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47节

  不然,他也无颜面对乡梓。

  而这个时代,没有一个士大夫会不在乎乡愿的。

  所以,哪怕陈金是蒋冕的岳父,哪怕他一向不喜杀戮,也在这时力主杀了陈金。

  “元辅之言,朕深以为然。”

  “然朕也非不记其功之人。”

  “只是陈金此人知其罪重,而得朝廷宽宥后,不但不悔改,不收敛,不收手,还变本加厉地勒索到了朕头上。”

  “此等巨蠹,朕能容,天岂能容之?”

  “所以,陈金虽可开恩,但死罪不能免,赐死,留其全尸,不罪其子孙,但抄其家,籍其赃款,以补国用。”

  朱厚回应后,蒋冕只得闭眼一叹,叩首谢了恩。

  “其次,内帑也是取自于民,故也不能随意挥霍,大行皇帝,还有太后和皇后还有贵妃们,都看着呢。”

  “所以,内帑只能是借于户部,不可直接拨于户部,而且得有利息,收利息不是贪利,是让外朝也要学着开源节流,别只知道指望内帑,而不把整顿财税弊政当回事。”

  朱厚说到这里时,梁储、蒋冕、毛纪皆一脸惊骇。

  “朕知道你们会说,天下皆为朕所有,朕何必要如此公私分明。”

  “但以朕看,这天下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公私不明!”

  “这天下要皆是朕的,朕是不是可以就能用民为重、君为轻的圣人之言,彻底夺天下富户之利,济天下贫困之民?”

  “国初为何设内承运库?就在于皇权之下,公私分明。”

  “朕现在也要首先强调公私分明!”

  “内承运库的钱可以借,但不能随便补他库之亏空,所以必须收利息,只是利息不能高,以免给户部造成太大的压力,使其不得不克削于民。”

  “只年收三分利即可。”

  “收上来的利息,加上天子六卫的租子,就用来养朕的亲军。”

  朱厚说后就看向了三阁臣:“你们以为如何?”

  “臣不敢瞒陛下,天下之士,多只愿陛下出内帑,而不愿陛下借内帑也。”

  “故如此,必众论言臣谄媚,臣老迈率朽,臣一人恐顶不了汹汹物议。”

  梁储回道。

  “你顶得了。”

  朱厚笑着回了一句。

  “臣的确顶不了。”

  梁储回道。

  朱厚加大了声音,道:“卿亦是股肱元老,顶得了!”

  “当然,朕也会帮你顶。”

  “朕可以撤天下各处镇守太监和市舶司以及采办太监,让外朝户部自己去经营这些官产!”

  朱厚沉声说了起来。

  说后。

  朱厚就瞥了梁储一眼。

  梁储等就因为听到皇帝要撤回在外各处太监,顿时一脸惊骇,内心兴奋不已。

  文官士大夫素来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太监外派,对地方士民敲骨吸髓。

  现在皇帝表示只要他们愿意以借贷的方式借内帑,就撤回太监。

  他们恨不得立即答应。

  因为撤回各地镇守太监,是一件能够让他们享誉天下的一件大功德。

  在这件功德面前,借贷内帑已算不上什么黑点了。

  毕竟借贷内帑而不是直接拿内帑,是可以解释的。

  那就是,天下皆忠臣孝子,怎能白取君父之财。

  历史上,除了织造局等少数外派内廷机构还有太监外,嘉靖就撤回了各地的镇守太监。

  但这并不影响嘉靖操纵天下之利,因为在如今商品经济越来越兴旺的大明,文官们争起利来,比太监与文官之间争利往往互相咬的更凶。

  像什么海瑞斗徐,虽然直接原因是海瑞本人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但背后也是士大夫之间的利益斗争,不然海瑞也不会被任命南直隶巡抚。

  因为那个时期,眼馋徐家之利的人是不少的。

  朱厚现在也打算学历史上的嘉靖,明面上表现出从此信任天下文官,而撤大量内宦回朝,让天下士大夫们互相去争抢,互相去卷。

  谁愿意给他分的利最多,谁最想着朝廷和百姓,他就让谁有更大的权势去争。

  只是这样的话,朱厚就得鼓励商业,也允许士民们去追名逐利,而不是像国初一样,要求士民们处处要有礼制规范,比如平民不得戴金银,商贾不得穿绸缎,普通士子不得乘轿。

  当然,朱厚现在要想让世风恢复到国初也是办不到的。

  一来从事工商业与各类服务业的非农人口越来越多。

  二来这方面产生的民间财富也越来越多。

  他只能顺势而为,还真不能逆势而为。

  何况,他也需要通过壮大商业和消费市场调整国策,增加收入,解决各种帝国危机。

  梁储等阁臣也知道这些道理,也承认天子采取的是名义上让利于天下官绅,实际上迫使天下官绅互相争权夺利更狠,而不再团结在一起与皇帝对抗,进而还会让皇帝得渔翁之利的阳谋。

  但他们没法拒绝。

  毕竟天下官绅总体利益怎么样,相比于他们自己可以趁着自己掌内阁之权,有皇帝信任,得天大的功德,以及可以让家族更加兴盛发达,也让国家更强盛,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梁储等皆没有言语,只在心里盘算如何保住首辅的位置与如何尽快成为首辅。

  “你们不是都说各处镇守太监与市舶司太监除了祸害百姓,于开拓官利、增加朝廷收入,皆无益处吗?”

