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45节

  随着一道道命令从岳州城的临时行宫中传出,湖广战场在几十万大军来来往往争斗了数月之后,大战即将落下了帷幕。

  而这一次,多尔衮和多铎都已经撤出了经验,撤出了水平,他们的部署使得朱慈根本无机可趁,最终只是截杀了少数的清军落单马甲。

  林昌锋在朱慈的命令下,领着天骑军一路追击,监视着清军主力的动向,以确保后者真的已经撤出湖广。

  不仅如此,他还在襄阳南面和此前派往郧阳的天骑军千总部成功取得了联络,并通过在西峡-邓州一线袭扰的兵马,确定了清军主力大部分撤出了南阳。

  多尔衮在襄阳同样留下了驻守的兵马,甚至为了策应襄阳,他还在南阳也留下了一支八旗军,同时将高第所部绿营军协防。

  不仅如此,他还将随军征调的数万民夫,安置在了襄阳和南阳两城,并同样给武昌补充了数千精壮民夫,一方面是弥补战乱损失的人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军接下来巩固城防的行动提供徭役。

  多尔衮在大军撤退的时候,眼见明军时刻保持警惕,便放弃了途中趁机埋伏的计划。

  他知道,这种时候,若是追兵没有轻敌的表现,想要展开出人预料的埋伏和突袭,根本不可能,甚至只会适得其反。

  而随着清军主力北撤,屯齐统帅的武昌府城增援大军进入城内,明军完全在湖广占据了优势。

  朱慈并不急着立刻带着大军围城,他在等山东,北直隶等地的军情传来,同时也是在着手恢复湖广的农业生产。

  这个时候,已经是三月中下旬,湖广的百姓在战争结束之后,便纷纷开始抢种,湘江平原上一片热火朝天,遭受了战乱影响,躲躲藏藏了一整个冬天的百姓们,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湖广的战事虽然没有蔓延全省,明清两军决战的时间也很短多尔衮和多铎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的路上,长沙也是刚刚围起来没多久,便又撤军了。

  但这场两军加起来足足有三十几万军队参战兵马的大战,行军本身带来的破坏,明军在开展军事行动的过程中,所需的徭役征发,都使得湖广南部,甚至是荆州府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朱慈和堵胤锡早有准备,清军主力撤退的同时,堵胤锡便已经开始了部署,整个湖广的明廷官僚,也瞬间忙得团团转。

  在这个乱世之中,无论是军队将士,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地主乡绅,都需要粮食,而春耕的收获情况,更是影响着朱慈接下来的地方治理和军队发展计划。

  所谓的强军,便是钱粮堆积出来的,否则朱慈就不会只大力投入殿前军,京营和左镇,忠贞营,地方标营的补给标准和训练要求,各不相同了。

  他没那么多银子和粮食啊!

  而朱慈推迟收复武昌的军事行动,没有立即大规模征发徭役,便是考虑到了一点。

  若是春耕受到了严重影响,他第二年将很难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反而要想办法解决治下百姓的吃饭问题。

  好在,堵胤锡的治理能力没有辜负朱慈的信任,湖广南部,原大明统治区域内的各州县官吏,迅速联合地方乡绅,完成了各地方的春耕协助和百姓安置,

  而原本清廷占据的承天,德安,黄州,汉阳,甚至还要蒲圻,宜城等各州县,堵胤锡也迅速派出了官吏接管。

  李过自然也派出人马支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便已经联合那些主动配合的地方乡绅,在这几个府的县一级,建立起了有效的统治,并开始着手地方田亩的清丈和流民的收揽。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清廷占据的田地,都是要收归朝廷的,而朱慈也要在这上万顷没收来的田地之上,建立起几十个大型屯堡,这些是他巩固地方统治,提高税收效率,以及接下来一年扩军的基础,

  朱慈想要进一步扩充殿前军,就必须彻底改革大明的税收体制,对地方势力下手。但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做好准备,以确保各地的军队支持自己。

  如果他不能在地方上建立起足够的军事威慑力量,仅仅依靠本来就和地方乡绅关系密切的文官体系,大明不可能在地方完成土地清丈和全面征税。

  要知道,明末各地的土地情况十分复杂,利益牵扯重大,一旦开始彻查清丈,动乱便不可避免。

  而那些正准备建设屯堡的土地,便是朱慈最大的筹码。

  当然,在大力恢复农业生产的同时,陆师虽然还没有大规模行动,但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师,都没闲着。

