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304节

  而与此同时,明军的整体布局正在悄然成型。

  左营、右冲营已在李乐的指挥下进入两翼的指定阵地;林昌峰率领的天威营、西镇营、张武营也完成部署,暗暗埋伏。

  火器营和火炮营则在另一侧埋伏待命,马宝的部队更是潜伏于战略要地。

  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朱慈早已通过哨骑掌握了清军的行踪,如今各部已准备妥当,只等最佳时机出手。

  常登贵身为主帅,心中已有成算。

  他见赛格杀红了眼,判断时机已到,随即下令手下将士主动撤退,伪装成力不能支的样子,诱敌深入。

  明军在撤退途中刻意制造混乱,给清军制造了胜利在望的假象。

  赛格看着明军的撤退,战意更甚,他一边指挥部队穷追不舍,一边策马率领亲卫冲在最前。

  他相信,再追击一阵,便能彻底击溃这支明军。

  他的长枪挥舞如龙,马蹄踏过染血的土地,身后是一片狼藉的战场。

  终于,追击了数里之后,常登贵的亲卫部队显现出溃败的迹象,大军纷纷散乱,向后撤去。

  这一幕落入赛格的眼中,无疑成了明军彻底崩溃的标志,他勒住战马,环视四周,随即仰天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飞扬的清军大旗之下,一名梅勒章京听闻此笑,不禁一脸疑惑,策马靠近后抱拳问道:

  “贝勒大人,何故发笑?”

  赛格长枪一指,面露得意之色,笑声中充满轻蔑和狂傲:

  “这些明军不过尔尔,方才还能勉力支撑,现在连阵型都守不住,早已是强弩之末。我等胜券在握,又有何可忧?”

  他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彻底击溃明军的辉煌时刻。殊不知,此时的他,正一步步踏入常登贵早已设好的真正陷阱之中。

第343章 十面埋伏

  “我笑那朱慈无谋,张煌言少智!若在此地设下埋伏,布置数尊火炮、一队鸟枪手和一队弓弩手,我等岂能轻松过关?

  到那时,就算不至于全军覆没,也必定损失惨重!”赛格的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得意。

  他勒住战马,居高临下地扫视着眼前的地形语气里透着几分得意忘形:

  “可惜啊,所谓尼堪皇帝的精锐早已溃退,哪里还有余力布下伏兵?

  他们的胆怯与无能,真让我等倍感轻松啊!”

  他还未等身旁的梅勒章京开口奉承,便挥舞着手中长枪,大喝道:

  “全军听令,随本贝勒冲杀!活捉那汉将,直捣明国皇帝的老营!”

  然而,赛格的豪言壮语尚未落下,大军两侧山坡之间,骤然响起震天的战鼓声。

  旌旗招展,人喊马嘶,声势惊人,犹如从天而降一般。

  一片黑压压的明军,赫然出现在两侧山岭,犹如浪潮般将整个战场笼罩。

  赛格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眼中闪过一抹不安,但很快被强作镇定掩盖。

  “虚张声势罢了!”他低声说道,然而话语中显然多了几分勉强。

  此时,山坡上的明军已然列阵完毕,常登贵早有准备,在此地埋伏了十余尊红夷大炮。

  更不用说,两侧山坡之上,还隐藏着一个营的火铳兵,一个营的强弩手,甚至还有一个骑兵营埋伏在阵后。

  这一切,正如赛格先前自嘲的话语:若要伏兵,便是如此!

  随着常登贵一声令下,帅旗挥舞,战鼓雷鸣,明军的炮手早已准备多时,点燃了炮捻。

  “轰!轰轰轰!”

