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95节

  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没有马进忠想得那么透彻,到现在,还想着趁乱吞并兵马,扩充实力的那一套。

  而对于朱慈给他们画下的大饼,马进忠和金声桓都是吃的,他们经过大阅兵,是真的信朱慈能打败清军,中兴大明!

第131章 明帝来了

  湘江西岸,岳麓山北面已经伫立起一座高大的城池,城内全都是新建的工坊和仓库,湖南各地转运而来的粮草棉服,铁料木材,大部分都储存在了其中,无数征召来的工匠此时正全力打造军械。

  堵胤锡在这座新城中视察火炮工坊的时候,收到了朱慈派塘马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旨,随即示意随从将前不久刚刚升为湖南总兵官的秦翼明召到府衙,同时加快了巡查的速度。

  湘北和赣北一样,都是长江防线中段的核心防御阵地,岳州是前线,清军一旦南下,首当其冲,不适合囤积物资,因此堵胤锡选择了将长沙建设为湖广抗清的中转站。

  而朱慈对于长沙的定位,不仅仅是供应湖广战场的军需,还包括了川南,川东战场的后勤保障。

  在他的计划中,大明招抚闯军,西军余部之后,湖广也将成为二者最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

  因此,两广地区征收的粮草军需,除了北运南京,满足大明朝廷的需求之外,大部分都是直接运到长沙的,江西仅供左镇大军和几个标营,还能自足。

  这里有江河山岭的屏护,可以有效防止清军的侦察,堵胤锡在这里练兵和储备战略物资,清军基本无法侦察到准确信息,这对于朱慈隐藏自己在湖南的实力,以及将来策划反攻来说,都十分重要。

  此时,堵胤锡主政湖南,已经近一年时间,长沙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枢纽,在他的建设下,又重新恢复了活力。

  自去年上任湖广巡抚开始,他便组织各司各衙门,从湘南和湘西征调了大批民夫入城,填补湘中由于长时间战乱造成的人力缺口。

  长沙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原本就是湖南的水陆交通枢纽,与此同时,湘江平原土地肥沃,虽然因为多年战乱,许多良田都抛荒了,但想要复垦,并不困难。

  如今,长沙主城内外,到处都是干活的民夫,江面上樯桅如林,一艘艘大船正在码头进出,靠在岸边的船只吐出了大批货物,一个个简易的滑轮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装卸货物的效率成倍提升。

  这是朱慈带来的小小创新之一,不过却给见过的众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堵胤锡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也感慨万千。

  不过,这些货物从大型运输船上卸下来之后,往往还需要由平底的小型船只,通过湘江支流,转运到新城的仓库之中。

  而主城东北方向的平野上,无数士兵正在抓紧训练,战鼓军号声,马蹄声,呼喊声,此起彼伏。

  堵胤锡提前巡查完各兵器工坊和棉服工坊之后,很快便领着几十亲卫,策马出城,一行人骑在马上,沿着新修的官道一路疾驰。

  官道上,无数队民夫正肩扛手拉,交错行走,而官道旁的河中,数以百计的平底船由纤夫拖拉而上,往来不绝,越靠近新城的地方,纤夫也就越多。

  不多时,堵胤锡便回到了长沙主城内,秦翼明已经等候许久,快步上前,拱手抱拳问道:

  “抚台,陛下有新旨意了?”

  堵胤锡点了点头,然后朝着东面朱慈所在的方向拱手抱拳道:

  “陛下三日后便会驾临长沙,吴监军马上也会领着部分兵马赶回来,这段时间你要密切注意平江和浏阳两地闯军的动向,绝对不能有任何意外。”

  秦翼明一听,当即明白堵胤锡要提前启程,前往荆州会见闯军的李锦和高一功了,堵胤锡早有此计划,如今提前行动,很有可能是陛下的指示,随即问道:

  “陛下还有什么指示?”

