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第197节

  多出数县地盘的人力、财力、物力,他这位平贼将军的嫡系兵马也该扩一扩。

  原定一万六千战兵扩编成两万五千人,依照某些玩家建议,按照清末北洋军编制改组,暂编两镇兵马。

  前后左右中五营的旧制,暂时放在民兵身上使用。

  所募兵员既有民兵优选的精良兵士,亦有面向州县招募的壮丁。

  表面上李牧是在招募辅兵,实则是按照战兵的标准精选勇士,而表面上挂着“乡勇编制”的四万民兵保持不变。

  应募壮丁限16岁至25岁,若是入伍打过匪寇的,特殊工种的,识字较多的,可以放宽年龄至30岁。

  周边地区人人皆知黑旗营不吃空饷,不喝兵血,军中也无欺辱打骂,伙食也相当充足给力,于是纷纷前来应募。

  不过数月时间李牧的扩编计划便顺利完成,甚至还有额外的壮丁想要讨口饭吃。

  招兵干部只能叫他们先做劳工、矿工,利用闲暇时间到李都督创办的夜校识字,或许以后就能被优先录取了。

  军工与铁路方面也在稳步推进。

  月产线膛燧发枪达到一百支。十二磅野战炮与二十四磅攻城炮可以满足两镇战兵需求。

  刀矛盔盾之类的基础武器早已不缺,不仅能满足所有黑旗营战兵,更能覆盖四万民兵。

  各处战团的发育也是蒸蒸日上。

  长生军夺取襄阳府、德安府、黄州府大多数州县。乞活军与野狼军拿下南阳、汝宁所有府县。

  前者挣来的天命值全部补充复活储备,交给辽东背嵬军造作。

  后者换取的天命值召唤出一千五百新玩家。

  李牧犹记得当时背嵬军刚刚堵在清兵背后,局势尚不明朗,谁也不知道战斗会打成什么样。

  而这批玩家不像以往新人那般热衷杀鞑子,反倒是以种田、文职兄弟为主。

  四百人不加任何战团,而是去各战区县村做干部。

  五百人闷头在主基地开始干活,想着早些买出探索券,前往更远的南方乡村潜伏起来发动群众

  重现长生军前身,湖广游击队组织农民暴动,以及组织乡民给乞活军运粮的辉煌。

  两百自由人啥也不选,自由地享受大明末年的一切内容。

  一会干干农活,一会去工坊做几天事,要不就是临时客串巡回法庭的护卫,见证县村百姓的百态人生。

  另外四百人看着战团玩家整日打打杀杀,只觉得腻味枯燥,想着下江南用非暴力方式闯出一片天。

  只要敌人不动用武力,他们就在规则内斗而不破。

  他们想获取商贸胜利,文化胜利,甚至想自考秀才、举人融入士绅阶层,从内部瓦解这些社会蛀虫。

  随着实控、间控地盘越来越大,李牧也觉得是时候放宽玩家的探索范围,提升玩家的自由度。

  李牧将黑旗营实控区域设定为“核心区”,核心内所有玩家任意行动,只要遵守规则,哪怕上高山下冰河也不限制。

  核心区外围的两府之内,设定为“限制区”

  所有声望值超过一百的玩家无需参加战团,也无需购买探索券就能自由前往活动。

  这意味着过去不加战团,就不能涉足的地区都能前往了。

  限制区更外一圈的大明府县设定为“危险区”,玩家需要购买初级探索券,亦或是领取李牧发布的特殊任务才能前往。

  至于大明国土之外的异邦设定为“禁地”,玩家需要购买高级探索券,亦或是声望值超过五百,最少一百人结伴才能前往。

  考虑到新版本内容更新之后,势必出现不少老玩家脱离原先战团,李牧打算到时候提升战团10%的收益和权限,

  当然对待这些脱团者也要榨干最大价值。

  李牧选定湖北、江西、皖北诸多府县乡村,安排诸多渗透基层的暴动任务,希望玩家探索远方的同时,能给他多“腐蚀”一些农村乡民。

  另外李牧打算新添一种新的数值『勋位』

  作为日后给玩家赐予爵位,分封海外领土的依据。

  正所谓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没有在战团“服役”立过军功的,没有在县村老老实实当干部服务一定年限的,没有联合种田、攀科技,创造足够多价值的……

