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姐总是这般不让人,可如今圣上临朝,周妃又倍受宠爱,这周郑氏虽说出身卑微,也非周妃生母,但听说二人情份非比寻常,连南安太妃与史家太君都要以礼相待。
家中虽有太妃娘娘在内,却又何必与她争锋呢?
再者南安太妃提这茯苓霜,原就为了炫耀的,或还存了让史家太君难堪之意...
祖母曾说,许是因往日荣府之盛压过了南安王府去,故而这二老面上瞧着一团和气,实有些不好说的嫌隙。
而如今贾府的世伯、世兄们都没了军职,怕是不如素昔光景了...”
上首的北静王妃丰唇微抿,杏眸流转,悄然览尽众人情状。
只见自家姐姐满面笑靥如花,如被众星捧月,而郑氏却螓首低垂,默然无语,又见南安太妃与贾母神态各有异样,稍作思索后还是柔声笑道:
“周淑人虽千金抱恙仍不忍惊扰贵妃娘娘,更何况于此事呢?
而姐姐和我还是太妃娘娘晚辈,更该如淑人一般恭谨才是,又怎好冒然相扰?
诸位亲长若都想要这茯苓霜,想来连太君也没有这许多,只怕还得去央烦太妃才是。”
贾母虽已不大管家中人情往来,也不知桂粤两地的官儿每年送来了多少茯苓霜,但听了甄瑜之言,又瞥见南安太妃老脸菊开,心中便知究竟:
想来这郭氏每年收到的孝敬也并无许多,便笃定自己也匀不出多余的茯苓霜与人,故而特意当众提及此事,好落自己颜面。
这老东西还真是越老越来劲了,自己当年可没这般变着法地去奚落她...
她一时微生恼意,正预备着寻个由头搪塞过去,又听到甄这般回旋,不觉暗暗赞叹:
甄家二丫头这一席话便既守了外戚本分,又解了自己之围,还以自谦抬举了那郭氏。
瞧着她平素温柔沉默,跟二丫头差不离的样子,实则比她姐姐更明事理呢。
等北静王妃话毕,众人微微生愣之际,贾母便顺势笑道:
“如今南安公正在东南,既是县官也是现管,这茯苓霜岂不要多少有多少的?哪是我家好比的?”
见南安太妃笑意愈浓,贾母话锋悄转,笑呵呵地道:
“我虽吃不惯这茯苓霜,不过如今听老姐姐这一说,少不得也要找老姐姐饶上一些,好让我那些孙儿孙媳妇、孙女外孙女儿也养养身子、增增气力,想来总该比人参养荣丸这些好上不少的。”
这史氏是在笑霍家子嗣不昌,还是在讽我为老不慈?
当年仅育一子,如今仅一个嫡孙女、一个庶长孙的南安太妃笑意一滞,狐疑地瞧了一眼贾母,心中嘀咕了两句,面上还是含笑应了。
而后见众人果然要称赞贾母慈爱,她便不动声色地抬手一指荣禧堂外早已搭好的戏台,随口笑问道:
“还不知史大妹妹今儿请的是哪一班儿,这大冷天的倒也难为他们了。”
众人悄然一静,邢夫人、王夫人并着尤氏、凤姐都是一愣,不由微露愧色,贾母却只呵呵笑道:
“老姐姐有所不知,家里儿孙们原都说要给我在后头建个花厅(注:原著中第四十三回才出现‘新盖的大花厅’),可我又比不得老姐姐爱热闹,只嫌太吵了便没应允他们。
不过老姐姐往后若是常来走动,我倒也乐得受些吵了。
至于这戏班...”
贾母说话间,她身后叠手盈立的凤姐早借着大袖遮掩,悄悄一戳身侧尤氏腰间,惹得尤氏娇躯微颤,抿笑转眸。
这个呆葫芦!按礼原就该你来进戏的,今日居中伺候的也是你家的人儿,怎好还让老祖宗转圜?
凤姐心中无奈,却又不好动作,只将一双凤目忽闪,直往门口瞧去。
尤氏美眸悄转,顺着望去,却见自家侍妾佩凤正在那儿侍立,这才会过意来,忙递去了一个眼色。
佩凤匆匆退去,片刻即回。
几乎是同时,外头戏班班主急急领着一众戏子登台参场,先高声报了自家堂号,又恭声问安、齐声庆贺一遭。
“和春班?”
