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306节

  他们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战士,每一名骑兵都历经无数战场淬炼,个个骁勇善战。

  清军军法向来严厉,各级将官身先士卒,毫不迟疑地斩杀那些胆敢擅自退却的士兵,这才让整个军队没有因突袭而瞬间溃散,而是勉力维持阵线,拼死抵抗。

  尽管伤亡惨重,赛格的护军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已折损了五六百骑,但剩余的清军仍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

  这些战士虽然人困马乏,但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娴熟的战斗技巧,硬生生地抵住了明军的凌厉攻势。

  这场战斗,真正成为强者间的角逐。

  清军护军虽久战疲惫,却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而明军骑兵则以逸待劳,士气高昂,双方在山道间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清军虽被明军压制,但明军人数优势有限,想要彻底歼灭这股清军,并非易事。

  两军近万人挤在狭窄的山道间,兵戈交错,喊杀震天。

  士兵们拼尽全力厮杀,刀枪剑戟交织成一道道寒光,斧锤相击,火星四溅。

  箭矢如雨般射下,不时有人惨叫着从马上坠落,或被马蹄践踏,或被敌军补上一刀而亡。

  在这片战场上,火器的作用逐渐消失殆尽。

  红夷大炮、虎蹲炮和火铳鸟枪因地形限制难以展开,战场的主角回归到了最原始的冷兵器对决。士

  兵们的配合与个人武勇,再次成为胜负的关键。

  清军一方的将领丝毫不逊色于普通士兵,他们奋勇杀敌,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鼓舞士气。而明军的将官同样不甘示弱,特别是常登贵。

  这个时候,他这个一军主将,更是亲率一支几十人的骑兵,在乱军之中迅速突入清军防线。

  常登贵身披铁甲,头戴铁盔,手握马槊,纵马驰骋于敌阵之间。

  他手中马槊挥舞如风,清军骑兵在他面前竟如纸糊一般,无一合之敌,每一击都带走一名敌军的性命,鲜血溅在他的甲胄上。

  清军骑兵试图合围,却被他身边的明军骑士击退,短短片刻,马宝已在敌阵中杀开一道血路。

  明军士兵见此情景,士气大振,高声呼喊:

  “常将军威武!常将军威武!”

  他们像潮水一般跟随常登贵的脚步,向清军阵地发起更加猛烈的冲锋。

  清军虽竭力抵抗,但在常登贵的冲击下,防线已显松动。

  赛格望着常登贵那一骑当千的身影,怒火中烧,他挥动长枪,亲自策马冲向前线,试图扭转战局。

  然而,当他与常登贵的目光在战场上短暂相遇时,他的怒意转化为一丝战栗。

  他看得出来,对方并非泛泛之辈,而是一位真正的战场统帅。

  两军将士的鲜血与汗水交织在一起,将这片山道染得触目惊心。

  明军与清军的激烈对峙在继续,胜负未决,但每一刻的时间流逝都让清军越发不利。

  他们虽有勇气,但在地形不利与疲劳交加的情况下,清军的战斗力正在逐步衰弱。

第345章 千钧一发

  此时的赛格,终于从先前的惊骇中回过神来。

  他扫视着四周,战场的惨烈与清军的狼狈境地映入眼帘,然而他的神情中并无丝毫畏惧。

  或许是因为深知局势已到无可挽回之地,突围之路近乎不可能,或许是他仍抱有满洲八旗无敌的迷之自信。

  面对部下将领劝他突围的请求,他竟断然拒绝。

  “我满洲八旗兵,凡临阵对敌,非胜即死!”赛格高声说道,语气中透着无比的倨傲与坚定。

  他抬起头,双目如炬,环视着身边的将领们,继续说道:

  “本贝勒乃皇家宗室,又怎能言退?若不能杀光这群贼寇,我还有何颜面回去见摄政王?”

