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49节

  那当然不是。

  李牧从内测玩家开服以来,便特意划分出“驻村干部”的职业侧重。

  在这个时代做驻村干部,简直比扶贫干部还累,但玩家的思维灵活跳跃,再加上李牧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权。

  没有什么繁杂的公文报告,没有事无巨细的请示上级,没有职场官场的勾心斗角。

  只有一条,尽可能发展生产力,为李家寨提供更多钱粮物资。

  愿做干部的玩家虽只有10%左右的占比,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极强,有时一天能爆肝十多个小时,夜晚打着火把照明还要劳作。

  原先枯燥的扶贫被他们玩成“我的世界”、“庄园领主”、“穿越者的奋斗纪实”、“末日重建家园”、“生产建设比赛”、“土门村欢迎旅游参观”、“我的科技树点歪了”、“集体农村你喜欢吗”、“农村蛋糕做大做强”……

  得益于这些干部玩家的热情奉献,李牧根本不担心士绅垄断基层。

  按照玩家提供的参考资料

  新华夏建国初期的干部配比,县政府所需总人口万分之三左右的县干部,总人口万分之十七左右的村干部。

  也就是说十万人,大概要配置二百名基层干部,即使村干部缺少一些也无妨。

  以此为标准,这一批分流进“干部序列”的玩家合计过去一直在做的,正好补满商城县的干部缺口。

  这意味着李牧可以在全县插满“吸管”,在不任用士绅豪强的前提下,畅通无阻地调用每一分资源。

  这一次李牧亲自出征,动员八百新玩家,五十名战死复活的老玩家,以及一些充场面、搬运物资的民兵队,总计两千人。

  三百家丁队留下来加强训练,家里还有一批生产、科研的玩家留守,老巢的安全不必担心。

  当这支强弱结合的两千兵马踏出营寨时,一直住在此地等待出兵的大户们都惊呆了。

  李家军阵型严整,三人并肩构成的纵队笔直如松,从头到尾有序前进,就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长矛队走在最前,九尺的长矛犹如刺猬森林,刀牌手与弓铳兵稳居中央,后部的短矛手身背数根标枪,腰挎砍刀,腰带左右悬挂着轻轻摇摆的道具布袋。

  李家军脚踏布鞋与短靴的比例相当高,甚至连那些穿草鞋的,都是一双崭新模样。

  两千兵马武备齐全,精神抖擞,远胜一般乡勇民壮,甚至跟朝廷官军也有的比。

  白头大户惊呼李牧深藏不漏,这小子前几日还自贬实力不济,没想到一出手就是如此大手笔。

  这年头在基层能动员数千人马,别说战力如何,装备如何,就是往那一站,人山人海的,打械斗都是碾压,官府也必须给几分薄面。

  大户不禁暗想,这李家小子究竟能动员多少人马啊,两千人肯定不是他的“全部家底”。

  若是李家寨倾巢出动,再配合周边的巡检司、州县民兵,以及官军先锋,别说一座小小的商城,就是跟乞活军主力打个五五开也没问题吧?

  都有此等雄厚实力了,还蹲在山谷里经营那几块破庄稼,鼓捣那几个破工坊!

  要是早出来登高一呼,几千上万人马聚拢过来,乞活贼何至于如此猖狂横扫豫南。

  明明是个正当热血的大好男儿,行事作风却跟个叔伯一般瞻前顾后,真是太谨慎了。

  李牧不知道大户如何在心中诽疑。他只知道带着大军慢悠悠北上,今天吃武家,明天吃周家,后天吃王家。

  短短两天半的脚程,愣是被吃出三倍时间。

  大户们都快急死了,纷纷表示兵贵神速,若是贼兵驰援过来,他们这支队伍就全完了。

  李牧根本不管大户咋说,依旧我行我素慢悠悠行军。

  直到大户们火急火燎地凑出一万两银子,李牧这才恍若酒醒一般,扬起马鞭直指前方,两千人马不出一天,就走完了过去两天的脚程。

  乞活军派遣守卒留守的商城县,不到半日便被李牧攻下,一些守城的玩家像是技术不佳的新人声优,干巴巴地大喊着

  “我军败了,快跑啊。”

  “居然是李家寨那位万夫莫敌之勇的李先生!”

