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振兴方略 第115节

  “军务司和后勤司这边,已经做好了计划,只要港口和仓库不出问题,江南各州府,还有福建,浙江等地转运来的军备,粮食,棉衣等物资,便可以在未来三个月内,悉数运抵赣北,现在部分粮草和军备已经启程,正在途中。”

  在教导总队和军务司的军官们查验完账目和货物的时候,张煌言也随即朝着朱慈拱手抱拳,介绍了军务司和后勤司的计划:

  “另外,南昌等州府的沿江仓库,也都已经完成了建设,那里将会提前储存进大军补给所需的部分粮食,特别是军备。

  等到大战开始之后,那里的粮草和军备将会成为殿前军和京营最重要的补给,根据五军都督府的指示,增援湖广的运输线路,将以南昌为核心枢纽。”

  朱慈听罢,点了点头,满意道:

  “南昌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对当前的战局来说,无论最终清军选择主攻哪个方向,南昌的物资都能迅速运抵另外一边,不需要受到湖面风浪的影响,也没有危险。”

  南昌是他进军湖广的重要节点,萍乡和醴陵只是通道,而有了赣北各州府的阻隔,清军并不容易探查到南昌的兵力物资转运情况。

  要知道,五万装备精良的大军,还有为了运输物资,集结起来的近十万民夫,以及无数舟船,牛马车辆,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如果没有赣北各州府的阻挡,清军想要不知道,恐怕都有些困难。

  而南昌城固若金汤,十分安全,完全可以作为大量储存和承担物资的中转站,承担物资基地的重任。

  换言之,即便是清军探查到南昌城内储备了大量物资,直接不顾一切,绕过九江,倾巢出动来袭,城内仅凭何腾蛟麾下的巡抚标营,也足以坚守一段时间。

  当然,清军在缺乏水师的情况下,无法迅速攻来,更何况建昌等地,还驻扎着左镇的精锐兵马,清军由九江南下,沿途建设有大量侯台和堡垒,清军完全没有短时间内攻破这些防御工事的可能。

  除此之外,南昌位于赣江干流,周围水网密集,舟船一路溯江而上,可以直接达到袁州府城,即便需要拉纤,也比牛马人力运输,要高效得多。

  朱慈的湖广防御反击计划,早就已经做好了周全的部署,如今正在一步步实施。而随着锦衣卫的进一步渗透,他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情报,知道清廷在战争中的准备。

  和原本历史上不一样,大明此时展示出来的强大实力,以及迫使多尔衮湖广的战略位置放到了首位,北方源源不断的大军正在调来。

  朱慈御驾巡检一直到了傍晚,抽查的三个仓库账目和其中储备的物资,都没有出现问题,这是李邦华和沈廷扬此前杀了南直隶的三十几个主管官员,并重新设计了监管体系的成果。

  不过,真正的贪墨绝对是少不了的,既然入库之后没办法动手动脚,入库之前,自然会有人动心思。

  朱慈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所以每每看到漂没的汇报时,他都会让周世显安排锦衣卫去暗中探查,以便今后连根拔起。

  现在,锦衣卫基本上都投入了军情刺探中,对内的人手严重不足,而且也主要是监察各地,对于贪腐情况,还无法集中力量处理。

  朱慈在军营中休整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带着一众武将乘船渡河,来到了长江北岸的浦口兵城,这是他巡检的最后一站,文官们纷纷被他打发了回去。

  他登上西南面的城楼,举目眺望,不远处新修的两座码头和长江江面上,一艘艘运载着军需物资的福船正在扬帆启动。而南面,还有几艘大型运兵船,正在溯流而上,往长江上游驶去。

  浦口兵城驻扎的大军,除了留下一个营伍防范江北的清军之外,都会随征湖广。如今,城内的士兵和征召来的数千民夫,也正在行动。

  此时,朱慈的眼前除了密密麻麻,正在行动士兵和民夫,就是成片成片的仓库和营房,这个试点兵城的总体表现让他十分满意。

  殿前军必定还需要进一步扩张,朱慈需要将这种更加先进的军队组织方式推广,进一步提升军队的专业化程度,这才是保持军队战斗力和控制的双赢之策。

  而这种兵城,便是朱慈批量生产军队的“加工厂”!

