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211节

  趴在地上的鞑子还想起身反抗,黄子龙跳上去以身体强压,刚要握刀割断敌人的后颈,奈何鞑子挣扎幅度太大,搅得他根本握不住刀。

  “狗鞑子去死!”

  他干脆丢掉钢刀,挥拳猛揍鞑子的后脑勺,打了几拳发现破不了头盔的防,于是改换位置,猛击对方的后颈下摆以削弱挣扎幅度。

  “啊啊啊!”身下的鞑子发出一声怪吼,挥舞着拳头猛击黄子龙的侧腰。

  这时黄子龙感觉腰侧隐约吃痛,定睛一看才发现鞑子手里藏了一把短刀,几乎沾满鲜血。

  尽管身上的布面甲保护了他的要害,但短刀轮番的刺击还是命中甲片的缝隙扎破腰腹。

  “狗娘养的鞑子!”

  黄子龙死死压制鞑子的持刀手臂,忽然想起自己在小腿军靴位置藏了一把小刀,那是某位大佬提议的。

  “多带一些副武器,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伸手探向腰后位置,掏出小刀的瞬间让他有种莫名的庆幸,大佬诚不欺我。

  他握紧小刀狠狠扎向敌人的脖颈,只听噗嗤一声,一股热流喷溅脸上,热乎乎的鲜血像是不受控制一般,忽高忽低地喷涌而出。

  身下挣扎的鞑子动静渐消,口中发出窒息般的绝望哀嚎。

  黄子龙大口喘着粗气,努力将匕首搅动一下抽出来。

  一种劫后余生的轻松感灌满全身,就像跨过一道门,眼前皆是坦途大道。

  敌人脖颈的鲜血还在缓慢流出,他用敌人的衣服擦尽双手,捡起地上散落的钢刀,道具包与粮袋。

  他踏出房门,突破手、吕小布等人刚刚抬起鞑子的下巴,抬起腰刀架在敌人喉头狠狠一拉。

  这处不知名街巷的厮杀结束,其他城区的巷战也基本落入尾声。

  战狂玩家只觉得没杀爽,还要再杀十倍鞑子才够劲。

  而那些“文职魂”、“种田魂”的玩家立即扑向鞑子的各部衙门,搜刮公文档案,就像萧何进入宫室,先收取秦国的档案文献一样。

  杀伤敌军获取军事胜利固然重要,但考量战后稳定辽东秩序也同样重要。

  人口户籍,地理图册,法律条文等等文献资料,有助于明军,或者说背嵬军日后控制辽东各地。

  这辽东注定是背嵬军的辽东,而非大明的辽东!

  各部将官吩咐士兵抢占城内各处要道,一面让火夫抓紧时间做饭,给将士们吃点东西补充体力小憩一会,一面抽调尚有余力的精锐团团包围最后的鞑子据点

  沈阳皇城。

  有些吃完糊糊,一看见体力状态恢复成“跃跃欲试”的玩家,就开始尝试攻打皇城。

  这些战狂疯子连爬墙梯都没有,就用手指扒拉城墙石砖的缝隙,企图以这种滑稽的方式攀上去杀敌。

  甚至有些玩家手持刀剑钉锤一个劲砸门,似乎觉得鞑子皇城的城门是纸糊的。

  “杀汉狗!”皇宫墙头的守军立时抛下铳弹箭矢。

  尽管玩家的披甲率很高,但是鸟铳与重箭近距离穿透力却是破甲的,不断有玩家中箭暴毙。

  若是玩家用愚蠢的强攻方式攻打皇城,势必付出惨重的代价。

  沈阳的大多街巷基本拿下,这都到摘桃子的阶段,就没必要再添伤亡。

  毕竟玩家再厉害,每人的总复活次数都是有限的。

  该狂乱的时候可以疯,但该节省的时候就该节省。

  “后退!后退!”

  一些队长赶紧顶着盾牌,把杀红眼的玩家弟兄给拉回来,以免被鞑子鸟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有火炮优势!不用强攻城墙!”

  “我他娘的红夷大炮呢,给我拉上来!”

