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78节

  这三个在左良玉最落魄的时候,选择了投靠何腾蛟的人,还有徐勇和李国英那两个早早投奔朝廷的,他一直都记恨着。

  “金声桓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王允成,你立刻集结麾下的骑兵,从北侧方向突袭鳌拜,本帅很快就会调马进忠,徐勇和李国英派兵从另外的方向支援。”左梦庚朝着身侧的王允成下令道。

  “金声桓麾下步骑近四千,应当还能挡住一阵,末将以为等另外三大总兵合兵行动,最为稳妥。”王允成当即推脱道。

  他自然知道左梦庚的心思,金声桓救不救和他没关系,但抗命和没命他都不想选,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拖延,等到马进忠,徐勇,李国英等人和他一起,到时候便法不责众了。

  “等?”左梦庚当即怒目相对,厉声喝道:“若是贻误战机,金声桓支撑不住,鳌拜跑了,你担得起吗?”

  “末将.”王允成低下头,一时不敢说话。

  其实,左梦庚的调度其实并无问题,但其他兵马是不是也会听令出战,还是坐观他和鳌拜拼命,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还不快去!”左梦庚再次喝道,完完全全就是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

  他此番部署谁也挑不出毛病了,王允成若是不去,那就是违逆军令,一旦鳌拜最后跑了,他便能治对方的罪,甚至直接吞下对方的兵马。

  换言之,此时南康战场上的各部人马,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左良玉此番同意出兵,不仅仅是因为朱慈要亲临赣北,更是要借刀杀人,行这一箭三雕之事,再度掌握赣北的主力大军。

  随着焦灼的战况一直延续,明清双方都付出了惨烈的伤亡,无数刀枪剑斧在阵线上挥舞,两军士兵此时正用着各种武器互相砍杀捅刺,大部分冲击明军大阵的八旗马甲已经下马步战。

  鳌拜领着手下的巴牙喇亲自督战,甚至是冲阵,手下的巴牙喇一度击穿了明军的防线,又被顽强抵抗的明军击退,数次进攻都功亏一篑,甚至还发生了甲兵擅自后撤的情况。

  明军的战力和看起来颇为高昂的士气,以及主将沉稳的指挥,都在影响着他的决心,鳌拜入关以来,除了在陕北,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镇静有序的明军。

  毕竟,按以往入塞的经验,大部分明军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在溃逃了,他此前也曾和明军多次作战,无不是那样的场景。

  由于双方都投入了充足的兵力,加上地形的限制,两军的接触面不大,双方在短时间内都没有消耗光兵马。

  在震天的喊杀声之中,两军方阵的某些位置已经形同虚设,一些军官和士兵甚至都只是凭着战场经验和血勇在搏杀,几个清军巴牙喇在杀死怯战后撤的甲兵之后,又逼着其他人冲杀了上去。

  金声桓此时也亲自领着家丁在督战,他看到侧面的骑兵开始出动,最终坚持了下来。左梦庚的那点小心思,他怎么可能现在还猜不透?

  但何腾蛟若是没有诓骗他们,皇帝陛下真的要在战后亲临赣北,论功行赏的话,他纵敌逃窜的罪名,可就太大了。

  而且,这是唯一的机会,金声桓经过这一仗,对于清军的实力,更加不敢小觑。一千五百八旗马甲都打得那么辛苦,错过这次,往后可再也没有战场立功的机会了。

  “带着弟兄们顶上去,没有老子的命令,擅自后退的,全部就地处决。”金声桓对着手下的家丁头子命令道。

  那个家丁头子眼神中带着些许惶恐,但看到金声桓的神情,当即点头称是,然后立刻带了十几个家丁从山坡进入山口的军阵后方。

  清军的第二轮进攻在明军的顽强抵抗下,很快停滞了下来,双方此时已经演变成了混战,随着后方明军战兵持续不断加入战场,特别是山口侧翼的骑兵发动反击,清军的锐气也逐渐被消磨,不复一开始对明军的蔑视。