  连绵的爆炸声划破天际,震彻山谷。

  十余尊红夷大炮齐齐发威,橘红色的火焰喷薄而出,十几斤重的铁弹呼啸着穿过空气,直扑赛格的骑兵阵。

  铁弹砸下,地动山摇,清军骑兵阵中瞬间陷入混乱。

  “啊!”清军士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那些铁甲战马,哪怕训练有素,此刻也被炮弹的威力吓得嘶鸣狂奔,甚至有的惊恐至极,将背上的骑兵甩落马下,战场上顿时乱作一团。

  而那些被铁弹直接命中的战马和士兵,更是下场凄惨。

  一匹战马被炮弹击中,连带着背上的骑兵猛然腾空,被砸飞十余米远,落地后早已血肉模糊。

  另有几匹战马因彼此挤撞而倒地,践踏间掀起一片血腥风暴,而那些被砸中要害的马匹,断腿断头,鲜血喷涌,触目惊心。

  赛格的亲卫护军首当其冲,他们的铠甲和战马在这猛烈的炮火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强烈的爆炸震耳欲聋,浓烟弥漫。

  “稳住!稳住!”赛格声嘶力竭地吼道,但他的命令在炮火与混乱中显得苍白无力。

  那些原本骁勇善战的清军骑兵,在此刻彻底暴露了他们的脆弱,战马受惊,士兵四散奔逃,昔日的精锐,如今只剩下狼狈与无助。

  赛格心中泛起一阵恐惧,他终于明白了,自己过于轻敌,低估了常登贵的谋略。

  他的骄横与冒进,将三千精锐护军送入了绝境。

  炮火仍在持续。每一次轰鸣,都伴随着清军的惨叫和战马的嘶鸣。

  那些铁甲战士,曾经在无数战场上威风八面,如今在十几斤重的铁弹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常登贵站在山坡的高地上,冷眼注视着这一切。

  随着火炮轰击的节奏,他挥手下令道:

  “火铳兵,准备射击!强弩手,给我压住敌军两翼!”

  一排排火铳兵迅速举枪,对准下方已经陷入混乱的清军骑兵。

  随着点火,铳声如雨,子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死亡的轨迹,精准地击中目标。

  紧接着,强弩兵放出密集的箭雨,箭矢铺天盖地而下,将清军的逃散之路完全封死。

  “杀!”山坡后方的骑兵营如猛虎下山一般冲杀而出,直扑陷入包围的清军阵地。

  赛格握紧手中的长枪,试图重振士气,他大声喊道:

  “不许后退!给我顶住!”

  然而,他的声音淹没在了爆炸、嘶鸣和惨叫之中。

  在这个时代,重型火炮虽然威力惊人,但仍有其局限性。

  由于使用的多是实心弹,主要杀伤力集中在攻城中砸毁城墙或摧毁障碍物上,在野战中的实际杀伤并不突出。

  然而,它的恐吓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战场上的火炮巨响,足以打乱敌军阵型。

  在这个依靠军阵协作形成战斗力的时代,一旦阵型被打散,士兵们便很难迅速恢复战斗力。

  这种心理和战术上的影响,足以让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军炮兵深谙这一点,第一轮齐射结束后,各门火炮因后坐力偏离了原位,但炮手们立刻投入调整。

  熟练的炮兵团队分工明确:有人用裹湿布的长棍清理炮膛,棍子深入火烫的炮管,碰触内壁时发出“滋滋”的水汽声;另一人则精准地装填火药,确保剂量恒定。

  随后,铁弹被压入炮管,最后一道工序由压实手完成,将炮弹牢牢塞进膛内。

  每个步骤都严谨有序,无丝毫拖沓。

  这些士兵不仅是炮兵,更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从明清战争的多次战役中锤炼出来,动作娴熟得如同机械,每一轮发射的准备都如流水般流畅。

  与此同时,赛格骑在战马上,目睹着这一切,整个人都陷入了茫然和震惊中,他一时竟无法理解眼前的景象。

  “明军不是早就溃败了吗?明廷不是已经无兵可战了吗?怎么会突然冒出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大军?”