  “那朕就交给你们外朝。”

  “你们外朝如果也不会开源,还不了朕出的内帑本钱,朕就只能继续靠内臣去开源。”

  朱厚继续说了个明面上的缘由。

  随后。

  他就问起梁储等人来:“你们总不至于希望朕真的还是靠太监去开源吧?”

  朱厚这么说后,梁储首先答道:“回禀陛下,臣不敢辜负皇恩,愿遵圣谕承办,无论天下笑骂如何,臣必须为陛下顶住!”

  “臣附议!陛下都这样信任臣等,臣等若还是让朝廷处于困窘之地,连半点皇恩也不能报,那就真是不知好歹了。”

  蒋冕回了一句。

  毛纪也跟着道:“臣亦附议,为臣者不能白受君父之慈爱,而既受了君父之慈爱,若不能报答,便是无能!愧为天子门生!”

  “很好,那就去办吧。”

  “朕先借内帑五百万两给户部,可分三年还。”

  “你们也不要说,无开源之法,连朕都知道,丝绸棉布这些单卖到日本去就能翻一倍的利,而天下之利里,内利虽不可擅取于子民,外利还是可以以经商去获得的,也是宣扬我中华之物华文盛,不可谓不美;而罗钦顺给朕的贺表里也提到一个办法,那便是清丈天下田亩,何况诸位阁辅皆是辅弼能臣,自会有更多生财之道。”

  朱厚说后就起身离开了这里。

  “恭送陛下!”

  梁储等接下来也离开了清宁宫。

  三人依旧是一路只慢吞吞的走,而不说话,一脸拧眉沉思状。

  直到回到内阁后,梁储才突然对蒋冕说:“御前我力主不饶令翁,实为乡情难违,还望公体谅。”

  “下僚岂敢怨公,家翁当年于广东、江西诸地的确做的过了些,只是为尊者讳,我不敢言也,幸而陛下隆恩,未责亲眷,亦只赐自尽,保全了体面,使我也能代养其家眷。”

  “眼下还是想想怎么还这五百万两的内帑之贷吧,虽说以此换得天下镇守太监等尽撤是值得的,只是怎么还,尚需斟酌。”

  蒋冕回后就说道:“海贸之利,你我是知道的,真要认真经营,三年连本带利的还了这笔内帑,是不难的。而对于清丈田亩,真要清丈出天下隐田,再允天下折色补税,所得之收入,用来还这笔内帑之贷,也是不难的。”

  “只是这都要损了富商巨户之利!”

  蒋冕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第59章 抄家拿人?跟我来!

  蒋冕最后这一句,让梁储和毛纪都沉默不已。

  “国库亏空,如果不打天子的主意,不打富商巨户的主意,就只能打百姓的主意!”

  半晌后。

  毛纪先开了口。

  一脸严肃。

  “可百姓已经到苟延残喘的地步。”

  “难不成真要克削于民,逼民造反?”

  “或者是失信于君父,赖了这笔内帑借贷,真背上欺君之罪?”

  “即便君父愿意受此委屈,身为当家之臣,又怎能坐视,外面逆臣贼子仗君威不严而生狼子野心?”

  梁储这时已坐在了椅子上,端起茶来,微微呷了一口,沉声说道。

  随后。

  梁储就将茶放在几案上:“所以,这个时候得罪富商巨户是唯一的办法。”

  “历来只要百姓不乱,他们这样的人就翻不了天!”

  梁储说后淡淡一笑。

  蒋冕和毛纪颔首,但又意欲再言。

  梁储摆手阻止了他们:“你们也别担心这事能不能做好,太傅不是要病愈了嘛,到时候请他回阁来主持此事!”

  “以太傅的威望,整顿天下之利,当不是难事!”

  让杨廷和回来?

  杨廷和真愿意回来损富商巨户之利吗?

  蒋冕和毛纪不禁对视了一眼。

  “我们现在只需要力促户部完成此事就行。”

  “到时候就看太傅愿不愿意回来。”

  “如果太傅愿意回来,就请太傅主持新政,扭转国库亏空之现状。”

  “如果太傅不愿意回来,我就先担着这事。”

  “待事成之后,我就退位让贤,使诸公可以辅佐陛下为太平盛世之治。”

首节上一节47/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