  “哇,威名显赫的李先生竟如炎炎夏日的骄阳,刺得我根本睁不开眼,投降了,我投降了!”

  于是在一群演员的拙劣演技下,留守玩家与乞活军民兵尽皆被俘,竟无一人流血伤亡。

  “贼人你们终于落我手里了!杀!杀!快杀了他们!”

  跟着一起进城的大户们兴奋大叫,恍若一群未开智的猩猩,恨不能亲自持刀把这些贼兵砍死。

第72章 拿你钱粮帮你报仇

  然而士绅大户不是这支军队的“上级”,无论是玩家,还是深受李家寨厚恩的民兵,皆只听命李牧一人的号令。

  面对士绅大户的聒噪尖叫,他们只把视线投向马背上的李牧。

  那些躲在门后的市民、商贩也悄悄探出脑袋望着,看看这位传说中“待人宽厚”的李老爷会如何决断。

  乞活军是好人,李老爷也是好人,好人为何要打好人,反而让土豪劣绅那些坏东西得益呢?

  “快!李小友!快杀了贼寇!我要把他的脑袋挂在城门示众一年!”

  大户们围绕着李牧的胯下战马转圈,一边蹦跳一边尖叫,丝毫没有读书人的体面矜持。

  “把他们放了。”李牧扬起马鞭指了指乞活军。

  “嗯。嗯?啊!”

  士绅们闻言都是一惊,心想李小友是不是说错了一个字,把杀说成是放了。

  玩家们毫无反应,李家民兵却觉得有点懵

  民兵们不想杀死名声远扬的乞活军,毕竟人家真替天行道,好些民兵的家里都受了乞活军恩惠。

  李老爷也对他们很好,月钱和口粮都给足了,最近还办了“扫盲班”给他们的孩儿教识字,简直是再造之恩。

  两边都是恩人,让他们进退两难。

  而且他们知道,若李老爷把乞活军放了,未免落得个“通贼”的嫌疑……

  “诶,李小友是不是说错了,应该是把这些人都杀了以儆效尤吧?”几名大户翘首以盼。

  “你在教我做事?”李牧低头瞪一眼士绅大户,旋即对着身后的兵丁大喝一声,“告诉他们,你们是谁的人!”

  “李家寨李先生的人!”数千人马齐声怒吼。

  “好好好。那你们是没长耳朵吗!我再说一遍,给他们松绑,把他们放了!”

  李牧的军令恍若一阵惊天炸雷,民兵们这才反应过来,李先生果然是站在百姓这一边的。

  得到放人的许可,民兵们顿时喜笑颜开,嘴角上扬的弧度比大炮还难压。

  民兵们的放人积极性胜过玩家,快速走到乞活军玩家与辅兵身后,给他们解开绳索束缚。

  “住手!”几个士绅大户跑到俘虏堆里,拼命阻拦民兵解绑,却被民兵一巴掌掀开。

  “万万不可啊,贼寇为祸方圆数十里,若是将他们放了,商城县旦夕之间匪患丛生,不知又有多少无辜百姓丧生啊!”

  “是啊,千万不可啊!若是这些贼寇逃回去报信,到时候数万贼寇攻杀过来,商城如何自保?”

  “李小友私放贼寇,难道是与贼寇有勾结不成?”

  李牧甩动马鞭狠狠抽去,在那“污人清白”的大户脸颊留下一道血痕

  “你糊涂!杀了贼兵才会引来报复,我放他们安然离开便是释放善意。要是商城再起兵戈误了农时,苦的还是一县的百姓,我是为一县百姓的生计着想,如此大计,你偏只知道勾结贼寇?真是人老了脑袋里全是浆糊,真糊涂!”

  “你!”那老头被李牧一阵训斥,气得一口气呼不出来,差点背过气去。

  “我们暂且不论杀不杀贼寇的留卒,且说商城县被灭族分田的仇该如何算,李老爷不便动手,那把他们交给我们处置,总没有顾虑吧?”另一个中年士绅上前舌战。

  “你是什么人?”李牧没来由抛出一句。

  被问话的中年人微微一怔,心说自己是光州的士绅啊,当天去李家寨拜访的时候做过自我介绍的啊。

  “我是光州粮……”

  中年人继续补充,可还没说完便被李牧一声打断。

  “你既无官身,又非商城县民,与商城的一干绝户非亲非故,谁分了谁家的田土与你何干?你如何有资格代官动私刑?”