  “若是平江和浏阳的闯军不听劝告,擅自集结北上,可联合郝摇旗和王进才两部兵马阻止他们,但这两部兵马,也不可全信,需要提防着用。”

  堵胤锡顿了顿,随即又低声道:

  “另外,陛下将会从醴陵进入长沙,驻扎在浏阳的闯军动向,需要特别关注,提前派哨骑侦探警戒,浏阳河中也派出哨船。

  这一次,陛下亲领五万大军,从赣北翻山越岭,赶来支援咱们,到时候供应的粮草,还有接应的部署,你也需要上心。

  本官的安排若是与实际军情有出入,你和吴监军商议之后,可视情况调整,若有分歧,便听吴监军的安排。”

  秦翼明从小便随同父亲秦邦屏和姑母秦良玉南征北战,参加过平奢崇明之乱,第三次勤王抗清以及对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军的围剿行动,战场经验丰富,多次击败强敌,是当前湖南少有的军事人才,堵胤锡如今基本上是把长沙和岳州的兵马,都交给他指挥了。

  但对于武人,堵胤锡同样没有完全信任,如果有可靠的文官在,他依旧习惯于将最高的权力,交给文官。

  “那抚台打算带多少兵马前往贼营?”秦翼明又问道。

  他对于堵胤锡的委派,以及自己要听从吴晋锡的命令,并不感到意外,堵胤锡早有计划前往闯军大营,说服李锦,只不过一直没有确定时间而已。

  “几十骑足矣,闯军当前看起来并无敌意,本官若是带太多人前往,反而是没诚意了。”

  “抚台,那些到底是贼寇,恃强凌弱,见风使舵,下官担心他们到时候会起歹意。”秦翼明拱手抱拳,神色凝重劝道:

  “下官此前也曾参与中原围剿,其中便和闯贼打过交道,在一众贼寇中,他们是最难缠的,更是投降最少的,李锦和高一功,都是积年老贼,诡计多端.”

  “本官明白。”堵胤锡叹了口气,他其实也没把握李锦和高一功会不会软禁他,这些毕竟都是反贼。

  “下官说句不该说的.”

  秦翼明想了想,好像是做出了相当大的决心,最终还是出言劝道:

  “此前,清军步步紧逼,岳州岌岌可危,湖南也确实无兵可派,咱们无力围剿那些闯贼。但现在陛下亲领援军入湘,郝摇旗,王进才又有意接受招抚,咱们何不先灭了田见秀等部,然后再突袭李锦,高一功,届时必定大事可成。

  田部,李部,二者其实互为倚仗,只要咱们能够铲除其中一部,另外一部说不定就接受招抚了,对待这些贼寇,抚台绝对不可心慈手软啊!”

  但堵胤锡听罢,还是摇了摇头,道:

  “现在,国家新造,如此精兵强将,又与清军有着血海深仇,势不能剿,否则必定逼得义士投清,于国乃是大害。”

  “可”

  “不用再说了!”

  堵胤锡抬手制止了秦翼明,对方还是没看明白当前的严峻局势,更不明白长江防线若要稳固,到底需要多少兵马,若是不能收服这支闯军,迅速组建强兵,清军一旦以主力突入湖南,局势便一发不可收拾了,随即毅然道:

  “此事若成,乃国家之福,若不成,不过吾毕命之日而已。苟利国家,吾必行之!”

  .

  “轰!轰!轰!!!”

  “啪,啪,啪”

  荆州城西面,一束束呼啸而来的石弹砸到了城墙的砖石上,不少直接镶嵌在了此前炮弹留下的弹坑中,城墙上冒起了朵朵土花,碎石纷纷扬扬落在了周围的护城河上,发出了好像砖石垮塌的声音。