  他的语气铿锵,仿佛无视了眼前几近绝境的形势,这番话让围在他身边的诸将一时语塞,没人敢再劝。

  是因为敬畏?还是因为对贝勒的刚愎无能为力?谁也说不清。

  赛格环顾四周,见无人再出声,眼神骤然一冷,随即当机立断,振臂高呼:

  “卡布!”

  “末将在!”护军参领卡布骑在马上,立刻拱手应声,声音洪亮,透着几分无奈的忠诚。

  赛格毫不犹豫地下令:

  “带着你部勇士,随本贝勒冲锋!目标常登贵中军,我要直取其帅旗!”

  话音未落,他已将手中长枪奋力一挥。阳光映照之下,枪头寒光四射,笔直地指向远方常登贵的帅旗。

  诸将闻令,纷纷循着赛格枪头的方向看去,帅旗高高飘扬,而它后方,是密密麻麻的明军阵列。

  众将面面相觑,脸上流露出惊疑与不安在这等危局之下,稍有差池便是全军覆没,贝勒竟还要向敌方中军反冲?

  这是孤注一掷,还是在找死?

  然而,战场无情,局势瞬息万变,容不得任何人多作思量。

  赛格的命令已下,卡布心知逆势难改,却也毫不迟疑地领命,他当即勒马转身,振臂高喊:

  “勇士们,随贝勒冲锋!杀敌立功,为国捐躯!咱们满洲男儿无畏生死,砍下那个尼堪将领的脑袋!”

  话语刚落,他便开始调动本部骑兵,迅速列阵冲锋。

  看到这一幕,赛格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抿唇一笑,深吸一口气,大喊道:

  “冲!随本贝勒杀过去!”

  赛格不再犹豫,他策马扬枪,带领着百余名刚刚集合起来的骑兵,直奔常登贵的帅旗而去。

  山道间,清军骑兵的马蹄声如雷滚动,混杂着赛格的怒吼和士兵们的厮杀声。

  然而,赛格的所谓“冒死冲锋”,在敌人眼里不过是垂死挣扎。

  远处,常登贵正立于高地之上,环视战局。

  他被亲卫层层保护,脸上毫无波澜,仿佛已经看透了整个战场的走势,看着清军如困兽般的冲击,不由微微点头,嘴角浮现一丝冷笑。

  此刻,山道内的局势早已明朗。明军的分割包围战术已见成效,清军四面受敌,已是插翅难飞。

  即便赛格率亲军勇猛冲锋,也不过是徒劳挣扎,难改败局。

  常登贵的帅旗附近,早已埋伏重兵,明军的阵地如铜墙铁壁,弓弩手、火铳手以及手持长矛的士兵层层布防。

  赛格的骑兵尚未冲至,箭矢已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清军骑兵被一波接一波的箭雨击溃,战马嘶鸣,士兵惨叫,前锋部队几乎瞬间崩溃。

  “稳住阵型!”卡布一边催促部下继续前冲,一边试图稳住混乱的骑兵。

  然而面对明军精心布置的防线,他的喊声几乎被淹没在惨烈的厮杀声中。

  赛格依旧不肯停下,他催马加速,手中长枪直指帅旗,一声怒吼,试图鼓舞士气。然而此时,他的身边已所剩无几的骑兵。

  四面八方都是明军士兵,他们呐喊着,挥舞着刀枪,像洪水一般朝赛格扑来。

  最终,赛格的“反攻”以彻底失败告终,他的骑兵几乎全军覆没,连带他自己也深陷敌阵,进退维谷。

  眼看着明军步步逼近,赛格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悔意,但更多的,还是不甘与愤怒。

  常登贵冷眼旁观这一切,他看着眼前的清军陷入绝境,心中一片平静。

  他远远望见清军队伍中赛格的认旗正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冲来,嘴角不禁浮现一丝讥笑。这赛格,不过是仗着贝勒的身份强撑威风,既无统帅之沉稳,也缺乏谋略。

  若非出身高贵,又如何能担当大军前锋?

