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现在估计不需要两个月,就能攻下西安了,孟乔芳已经很久没有传出消息,明帝在襄阳大胜的消息传到陕西之后,地方的许多绿营军,还有许多地方的官员,都被明军拉拢了。陕西的局势,很快就要不在控制之内了。”
多尔衮对此其实也十分无奈,但他只能寄希望于孟乔芳再多坚持一阵子,为他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南阳,或者是江北战场上取胜,只要仗打赢了,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是问题。”
“多尔衮,你真的要转头去打江北?”多铎见状,不由得担心道,他早就听到风声了,并不看好这一战略转变。
“江北可不好打,那里河道纵横,堡垒众多,咱们的兵马根本过不去,打江北还不如继续攻打湖广呢!”
多尔衮哪里能不知道这些,只见他摇了摇头,道:
“明军的主力现在还在湖广,湖广绝对攻不下。”
“但明军兵马那么多,野战虽然不行,可守城却是绰绰有余的。”多铎当即反驳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多尔衮不耐烦道。“无论如何,本王都得派兵干扰明军,不能让他们消停,否则山西,山东就危险了。”
多铎一听,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但又好像没明白,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但他知道,无论是什么,似乎都只是徒劳而已,他根本不觉得有用。
而多尔衮见状,又继续道:
“明帝现在兵强马壮,绝无可能容忍我大清染指江北。咱们要打江北,明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
第242章 硕果累累
朱慈根本没想到,多尔衮会病急乱投医,想着袭扰江北,并打算以此扰乱定武朝廷的财政,甚至把这一行动放到了战略优先级的位置。
只能说,多尔衮此时面对大明,已经无计可施,濒临绝望,但又保留着某种战略洞察力,精准找到了大明当前防御上的唯一漏洞。
但对于整个局势来说,这样的进攻,显然不会有什么扭转的效果。
而朱慈此时,正准备着整训大军,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内,他将会完成骁骑军满编,天骑军扩编两件最主要的事务,以备北伐之需。
明清之间的最终大决战,已经不可避免!
而且,对于清廷而言,这场战争,绝对已经是直接决定命运的大战了。
否则,多尔衮也不会急得乱来,多铎更不会想着直接出关,能多活几年是几年。
毕竟,八旗可是清廷的根基,下一次决战,必定要派出全部力量。
这要失败了,大清必定也将彻底没了。
朱慈的实力,他们已经见过了,这是一个可以连续击败满清三大王的汉人皇帝。
否则,局势又如何会到如今的地步?
但对于大明来说,这场大战就不足以决定了数百年的国运了。
朱慈现在可不是在一省之地,小打小闹,如今治下乃是整个南方,包括了淮河,汉江,以及整个四川,还有马上就要收复的陕西。
这对于此时的满清朝廷来说,完全可以说是庞然大物。
如果明年的第二次北伐不利,那大明完全可以发动第三第四次北伐,就如同此前数次出关一样。
要知道,经过朱慈四年多的改造,大明治下的各州府,如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殿前军各部即使因为某一次大战,兵马折损大半,朱慈也能倚靠这一整套先进的体系,迅速恢复。
如今江北,襄阳等地都在构筑堡垒,届时清军就算能胜,也很难长驱直入。
而清军只要一败,恐怕免不了精锐尽失,亡国灭种了。
但现在,谁都知道,明清之间第二年必有一场生死大战,这是局势使然。
汉阳城东南方向,汉江入江口附近的码头上,朱慈,周世显和张煌言几人在一大群御营侍卫的簇拥依次下船。
这里是朱慈返京途中巡查考核各地建设成果的第二站,也是湖广建设成果的关键站点。
如今,驻守汉阳的是左镇营官马进忠,但提督马士秀也带着手下的一众军官从武昌赶来迎接了。
而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堵胤锡部署在汉阳的民政和工商主官,这两块都是朱慈要巡查的重点。
朱慈等人上岸之后,在堵胤锡,马士秀,马进忠的陪同,打马疾驰,很快就进入了城中。
汉阳城原本残破的城墙,现在已经基本修缮,城外还建起了一座座坚固的堡垒。
