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225节

  他心中明白,这场突围必然充满风险和牺牲,但此刻别无选择。

  满洲的存亡,八旗军的生机,全都压在这次行动上。

  沧州城内,清军高层的紧急会议进入尾声。

  多铎、苏拜、纳塔克等满洲宗室贵族紧锣密鼓地商讨突围策略,试图在即将到来的险恶战局中确保至少五六千八旗兵能够成功脱身,返回北京。

  至于绿营兵和包衣兵,他们已经被视为弃子,随时可能被清军利用,或沦为明军的刀下亡魂。

  而在城外,朱慈的明军早已严阵以待。

  他早已经察觉到了清军的困境,正静候对手的突围行动。

  明军的骑兵已埋伏在沧州周边的主要突围路径上,等待着清军自投罗网的那一刻。

  多铎心中清楚,突围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大清的命运。

  此时,他只能全力以赴,带领他的部队进行最后的突围尝试。

  而城墙之上,八旗士兵们心事重重,个个都在盘算如何在即将到来的突围战中保住性命,平安回到家乡。

  空气中弥漫着不安与焦虑,所有人都明白,突围失败的后果将是死亡或被俘。

  八旗士兵哈萨克泰站在城墙上,目光望向远方,心中回想着过去的战斗经历。

  他曾参与过“淮河之战”和“徐州大战”,两次大战皆以失败告终,但他却侥幸存活了下来。

  如今,这位久经沙场的八旗老兵,早已经对战争失去了最初的信心,尤其是面对明军的攻势,他心中充满了阴影。

  战争早已不再是他年轻时所幻想的荣光,而是如同梦魇般的厮杀与逃亡。

  如今,他被困在沧州城中,惟一的愿望就是突围后安全回到关外,再也不想卷入这场一败再败的战争。

  哈萨克泰原本应该随阿济格驻守河南,若非命运安排,他可能早已在隔马山或河间府的战场上战死。

  然而,他凭借自己积攒的银子,巧妙地躲开了那些危险的战役。

  在多铎调动河南、山东的兵力补充北直隶时,哈萨克泰花钱打点,成功调任至沧州驻防。

  虽说这里依旧危险,但至少暂时避免了直面明军的锋芒。

  哈萨克泰并不孤单,随他入关的包衣奴仆王忠如今也在沧州城中。

  王忠自从入关后被抬旗,成为了满洲火枪兵中的一员,但他依然没有摆脱哈萨克泰的压迫。

  尽管名义上身份改变了,但他们之间的主仆关系依旧没有真正改变,王忠依然得忍气吞声地服侍这位旧主。

  “王忠,明晚突围时,你趁乱从东门那边过来,把能带走的财物都带上,”

  哈萨克泰低声吩咐道,眼中带着一丝警觉与不安:

  “记住了,如果被巴牙喇抓住了,那就怪你自己运气不好,别想着拖累我。”

  王忠弯着腰,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谄媚道:

  “主子放心,明天晚上突围时,城里肯定乱成一团,奴才一定护着主子脱身,绝不会被抓住。”

  “若是.真被抓住了,拿点银子贿赂他们,保命要紧。到时候谁都顾不上谁,只要有银子,命就能保住。”

  哈萨克泰叹了一口气,语气中满是无奈和绝望:

  “要想活着回到关外,得多带点银子。

  不然,到了关外,逃过了明军的追杀,也可能会冻死、饿死。”

  “是,主子。”王忠依旧点头哈腰,丝毫不敢表现出异议。

  哈萨克泰抬头望向遥远的北方,语气愈发沉重:

  “十几年前我们入关时,关外的地几乎都被搬空了,如今再回去,地还未恢复生机,麦子恐怕短时间内也种不出来。

  这次从关内突围,若不能抢到足够的粮食和财物,回到关外恐怕也活不下去。可能还得再抢一趟朝鲜。”

  他说完,长叹一声,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担忧。

  听到这些话,王忠的心中掠过一丝寒意。

  他想起了自己年幼时在辽东经历的饥荒,那时他亲眼看见无数人饿死,自己也是靠着吃野草和挖掘尸体勉强活了下来。

  那些痛苦的记忆再次浮现在脑海,让他不禁打了个冷颤。

  哈萨克泰感叹一番后,转过身来,用一种带着警告的口吻说道:

  “突围时别想着贪心,活命要紧。等到了安全的地方,主子不会亏待你。”

  王忠忙不迭地点头应允,心中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他知道,哈萨克泰对他的压榨从未停止,将来也不会停止,即便在突围这种生死关头,哈萨克泰依然想着让他背负更多的风险。

  而他自己,在这动荡的局势中,也早就已经学会在夹缝中求生。

  夜色渐渐降临,城中的火光忽明忽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突围战。

  城墙上的士兵们面色凝重,气氛压抑,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明日的到来。

  哈萨克泰心中暗自盘算着自己的退路,而王忠则默默地做着突围前的准备。

  沧州城注定将迎来一场生死攸关的血战。

  然而,他们都清楚,无论是八旗兵将还是绿营士兵,甚至是那些包衣奴仆,都只不过是这场战争中的棋子。

  最终能够生还的,或许寥寥无几。

第272章 困兽之斗

  “明晚一定要多带些银子,谁敢挡我,我就杀了谁。”

