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82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士的终极梦想,他参加科举中秀才,中举人,去做官,走的都是前人走过的路。

  可是官场腐败、陋规横行,他不想同流合污便只有寸步难行。

  别说造福百姓、顺便满足自己的治国理想,光是跟贪官污吏智斗,就占据他绝大多数精力。

  他殚精竭虑做官数年,也只能做点小修小补的“改良”,待他离任一去,所有政策也会被后来者推翻,到头来忙得一场空。

  当乞活军横空出世、大闹河南,他才明白腐坏的不止一个个“千里为财”的官员,而是整个天下都腐朽了。

  这就像所有顶梁柱都腐坏,只做些小修小补挽回不了大屋垮塌的命运,索性把大屋全数推倒,在废墟上重打地基,再立顶梁柱,造一间更大更稳的新屋子。

  即使这间屋子某一天会被岁月摧垮,那也是下一代后人要解决的,一代人做一代事……

  孙岩发现自己顿悟了。

  原先只能在迷雾中摸索前路的他终于看清世界,乞活军就是他的答案!

  他也要为万民乞活,为天下乞活!

  无论乞活军是否接纳他,他都要跟着乞活军走到底!

  “学生受教了。学生自知军略才智文采都比不过诸位大帅,但学生愿意为乞活军的大志奉献毕生所学所想!”

  孙岩说罢便要跪下去献出自己的“大礼”。

  “诶,在我乞活军不兴这一套。”安陆山的大手钳住孙岩的胳膊,将他提拉起来。

  “诸位大帅可愿接纳我这位酸腐文人……”孙岩没了刚进门的自信,反而有种看清大佬的羞涩腼腆。

  “我们也不是什么胡乱杀人的恶魔,有愿意听我们说道理,还能听进去的聪明人,我们也是愿意接纳的。”

  “如此说来我也是乞活军一员了!”孙岩喜笑颜开。

  “当然,不过也不知道你想干文还是从武。”『安陆山』说。

  “无论文武,但凭大帅吩咐!”

  “那就做文职吧,最近乞活军就来了两百多个新人,虽说一百多人是干文职的,但要填满新占的几个县远远不够。

  “我西部战区眼看着吸引力骤降啊。”

  “干他马的北部战区,人都被尼玛要杀鞑子的志愿兵抢去了!我们乞活军以后也要大作宣传,把新人都抢到手!”

  西部战区?新人?鞑子?志愿兵?

  孙岩心说乞活军不是刚收缴大量钱粮田产么,怎么可能只够招募两百新兵?

  另一个大帅补充道,“我们不可能一来给你安排知府、知县的官职,最多给你安排几个村子当个乡长,从基层做起是我乞活军的定制。”

  “学生明白,古制便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学生必定竭尽所学为乞活军效力!”

  “好好好!跟懂道理的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不过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在下乡期间贪污腐败、损公肥私,我们一定不会饶你!”

  “学生谨遵法度!”

  “你的钱财地契都拿回去我们用你,是看重你的为官经验和思想觉悟,与你奉献的钱财无关,我们也不希望别的士绅看见,以为乞活军可以花钱买官职,你明白吗?”

  “明白。”

  “另外,交你一件差事。你回去后把你为官期间的事例写成日志,再按照你印象中乞活军官吏应当如何行事,写一个基本守则,也就是教官员什么该做,怎么不该做。”

  “学生……”孙岩看着诸位大帅视线投来,立即改换称呼,“属下必定全力以赴!”

  孙岩“求职成功”的消息在汝宁周边引起轩然大波,乞活军甚至没要他投献的全部身家。

  难道这是乞活军想做大做强,形成稳固的割据政权,所以“礼贤下士”向周边大户传递的友善信号么?

  一些受到鼓舞的士绅富户们有样学样,拉着一辆辆地契与金银来到府衙门前,请求乞活军大帅见面策对。

  他们也有诸多治国平天下的良策,急需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

第115章 我全都要

  前往府衙的车辆层出不穷,短短几日接连发生“堵车”、“撞车”、“撞人”交通事件。

  富户的随行家奴互相对骂,甚至为了抢道打起来。

  奴仆的家主亲自出面解围,惊奇发现对面是平日里吃酒骂乞活贼的好友。

  两人在酒席上把乞活贼骂得狗血喷头,转头就带着家产来卖身投靠,灵活的道德底线比虾还软。

  两人难为情地对视尬笑,旋即各退一步让出了道路,但冲到府衙的时候还是并肩走进大堂的。

  眼见每天都有“卖家”投靠的富户与郁郁不得志的底层乡绅,玩家们再三强调

  “我们不要投献!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要!”

  “不要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做官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几年内捞回本再大赚一笔!想都别想!”

  富户们犹自不信,搬出孙先生的例子,表示他们也可以谈,也可以忠诚乞活军。乞活军想要什么,他们也能给。

  “孙岩与我们志向相投,相见恨晚,是个符合我乞活军要求的大才!即便如此,我们也会对孙岩的生平作风进行审查。

  若有作奸犯科的往事,也会严惩其人,不是被我们授予大任就是自己人,就可以免罪免罚、万事大吉了!”

  即使乞活军做足了解释,还是有人三天两头往府衙里跑。

  “好哇,非要给我们卖命是吧,那就成全你们的报效之心!”