若是将来局势恶化,清军南下,进攻汉阳,这座堡垒将能有效地掩护港口方向的兵马撤退和物资的转移,成为阻击清军的桥头堡。
当然,大明在汉阳附近建设的堡垒群,并不多。
毕竟,现在的局势,谁都能看得清楚。
换言之,朱慈早就做最坏的打算,即使北伐战事失利,他也能稳住基本局势,重新再来。
这就是他一步步建设起来的,一整套强大的体系。
朱慈策马绕到了汉阳城北面城墙段,上面此时足足有近千民夫在忙碌。
而他们所用的泥土沙袋,则是护城河疏通后,挖出来的泥土,直接废物利用成为了修缮土墙的材料。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造之后,朱慈毫不怀疑,清军就算能来到汉阳,最终也必然是撞得头破血流,和此前在江北一样,灰头土脸地退回去。
汉阳城的四面城墙同样进行了改造,增加了马面和土墙。
这座城池虽然不大,但因为供养的兵马过多,迁走了部分百姓,能够征集的民夫并不多,为此还使用了上千名俘虏。
不过,按照军务司和建设司共同制定的建设计划,汉阳城的修缮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各处的工事距离最终竣工,已经不远。
由于周围人口损失过大,地理位置重要,经过改造的汉阳城不仅比原本更加坚固,整个城池实际上也已经成为了一座大兵营。
城中的街巷重新进行了划分,大半成为了士兵们的营房,剩下的那些,也基本都是屯田的百姓,武器工坊的工匠建设防御工事的民夫和俘虏,以及物资供应的民政和工商吏员。
换言之,如今汉阳城中的所有人,不是属于军队的军官和士兵,就是为军队而服务的。
他们将来还会是支撑起了湖广数万野战军和天骑军麾下的基础。
在朱慈物尽其用的思想指导下,大明对于俘虏和降兵,也是充分利用的。
当然,如果是满洲真鞑子,除非供出核心军情,否则基本上不会有活路。
但如果是绿营军,只要经过审核,不是作奸犯科,罪大恶极之辈,经过劳动改造之后,大部分都能成为大明治下拥有一份土地的屯户,甚至表现良好的还能加入军队。
而那些从军作战,最终被俘虏的包衣兵,就需要仔细甄别了。
这次南征,八旗军几乎是家家带包衣,其中一些包衣的兵甲装备甚至都要比绿营军好,这些基本上都是清军入关之前便已经剃发投降的老奴才。
他们如今成为了旗人管理包衣的主管,靠着八旗跑马圈地,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相当一部分作战意志不比八旗兵弱,战斗力更是堪比藩兵。
而另外一些,则是随军充当肉盾和苦力的包衣,这部分也是苦命人,基本上都是满清入关之后跑马圈地,被掠夺去的百姓。
他们对满清的仇恨不比任何人少,只是因为没有组织,无法反抗,苟且偷生罢了。
对于前者,处理的结果自然是杀!而后者,同样要甄别,有亲人还在北面的,要严加看管,劳动改造。
而那些全家死绝的光棍汉,则可以吸收进军队和新建的村堡,他们和满清有着血海深仇,一旦被组织了起来,战斗力极强!
看完外围城墙的修缮后,朱慈还看了专门为骁骑营和铁骑营骑兵训练,在城外种植大豆和苜蓿等马料的屯田。
殿大军收复了湖广各州府之后,获得了更多的土地。
而因为人口不足,在湖广无法迅速种植粮食,因此很多屯户选择了种植马料,这也使得骑兵的马料供应,大大缓解。
朱慈进城之后,在汉阳城的县衙内听取了马进忠和马士秀练兵情况的汇报。
这个时候,锦衣卫已经从北直隶传回了消息,因为局势的改变,多尔衮再次调兵,很有可能是还要袭扰南面,只是现在暂时不知道会袭扰哪个方向。
与此同时,在济尔哈朗亲自征饷的情况下,山西,北直隶又成功组织起了一万余名绿营军,这些兵马极有可能也会被派往南面。
换言之,锦衣卫虽然知道清廷又有了行动,但具体的兵力也查不清楚。
且说,“南征”又失利了之后,多尔衮原本的部署已经完全被打乱。
五军都督府的推演,清军大概率无法撑过明年的决战。
朱慈原本还想要通过派出天骑军,骁骑军与八旗军袭扰骑兵交战的方式,锻炼骑兵的攻击性,同时摸清楚清军骑兵的野战特性,为之后的决战制定出更有效地训练方法和应对策略。
但多尔衮早已经丧胆,他甚至不敢妄想通过取得一些小胜来恢复士气,同时遏制住明军的攻势了。
朱慈听了张煌言和五军都督府的无数次推演,自然知道这个。
不过,他现在还没有在北伐前,主动出兵北上的计划。出动主力大军,还得等到明年了,他如今只是来了解最新情况的。
“黄得功和高杰已经发来了第三封奏折,都是想要确定陛下明年是否要从江北进军的,他们在信中说山东清军损失颇大,而且清廷没有补充的迹象。
现在,他们已经基本摸清楚了济南等地守军的实力,明年再战,必能一举拿下这些城池.”