  在墙根的地面上,掉落的石弹和泥土层层叠叠,顺军每次炮击,在地面和墙体的共同震动中,新近修缮的土墙上,就会不断有碎石掉落。

  顺军烟雾弥漫的炮兵阵地上,二十多门大将军炮,随即开始了新一轮齐射的准备,炮手开始清理炮膛,打湿的棉布在发烫的炮膛里面被迅速加热,不断发出嘶嘶的水汽蒸发声。

  而清理一结束,另外一个炮手就迅速填入了一铲新的发射火药,然后就是刚刚清理炮膛的士兵将石弹从炮口装入,再用那根粗长的羊毛棍熟练地将这些炮弹压实。

  顺军在建制之前,因为常年流窜,几乎没有大规模使用火炮,甚至制造精良的火枪,都是少数,所谓的火枪兵大部分都还是使用火铳,甚至三眼铳。

  但在短暂建国的这段时间,顺军毕竟吸收了大量中原明军和陕甘边军,炮兵虽然不强,但也有个样子了。

  只不过,这样的实力用来攻打荆州城,是远远不够的,李过和高一功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荆州城依旧没有伤到皮毛。

  火炮阵地上,炮兵压弹结束后,几个炮兵迅速调整好了火炮的角度和位置,他们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指挥的军官下令,便能点火发射。

  但这个时候,突然有一队甲兵上前,这些甲兵中最前面的两人手里都举着盾牌,护在了最前面,他们一直走到了荆州城的护城河边上,才停下来。

  看着上前的士兵,李过对着李来亨满意地点了点头。李来亨昨日便已经从松滋的大营带兵赶来支援,并献上了劝降的计策。

  经过这十几日的围攻,李过和高一功,以及军中的一众大将,对于攻下荆州城,都渐渐失去了信心。

  在一开始,李过还想设计引诱城里的清军出战,安排伏击的,但最终并没能得偿所愿。而此前的强攻,顺军损失不小,屡屡受挫,这些使得他的威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在原本历史上,李过作为李自成的侄子,又有高桂英的支持,但依旧没能整合顺军余部,甚至在东西两路顺军会合之后,还发生了两次大出走,既有他本人主动性不足,又有接受招抚之后,明廷体制束缚的原因。

  但最关键的,其实还是他始终没能打出一场大胜,让那些原本不隶属于他的顺军心服口服,愿意追随他。

  毕竟,一个军事统帅,若是连打胜仗都做不到,除了那些常年追随的心腹之外,其他人必定会慢慢远离。

  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没人愿意把自己的命交给一个败军之将!

  而在这个时代,若是没有内应,也没用重炮,想要攻下坚城,并不简单。野战又需要战马和甲胄,这同样是此时顺军缺乏的。

  换言之,在没有后勤保障,补充辎重的情况下,即便是此前在陕北的战果,李过都打不出来了。

  此时的荆州城内,郑四维面对顺军数万人马的围攻,早已经坐不住,短短几日内便派出塘马向武昌城内的佟养和求援了三次。

  但佟养和在武昌要同时防范岳州和九江两个方向的明军,王体忠的兵马也分布在武昌,德安,黄州,襄阳各府,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集结。

  当然了,这是明面上的说法,实际是王体忠不敢和李过野战,对方的实力他是清楚的,自己这点兵马,绝对打不过。

  反正,荆州是郑四维的防区,就算丢了,最多也就是怪到佟养和的头上,和他关系不大,甚至郑四维战死,对他还有好处。

  于是乎,郑四维的三次求援,根本就是石沉大海,没有泛起一丝波澜,佟养和每次都是要他再坚持坚持,援兵马上就来。

  李过对这些并不清楚,他现在还没打算放弃,若是火炮轰击不成,他便要挖掘地道和蚁附攻城了。

  而在此之前,他还要对郑四维这个叛徒,还有城内的守军,进行最后一轮瓦解,以确保抵抗没有那么激烈。

  城中的那些守军,此前也是顺军,甚至还有老营留在湖广的兵马,李过即便是破城,真正要杀的,其实只是郑四维和手下的心腹。

  “荆州城里的兄弟们,不要发炮,不要发炮,我,我也是老营的,千万不要冲动,先听我说几句.”