  箭矢与火枪弹丸在空中飞舞,时不时传来一阵小炮喷发的巨响声,『何鲁司』缩了缩脖子,躲在缴获的盾车后方小心观察战况。

  他不敢相信鞑子全面溃败之后还有反抗意志,这说明逃回皇城的老兵精锐占比很高,而且留存相当可观的火器装备。

  要知道攻城方最怕的不是厚墙兵多,而是守城方装备破甲火器。

  饶是你的甲胄再厚,也挡不住鸟铳一击超度灵魂,只要有足够的鸟铳与弹药,对抗数倍的冷兵器部队简直毫无压力。

  铝热剂都在攻打城门时用光,红夷大炮也在搬运过来的路上。

  不过他们倒是不用急,辽阳方面还没发现黄台吉北返的踪迹,就算再耗几天也无伤大雅,反而可以借此时间清扫残局。

  清扫战场的繁琐人力工作交给随军作战的民兵。

  民兵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跟着战兵或许能混到一两个击杀,但是搜刮战场尸体,戳死漏网之鱼的活还是能干的,也顺便锻炼见血的胆量。

  投降的俘虏超过两万,有汉民包衣,朝鲜人包衣,还有一些被迫应召的朝鲜士卒,该杀的不该杀的都一一挑选出来。

  何鲁司扭头看了一眼,便看见玩家连续拽拉甄别出来的俘虏,拖到铳矢横飞的皇城脚下。

  “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你们入辽中平原造下的杀孽,今日该还了!”

  玩家猛士勒令哭喊震天的俘虏跪下,然后举起大刀劈砍下去,数百颗旗丁包衣的脑袋应声落地,犹如成熟的苹果下落滚满一地。

  何鲁司心说敌我双方仍在激战之中,这个时候处决俘虏稍有不慎就会被流矢流弹击中。

  这不,好几个玩家连中数箭,半身被射成刺猬还犹自叫骂着,恍若打不死的小强。

  “快来人帮忙!来推炮!”

  红夷大炮的炮车深陷尸山血海。

  玩家与明军杀的又快又猛,却给自己留下重重死尸障碍,饶是战斗较少的街面也有血水泡透的泥泞土浆,许多炮车的轮子深陷血泥。

  炮兵组玩家的呼唤声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有些正在处决俘虏的玩家才用钢刀把鞑子后颈砍出一个豁口,还没把人砍死,就转头离开去帮忙。

  只留下将死未死的鞑子呕出一滩鲜血,趴在地上静静等待剧痛的折磨直至死亡。

  玩家与民兵协同挪开沉重的尸体,接着铺设一面面盾牌充当“履带”压住泥泞的地面。

  染满血污的车轮压上盾牌发出吱嘎脆响,历经艰难才抵达皇城之下。

  “我们的大炮来了!”玩家们精神振奋,数门红夷大炮与十余门各式口径小炮尽皆推送至皇城四面。

  不等将官命令,炮手们便接管火炮开始装填弹药。

  “攻城炮装填完毕!”

  “开炮。”

  指挥官一声令下,炮兵们纷纷点燃火门的引线,沉重的火炮猛地向后连退数米。滚烫的炮弹飞出一团浓密的白雾,混杂着火药爆燃的动能撞向城墙的石砖。

  皇城厚墙的砖石剥落,碎裂的砖屑四处飞溅,炮弹的冲击轰隆仍在响彻,一点一点在城墙上留下冲撞的痕迹。

  “火炮复位!”数名玩家连忙上前,将后退数米的炮车还原方才的位置。

  其实这种近距离轰击已经不在乎命中率,只要调整好炮口角度,随便一发都能命中皇城墙体。

  火炮装填的过程仅有短短一分钟,但对于血战心切的玩家们来说却是度秒如年一般,恨不能瞬间铸造一门乌尔班大炮发射一枚巨弹,轰塌皇城的城墙。

  玩家们待在原地恢复体力,眼睛死死盯着前方不断剥落石块的城墙,随着穿透的空洞愈发变大,玩家们都紧紧握住手中的刀。

  诸多大小口径的火炮轮番轰击皇城的城墙。

  黄子龙看着城墙几段在炮击的削磨下不断变薄,昂奋的心脏仿佛渐渐从胸口提到喉咙。

  他扭动面容,活动一下脸上的肌肉,跟着前方的玩家推着盾车缓缓前进。

  咚!咚!咚!