  他心头惊疑不定,却又不愿轻易相信,作为清廷的贝勒,他无法接受自己引以为豪的三千护军竟然陷入这样被动的境地。

  而就在他愣神之际,他的将官们已经意识到危机,开始迅速调整部队,试图从混乱中恢复阵型,并酝酿发起新的攻势。

  然而,赛格的士兵还未完全重整旗鼓,明军的第二轮炮击便接踵而至。

  随着一声接一声的巨响,明军炮兵阵地再次被白色的硝烟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

  炮弹在空中划出恐怖的弧线,发出尖锐刺耳的呼啸声,伴随重重落地的轰鸣,像是一柄柄巨锤砸进了清军的队列。

  队伍的调整刚刚有了一点起色,就被这狂暴的轰击再次打乱。

  士兵们仓皇失措,许多人四散奔逃,战马惊嘶,清军的士气如同被撕裂的布匹,难以再聚拢。

  赛格的脸色愈发苍白,他从未见过如此严密高效的炮兵战术,也从未预料到明军竟会以这种方式扭转战局。

  这一刻,他第一次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甚至开始怀疑,这场战斗是否还能如预期般取得胜利。

  而另一边,站在明军帅旗之下的常登贵,目光愈发坚毅,他的视线穿过硝烟,冷冷注视着清军的混乱。

  他知道,这一轮轮炮火虽然不能直接决定战局,但已然在对方的士气上撕开了一道无法弥合的裂口。

  这场诱敌之战,耗时三天有余,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为了将清军引至这里,常登贵不仅调动了数千士兵,还在撤退中损失了不少精锐。

  他心中压力巨大,身为主帅,他深知这样的损失会受到怎样的质疑和苛责,但他更清楚,眼前的胜利才是唯一能回应所有质疑的方法。

  常登贵扫了一眼正在重新装填的炮兵阵地,又看了看清军混乱的阵列,他深吸一口气,对身旁的副将说道:

  “传令,全军准备,骑兵随时压上。”

  火炮只能造成心理和局部伤害,真正能决定胜负的,仍然是步骑协同的进攻。

  “敌军已乱,只要我们抓住时机,趁势追击,便能彻底将其击溃!”他握紧了腰间的长刀,眼神如鹰般锐利。

  他的心悬着了三天,此刻终于稍稍放下了一些,因为眼前的局势,已然在向他预期的方向发展。

  清军来得太快了,朱慈所率的主力大军刚刚经过一场精心策划的夜袭,正处于调整阶段,一时间难以迅速调动足够的兵力参战。

  当前形势下,只有依靠早已布置好的伏击阵地,将清军前锋诱入包围圈。

  虽然此次伏击的目标只有区区三千清军前锋,但这些人却是满清阵营中最为精锐的一部分。

  若能全歼,甚至擒杀主帅赛格,战局将有转机。

  常登贵早已胸有成竹,他环顾战场,高声喝令:

  “来人,摇旗!骑兵营两翼包抄,左右两营紧随其后,将敌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随着一声令下,明军旗手奋力挥舞指令旗,山坡背后的骑兵营和战兵营同时收到信号,整装待发的近一万将士如同猛虎出笼。

  伴随着震天动地的马蹄声,骑兵营率先冲出,铁蹄践踏大地,声势比先前十几门红夷大炮齐射时还要骇人。

  战鼓声和号角齐鸣,如雷霆般回荡在山谷之间。

  与此同时,清军并未坐以待毙。

  他们迅速组织反击,目标直指两侧山坡之上部署的火铳兵、弓弩手,以及轻型火炮阵地。

  清军前锋显然意识到,这些火器兵正是威胁他们撤退路线的关键所在。

  然而,这便是此时代火器的局限性所在。

  火铳、鸟枪,以及虎蹲炮等轻型武器的射程十分有限,若将其埋伏得过近,便会轻易暴露目标,失去奇袭的效果。

首节上一节304/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