久,各营将士也已经进入了指定位置,便是炮兵也都准备就绪了,军阵中尘土飞扬。
朱慈见状,随即开始下令陈福指挥大军应旗整队,李过和高一功两人此时也带着一众闯军将领,跟着堵胤锡一起在边上看着。
随着明军开始应旗,李过和高一功的眼前,殿前军和左镇各营的军阵中,迎风招展的各色旌旗就如同平野上泛起的五彩浪涛一般壮阔。
而这五彩浪涛中,还闪烁着盔甲刀枪的耀眼光芒,其中的士兵铁甲铮铮,肃立挺拔,和还没有补充装备的闯军各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此同时,明军军阵的侧面,那一门门显而易见的千斤重炮,不仅仅唬住了李过,高一功等一众闯军大将,便是荆州城城头上的郑四维,也已经心胆坠地。
他看到城外突然集结的明军兵马和这些大炮,立马就派出了塘马,向武昌的佟养和求救!
第135章 攻城计划
“明帝居然来了,明帝居然来了,明帝居然来了!!!”
郑四维听着城外传来的鼓号声,又用力地擦了擦眼睛,整个人都有些颓丧地趴在墙垛边上,嘴里喃喃自语道,似乎还是不敢相信。
他从来没想过,明帝会亲自领着大军来围攻荆州城,荆州距离江南,那可是十万八千里,明帝不待在皇宫里面享福,到战场上来干什么?
而且,城外的那几万兵马,不是李过和高一功领着的顺军吗?怎么没和明军打起来,甚至二者好像还同流合污了?
“奶奶滴,李过和高一功这俩忘恩负义的狗东西,居然背叛大顺,带着兵马投了明!”郑四维看着远处高高悬挂,迎风飞舞的宽大龙旗,不知道哪里还来的底气,恶狠狠骂道。
不过,现在的形势,显然不是骂人就能解决的。
李过和高一功没有大炮,攻不破荆州城,郑四维虽然一开始不停求援,但很快就明白自己没有危险了,依旧频频求援不过是为了在清廷那里露脸,日后争个大功劳罢了。
但明帝这次却带来了几十门大炮,还有成千上万,铺满了半个平野的兵马,看样子对荆州城势在必得,郑四维破防大骂,就是因为意识到了危险。
很快,阿济格调来监视郑四维的湖广荆南道参政李栖凤,听到明军大队兵马汇聚城下的消息,也慌忙登上了城头。
他看着城外云集的大军,顿时慌了神,一把抓过郑四维,指着城外飞尘弥漫的大阵问道:
“郑总兵,这是怎么回事,明军怎么会突然.不对,龙纛,那是龙纛,明帝来了,明帝居然也来了?”
郑四维这个时候反倒是已经冷静了下来,他对着一时惊慌失措李栖凤,和声安抚道:
“大人放心,荆州城高墙厚,固若金汤,闯贼攻不下,明军更加攻不下,单单是这护城河,他们便填不平,末将早有准备,明军不管用什么法子,耍什么阴谋,都逃不过末将的眼睛!”
李栖凤闻言,看了看郑四维,又扭头看了看城头上稀稀疏疏站着的甲兵,然后抬头远眺城外密密麻麻,就像蚂蚁一样,铺满地面的明军,一时没有说话,他现在根本无法相信郑四维的话。
而郑四维见状,随即又道:
“大人,末将已经命人在城墙内侧各处都埋了大缸,并安排了甲兵藏身其中,日夜监听,只要明军在地下有一点动静,末将都能立刻知道。
另外,那些埋藏的大缸内侧,末将也命人挖了壕沟,并将河水引入其中,若是明军要从城外挖地道,即便侥幸突破,也会立刻被水流淹没。”
李栖凤听了,这才想起来郑四维在闯军围城的时候,就已经做了那么多准备,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舒缓了一些,但看着城外明军军阵中排列的大炮,他还是没有任何安全感。
“现在不同了,明帝运来了大炮,而且还是好几十门,若是对着城墙轰上十天半月,别说是荆州城了,便是武昌城,恐怕也难以坚持,必须在城内再筑一道木墙,以防万一。”
“末将正有此打算,不过城内的民夫征发,还需要大人的手令。”郑四维当即拱手抱拳道。
李栖凤听罢,点了点头,然后又立马道:
“本官待会就安排人下去,民夫今晚便会征召来,木墙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建好。还有,派人去向佟养和求援了吗?”