堂上诰命们不用贾母解释,已然听得分明,一时纷纷称赞:
“如今都中四大徽班,便数和春班武戏最好,连太后老人家日前都召他们进宫献戏了。”
“可不是呢,听说他们如今的戏都已约到了中秋之后,若非老太君这等体面,哪家好这样轻易就请了来?”
.......
南安太妃觑着眼瞧了半晌,虽看不大真切,但她最是听老了戏的,只一听台上众人口声便知不错,此时也不由笑叹了一句:
“那些轴子(大戏)、曲子(昆曲)倒也罢了,只这和春班的把子(武戏)我却喜欢得紧,难为史大妹妹记着了。”
“我虽还记得老姐姐喜欢武戏,可这些却都是她们两个操持的,倒不用我费心的。”
贾母见南安太妃难得说了软话,心中也是受用,便陪笑回了一句,又唤了凤姐、尤氏上前。
众人自然满口夸赞了一番。
这戏班原是凤姐打发人劝退了原先的雇主,又多花了一倍的银子才请来的,面上自是坦然。
而尤氏实未留意南安太妃喜好,今儿也只是命人搭了个戏台,闻言便不觉双腮微酡。
外人虽不大能看出来,凤姐眼波流转间却瞧个正着。
她一行含笑谦逊,一行仍顺着贾母之言,将功劳分润与了尤氏,直让尤氏秋水盈眸,熨帖满怀。
说话间戏台下一个未留发的小厮早捧了戏单趋至阶前,先递给回事的媳妇。
这媳妇接了,才递与林之孝家的,林之孝的用一小茶盘托上,挨身入帘递与佩凤,佩凤又接了递与尤氏。
尤氏朱唇轻抿,美目流盼,歉意地望了眼身旁明媚嫣然的凤姐,方才托着走至上席,奉至二位王妃身前。
南安太妃笑着谦让了一回,点了一出吉庆戏文,然后又谦让一回,北静王妃也点了一出。
众人又让了一回,命随便捡好的唱罢了。
少时,菜已四献,汤始一道,和春班上下数十人和跟来各家的都放了赏。
大家便更衣(注:如厕雅称)复回荣庆堂中,另献好茶。
第158章 王妃心计
南北王妃说笑着吃过半钟茶,又略贺了贺元春的喜事,说了些天恩浩荡之类的好话。
一众诰命满心艳羡,也忙陪着感慨了番皇后恩德,又称赞了一遭元春的品格。
贾母早已笑逐颜开,口中只逊谢不已。
“这老东西大儿子从小荒唐到老,小儿子幼时跳脱,大时迂腐,眼瞅着也就这样了。
那孙子辈里我冷眼瞧着,也只她那大孙子还有些光耀门楣的指望,却也早早没了,偌大的贾府一时竟露出些后继无人的光景来。
不成想她那元日而诞的大孙女还真有些造化,竟得了皇后娘娘的青眼,一朝连升两品,即便放在女官之中,也是极少见的。
不提如今那新开的凤藻宫尚书竟是四品正职,只依着本朝旧例,五品宫女、女官出外之时,便可封赐夫人诰命(二品),若还有奉圣、卫圣之功,一品夫人也尽可封得。
再加上她们能递牌子入宫的恩遇,实和公侯夫人并无两样了。
元春那丫头才貌又皆是好的,往后纵是未得封妃,只要不归家嫁人,总能执掌宫内一司。
她在任时自不必提,出宫后也少不掉一个夫人诰命,如此就能为贾家再续上几十年族运。
呵,这老东西到时该能安心蹬腿了,反比我还要轻省了许多,也难怪她今儿作兴地要大摆筵席。
暧,我家大丫头样样都不比元春稍差,可我只她一个嫡亲的孙女,又哪里舍得送她入宫呢?