  此时的赛格,在常登贵眼中,不过是个空有勇气的莽夫。

  赛格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他挥舞长枪,高声下令,催促手下骑兵加速冲锋,试图撕开明军的防线。

  然而,还未等他靠近,便被一支明军骑兵以极其强硬的方式截断了去路。

  此时的战场上,明军将领马宝正如一把出鞘的利剑,在敌军之中所向披靡。

  他所率领的几十名骑兵,在清军大阵中横冲直撞,犹如饿虎入羊群,仅仅是马宝一人,便已经斩杀了十几名清军士兵,鲜血溅满了他的铠甲。

  马宝一边厮杀,一边寻找清军贝勒赛格。

  他知道,只要能斩杀赛格,这支清军的攻势便会土崩瓦解。

  然而,乱军之中人影攒动,要找到赛格谈何容易?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在马宝扫视战场时,却发现赛格的认旗竟然直冲向自己方向而来。

  看到这一幕,马宝目光一亮,大喝一声:

  “兄弟们,随我杀!”

  他身后的几十名骑兵当即有十余人迅速摆脱周围的清军,跟随这位猛将,毫不犹豫地朝数倍于己的清军阵中冲去。

  历史的长河中,马宝本应在后来以其卓越的战绩闻名于世。

  从衡阳之战斩杀尼堪开始,他在三藩之乱中担任吴周大军的前锋,率军从云南一路征战至江西,又从广西杀到四川。

  他与吴国贵、王屏藩并称“吴军三大猛将”,成为满清八旗闻之色变的名字。

  然而,历史的胜利者书写了他的无名,作为失败一方,马宝的功绩在正史中几乎被完全抹去,鲜有人知。

  但眼下,这些并不重要。

  赛格此时并不知自己正在接近生死关头,他的认旗一路前冲,格外显眼,引得无数明军将士的注目。

  然而,这份招摇也为他埋下了隐患。

  不到两里的距离,他左右两翼的清军骑兵便已有几十人被明军缠住,脱离了队伍,乱军之中,队形散乱的骑兵变得不堪一击。

  正当赛格犹豫着是否应该调整战术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喊杀声,他定睛望去,只见一员猛将正策马狂奔而来。

  那人身披铠甲,虎背熊腰,面容凶狠,手持一柄闪着寒光的马槊。

  他一路冲杀,连斩三名挡路的清军骑兵,血光飞溅,直奔赛格而来。

  赛格一时愣住,他并不认得眼前这员明军大将,但也不将其放在眼里。

  身为满洲贝勒的他,自幼习武,又率领的是清军精锐,自然自信心十足。

  他冷笑一声,心中暗道:

  “区区一个汉人武将,也敢在本贝勒面前猖狂?不自量力!”

  赛格毫无惧色,举枪迎战,然而,近战的瞬间,他立刻感受到了压力。

  马宝的槊法凌厉迅猛,每一击都带着雷霆之势,甚至透过武器传递到赛格手臂上的震动,都让他感到一阵酸麻。

  战场上的局势也愈发不利,马宝身后十余名骑兵如猛虎般杀入清军阵中,他们配合默契,目标明确,完全围绕赛格展开战斗。

  赛格的亲卫虽然忠诚,但显然无法阻挡这群悍勇如狼的敌人。

  马宝没有给赛格任何喘息的机会,他策马绕战,马槊连刺,眼神如同锁定猎物的猛兽,一点点压缩赛格的活动空间。

  赛格的坐骑已经开始焦躁不安,战马的嘶鸣声中透着恐惧,而他的护卫队也被明军逐渐分割包围。

  眼看局势危急,赛格终于意识到自己低估了敌人,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大声喝令亲卫突围。

  然而,此时的战场已被马宝牢牢掌控,赛格的每一步撤退都被明军精准封锁,突围的希望愈发渺茫。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赛格的一名亲卫猛然策马向前,试图用自己的生命为主将争取逃生的机会。

首节上一节306/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