  金声桓如今掌握了很大的指挥权,表现得镇静自若,而且指挥得当,这些全都是他麾下的精锐,装备上了甲胄之后,固然还不能和八旗甲兵相比,但足以一战。

  其实,不仅仅是金声桓,在原本历史上,一众投降清军的明军将领,在换了面旗之后,没了那些猪队友,或者说是有了清军的约束和粮草供应之后,战斗力马上就得到了提升。

  毕竟,就算是在陕北斗得阿济格束手无策,甚至使得这个满清名将在战后被多尔衮以兵马损失太大,数罪并罚,功过相抵的李过,在成为忠贞营统帅之后,也连遭败绩,多次因为文官的胡乱指挥,还有侧翼友军不动声色撤离,遭到清军突袭而惨败。

  这是大明以文驭武,赏罚不明,党争不断同时作用下造成的问题,任何能战敢战的武将,在这样的体制下,都是无法发挥的。

  朱慈将何腾蛟安排在赣北,提前大半年筹备粮草军械,其实要做的就是确保各部的粮草军械供应,同时多次勒令何腾蛟不要插手具体战事,这些兵马才得以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不过,金声桓麾下的精锐,在八旗马甲的猛烈打击下,各部之间因为缺乏配合,训练和装备不足的问题,也开始慢慢暴露。

  赣北的各部明军虽然补充了部分军械和粮草,但根本来不及完成计划中的整训,因为阿济格大军的逼近,不得不提前出战。

  若不是内线作战,有水师之利,占尽了地缘优势,恐怕连如此大规模地集结兵马,都将是问题。

  随着混战的持续,缺乏充足的防护装备使得明军在面对清军的攻击时,伤亡越来越大,开始渐渐不支起来。

  清军也开始在局部占据上风,若不是骑兵在两翼策应,牵制住了八旗马甲的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金声桓看着后面一波正在涌来的清军,心又不由得提了起来,对方的目标,很明显就是己方的步阵,北侧一翼的骑兵在清军的攻击下,也已经自顾不暇,双方在战力上的差距十分明显。

  左梦庚,王允成,马进忠,还有徐勇,李国英的援兵此时还没有来,金声桓的决心不由得动摇了起来,但他若是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麾下兵马在这样的地形之下被清军击败,恐怕会全军覆没。

  山口战场的两侧都是低矮山坡,山坡中上部植被茂密,大军无法通行,这让他只需要派出少数兵马,就能轻易扼住这个突围通道。

  但同样的,若是大军被击溃,除了部署在两翼和后阵的兵马可以逃脱,其余的甲兵都会因为在溃败中无路可退,被杀来的敌人砍杀殆尽。

  甚至,两翼和后阵的兵马若是撤离不及,或者清军在这些地方也有部署,他们同样很难逃走。

  清军重新收拢兵马,发起进攻的短暂时间里,金声桓终于看到了王允成和马进忠先后出动,徐勇和李国英也派出了兵马,但他们的行动都十分缓慢,看起来是想要等他继续消耗清军。

  金声桓不敢再相信他们,一番犹豫之后,当即分派麾下最后的家丁领着后阵的火枪兵到两翼山坡,背着山林列阵,加强那里的防御力量。

  一旦局势不对,有这些火枪兵的策应,他至少还能阻止清军对溃兵的单方面屠杀,保住更多的兵马。左梦庚他不信,王允成和马进忠,他也不敢信。

  其实,若是所有人齐心协力,这一仗原本是十拿九稳全歼这股清军的,又何以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金声桓心中越想越气,但也只能暂时采取这样的策略,确保自己的兵马不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随着鳌拜下令,清军当即发起了第三轮攻击,震天的马蹄声也由远及近,轰隆隆响起,大队八旗马甲滚滚而来。