  谭泰领着汉阳城外策应的大军从长江北岸撤离之后,鄱阳湖水师迅速防护,再次截断了汉阳和武昌的联系,并开始轰击汉阳靠江一侧的城墙。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慈也随即开始调动兵马,北上武昌。

  湖广的政务有堵胤锡在,他并不需要过分费心,如何拔掉武昌这颗钉在大明心腹之上的致命钉子,才是他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而且,朱慈的时间也不多了,他必须尽一切办法,以最快速度收复武昌,以确保后续的整军练兵,处理内政,肃清朝堂,得以按原本计划推进。

  在明军数万水陆大军的包围下,与武昌城隔江相望的汉阳城,局势可谓迫在眉睫,整个城池都已经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被明军攻破。

  攻城的明军水军在用战场上的火炮轰击了十几日后,汉阳城的城墙已经严重损伤,守城的清军和民夫,死伤了数百人。

  不过,城内督战的是八旗军,他们都很清楚,一旦城破,他们都将被明军全部杀死,没有人可以逃脱,因此一直拼命坚守。

  但朱慈无论如何,都是必须攻下汉阳的,这将能彻底断绝武昌城内的清军迅速获得北面增援的希望。

  对于拥有水师的明军来说,汉阳城侧面的宽大河流将会为守城提供巨大的屏障。在水师的配合下,长江旷阔的江面更是得城内的守军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必要的补给,甚至是及时撤军。

  换言之,明军一旦拿下汉阳,那多尔衮今后若是想要支援武昌,根本无处渡江,清军的进攻行动都会被大大削弱,甚至只能望江兴叹。

  清军占据湖广的时间不长,在汉阳并没有建起坚固的城防,朱慈在四月下旬,率领主力大军抵达汉阳之后,很快便攻破了这座城池。

  不过,长江对面的武昌城,整个长江中游的枢纽,曾经大明的财税军事重镇,就不是那么好打的了。

  在大军攻破汉阳城的第三日凌晨,殿前中军的前锋便在五军都督府的部署下,从水师控制的渡口上岸,进抵达武昌城下。

  长江南岸在水师战船的持续炮击下,清军修筑的堠台早已经损伤殆尽,根本无法起到阻击和预警的作用。

  而此时已经是武昌城守军统帅的满清贝子屯齐,眼见局势如此,也不得不将原本部署在城外御警阻击明军从河岸登陆的兵马,撤回武昌城中。

  他站在武昌城南面,保安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护城河外的明军士兵正在平野上列阵,而从明军列阵的平地到武昌城的护城河之间,还有数十明军骑兵在游曳,十分嚣张,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让人捉摸不透。

  屯齐观察了一阵,很快确定了这支军队就是明军的前锋,如今包括另外三面城墙外游曳的哨骑在内,也不过两三千兵马。而明军的主力,正在登陆,已经开始有部分骑兵开始进入城外的平野,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明帝此前便屡屡利用这样的机会,伏击袭扰清军,屯齐自然也不会放过。

  如今,作为守城的一方,而且还是武昌这种模仿明军,重新修缮的坚城,屯齐此前因为战败,对明军,以及明帝朱慈产生的畏惧,正渐渐消失。

  他和殿前军各部有过多次交战经验,相比起阿尔津和佟养和,更加了解殿前军的真实战力,而且为人谨慎,不会轻易冒险,这也是多尔衮和多铎最终决定委派来他守城的原因。

  不过,屯齐虽然谨慎,但并非胆小,他看到明军立足未稳,当即下令阿尔津调数百精锐马甲出击,准备趁城外明军立足未稳之际,杀杀对方的锐气。

  毕竟,等到明帝领着主力大军在城外部署起来,这样的机会可就不会再有了!