  于是玩家表面开启严格“政审”,实则是开衙放告,广收罪人的犯罪证据。

  凡是举报属实者,最高可获得罪人逆产财富的十分之一,至于最终给多少奖励,一切解释权归乞活军所有。

  重赏之下,果然有大量含冤的苦主与“热心”邻里打官司,一连查出好几家罪孽深重的“富老头”被逮起来抄家灭族。

  富户士绅人都傻了,自己张扬“求官”,结果引起乞活军的注意,不少人弄巧成拙导致自己被灭了族。

  加上清点完毕的藩王劣绅的财产,乞活军总计缴获黄金一万七千两,白银一百二十万两,粮食三十九万石,耕地两百三十四万亩,还有绫罗绸缎,宝石首饰,家具房屋等等资产无算。

  收编官军降卒、本地卫所军六千余人,战马四千匹,驮马骡牛驴羊共一万一千余头。

  这大量的资金分成三个部分。

  三成留给“文职组”维持行政司法开销,三成打包秘密运回主基地换取功勋点,四成用来招兵买马。

  乞活军将在汝宁府周边精选一万精壮者编入民兵序列,再正式组建一支两千左右的骑兵部队。

  乞活军的总兵力将达到46000.

  当然其中大部分是民兵部队,玩家与前官军加起来的“骨干”差不多一万五千余人。

  与此同时,“吃”乞活军部分财政的李牧也在扩充军备。

  原先的一千家丁队扩编成三千战兵,一千骑兵,两个炮兵连12门滑膛炮,一半铁炮一半铜炮。

  其麾下尚有无数个屯田村,只要武器充沛即可动员成千上万民兵。

  “乞活军”与李牧给麾下民兵的待遇和装备基本一致。

  战时民兵领取统一制式的武器

  一根九尺长矛,一面明军常用的梯形虎饰盾牌,一把腰刀,一顶廉价的量产铁头盔。

  若有闲暇余力,所有民兵都要练习弓射。

  战斗组花掉军费完成扩军,文职组表示自己也要“招兵买马”。

  考虑乞活军基本控制汝宁全府,也没时间等待战斗、种田玩家转换职业。

  于是趁着寒冷冬季、败军之将不敢来攻的真空期,引导人颁布了汝宁府的支线任务。

  【招贤纳士】

  一声令下,报纸、说书人等宣传渠道全面启动。

  乞活军举办“公务员考试”消息很快覆盖汝宁府地区,甚至传播到河南其他州县。

  不管是官绅出身,还是普通市民出身,只要有过人的才能,并且拥有基础的读写能力,都可以前往汝宁府参加选拔考试。

  汝宁府士绅仔细打听一番才知道,乞活军原来要挑选一些卑贱小吏,而不是选拔体面的官员。

  还说乞活军是官吏一体的制度,就算是未来的部堂高官此时也得从基层小吏做起。

  士绅们登时失去响应热情。

  士绅心说自己一个劲往府衙跑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在乞活军高层施展治国的抱负么,最次也要捞个县丞、知县之类的主官吧?

  区区办差小吏算的了什么。

  他们这些有功名的体面人,跟那些卑贱胥吏同堂领俸,就像在破碗里跟野狗抢食,成何体统?

  更何况乞活贼还是反贼,说不定三年后就被朝廷讨灭了,不拿点重要位置拉拢人才,哪个人才愿意去?

  士绅们对选拔小吏的“公务员考试”兴致缺缺,但基层市民百姓、郁郁不得志的老童生却欣喜若狂。

  自从科举制诞生的古代王朝不能说没有上升渠道,至少可以说是极其狭窄。

  古代社会光是昂贵的学费就拦住大多数穷苦人家,这还没算昂贵的笔墨纸砚。

  明朝后期的地方义学早已崩溃,饶是一些教书先生大发慈悲免除学杂费,普通人家撑死念几年私塾,会读写几个字罢了。

  十年寒窗苦读的脱产开销,绝非一户普通人家所能承担的。

  更多穷苦人从出生到老死都是半文盲,甚至纯文盲。

  现在乞活军抛出一个全新的上升渠道,等于在两山之间的悬崖搭建一条人人皆可走过的桥梁,把科举制度抬升至新高度。

  尽管大多数士绅对“求贤令”嗤之以鼻,但积极报名的总人数却超过两万人。

  其中就包括一些嘴上骂骂咧咧,实则很诚实地报了名的士绅子侄,乃至他们本人……

  参考汝宁各县的“底册”数据,全府人口大约一百四十万人,乞活军实控一百二十五万人。

  按照先前的县村干部比例,所需两千五百人左右。

  眼下总计有两批玩家干部填入汝宁府南北,将近四百人,再招募两千人即可。

  第一场考试的读写与常识题,主要用于淘汰不学无术,甚至是半文盲的充数者。

  复试的考题五花八门,包含算术,医术,历史,策论,地理,建造等等。

  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答满整张考题获得及格分数。

  真有两把刷子的考生顺利通过复试晋级下一轮。

  而那些只知道闭门造车、满脑子四书五经的“好好先生”即便在语言、历史获得高分,但在综合评价上却远远落后于有实用技能的人。

  起初参与报名的两万人经过激烈竞争,只剩下六千人进入最终的思想测试。

  压轴的题目很简单,只有几个口述问答题

  『大明才是正统朝廷,为何你要背弃正统报考‘反贼’的公务员?你觉得这合乎忠义么?』

  『大明当前征收的辽饷与剿饷,对百姓生活造成了何等后果?』

  『为何白银一两兑一千文变成如今一两兑一千三百文?』

  『你的家中是否出过高官,家里高中功名的有几人?』

  『如果你是大明皇帝,你该如何应对关内农民起义,关外东虏入寇?』

首节上一节82/3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