  不到一刻钟,金戈碰撞声,喊杀声,惨叫声不断的两军阵前,鳌拜亲自率领攻击明军步阵,清军的大部分马甲,很快就下马和明军的方阵展开鏖战。

  而战场的两翼因为金声桓所部家丁骑兵的存在,还有数百骑兵相互间在不断缠斗,鳌拜只在后方留下了几十骑兵戒备。

  他经过刚刚的战斗,意识到了明军的强悍,特别是另外几个方向的明军骑兵正在行动,他深知自己没有第四次发动进攻的机会,此时完完全全就是最后一搏的姿态。

  清军在消耗了山口明军的第一波火力,很快就在阵线上撕开了一些口子,鳌拜领着巴牙喇也来到了阵前,甚至直接猛冲而上,逼迫前方的甲兵继续冲锋陷阵。

  这些八旗兵原本就是强兵,他们很快在混战中破坏了明军的防线,数次来回攻击,最终一鼓作气,大喊着涌了上去,原本就已经是在苦苦支撑的明军防线上,迅速被撕开了更多的口子。

  他们之前的多次进攻已经极大消耗了金声桓所部明军的战力,现在这些几乎濒临崩溃的明军士兵再次被挥舞着刀枪的八旗甲兵强冲,根本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反击能力也大大减弱。

  在战场上此起彼伏的枪炮声,战鼓声中,后阵的两百余名八旗甲兵在鳌拜的指挥下,抓住了这个难得机会,直接从前方甲兵杀出的通道中,打马加速,猛冲而上,冲撞踩踏那些陷入混乱之中的明军。

  山口明军阵线上的士兵刚刚经受了清军的凶猛攻势,阵型早就已经变得混乱不堪,如今又立马被这股来势汹汹的八旗马甲猛然一凿,根本支撑不住。

  明军阵列登时一片大乱,在奔驰而来的清军战马面前,许多明军士兵出于本能,惊慌后撤,刚刚还勉强支撑的阵线,迅速显露出了崩溃的迹象。

  前排那些失去了指挥的长枪兵刀盾手,最终不是死在了清军骑兵的刀下,就是三五成群,炸裂而逃。

  金声桓猜的没错,王允成一直等到马进忠领兵赶来,才加速行动,而左梦庚,徐勇和李国英,此时依旧在观望,看着清军马上要破阵了,才打马加速赶来,根本指望不上。

  但好在他早有准备,撤走了后方的兵马,并将火枪兵部署在了两翼的山坡上,这才避免了士兵溃败时候的大踩踏。

  鳌拜此时也完全顾不上后方袭来的明军骑兵了,他见明军阵线被突破,随即下令其余的甲兵上马,迅速撤离这块险地。

  此时,鳌拜已经意识到了局势的严峻,一旦其他几部明军合围上来,他就是想跑,恐怕也来不及了。

  但冲在前面的清军骑兵在砍杀阵中来不及逃跑的明军之后,立马就遭到了两翼山坡上的明军火枪兵的攻击,那些火枪兵在军官的齐射命令下,举枪射击冲进山道中的清军骑兵。

  凌乱的枪声在狭窄山道中响成了一片,队列里白色的硝烟迅速弥漫,交叉射来的数百颗铅弹给清军造成了数十骑的损伤。

  不过,这依旧无法挽回山口的明军阵线完全崩溃的局面,后续冲来的清军很快杀出了一条血路,而两翼的明军骑兵,见势不妙,也随即开始撤退。

  他们有山岭的树林掩护侧面,受到清军的冲击要小一些,但卓布泰还想乘胜追击的,他看到鳌拜已经开始指挥大军撤出,而身后大队明军骑兵马上就要赶来了,把目光放到了山坡侧面正在齐射的明军火枪兵阵线上,想要为大军撤离扫清障碍。