  而这个时代,无论攻城还是守城,大军的士气都异常重要。屯齐若是想要在武昌这座孤城和明军消耗七八个月,就必须在和明军的交战中,取得几场胜利,才能激起全军的斗志。

  否则,在当前的局势下,守城大军极有可能从内部瓦解,特别是城中只有不到一万八旗军,剩下的近三万兵马,都是绿营军,他们的军心更加难以控制。

  很快,屯齐面前的瓮城中心,数百名八旗甲兵便高坐马背之上,准备出击,统领他们出战的,是多尔衮派来的辅国公扎喀纳。

  阿尔津很快收回了看向瓮城的目光,扭头朝着屯齐道:

  “这股明军实在太嚣张了,不过千余人,就敢在平野之上列阵,根本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将军,趁其列阵未稳,咱们杀他个片甲不留。”

  屯齐听了,随即收回目光,点了点头道:

  “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明军很有可能不只是在渡口上岸,传我命令,分别再调一队马甲在望山门和中和门的瓮城中埋伏,但先不要出击,等我的命令。

  若是明军真的要埋伏,或者这些兵马的战力超出预料,咱们就等明军追击过来,进入圈套之后,再狠狠一击。”

  “哲!”阿尔津听罢,没有任何反驳,立马下去亲自部署。

  屯齐的这个计划已经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明军若是想要诱敌,那可就中计了。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明军不可能在城外藏有那么多兵马。

  很快,随着屯齐身边的旗手将手中的旗杆挥舞摇动起来,保安门瓮城内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的三百八旗马甲,当即策马出击。

  “吱呀吱呀”的摩擦声中,瓮城城楼外的吊桥缓缓放下,数十名八旗马甲率先冲了出来,和城外的殿前军哨骑展开了激烈的追逐战。

  在这几十名马甲的掩护之下,城内的另外两百多名八旗马甲,也迅速出城,马蹄声轰隆隆作响,两支骑兵迅速杀到了一起。

  不过,殿前中军的哨骑同样反应迅速,他们并没有和这支人数占优的八旗马甲硬碰硬,而是且战且退,丢下几具尸体之后,就安全撤回了步军大阵的侧翼。

  屯齐非常重视武昌城外的第一战,这个机会太珍贵了,今后不可能再有,所以他直接让阿尔津派出了军中最为精锐的巴牙喇领兵。

  这些巴牙喇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他们领着其他马甲冲到距离明军步阵三百多步的时候,便察觉到了事情不对,纷纷暂停了追击。

  明军的这个步阵看起来十分牢固,外围的盾牌,以及其后黑洞洞的枪口和那些在骑兵抵近的时候,依旧纹丝不动的头盔,都使得他们心中惊讶,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扎喀纳并不愿意就这么撤回去,在他的指挥下,这支八旗马甲很快调转马头,在明军步阵前,往来横冲,并不断朝着步阵的方向,抛射箭矢,企图扰乱明军的部署。

  这是八旗马甲在对付步阵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作战方式,一方面可以观察对手,试探对方的强弱,另一方面,则是能借机寻找敌人的破绽,进而突破取胜。

  对于那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清军巴牙喇来说,只需要这么一试,他们便能摸清楚面前这支军队的基本情况。

  而经过几轮抛射,明军的步阵中,除了几声惨叫和一阵阵叮叮当当,箭矢敲击盔甲盾牌的声音之外,并没有任何异动。

  很显然,清军的袭扰没有得逞,殿前中军将士们的表现,更是使得他们直接放弃了强攻的念头。

  要知道,这些在严苛训练中成长起来,每一个战术动作都经过了上百次的训练的精锐士兵,绝对不是马甲能轻易突破的。

  但他们放弃了强攻的念头,准备撤退,明军可没有。

  这个时候,天骑军在林昌锋的指挥下,悄悄集结的上千骑兵,已经趁着大军布阵,各处混乱的契机,摸了上来。他亲自领着骑兵从战兵军阵的两翼冲出。

第181章 里应外合

  清军的突袭完全在朱慈的预料之中,他甚至都能猜到屯齐会在哪个方向出击,并为后者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毕竟,他之前领兵守城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如今,攻守之势相易,清军必然也会如此,这不是什么独家秘籍。

  要知道,战场之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有的只是因地制宜,就事论事。

  不过,清军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明军也同样如此。

  林昌锋刚刚领着大军出击,想要对这支冲到大军阵前的八旗马甲展开夹击,但后者并不恋战,稍作抵抗,丢下十几具尸体之后,便立即撤退了,似乎十分畏惧天骑军的攻击。

  但林昌锋哪里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当即指挥手下的骑兵,分成两部追击,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些出城干扰的清军。