  浦口兵城中的物资储备虽然不多,但随着大军开拔,此时俨然也是一副军队的后勤基地和士兵集散中心的样子。

  朱慈看了看兵城中的士兵,又看了看悬挂着殿前军旗帜,正在驶离的几艘战船,然后扭头看向了陈福问道:

  “堵胤锡和何腾蛟那边,有最新传回来的清军动向吗?”

  陈福闻言,当即转身,朝着朱慈拱手抱拳行礼道:

  “启禀陛下,堵阁老送来了湖广的最新军情,清军加大了对夷陵和岳州的侦探,甚至有清军哨骑想要渡江,而武昌方面的清军也在不停袭扰岳州防线。

  何阁老最近倒是没有传回要紧的军情,清军虽然依旧保持对九江的袭扰,但强度远不如岳州,似乎对九江没有什么兴趣。

  不过,何阁老认为,真有可能是清军的声东击西之策,以当前清军在武昌,瑞昌,还有黄州府等地的表现来看,多尔衮很有可能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了赣北,只是还没来得及做好万全的准备。”

  “多尔衮进攻的重点在赣北?”朱慈闻言,皱着眉头,冷冷问道。

  这样的说辞,他已经听何腾蛟说了很多遍,但何腾蛟呈递上来的奏折中,除了各种计谋和战略意图上分析,始终没能提供足以说服他的军情。

  若是仅仅凭借所谓的战略意图,就能判断清军的动向,那其他人的说法,同样有理有据。清军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各种战略目标和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

  “何阁老传回的军报确实是那么说的。”陈福小心翼翼回答道。

  他其实也不相信何腾蛟的这番说辞,但对方是阁老,朝中还有许多重臣支持,他也不好评价其中的对错,或者说是不敢评价。

  “陛下,清军在武昌的准备比咱们预想中的要周全得多,江中不仅设有‘滚江龙’和‘铁索栏’,建了水寨,用以屏蔽我军水师的进攻和侦察,还在岸边架设了两个炮阵。”

  周世显见状,当即插嘴分析道:

  “清军此举,分明就是想要隔绝我东西里面的大军,臣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清军以重兵固守武昌,隔断长江。”

  “这也是朕当前最担心的事情。”朱慈点了点头,然后又继续道:“阿尔津和佟养和部署的这些所谓‘滚江龙,‘铁索栏’,甚至是水寨,其实都不难对付。”

  他自然听出了周世显话里的意思,何腾蛟此番分明是私心自重,胆大包天,陈福不敢说,但周世显可不怕。

  如今,锦衣卫最新侦察到的清军行动,有些出乎了朱慈的预料,多尔衮部署在湖广的兵力不足,又频频出动,要为主力大军开路,能够用在侦探军情上的兵马不多。

  因此,当清军加强了夷陵和岳州两个方向的侦探时,他便对何腾蛟传回的军情,还有所谓的清军战略意图推断,产生了怀疑。

  朱慈虽然对他委以重任,也相信他能统御得了左镇的各营武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完全相信这个原本历史上犯了诸多错误的大臣。

  相比之下,堵胤锡更值得信任,而事实也在不断给朱慈传递着这样的信号。

  何腾蛟由于军事上的无能,为了得到重用,又开始在党争和内斗上发力了。此番罔顾事实,一遍又一遍往南京送来的军情,分明是想借刀杀人,削弱堵胤锡的实力。

  但五军都督府的作战计划,都是基于锦衣卫和前线哨骑侦探到的军情和将领们分析出的结果来制定的,若是军情或者军情分析都错了,作战计划也必然无法发挥出效果,甚至会导致巨大的军事失败。

  “那清军到底是要攻打九江,还是荆州,岳州?”陈福听完,看着朱慈脸上露出的复杂神情,当即明知故问道。

  朱慈也知道何腾蛟这个督师的问题,需要他来盖棺定论,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他随即道:

  “传朕的旨意,让堵胤锡继续派斥候侦探,务必确定清军的真正用兵方向,特别是叶臣部在夷陵和阿尔津部在岳州的行动,同时在长沙腾出兵营,准备好粮草。”