  一个紧张的声音从盾牌之后传出,躲在后面的那个中年军官看起来颇为紧张,这么近的距离,若是城头上一炮轰过来,盾牌可挡不住。

  “咱们可都是汉人,没必要鱼死网破,之前大家因为形势所逼,不得不投清,这也情有可原,但现在,侯爷回来了,你们不必再怕郑四维那个没有卵蛋的孬种.”

  前方一阵喊话,但等来的还是清军的炮击。不过,这个时代的火炮都没有准头,城头上的清军射了两轮,知道顺军撤到三里之外,都没有杀伤一人。

  李过看着眼前的局势,眉头紧皱,他虽然打算不惜一切代价强攻,但那到底是最后的办法,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想用的。

  城外的顺军炮兵阵地上,很快又开始了轰击了,李过听着轰隆隆的炮声,心中暗暗叹气,李来亨在一边看着,也不知道该劝什么。

  不过,就在新一轮炮击结束的时候,高一功突然策马来到了阵前,神情看起来颇为着急,他径直来到李过面前,递给了对方一张塘报。

  李过接过一看,眼睛也随之瞪大,脸上惊诧和悲伤的情绪不断变化着,整个人都好像愣住了。

  这份塘报是田见秀和高桂英发来的,上面只说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李自成死在了九宫山,第二件是他们马上会找机会移军北上,第三件则是明帝很快就会来长沙。

  高一功见状,随即摆了摆手,示意李来亨将周围的士兵全部清走,这个消息可不能现在传出去,否则军心绝对会大受影响,

  “陛下不可能就这样.”李过依旧不敢相信,一时哽咽,但随之又收敛起了悲伤的神情,厉声怒道:

  “田见秀,张鼐这些庸臣,手握重兵,居然连陛下都护不住,论罪当斩!”

  高一功刚刚看到塘报的时候,也是如此反应,但他已经缓了过来,知道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高桂英还在长沙,明帝马上又要来了,局势十分危急。

  “除了这三件事之外,堵胤锡马上也要来了,在收到皇后的密旨之前,堵胤锡的使者便送来了消息。”

  “堵胤锡想赶在明帝之前,将咱们招安?”

  李过闻言,也很快收敛了情绪,他到底是见惯了生死了,在此前堵胤锡的多次告知后,对于李自成的死,心里其实也有些准备。

  “这个老东西,恐怕是想立功想疯了吧,他当真敢来?”

  “一省巡抚,一两万护卫的兵马自然是少不了的。”高一功皱着眉头道。“在咱们真的接受招抚之前,他不可能敢以身犯险。”

  “这倒是个好机会。”李过忽然想到了什么,惊喜道:

  “若是堵胤锡领着大军来,岳阳必定防务空虚,到时候皇后和田见秀领兵北上,也就容易的多了。”

  “可”高一功稍稍迟疑,但还是问出来那个李过一直不敢正面回答的问题,他知道高桂英不是那种能拿注意的人。

  “皇后怕是不会干涉政事,咱们到时候是继续抗清抗明,还是接受招安,最后还得自己定夺。”

  “.”

  李过一阵沉默,深深吸了一口气,最终还是没有正面回答。李自成居然真的驾崩了,这个消息对他的冲击实在太大。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李过,闯营西路军的一众大将们,也全都是迷茫不已,好像根本找不到出路。

  他们从堵胤锡那里,郑四维那里,都或多或少知道了李自成驾崩的消息,虽然不信,可心中也起了疑。

  这一年来,大顺连战连败,从问鼎天下,封侯拜相到重新成为流寇,居然在不到一年之间,许多人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志气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而在这过程中,李过和高一功都无法迅速做出决定,当前顺军的处境,也让他们无法轻易决断,就如同田见秀一样。

  甚至,李过至少还有两三万强军,而田见秀现在的实力,连郝摇旗都不如,简直惨不忍睹。

  “无论如何,此事还得等皇后来了之后再议。”李过最终还是选择了拖延,这份突如其来的塘报,使得他的脑子暂时失去了做出决断的能力。

首节上一节95/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