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288节

  甭管他们是好妖,坏妖,至少他一家老小的性命保住了。

  如果说豫南州县的基层胥吏确实是妖怪安插的,那说明在这群妖怪的治理下,起码不是一件坏事。

  于是某一天,李牧麾下的政治保卫局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报干部。

  他协助李牧“横扫”黑旗营周边所有暗探。

  不管是当场宣誓效忠的,还是宁死不降的,最后都会“自愿”成为黑旗营的一员。

  而那些明面上的朝廷官员,却丝毫没有察觉到情报网络发生了什么疏漏,只当陈靖安去山区查了十几天,只查了点皮毛而已,殊不知大量“忠诚派”细作正在被渐渐腐蚀……

  就在李牧刷新自身的情报班底时,远在天津的海港却忽然收到警讯

  官军水师阻停一批陌生民船。

  水兵们迅速登船调查民船的乘客,这才发现船上衣着华贵之人,竟是朝鲜的两班贵族。

  作为人证的他们,亲自坐船来到京师告御状。

  他们要告大明背嵬军,助纣为虐,襄助朝鲜暴君搜刮民脂民膏,害得朝鲜八道民不聊生。

  而这份关乎背嵬军的重要情报,也很快送到京师里,等待部堂高官与大明天子裁决。

第315章 君要臣死,臣就是不死

  收复辽东的大功臣居然跑去朝鲜为非作歹?

  听闻急报的朱由检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背嵬军可是高呼“帝皇万岁”、“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在熊岳驿打碎满清国运、收复辽东数百里的大英雄,怎么会堕落成烧杀抢掠的恶贼呢?

  当初他收到背嵬军入朝的情报,只当背嵬军“杀猪瘾”犯了,就是要爆杀野猪皮。

  那时也有不少文官弹劾背嵬军“无令擅动”,这不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能敷衍过去的。

  你背嵬军收复辽东,已是功高盖主,还想建功立业如何了得!

  难道想变成第二个占据辽东的“满清”?

  朱由检倒是不担心背嵬军的忠诚。

  他对一些寄予厚望的重臣一向给予百分百信,尤其信任能打的忠臣。

  以前他相信袁崇焕,后来相信杨嗣昌,如今信任洪承畴、李牧、章献忠,不受他待见的孙传庭、卢象升已经被打入诏狱……

  他并不轻易相信所谓朝鲜两班的“谗言”,万一是哪些奸臣找来的托,想让他变成冤杀岳飞的赵构呢?

  于是他派出缇骑赶赴天津,快马加鞭带来一批“知情人士”。

  两班贵族们一见到大明高官便哇哇嚎哭,大声控述背嵬军的暴行。

  两班们声称,背嵬军虽然驱逐了鞑虏,但没多久也成了“鞑虏”。

  背嵬军在朝鲜为非作歹,勒令朝鲜筹集百万石粮食以作“谢礼”。

  还要求每个月献上一千名美貌少女,供他们日夜折磨享乐,每次活着回来的少女十不足一。

  钱粮与女人稍有怠慢,背嵬军便要拔刀杀人,杀着杀着就把人全家屠灭,甚至把人脑袋当蹴鞠踢。

  这短短数个月,被这些“兵匪”害死的无辜之人不下十万。

  背嵬军还襄助朝鲜暴君上位,以此联合起来榨取朝鲜的钱粮财富。

  各种苛捐杂税层出不穷,什么拉屎税,烧柴税,偷懒税,蓄奴税,万万税……

  贵族们实在不忍百姓受苦,便一起劝谏背嵬军收敛一二,也该返回辽东故土了。

  可谁知背嵬军兽性大发,抡起铁锤大杀四方,那一日光是被打死的“清流”就不下百人。

  随后义士们实在忍受不了暴君的残忍与背嵬军的贪婪,选择揭竿而起,全国八道群情激奋。

  谁知那背嵬军根本没有人心,宣称一人造反,全村屠灭,一村造反全乡十一抽杀,一乡造反全县十一抽杀。

  甚至在攻城时以百姓为前驱,或野战时用百姓作人盾,使得贵族们不忍放箭射铳伤害百姓,导致贵族军一次次战斗失败。

  短短时间内,正义的贵族军全面溃败,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才跑来天津避祸,恳求大明天子为他们做主!

  朝鲜贵族们在朝堂上声泪俱下,说得绘声绘色,甚至有人想到“悲剧的细节”一度哭晕过去。

  每一例悲剧仿佛就在眼前重新上演,惹得大明群臣们义愤填膺,痛骂背嵬军闯下弥天大祸!

  朝鲜贵族拖家带口来大明告状,背嵬军的恶名从朝鲜到京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天朝上国什么时候穷到需要搜刮藩属?天朝的体面何在?

  一瞬间,封建大家长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大臣们齐刷刷上奏,请求陛下严惩背嵬军。

  擅自调兵,残害藩属,搜刮民财,奸淫掳掠,屠杀民众……

  任何一桩罪行都足以判“弃市”大罪,更别说这些罪行都发生在一部军队身上。

  其主帅甭管立下多大功劳,都必须严惩。

  有人建议宣『章献忠』进京自辩。

  交恶双方当着群臣对质,总有一方暴露真假。

  如果章献忠是忠臣,正好任命他整顿宣府、大同军务,把他与背嵬军悍卒分离开来。

  届时没了主帅的背嵬军,必如当初没毛文龙的东江镇一般四分五裂,方便大明“各个击破”,以此掌控辽东。

  倘若章献忠是奸臣,就当场拿下交给三法司会审。

  念及对方为国屡立战功,就免其死罪,流放云南瘴疠之地,以此安抚朝鲜“冤死”的数十万军民,大明上国的体面也就保住了。

  当然,也有人反驳道,“若是章将军诈称患病,迟迟不肯入京,又该当如何?”