“末将已经派了两批,现在明军刚刚抵达,城外乱成了一团,他们从北面绕过闯贼的封锁,必定能将消息传到武昌。”郑四维当即又拱手抱拳道。
“不行,再派两批,越是这种时候,便越不容得出任何差错。”李栖凤脸色一凝,厉声道。
“是,末将这就去办!”郑四维虽然觉得这完全没必要,但他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和李栖凤闹得不愉快,立马答应了下来。
“不过,王体忠他”
面对郑四维的欲言又止,李栖凤立刻就明白他什么意思了,随即冷声道:
“这份求援的塘报,本官亲自写,他佟养和要是还敢见死不救,朝廷绝对不会放过他的。佟养和只要发话,王体忠不敢不来。”
郑四维听到这话,也终于放心了下来,他是新降之人,说话的分量远没有李栖凤这样的老汉奸重,佟养和从闯军围城开始,就说过会想办派兵过来支援,但到现在,他还没看到援兵的影子。
李栖凤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之前闯军没有大型火炮,又舍不得用战兵填沟,因此迟迟没有攻到墙根下,更不用说挖掘爆破了,他完全不担心荆州城被攻破。
但现在不一样了,明帝居然亲自领着大军来攻城,这可是多铎都打不过的人,兵马火炮又如此强盛,他估计荆州城坚持不了一个月。
“从现在开始,增派夜间巡查的兵马,另外将那些民夫全部编入守城的兵马之中,增强守卫的力量,咱们一定要守住荆州城,直到援兵赶来。”
“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以最快速度安排下去。”郑四维当即又拱手抱拳道。
李栖凤闻言,随即又扭头看向了城外,平野上原本集结起来的明军大队人马在骑兵的指引下,宛如一道道黑色的溪水,流向城外的各个空地,看起来是准备安营扎寨了。
明军和闯军的联合,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而明帝亲临荆州城,更是令他感觉匪夷所思,难以置信对方明明才在凤阳击败多铎,怎么会突然间就来了湖广?
面对这样的局势,李栖凤对于守住荆州,完全没有信心,城外的明闯联军兵力是守军的十几倍,还都是精兵强将,仅凭郑四维的兵马,怎么可能守得住?
想到这里,他有些绝望地闭起了眼睛,深吸一口气后,随即朝着郑四维勾了勾手,让对方靠近,然后低声道:
“郑总兵,若是佟养和的援兵来不及了,咱们还得另谋生路,这荆州城我看很难守住,就算是一时守住了,也撑不了多久。”
郑四维听了,同样扭头看向城外,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沉声道:
“大人放心,末将一定提早安排好退路。”
很快,趁着城外的闯军和明军会合之际,到处乱作一团的机会,荆州城北面,又飞驰而出了两队骑兵,对外围零散的闯军骑兵展开了袭扰和牵制,藏身其中的塘马伺机突围。
李过虽然早有安排,但兵力都集中在了荆州城东面,部署的少数骑兵被牵制之后,完全拦不住郑四维派出的塘马。
不过,李过并不在意这个,他甚至巴不得清军赶紧派援兵来,他至少还能打一场胜仗,杀杀城内守军的威风,同时提振军中的士气。
等到傍晚的时候,朱慈带来的两万余大军,终于全部进入了各自的营盘,开始挖掘壕沟,设置木栅栏,安营扎寨。
这个时候,殿前军更是保持着一贯的战时高标准,朱慈自始至终都在往外传递一个信息江淮保卫战的胜利,不是偶然!