  王忠偷偷瞥了一眼身边的哈萨克泰,心中已下定决心,打算在突围之时另有图谋。

  他与哈萨克泰在沧州城中趁乱搜刮,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已经积攒了十多两黄金和一百多两白银,还有几包珠宝。

  这些财富足够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根本不需要再回到苦寒的辽东。

  他打算趁乱带着家人逃出北直隶,找个偏僻的地方安家立业,做个富家翁,远离战乱。

  哈萨克泰是满人,他王忠不是,心中早已盘算好脱身的计划。

  沧州城内的百姓大多在战事之前就四散而逃,然而这座北直隶的大城经过几百年积累,仍然留有不少财富。

  于是乎,即便是在最后的混乱关头,仍有大量的财物落入了这些强盗般的士兵手中。

  哈萨克泰和王忠就是其中的获利者之一。

  王忠十分清楚,哈萨克泰让他一起行动,并非因为什么情谊。

  他不过是哈萨克泰的工具,一个用来运送财物的“驮马”,也是突围时挡刀的最佳人选。

  更不用说,回到关外之后,他依然会继续被当作仆人对待。

  在哈萨克泰眼中,王忠不过是个有用的包衣,不到最后时刻,绝不会轻易抛弃。

  对于哈萨克泰来说,王忠的价值就在于他的忠诚与可控性。

  在这场战火中,满人失去了大量的资源和仆人,包衣像王忠这样的人尤为重要。

  如果满清局势一片大好,哈萨克泰或许会毫不犹豫地甩掉王忠。

  可现在,他不能冒这个险。

  而与此同时,城中的满人和包衣为了即将到来的突围忙得焦头烂额,绿营军的高级将领们也同样在为自己的前途做着打算。

  洪承畴和那些绿营军的将领们都明白,突围之后,他们还要面对更大的选择。

  “咱们要是现在投降,朱慈真的不会追究我们以前的那些事吗?

  他现在答应得那么爽快,万一事后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南一魁忧心忡忡地问孔有德。

  “怕什么?我孔有德都不怕,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孔有德眼中透着几分不耐烦,声音压低了几分,却依然带着一股强烈的自信。

  他冷冷一笑,继续说道:

  “当初徐州城大战的时候,我还亲自冲进过朱慈的中军大营,你们不过是杀了几个明军而已,能有我的罪行严重?”

  孔有德对于投降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他已经多次反水,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再次得到重用。

  这一次,他打算再次投入朱慈的麾下,甚至还想拉拢更多的人一起过去,以增强自己的政治资本。

  “现在和我们有仇的李过、高一功,正在山西对付姜镶,他们哪管得了北直隶的事情?”

  孔有德环视周围几个绿营将领,语气更加自信:

  “明帝眼下的敌人是鞑子,打完了他们,未来明帝要如何,谁知道呢?

  朱慈手下可缺不了我们这些老将,就算李过想动手,朱慈也不会允许。”

  绿营军中的将领们似乎已经看清了形势。

  天下局势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安稳,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盘算着自己的利益。

  而他们选择了眼下最强大的朱慈,认为这是保全自身的最佳选择。

  南一魁也点头赞同:

  “确实如此。以我看,天下的局势终归会被明帝牢牢把握住。

  他已经掌握了关内南北,还有许多富庶之地,北直隶和山东,现在也马上要在他的掌控之下。

  未来国家最肥沃的土地全都在他的手中,天下非他莫属。”

  孔有德继续分析:

  “李过、高一功这些军头不过是从农民军起家的,实力有限。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资历和基础,我们这些原大明的官将,自然能够赢得朱慈的信任。”

  南一魁深以为然,心中渐渐安定下来。

  他们这些绿营将领或许曾背叛过大明,但在乱世之中,忠诚从来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只要他们现在能站在胜利者一方,未来仍然有机会重掌军权,甚至获得更大的封赏。

  天下形势瞬息万变,唯有跟随最强者才能确保自己的未来。

  与绿营军各将领们的筹谋相比,哈萨克泰和王忠这样的士兵不过是这场大戏中的小角色,任凭局势如何变化,他们的唯一目标便是保命。

  突围之夜即将来临,哈萨克泰虽然看似信心满满,但实际上心中也充满了焦虑。

  他早已不再相信所谓的满洲战无不胜,这一次,他只是希望能活着逃回关外。

  而王忠则在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他希望能借此机会摆脱多年的压迫,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夜幕降临,城中的火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预示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爆发。

  城内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城外则是大明军队的严密包围。

  谁能在这场混乱中生还?谁能在战后的新局中获得权力?一切尚未可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突围将是一场充满血腥与牺牲的行动。

首节上一节225/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