  此时,朱慈已经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但多尔衮不可能知道他的防御计划,除非清廷早有准备,一开始就是奔着长沙来的。

  无论是夷陵,还是岳州,都是表象。若是军情无误,多尔衮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长沙。

  若是如此,他就必须调整作战方案,提前行动了,否则到时候长沙救与不救,等待着他的,都是失败。

  在朱慈原本的计划中,他率领殿前中军,殿前左军,天骑军,南京京营等各部兵马,加上原本驻守赣北的左镇大军,七八万人马,足以将进攻赣北方向的清军前锋击退,甚至歼灭,进而引诱清军主力前来决战。

  但他自然不可能和清军主力决战,殿前军和天骑军,还有南京京营的部分兵马,基本上已经实现骡马化,集中了大明绝大对数骑兵,甚至还有部分骑马战兵,在内线行军,可以快速机动,完全可以在清军反应过来之前,将主力转移到长沙,岳州一带。

  这就是朱慈在野战机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了。

  他此前的判断是多尔衮面对复杂的战局,为了最快建立无可置疑的权威,依旧会急功近利。

  但从现在的军情来看,对方很有可能是识破了他的意图,一开始就决定稳扎稳打,这将会使得明军此前在江淮实战成功的节节消耗之策失效。

  清军因为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原本就占据着战场的主动权,若是不犯错误,那明军就更加被动了,甚至只能提前开始守城战。

  当然,这些其实还无法做出决定性的判断,多尔衮很有可能只是探查两路夹击长沙的可行性,也有可能真的是声东击西,他还需要更多的军情。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一旦清军在明军主力进入长沙,或者岳州之前,包围了长沙,那局势就难以收拾了。

  而长沙城又实在太重要了,一旦长沙失守,而荆州,岳州城内的守军实力不足,外围又有清军牵制,无法获得补给,这两座坚城也必定无法继续守下去。

  换言之,堵胤锡在湖广的部署,高明的地方在这里,薄弱的地方也在这里。

  清军若是无法识破,继续强攻外围的荆州和岳州,那明军就能继续发挥坚守的优势,扬长避短。

  但清军一旦发现了其中的端倪,直奔长沙,长沙必定也很难守超过一年,甚至整个湖广也会因此失陷。

  “陛下在湖广和赣北的部署皆天衣无缝,多尔衮便是侥幸猜到了什么,有所准备,也不过是徒劳。更何况,荆州和岳州也不是好打的,清军很难迅速突破两地。”

  田见秀见状,朝着朱慈拱手抱拳奉承道:

  “而且,湖广和赣北的百姓,全都归心大明,此战我朝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完全就是天命所归,清军贸然突进,只能是自取灭亡,臣愿为陛下坚守长沙。”

  朱慈听了田见秀的请战,并没有立即表态,他知道对方想要在新朝中立足,通过这一次的防御反攻大战,彻底站稳脚跟。

  “民心虽然归向我大明,但这不足以决定战场的胜负,多尔衮身边还有个洪承畴,此人曾经也是湖广督师,对湖广的地形和咱们大军的短板,都十分清楚,这个敌人可不能小觑。”

  “那要不要将原本留守赣北的京营,也一起调到湖广,并让殿前右军提前出征,汇合殿前中军,左军和天骑军,只要咱们大军云集,固守长沙,必定进退自如,多尔衮就算是真的耍了什么花招,也无济于事。”陈福想了想,当即献策道。

  “对,将京营和殿前右军也一起调到湖广,就不怕清军集中主力,直奔长沙了。”常登贵也随即出言道。

  “京营暂时不要急着西进,等朕的命令。不过,殿前右军,确实需要提前调动了。田见秀,你下去之后,立刻部署,进入长沙城后,再继续整训。”

  朱慈说罢,顿了顿,然后又朝着众将道:

  “即便多尔衮真的直接领着清军包围长沙城,咱们要伺机反攻,也没必要将全部兵马集中城内,长沙附近只要坚壁清野,清军无法就近获得补给,需要退敌,最关键的还是切断其后勤。

  荆州和岳州必须留有重兵,湘西和长沙府的其他坚城,也同样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兵力,这样才能迫使清军在南下的途中,不断留下兵马防守。”