  卓布泰对于明军原本就轻视,对于火枪兵,更是不放在眼里,他十分有信心一举冲垮山坡侧面的明军阵线,并利用这些溃兵挡住追来的明军骑兵,以确保大军安然撤离。

  一阵轰隆隆的马蹄声之后,卓布泰领着凶猛的清军骑兵,顺着这些明军骑兵撤退时留出的通道,朝明军的火枪兵阵线冲杀而去。

  数以百计的铁骨朵和短斧短剑迅速朝着山坡侧面的明军阵线袭来,一些想要从侧面阻击的明军骑兵被清军马背上一柄柄锋利的大刀挥舞着砍翻在地。

  不过,他们的阻击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等清军冲到近前时,那些火枪兵也纷纷举起火枪,对着面前冲来的骑兵近距离射击。

  马背上的清军骑兵眨眼间倒下了几十人,冲锋在前的卓布泰身中八枪,然后抽搐着摔落地面,迅速被身后紧随而至的马甲淹没。

  他最终死在了自己最看不起的明军火枪兵的手上,而他领着的那队八旗马甲,剩余的百余骑也依着惯性,冲乱了原本就已经出现混乱的明军火枪兵队列。

  随着人马兵甲相互碰撞的声音愈发剧烈,那些火枪兵在齐射之后,还来不及再次装弹射击,就纷纷被突袭而来的清军骑兵冲得大乱,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不过,这些明军火枪兵并没有四散而逃,而是在侧翼突然杀来的步军掩护下,对着数目明显处于劣势的清军展开了反击。

  金声桓居然在这个时候派出了身边的最后一支军队,紧接着冲锋的军号声响起,原本撤退收拢的明军突然发起了反攻。

  原来,王允成和马进忠在最后时刻,领着麾下的骑兵从侧后方杀来了,鳌拜部署的那几十骑并瞬间被淹没,堵在了山口来不及冲出的清军骑兵,紧接着被拦腰截断,损失惨重。

  在人喊马嘶,枪声不断的战场上,鳌拜一面大声怒喝,一面指挥手下的巴牙喇,还想要带着更多骑兵撤离,但很快徐勇和李国英也各自领着百余名家丁冲进了混战的军阵之中。

  清军冲破金声桓所部的军阵,已经损失惨重,此时再遭到明军骑兵从后方的冲击,根本无力反击,前面进入山道的马甲听到身后杀声四起,一时乱了方寸,夺命狂奔,剩余的清军骑兵如同雪崩一般,迅速逃窜。

  鳌拜来不及思考,便被几个马甲裹挟而走,等到他回过神来,才发现卓布泰早就不见了踪影,而眼前都是亡命崩逃的八旗溃兵,一个个狼狈不堪!

第114章 全面反攻

  “南康大胜”的捷报不到五日,便传到了朱慈的面前,何腾蛟还得意洋洋地将自己此后的防御部署悉数上报,并信誓旦旦地立下了绝不让清军东进一步的军令状。

  而周世显安排在赣北的锦衣卫,也紧随其后,将“南康大胜”一战前后的许多隐情,全都汇总成了密报,送到凤阳。

  何腾蛟和左良玉两人的遮遮掩掩,以及为了争权抢功,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都不过是徒劳罢了。

  由于左梦庚的私心自用,马进忠,王允成,徐勇,李国英等人观望不前,金声桓虽然有近三倍的兵力优势,且占据地利,但双方士兵的战力差距太大,他最终还是没能挡住鳌拜的突围。

  这支八旗马甲在明军五部大军的前后夹击下,最终只损失了一千余兵马,鳌拜和最终突围出去的三百余骑夺命狂奔,迅速摆脱了明军骑兵的追击。

  马进忠和王允成虽然看准时机,第一时间追击而去,但两人都不过是做做样子,以免因为出兵不及时,后面被左梦庚陷害,实际上根本没有全力去追。

  庐山南面的山道曲折狭窄,鳌拜跑得不会太快,但马进忠和王允成麾下的这几百骑家底,真要是拼起来,恐怕不用多久就拼完了。

  他们虽然刚刚才击败清军,但靠的是背后偷袭,金声桓还因此损失了上千兵马,清军在他们的心中的形象依旧十分强悍。

  不过,马进忠和王允成两人之后,徐勇和李国英也迅速领兵追了上来。

  他们倒是想要快马追上,杀几个落单的八旗马甲,多抢夺一些功劳,但马进忠和王允成两人领着兵马挡在了前面,完全不让两人过去。

  这两人的算盘也很简单我立不了功,你们也别想立功!