  拥兵自重的军阀最在乎自身安危,比如说死前的左良玉,辽西的祖大寿,鞑子入寇时的山东官军,以及各种背刺友军的军头们……

  “若是章将军不肯入京,便是他心中早有不轨之心,臣请陛下早做打算……”

  如此一来,朱由检就该头疼了。

  他暗骂这些虫豸但凡争点气,自己何至于倚重那三四支悍卒,使得他们的权柄越来越大?

  他也想有人可用,奈何文臣武将打败仗有瘾,他不用那些将领也不行。

  藩镇藩镇,朝廷最痛苦的便是削藩问题。

  这问题轻易动不得,一旦到了必须要动的时候,已经是走钢丝的危险境地。

  西汉七国之乱,唐末藩镇火并,皆因藩镇而起,又因藩镇而落。

  朱由检回顾自己手里的牌,心说果真要削藩的话,自己如何压制背嵬军悍卒?

  要知道大明此时能打的部队靠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宣大、蓟镇边军,大明京营?

  他们屡次被明廷调来调去,一会到这里镇压流寇,一会急行军北上抗击鞑虏,频繁征战好几年,已经是兵额急缺,战马亏损。

  更别说还有皇帝微操,一次性在杜家屯葬送数万精锐,使得“忠诚派”元气大伤。

  眼下各路将领都在努力征募新兵,不是在收复辽西走廊的诸多卫所,就是被调往河南打乞活贼。

  西北边军?

  他们在围剿闯贼,双方在关中一带来回拉扯,能保住西安周边稳固已是超常发挥。

  北方的游牧部落每年都要入寇劫掠,如今还多了满清残部,使得边军压力更大,根本没有额外的机动部队。

  南方官军?

  他们在全力围剿长生贼与西贼,请求额外拨款的奏报不断传来。

  朱由检耳边一直在回荡,加饷,练兵,补充粮草弹药,募兵……

  饶是亲临前线参加了辽东大决战,他仍然不解为何贼军能输个十回八回,每次被击败都能迅速卷土重来。

  而他大明官军就连一回都输不起,打输一次就要花费数倍的代价重建?

  贼寇的钱粮为何能无穷无尽,甚至有余裕发粮食蛊惑奸民?

  他不懂,明明辽东都被收复了,怎么各地流窜的贼寇反而越来越多了。

  黑旗军?

  黑旗军西北是乞活贼、野狼贼。西南是长生贼。南边是西贼、革左五营。

  东边的南直隶官军又不堪使用,这些将官一会说自己坠马需要静养,一会说兵新募不堪用。一会又说贼军势大,自己只能勉力守城,否则南京失,大明半壁财税之地都将丧于贼手。

  可怜的黑旗军竟是被贼军与虫豸团团包围了。

  下面递上来的双重情报也说,黑旗军老兵损失惨重,战斗力已不足半年前的三分之一。

  而李牧为了报效朝廷,打算出兵讨贼,差点当场斩杀一员劝谏的心腹。

  朱由检不禁赞叹道,这世上只有李卿始终如一的忠!

  哪怕对方深陷贼寇包围,也不忘效忠大明,效忠他这位君上。

  只是朱由检年纪太轻,最年长的女儿也才十岁。

  但凡女儿年长几岁,他一定把李卿收作驸马。

  即使有驸马不能委以军政要职的祖制,他也能让李卿为他训练强军,永保大明江山社稷。

  可惜,他女儿还是太小了……

  回想起着全国各地的紧张局势,朱由检忽然意识到

  全国各地的官军就像摆在棋盘上的棋子,全都被锁死不能动弹一步,哪里都在爆发大战。

  无论他想抽调哪一部的官军,都会使得贼寇腾出手来攻城略地。

  唯一可以机动的部队也只有辽东的背嵬军,后者却私自跑去朝鲜大闹一番,变成难以调用的“刺头”。

  朱由检抬眼平视前方,群臣们正在围绕着“背嵬军”争论不休。

  眼下驻扎辽东的官军,都是大明各地调来的客军,以及一些回归故乡的旧辽兵。

  他们与背嵬军互相“牵制”,不至于叫背嵬军一家独大,可一旦削藩开始,辽东局势势必糜烂……

  朱由检心中自问,那个冒死驰援辽东,履立惊人战功的章将军会是奸臣嘛?

  朱由检多么希望章献忠只是管不住骄兵悍将,朝鲜两班说的也是夸大之言。

  待朝廷的旨意达到,对方自愿入京,听从陛下调遣,一切内战都不会发生……

  大明还是那个大明,贼寇将被强军们剿灭,他朱由检就是中兴大明的“明君”!

  直接绑架章献忠是不可能的,前车之鉴的例子犹在眼前

  袁崇焕当年带了些许亲兵,直挺挺登陆东江镇大本营,不费吹灰之力带走毛文龙,到周边地区勘探地形。

  双方一度相处的非常融洽,就像上官来检查,交换一下战略部署的和谐模样。

  可接下来,袁崇焕忽然命令左右控制住毛文龙,然后宣布对方犯下各种罪行,径自砍了对方脑袋。

  随后简单粗暴把东江镇分成四部,这四部后来也陷入“各不服从、自相残杀”的境地。

首节上一节288/3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