当然,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殿前军不容得有一丝一毫的破绽,否则那些原本臣服的军头们,就要蠢蠢欲动了。
说到底,朱慈此时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威信,他还需要更多的胜利来建立不容置疑的声威。
夜幕下,朱慈在安排好了大营的防御部署,特别是炮队的卫戍部队之后,便立马召集了各营大将,开始安排攻城的准备。
李过,高一功,刘汝魁,马重禧几人此时都还有些不适应,他们面圣的流程和其他人相差不大,甚至因为朱慈身边有田见秀等人,那些棘手的军饷粮草问题,双方信任问题,都不复存在了。
毕竟,田见秀虽然兵马只剩下了几千,但作为李自成亲封的提督诸营权将军,泽侯,在李过和高一功这里,声望依旧还在,他们或许不信其他人,但对田见秀这个待人宽厚的老兄弟,却是丝毫不怀疑的。
只是,对于朱慈的自然而然,甚至理所应当指挥起了他们,李过和高一功心中还是感觉十分别扭,特别是底下的军官和身边的亲卫,对于大军突然接受招安的事情,也同样没有完全接受。
李过和高一功领着的西路军和东路军不同,他们虽然也是一路南逃,但并没有遭遇接连大败,建制也都保持着,不仅没有郝摇旗,刘体纯,王进才这样僭越上位的将领,甚至还沿途收拢了不少兵马。
换言之,西路军将士们的军心士气远没有消耗殆尽,他们对于大顺,依旧是从心底认可的。
而此前除了几个高级将领,其他人都还不知道李自成死了,他们在夔东山区休整,而后出兵攻取当阳,荆门州,其实也只是为了积蓄力量,继续寻找李自成,再造辉煌。
但现在,李自成命丧九宫山的消息突然传来,然后便是大顺没了,高皇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接受了明廷的招安,他们今后就是明军了。
在这样堪比天塌的轮番冲击下,闯军各部的军心,难免动摇起来,只不过暂时还被压制着,无处宣泄。
其实,不止是那些刚刚知道东路军情况的底层军官和士兵们,便是李过和高一功两人,心中也还都是阵阵恍惚,总觉得事情好像哪里不对,可又说不上来。
但在堵胤锡和田见秀的同时招呼下,两人还是领着其他几营主将,一起参加了这场联合军议。
朱慈刚刚领着大军前来,周世显和陈福对于荆州城的局势,也不够了解,锦衣卫虽然能侦探军情,但终究不是神仙,更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能比李过和高一功更了解荆州的战局。
于是乎,在朱慈的安排下,这两个领兵围攻荆州好几十天的主将,自然而然成为了这场军议的主角,随即开始为御帐内的将领们,介绍起了荆州战局。
高一功接过陈福递过来的树枝,在用石块和泥土搭成的简易模拟战场上挥动起来,他首先指向了荆州城东面,朗声道:
“荆州城经过孟长庚和郑四维先后的加固,如今东西长约七里,南北宽约二里,城周近二十里,城墙高约三丈,共有六座城楼,最外围的砖城内,还有土筑城墙,与砖城相依,城上颇宽,城墙估计有三丈厚,可供骑兵通行。
不仅如此,荆州城的砖城外,还有宽大的护城河,宽近十丈,水深超过一丈,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疑似有地下泉眼相通。
据说早年建城之时,朝廷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城墙特别坚固,咱们若是要强攻,需要绕开。
而城墙上,还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单单是目前发现的藏兵洞就有两座,炮台十九座,幸好城墙上的火炮样式老旧,威力不强。”
“这么宽的护城河,壕桥很难架起来,必须先填平,否则即便是将城墙轰塌了,也无济于事。此前的战事,城内人口损失不大,清军如今民力充足,从城内修补,不需要半日就能修复。”
朱慈说罢看向了面前的诸将,然后将目光停在陈福的身上,又道:
“此前凤阳大战,清军填壕沟的时候,损失十分惨重,陈福你来说说,咱们现在强攻,这一点该如何避免,朕不可能和鞑子一样,用百姓当肉盾。”
陈福俨然早有准备,刚一得令,就当即拱手抱拳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