  但徐勇和李国英经过此战,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就好像不怕八旗兵了一般,两人见状直接领着兵马绕道包抄,根本不和马进忠,王允成一起行动。

  只是,最终的结果并没有任何不同,无论是消极追击的马进忠和王允成,还是想要绕道堵截鳌拜的徐勇和李国英,都只看到了大队骑兵疾驰而过的踪迹。

  而随着金声桓收拾完战场,清点战场缴获和鞑子首级,并派人护送伤兵进入南康府城中休养,马进忠,王允成,徐勇,李国英等人也纷纷领兵撤回各自的驻地,特别是领着九江驻军的左梦庚和徐勇。

  然后,这些大明的功臣们,便纷纷开始为自己在“南康大胜”中做出的贡献争论不休,若不是何腾蛟压着,恐怕直接就打起来了。

  十倍兵力合围,又有水师助战,但最终还是让鳌拜突围了,这支清军前锋更是没有被全歼,左梦庚这个代父指挥的大军统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边上咳个不行的左良玉也跟着被何腾蛟压过了一头。

  而两人都抬不起头说话之后,原本直接被左良玉排挤出战场的何腾蛟,凭借着督师的身份,再次占据了上风,开始为各部论起了功来。

  这一战中,金声桓损失最大,战兵且不说,单单是麾下的家丁骑兵就死伤了近两百,完全是伤筋动骨。

  因此,其他人若是想让他闭嘴,不把他们在战场上做的那些丑事到处乱说,分配功劳的时候,就得先让他满意。

  马进忠,王允成,徐勇和李国英虽然损失不大,前两个还给了清军最终的致命一击,但由于最终放跑了清军,他们也不敢逼人太甚。

  毕竟,这些可都是把柄,何腾蛟这个老狐狸一番问询敲打,就把几人心里的那些小九九,全都看穿了。

  于是乎,何腾蛟在趁机拉拢了金声桓,以高官厚禄相许,并答应了清军一退兵,就立刻为其补充新兵,战马,还有甲胄兵器之后,死死拿捏住了参战的其他人。

  金声桓原本心中还憋着气的,特别是左梦庚这个代父指挥的大军统帅,狠狠地坑了他一把,此时得了何腾蛟那么优厚的条件,也就坡下驴,配合对方的行动。

  他也没想到还能因祸得福,相比起来能得陛下的信赖,损失一点兵马算得了什么?到时候,他必定能像高杰那些人一样,平步青云。

  这样的心理其实不仅仅是金声桓一个人有,其他人也都是如此,他们手底下不过三五千兵马,完全没有自立的本事,想的无非就是如何在乱局中自保,以及升官发财而已。

  此战之后,他们都是有功在身的人,又有强大的水师,长江天堑,以及数座坚城倚仗,都十分自信能够守住赣北,阻击阿济格。

  而在这样微妙的心理变化之后,除了左良玉和左梦庚父子俩,其他人对于战后天子亲临,论功行赏,也更加期待了。

  朱慈通过对比何腾蛟发回的塘报,以及锦衣卫传回的密报,对于“南康大胜”的情况,以及赣北的战局,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此战之后,清军的士气必然大受打击,阿济格更加不敢贸然东进。

  而最为难得的是,赣北各部大军在意识到己方只要条件得当,擅于布置,完全有能力击败清军之后,何腾蛟的赣北防线,就不会因为各部将领的投降,直接崩溃了。

  阿济格和多铎一样,自去年入关以来,领着大军连连出战,只短暂休整了几个月,如今又从北到南,跨越千里,士兵们早已经疲惫不堪。

  如果连战连胜,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胜利,这些兵马或许还能撑得住,但如今遇到了阻击,停滞不前,想要攻打坚城,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首节上一节78/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