  “陛下英明,只要多尔衮沿途留下兵马,咱们便有机会歼灭这些偏师,那长沙城外的清军必定人心惶惶。”

  常登贵也随即出言道:“到时候,荆州城,岳州城的大军依旧可以按照原计划行动,以最快速度,剪除清军在长江南北两岸的掩护,彻底切断清军粮道,迫使多尔衮退兵。”

  “但多尔衮肯定也能想到这一点,或者是猜的八九不离十。”

  朱慈听了常登贵的话,稍稍思考了一会,然后又下了一道命令:

  “所以,殿前军必须分别留下两营兵马,协防荆州城和岳州城,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实力袭扰清军留下牵制的精锐,动摇多尔衮的决心。”

  其实,按照原本的计划,清军在赣北受挫之后,朱慈将会率主力直接入驻长沙城,多尔衮虽然依旧会率清军主力来攻,但他也一定会在岳州,荆州和后勤的战略要道留下更多兵马驻守。

  不过,现在的局势明显有所不同,多尔衮若是不犯这些战略上的错误,那他就只能调整战略了。

  而五军都督府也早有准备,根据预想中的不同战局,做出了好几个预案,朱慈如今的决策,其实也是根据这些预案,并结合最新军情,做出来的。

  他虽然还不能确定多尔衮的行动,但从当前的种种迹象,已经确定对方比多铎难对付得多。

  很多时候,战场之上,没有那么多策略可言,更多的是实力的对决。而一旦敌人不犯错误,这一点也会更加明显。

  朱慈最担心的,就是在没有消耗清军的实力之前,多尔衮便已经下定决心要打持久战,使得局势进入最危险的情况。

  他此前做的那些,说到底都为了引诱清军打速胜战!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的打赏

第151章 明帝必亲征

  “呜,呜,呜”

  浦口兵城的军营内,嘹亮的军号声划破清晨的宁静,随着东边天际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兵城宽敞的校场上,一支支装备精良的军队正在集结。

  由于殿前右军提前开拔,朱慈直接下令长江水师将原本防守扬州和镇江的船只调来,天武左营的三千将士今日便要全部上船出征。

  而军令昨天晚上便已经紧急传达,士兵们早有准备,他们一听到号声,便立刻往校场集合,动作迅速而熟练,队列整齐。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原本寂静的营房便沸腾了起来,无数身着统一军服的士兵,从三面营房汇聚到了校场之上。

  他们的步伐矫健,目光坚定,每个人都仿佛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刃,身上散发着凌厉的杀气。天武左营不愧是殿前中军的精锐,单单是集合,便已经尽显雄姿。

  “各部列队!”

  “各部列队!”

  随着一声声洪亮的口令,三千名士兵如同一人那般,整齐划一地站立,阵列中刀枪林立,寒光闪耀。每一个士兵皆是昂首挺胸,目光炯炯,脸上写满了坚毅和自信,高昂的士气溢出方阵。

  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太久了,自从江淮保卫战之后,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出征讨虏,建功立业!

  这便是朱慈用新法训练出来的军队,军中的老兵都是打赢了江淮保卫战的野战精锐,战场经验丰富,新兵则全都是十里挑一的优秀兵源。

  在经历了半年的集中训练之后,他们无论出身哪里,是卫所兵,还是地方标营,现在都已经不再是过去散漫无纪的丘八,而是脱胎换骨,真真正正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强军。

  甘溪看着这支井然有序的军队,心中若有所思,想到马上就要随大军出征了,他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气,只觉得胸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激动他居然也是如此强军中的一员!

  他跟着张煌言来到江南的时间还不长,此前巡检屯堡的时候,便察觉到了那些农兵的强势和不凡。

  区区农兵都有如此战力,那陛下的亲军大名鼎鼎的殿前军还了得?

  所以,甘溪对于早已经名扬天下,威名赫赫的殿前军,原本就有很高的心理预期。

  但他万万没想到,殿前军的军容军纪,强到了这个地步,江北的那些农兵远胜于江西的卫所兵,而殿前军则远胜于左镇的那些兵马,即使那些兵马已经在张煌言和马士秀的联合中,前后整顿了一个多月。

首节上一节115/3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