若能让大丫头嫁入皇室,我这心里才好安稳,可这又非得太后、皇后都点头才成。
太后跟前我去求个恩典也就是了,但皇后娘娘那儿...还得从长计议啊。
总不好和金家的【注:西宁太妃。原著中只有‘东穆(木)北水’,该是取四象之意,故本书设定为‘西金南霍(火)’】一样自讨没趣,如今都没脸见人了。”
南安太妃瞥了眼贾母笑得满脸褶子的高兴模样,心中既酸又羡,但想着日后自家孙女的婚事少不得要用上她家大丫头,面上也只好乐和和地陪着笑过一阵,又凑兴地问了问宝玉。
贾母便含笑回道:
“他早起非闹着要去东府陪客,我想着他那身子骨也未长成,哪好就吃酒了?没得还扫了老少爷们的兴致。
正巧今儿族里各房的女儿、孙女儿也来了不少,我索性便打发他陪着家中的姊妹们去了,趁便也给我看看屋子。”
她那个投错胎的宝贝孙子如今竟有了这般胆量?
我家那个生得本就差些,性子还极扭捏,往后岂不越发难比了?
南安太妃心里一个咯噔,佯作随意笑道:“既如此,叫人一并请来。”
“族中的丫头们原都是些小家碧玉,何曾见过你们这许多贵人,没的倒吓坏了她们,也难免唐突了诸位。
倒是我那三个孙女和外孙女、侄孙女还算见过些世面,想来该不会冒冒失失的。”
贾母一面笑着朝众人解释了句,一面回头命凤姐去将宝玉、三春和黛玉、湘云一齐唤来。
凤姐抿着笑儿答应了,正要去时却又瞧见王夫人回眸示意。
她立时便知究竟,看着满座金红,虽有为难之意,却也只好含笑探问道:
“老祖宗,我瞧着薛家妹妹很是端方有礼,并不像寻常姑娘家那般羞怯的...”
座上这些个个消息灵便,又专爱探听别家隐秘,薛家如今又官司缠身,哪好轻易见得她们?
我这儿媳妇未免太紧着她那妹妹了...
贾母心内悄叹,但瞧着面前小意可怜的凤丫头,却也只好扶额而笑:
“却是我给忘了,宝丫头既是薛公之后,又哪会差过我们这些人家的女儿呢?
还是你想得周全,就将宝丫头也一并请来罢。”
凤姐连忙领命去了,王夫人玉容沉静如常,对一旁邢夫人瞥来的目光恍若未觉。
你那妹妹虽是王家人,如今却只是薛家妇,操持着商贾贱事,更连一份敕命都无,莫非还想登堂入室不成?
邢夫人眉眼微横,一面矜持地轻抚着鬓旁垂落的璀璨珠串,心中正自暗哂,便听到上首北静王妃柔声笑语:
“薛家与甄家本是同乡世教,如今又同为充盈陛下内帑奔走,薛家婶婶既已上京,何不也请来一见?
还有珠大嫂嫂和蓉哥儿媳妇,今日也只匆忙见了一面,不知她们可还在忙呢?”
贾母见她笑吟吟得毫不尊大,更只字不提三人并无诰命,故而才不好登堂之事,心中自是感动。
因又有薛姨妈在内,当下她只略作谦辞,便让尤氏去前面厅中去请三人过来。
一众诰命中纵有些如邢夫人一般不太乐意的,但见是北静王妃亲自开口,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的。
这些旧勋老亲眼下好些都只是面上光鲜,家底非但远不及薛家丰厚,只怕连茯苓霜都吃不起了,却还总瞧不上人家。
家中若非曾祖父蒙上皇隆恩得封男爵,想来也该是这般光景了...
北静王妃杏眸微转,便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心中不由微微一叹,却也无暇多想,只因自家丈夫临行前的的特意叮嘱让她好生头痛:
王爷因要顾虑东平、南安两脉,又要在陛下面前避嫌,不便接触英夷之事。
因此让我借机来瞧瞧那唤章的孩子是何等性情,趁便再探问一番可是贾府欲要有所谋划。
只是那孩子我今儿也没能见着一面,便是想问也无从问起。
再者,南安太妃也出乎意料地登门庆贺,反让我不好提那英夷之事了…
她这正自为难,就见薛姨妈、李纨、秦可卿等人已来至堂中,当下暂抛开这节,自是一番见礼、受礼。
众人方才坐定了闲叙一回,凤姐也带着宝玉、三春和宝钗、黛玉、湘云几人到了,大家又见了,不过请安、问好、让座等事。
除了宝玉之外,众人之中有见过三春、湘云的,也有一两家不曾见过,至于宝钗、黛玉,她们更是头一回得见,一时都齐声夸赞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