“这倒是出乎朕的预料。”朱慈笑了笑,但对于局势,心里还是有底的。
“多尔衮虽然入关以来,南征表现不佳,但也不要小瞧他,更别看不起他的战略眼光,山东,河南等地,孰轻孰重,他看得清楚。”
“陛下所言极是,多尔衮此人十分谨慎,只要清军依旧占据着济南,东昌这些地方,运河就很难直接突破。”常登贵也在一旁分析道。
他这段时间跟着五军都督府研究了多尔衮这些年指挥的战事,已经基本摸清楚了这个人的脾性。
这就是五军都督府的职能进一步细化,并向着参谋部演变,完成专业分工之后的好处了。
各部各司齐齐发力,对于军事的研究,敌人的研究更加深入,这些都将有一天反馈到到战事上。
“没错,这也是朕敢调动湖广主力的原因。”
朱慈点了点头,对常登贵这个进步神速的心腹大将,投去了赞赏的眼神:
“多尔衮的实力,清军当前的实力,这么多年了,你们心中也有个数,他现在必然是不再笃定自己能打过咱们的。”
屋内众人自然听明白了朱慈话里的意思,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修内政,准备北伐,其他的事情,诸如江北的军务,都可以暂时放放。
而说完此事,朱慈又看向了周世显问道:
“福建郑家,现在怎么样了?”
“启禀陛下,郑家如今乖了许多,上一次被警告之后,特别是郑森回到福建之后,便收敛了起来。
朝廷现在和他们采购,就算有要求,他们忍忍也就答应了,背后里一些小手段固然还是有的,但问题都不大。”
周世显拱手抱拳说完,然后话锋一转,又对着朱慈奉承道:
“陛下果然是料事如神,郑芝龙确实如陛下猜测的那般,他现在和自己的儿子较劲,根本不敢出力,手心手背都是肉。”
“郑芝龙现在是什么态度已经不重要了,北伐之战只要胜了,郑家就不会敢对朝廷,有任何阳奉阴违。”朱慈阴阴一笑道。
“陛下放心,我已经摸清楚了这些郑家的底细,郑芝龙在海上经营多年,虽然对付起来有些棘手,但也不是解决不了。”
周世显信心十足,语气坚定道:
“而且,如今朝廷花钱大方,西班牙人,日本人看到了澳门的葡萄牙人得的好处之后,也主动朝着咱们靠拢,到时候红毛势力,也是可以利用的,他们其实也乐于看到郑家被打击,特别是近两年在咱们的扶持下,才缓过了一口气的葡萄牙人。”
大明的体量就决定其在海外贸易上的影响力和实力,绝对不是郑家可以比的。
同时,因为战争和贸易输入的巨额白银,超强的购买力已经为其换取了相当大的政治利益。
这些都使得大明朝廷当前十分强势,虽然还没有通过战争最终确定自己在东亚无可撼动的力量,但任何人都不敢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主动动武。
“陛下是想调郑家的水师北上助战,弥补张名振和黄蜚力量的不足?”
张煌言随即反应了过来。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齐齐看向了朱慈,堵胤锡和常登贵都有些惊讶,周世显似乎是忽然想明白了。
郑家在海贸上如此重要,陛下虽然问上一句也正常,但是在这种时候问,似乎又有别的深意。
朱慈则是直接点了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