  而当他派出的骑兵追击到武昌城护城河外侧的时候,城南的另外两个城楼瓮城,大门突然缓缓打开,瓮城外的吊桥早已经被城楼上的清军趁乱放下。

  两个瓮城的大门打开之后,两队八旗马甲随即从里面冲出,而刚刚还在撤退的清军骑兵,也纷纷散到两翼,企图三面夹击追击而至的天骑军。

  林昌锋见状,自然明白自己中计了,但他早有准备,身后的军阵两翼,马蹄声很快响彻平野,数百名骑兵呼啸而出。

  朱慈在召集麾下诸将商议围城之策的时候,便已经计划好了一切,这自然不单单是他一个人想到的,陈福,常登贵,张煌言等人,同样猜到了清军会趁机袭扰。

  于是乎,在明清两军统帅的相互算计之下,两支骑兵随即又展开了一场追逐战,清军三面夹击天骑军,天骑军则是且战且退,很快便得到了优势兵马的接应。

  屯齐固然派出了军中最为强悍的巴牙喇,但林昌锋很快就得到了增援,明军在战场上占据着明显的兵力优势。

  武昌城南面的平野之上,喊杀声,马蹄声,金戈撞击的声音不断传来,清军也不敢贸然追击,明军则是在得到了增援之后,继续纠缠。

  双方纠斗了许久,但都没能分出胜负,期间不断有士兵坠落马下,厮杀惨叫声此起彼伏.

  屯齐此时正站在城楼上观战,他看着平野之上的战况,不由得眉头紧皱,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明军果然早有准备,而且轻易就识破了他的“三面夹击”之策

  不过,他同时也觉得十分庆幸,好在自己没有贪功,而且足够小心,并提前埋伏好了两队骑兵,否则,城外的局势怕是就要彻底失控了。

  屯齐在这种时候派兵出击,原本就是想要打击明军士气的,若是弄巧成拙,那反而会打击到己方本就十分低沉的士气!

  很快,随着城墙上的战鼓声响起,出城袭扰的八旗马甲在丢下了几十具尸体之后,便灰溜溜地往城门的方向撤退,他们一直退到护城河边上,进入城墙火炮的射程,才摆脱天骑军的追击。

  林昌锋身经百战,看到武昌城墙头之上架着的火炮,自然知道不能继续追击了,否则他就成清军的活靶子了。

  他虽然一心想要立下大功,但分得清楚局势,否则也无法成长为独领一军的大将。

  战场之上,收兵的鸣金声很快响起,天骑军的一众马甲听到声音,立即勒马停下,并一面防范清军的偷袭,一面调转马头,准备撤退。

  看着城外的明军撤退,城头的阿尔津心中不由得一叹,终于松了口气,而刚刚从城中赶来的佟养和,也随即加快了脚步,迅速走到屯齐的身侧。

  “将军,现在情况如何了?”佟养和刚刚来到屯齐身旁,便连忙问道,态度十分恭敬。

  屯齐听到声音,并没有扭头看向佟养和这个汉将,他依旧注视着城下撤退的明军,过了好一会,才不紧不慢道:

  “明帝这次至少带了十几万兵马来攻城,刚刚出战的明军,便是他麾下最强的精锐殿前军。这些明军的战斗力比咱们此前预计的还要强,从今往后,绝对不能再出城与之浪战。”

  多尔衮和多铎两人此前的战略失误,使得武昌府当今的局势比屯齐预料中的要严峻得多,这让他不得不更加小心。

  屯齐和多尔衮,多铎两人不同,他虽然同样属于宗室,但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不是激进派,像多尔衮和多铎那样,一心想要创造机会,老是主动出击,妄图击败明军,速战速决。

  在他看来,只要能守住武昌,等到第二年北面的援军抵达,或者是明军败退,那便万事大吉了,谁也挑不出他的毛病来。

  佟养和听了屯齐的话,当即连连点头称是,同时还不忘奉承几句对方神机妙算,运筹帷幄。

  他这个辽东汉将心里比谁都清楚满汉之别,更不用说屯齐还是宗室。在这武昌城中,从今往后,屯齐说一,谁也不敢说二。

  “明帝看起来也十分担心被咱们直接击败,他这是派出了麾下最精锐的兵马当作前锋,有这样的战力也不足为奇。”阿尔津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首节上一节145/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