  “可是不能眼睁睁看着奸民瓜分良绅田土,而坐视不理吧?”

  “都说民不举官不究,苦主早死绝了,谁来做苦主告状?再说那些苦主也非良善人家,欺男霸女,强买强卖,夺人田土,害命无数……依我看,乞活贼虽是逆贼,但却做了‘完璧归赵’、‘惩恶扬善’的好事。贼得剿,但贼做了好事,我们就得认,大伙说对不对!”

  周围的民兵与偷听百姓纷纷附和道,“说的对!”

  眼见周围响亮的附和声此起彼伏,士绅们顿觉有些势单力薄,仿佛被一股汹涌的洪流夹在中间。

  其中一名大户摇头晃脑听了半天,细细琢磨一番,吐出这么一句,“李先生说的是对的。”

  “你、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释放贼人是为自保止战。不掀牢狱之风,是为安定地方民情。眼下过些时日便是秋收时节,积粮练兵才是正道。保一县乡民,才能保几县百姓,否则州县皆不可保。学生认为李先生年纪虽小,但今日说的一番话都有些道理。”

  “胡说八道!”

  一名士绅不服气,梗着脖子走到李牧面前本想大声质问,但眼见周围大胆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壮起来的声势又蔫了回去。

  他来到马侧小声质问,“我们前前后后给你数万两银子,你就这么答复我们的吗!”

  “我拿你们钱粮,不代表替你们驱逐分田的百姓。你们给我的银子,是叫我出兵夺城的钱。”

  “这、这跟说好的不一样!”

  士绅们急得原地跺脚,他们本想说县城其实无所谓,最主要是他们的田土、钱粮被奸民抢走了,他们希望李牧出兵杀死奸民,把他们的财产夺回来。

  但考虑到围观群众甚多,这种话露骨又政治不正确,于是一口咽了回去。

  “什么不一样?你再回想一下当日我答应你们的时候,如何说的?”李牧好心补充道,“待我过些点齐人马,备好粮草兵器,就立刻北上夺回商城!眼下我夺回了商城,再释放贼寇与乞活军修好,保住商城一方平安,我哪一句食言?”

  “可是那些田土咋办,我在光州的良田全被贼寇吃了啊!”这士绅快要急哭咯。

  “我只管商城事,外地事我无能为力。”

  另一名商城本地的士绅抓住机会,“我是商城本地人,我家的粮仓被奸民搬空了。家中佃户最近吵吵嚷嚷说六成租子给不了,只交三成租子,全被乞活贼教坏了李老爷不给外乡人做主,总得替我们本地乡绅教训奸民吧!”

  “六成租子确实太高,最近年景不好,能给你三成就不错了,你就知足吧……万一把人家逼急了,别人杀你全家,我再带兵过去那也迟了不是。”

  “不是,李老爷怎么能慷他人之慨,白花花的钱粮损的都是我的家业啊。”

  “既然是你的家业,还要我来出力解决?你知道这些大兵一天的嚼用多少钱粮么?你知道吗?”

  李牧一番舌战群绅,说的他们纷纷哑口无言。

  甭管士绅们如何巧舌如簧,说到最后李牧就一个态度:不拒绝,不主动,不负责,不出兵。

  拿你钱粮≠替你报仇。

  贼寇他是要释放的,毕竟所谓的“贼兵”都是他李牧的人,放出去给普通人看看,李牧是不杀乞活军的大好人,也不会改变“分田的现状”。

  然后刷完存在感的乞活军玩家,再转头回来换个脸,摇身一变依旧是县城上下的干部、守卒。

  百姓都会觉得这批李老爷派驻的人,除了脸不一样,其他的口音、习惯、做事风格都与先前一模一样。

  若是以后王师抵达豫南,“心向大明”的李牧倒是愿意派兵协助。

  现在嘛,加固城防自保才是重中之重。

  李牧死皮赖脸的态度叫一众士绅又急又气,只觉得一拳打在棉花上,但他们又没什么办法。

  只能寄希望于第二条路,联名写信给驻扎襄阳的六省总理熊大人,希望他能催促官军南下剿灭乞活军。

  到那时李牧这小子也就没理由拖延出兵了,纵使他再拖,他们也能借助官军的力量一起下乡“除奸”。

首节上一节49/3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