  就没有足够的勋位参加未来海外封爵、封地的评比。

  想要日后在异邦当个爵爷,过上腐朽的领主生活,真正意义上高自由度建设发展自己的领土,采纳什么领土制度都行……

  那就专注当下,安心为他李牧卖命。

  李牧深知海外封地这块大饼,应该能狠狠拿捏玩家们的心。

  就在李牧“谋算”玩家之际,忽然听见衙门外有玩家来报。

  秘密研制的“新式武器”基本成功,等着引导人亲自去验收。

第237章 你的目光(二合一大章)

  秘密研制的新式武器?

  李牧心说自己知道的特殊项目,也就那么几个。

  山间谷地的铁路在铺路,不过时不时就得跟“扒路人偷铁贼”对抗。

  飞艇的早期柴油机在研发,可供早期柴油机使用的花生油等燃料也在慢慢储备。

  冶炼钢铁的产量稳步提升。

  还有玩家尝试研制多管排放枪“蒙蒂尼机枪”,这玩意好似机枪版本的“大号左轮”,可替换式弹仓,受训的枪手可做到每分钟200发的射速。

  只是被卡在枪管材料上一直没有进度,而且一旦研制成功,后勤弹药组一定会疯狂。

  工业项目多了,就需要工业原料和技术工人,这都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没钱就得加大经济投入赚更多钱。加大投入又得雇佣工农劳力干活,人多又缺粮食。

  缺粮食就得花钱买、垦殖更多荒地,又需要更多地盘与人口支撑粮食、手工需求,需要地盘就得招兵去扩张,而士兵需要配备武器甲具,又需要扩大武器产能、上马更多工业项目……

  李牧顿觉治理地盘像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又像是坐上一辆高速动车停不下来。

  如果治理国家能像游戏一样随便点几个按钮就好了。

  “还请引导人前往山中禁区一观。”研发组的玩家兴奋地傻笑,犹如苍蝇般搓搓手。

  此言一出李牧顿时了然,还有什么武器非得前往山沟沟里看,必定是超出时代背景的特殊武器。

  就算被山民看见传出去,也只会被当成“天方夜谭”。

  “前往军事禁区的路途不近,我得准备准备,另外把黑埔军校第一期还没毕业的军官一同叫上。”

  ……

  曹二过去觉得自己是个穷鬼命,别说衣锦还乡孝顺父母了,多半会在某个人迹罕至的荒野成为一具路边饿殍,被野外牲畜啃食殆尽。

  是黑旗军在他失业穷困之际给他当兵的机遇,为他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引领他前往过去从没想象过的世界。

  那时他是个懦弱的瘦小子,衣衫破烂,气质颓废,一双满是泥尘的脚上找不到完整的鞋。

  如今他头戴一顶范阳笠,身着标致战袄,足蹬硬质皮靴,腰挎锋利腰刀,战时还会有鸟铳配发,活脱脱黑旗营战兵的威风形象。

  他从李氏家丁一路晋升为黑旗营辅兵,经制战兵,乃至黑旗营标兵。

  如今更因为表现良好,被选入“黑埔军校”第一批深造军官。

  曹二知道自己再培训一年半载就能晋升为军官,授予军衔少尉。

  他不懂少尉是啥,但别人说毕业就能授个把总职务。

  这年头的把总相当于百夫长,带兵有多有少,多的是二三百,少的时候一百来人,或者数十人。

  不过最开心的还要数工资与禄田。

  他从最初家丁的月薪一两,上涨至如今标兵的月薪二两五钱,名下的军功禄田已有两亩。

  若是他服役满六年选择退伍,亦或是禄田攒满十亩,就会全部发放给他。

  纵使他中途不幸战死,这份禄田也会分配给他的指定继承人。倘若烈士尚未婚配,那就给他过继一位两岁以下的孤儿传承香火,抚恤金与禄田也会交给烈士家人。

  随着收入与禄田越来越多,原先狗嫌人厌的曹二小子,如今也成了村里的香饽饽。

  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各种从没见过面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来攀亲戚。

  一会叫他帮忙介绍工坊岗位,一会希望他安排进黑旗营战兵。

  别说曹二办不到这些,就算能办到,他也不做,黑旗营的战兵爷们都被军规教训多次,绝对不许走后门!