  炮弹击中城墙发出的闷响恍若巨人在敲打热血战鼓,让每个玩家心中的血液律动仿佛都在跟上战鼓的节奏。

  靠近西面的一段城墙出现空洞,黄子龙看见某段墙体的石砖几乎快要破穿,心中隐隐泛起一阵没来由的低喝。

  八十,八十,八十,仿佛有建筑工人正在手持大锤砸击墙面。

  腰后受的伤被临时包扎处理,黄子龙一手握着腰刀,另一手握着不知从哪捡来的三眼铳当锤子用。

  他跟所有玩家一样,从炮击,换弹,冷却,炮击……等了很久很久,仿佛等到花儿都凋谢。

  一颗炮弹忽然再次命中豁口中的空洞,只听轰隆一声响,空洞上方的墙体平面瞬间崩塌,站立其上的鞑子跌落下去,扬起一片浓密的烟尘。

  待烟尘缓缓散去,黄子龙双眼猛地瞪大,皇城的一段缺口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啊啊啊啊啊!”黄子龙与兄弟们争先恐后发起冲锋,甚至有人要在空洞处自己先打起来。

  谁都想做第一个俘获鞑子家眷的“猛男”。

  “快去救主子!”退下城墙回守的侍卫、健妇们拼命挡在宫殿之前,用血肉之躯阻挡玩家前进。

  “该死的,给我滚开!”

  黄子龙抡起钢刀与三眼铳砸击敌人,飞溅的鲜血扑到脸上,热热的。

  然而无论明军如何攻杀,就是不能闯入宫殿一人,忽然宫殿的大门猛地推开,喷出一股热浪与黑烟。

  殿内已然燃烧起来,冲天的火苗吞噬着梁柱,不断向屋外房檐扩散。

  眼见诸位福晋、阿哥、格格安详地躺在地上好似陷入沉睡,由干柴蔓延开来的火焰充斥整个宫殿,那些拼死抵抗的侍卫健妇顿时释然。

  “主子都去了……”

  于是他们也都抬起刀剑自刎殉主,饶是继续抵抗的侍卫也都被明军杀死。

  随着最后一个侍卫被砍死在地,所有明军、民兵不由自主望向“躁动”的皇城,双眸中倒映出熊熊燃烧的滔天大火。

  包裹宫殿的火焰继续蔓延,像是一条火龙为庆祝节日而肆意扭动身躯,将一个个凡人献上的“宫殿”吞入腹中。

  至此沈阳全城彻底拿下,压迫在辽民肩头的一座大山终于垮塌。

  所有出身辽东籍的将士们顿觉浑身一松。

  明明空气中弥漫着火焰、硝烟、血腥混杂的复杂味道,他们却还能嗅到一股轻松愉悦安宁的气味。

  即便接下来要面对奴酋的主力大军,或许还要历经一波三折,撤后与其他伐清大军会合,但他们都知道家乡已经在脚下。

  昔日遥不可及的回家梦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

  而带给他们希望曙光的是背嵬军将士。

  所有辽东籍的将士们不由得振臂高呼,他们高呼着背嵬军的名字,发自内心地挥舞着镶黑旗帜,将那些背嵬军勇士抬起来抛到空中。

  他们高喊大帅的名字,称赞多位副帅的智慧,赞美背嵬军士卒与所有参战将士的勇敢。

  “荣耀属于天生战狂!”

  “荣耀属于复辽勇士!”

  “背嵬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背嵬军万岁!”

  但那些随军的文官却感到一种不详的感觉,背嵬军高涨的声望似乎已经到有点危险的地步。

  若是朝廷顺利收复辽东,那出身辽东籍的背嵬军将在辽东拥有远超鞑子的声望,甚至能压住朝廷的光辉。

  功高盖主,非社稷之福啊。

  ……

  与此同时,黄台吉的主力大军终于抵达连山关,只要二百里就能达到沈阳。

  黄台吉望向北方,心中默念着某个女人的名字。

首节上一节211/3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