  “咱们不仅是杀敌报国的武夫,更是保家安民的子弟兵!你们虽然做了吃军饷的官军,但不要忘了你们一日三餐的粮食菜蔬、兵备布匹来自何处,李大帅是你们的天!各行各业的黎民百姓同样是你们的衣食父母!”

  每日例行训练之前,黑旗营的教官都会高喊几声,“你们是谁的兵,吃的是谁的粮。”

  士兵们照例回答是:我们是李大帅的兵,吃的是李大帅的粮!

  军队轮流在闲暇时分扶助工农是李大帅定下的基本军规,说是要士兵牢记自己出身基层,屁股要时时刻刻坐在老百姓一边,不能忘记老百姓的疾苦。

  曹二倒是觉得无伤大雅,毕竟给老乡帮忙,干点做惯的农活比训练轻松许多,偶尔还能跟老乡们下棋聊天。

  老乡家里的闺女也会出来给大伙端茶送水,养养眼,总比在军营里憋着苦训要轻松多了。

  这不,曹二同个小队的兄弟,就是因为经常帮某个老农耕地、挖渠,悄悄跟老农的闺女好上了,年近三十却娶了个十六岁的年轻姑娘,羡煞旁人。

  由此,士兵们都把外出扶助工农的机会当成恩赐休假,一个比一个奋勇争先。

  除去扶助百姓的“休假”,黑旗营士兵每个月都能放假三天。

  只是曹二这次休假探家中途就停了。

  传令兵骑着战马急吼吼闯进村子,宣布李大帅下达的军事命令,要求曹二立刻前往“黑屯堡”集合。

  曹二不敢怠慢,赶紧收拾完行囊,在父母担忧目光的注视下离开老家。

  得益于村子的好位置,新修的官道得以贯通全村。

  新路再没有泥巴路的水洼坑洞,也没有过去的尘土飞扬,叫人直呼干净快捷。

  曹二沿着平整的官道行进,很快便看见坐落村头的“公共厕所”。

  曹二知道这是用水泥修筑的,但村民们都不懂,只觉得这玩意跟水泥路都很奢侈,也不知道官府哪来这么多银子修路。

  以往官府也就修修补补,平整一下路面应付一下上官巡视罢了,几场大雨过后又会是老样子。

  村民不懂这些有的没的,入选黑埔军校的曹二倒是学到很多。

  修路是方便交通物流,提高运输效率,大建公共厕所是统一堆积肥,提高农村整洁度,粪尿还能熬制火药所需的硝石。

  曹二每次休假回家,也是这般向家人解说宣传的,不管他们明不明白,起码给思想种子铺垫下去,总有一天会懂的。

  上面委任的“村长”带领村民新修水利,一块块平整的田地沿着水流向东延伸,许多田地早已挖好沟渠。

  这些新垦农田与水利工程不仅由村民建设,还有黑旗营战兵参加劳动。

  村民的农具也改良许多,过去简陋的木质农具,眼下几乎换成铁质,包铁的,耐用不说,工作效率都提高数倍。

  望着周围数里的村子与良田,曹二不禁感慨近些年村子的变化很大,而他自己的境遇也今非昔比。

  这一切都归功于李大帅与他的精兵。

  要是没有他们用心经营,商城这片靠山的穷县至今还在受盗贼、山匪,贪官污吏盘剥,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以下。

  而他全家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累死,饿死。

首节上一节197/3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