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336节

  所以,朱厚依旧让他负责军机之事。

  王琼起身回道:“启奏陛下,金吾卫已快到两浙,但备倭所用的行军之费,沿海各布政司还在筹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做好什么事,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钱财充足。”

  “这次保证东南稳定、加强内卫也是一样,让兵部也借三百万银元的内帑作为东南维稳专费吧,不只是给金吾卫用,还有各布政司的地方卫所军、巡检司、巡检所,要让他们发挥出充沛的勇力,也得给足钱粮,做好抚恤保障,不能只指望地方藩库留存。”

  朱厚言道。

  这时。

  诸臣听后皆面露骇然之色。

  因为他们是真不想外朝再欠债了!

  费宏也就忙咬牙言道:“陛下,又让外朝借这么多,朝野会沸腾的!臣等落个治国无方的骂名无所谓,但会影响陛下您自己的声望啊!”

  “是啊,陛下,而且朝廷中枢这样体贴,也会让地方更加放心大胆地去贪的!”

  王鏊这时也跟着郑重地说了起来。

  朱厚道:“朕知道!但你们不用担心这笔钱还不上,等这次出巡倭国回来,朝廷会收到一大笔矿产收入的,到时候,自会安定国内因国帑入不敷出严重而不安的人心。”

  费宏和王鏊等面面相觑。

  倭国矿产收入对他们而言太虚无缥缈了!

  虽然,他们知道这是锦衣卫带回来的确切消息。

  但他们还是担心这是假消息,什么石见大银山,很可能是锦衣卫为讨好皇帝,迎合皇帝,故意夸大其词。

  朱厚见他们依旧忐忑不安,知道如果不给他们吃颗定心丸的话,难免会让东南不安的同时,中枢也不安。

  为了先让中枢稳定,朱厚也就在这时开口道:“这样吧,如果出巡倭国没有发现大银矿,朕就把这次的三百万东南维稳款的债,本息皆免,诸卿这样总可以安定内外人心了吧?”

  费宏等互相看了一眼,心里大喜,忙顺坡下驴:“自然可以,臣等谢陛下体谅!”

  朱厚则微微一笑,他知道费宏这些文臣是宁相信自己这个皇帝会免债,也不愿意相信锦衣卫所奏的石见银矿是事实。

  接下来。

  朱厚则又说道:“至于沿海各司官僚会因此大贪的事,朕不怕他们贪,但怕他们不做事,他们要是在真有倭寇大肆劫掠东南时,而畏敌如虎、临阵脱逃,乃至助倭卖国,那朕就会数罪并罚,让他们把吞进去的都加倍吐出来,这话,也同样是说给你们听,无论中外,谁坏大局,谁就加倍承受惩处!”

  诸臣皆郑重地应诺,且都明白,这笔钱是不能截留的了。

  “另外,朕已派朱三南下以调查谢氏被灭门一案为由,加强对东南沿海官绅市井的查缉之事。”

  “总之,朕这次是既投了大笔钱,也派了许多人,还布置了出巡倭国的官兵,如果东南还乱,那就不只是外廷怀疑诸卿是否称职忠诚那么简单的事了。”

  朱厚说后就神色肃然起来。

  “陛下考虑万全,臣等自不敢大意怠惰,定当竭尽全力,若有疏漏,也甘愿先领罪受罚!”

  诸臣这时回道。

  朱厚颔首。

  且说。

  陆炳到了两浙后,就按照圣意,同朱五一起发展起更多的眼线来。

  从贩夫走卒到士绅官僚,皆有与他们暗中交通的人。

  这自然是陆炳钱花的多。

  比如专门花钱让一些百姓挑货去各处要道上贩卖货物,也比如在各市镇雇些老人打扫道路。

  所以,当入田亲诚、许真等,派人来到两浙频繁打探王阳明行踪时,就有锦衣卫的眼线把这事告知给了陆炳。

  陆炳知道有人在频繁打探王阳明行踪时就产生了警觉之心,也就立即先去见了王阳明。

第325章 朱厚的统治力,天子亲军控天下!

  在陆炳去见王阳明的时候,朝廷在其他方面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者备倭工作。

  南都的魏国公徐鹏举,是个热衷于研制火器的有志青年。

  自他从上疏请研制西洋火器后,朱厚就让他负责在南都督办南京兵械所,以供应南方诸官军军械,以节省运费,而不用从北方运军械。

  同时,这也是为了解决南京五军都督府下面大量军匠因为失业而导致逃亡的问题。

  叮!

  叮!

  所以,现在南都城新建兵械所就昼夜不断的传出敲铁声。

  而伴随着敲铁声的则是一艘装满火器、甲胄、刀枪箭的运械船在领南京兵部关防后,往请旨拨付军械的东南各司衙门运来。

  打造这些军械的铁料则是从北方运来的。

  大部分还是来自朝鲜新开铁矿的铁料。

  与源源不断运兵械从南都东去的运械船一样,从京师到扬州,也源源不断的有运铁料的船在运铁料南下。

  而伴随着运料船和运械船的,还有运兵船。

  金吾卫上万官兵,就正被运兵船一批一批地运到浙江杭州,而在杭州城外,昔日抽分厂所在地扎营驻扎。

  与此同时。

  因为兵部奉圣谕拨维稳专款督促东南各抚按道府乃至州县,加强备倭诸事。

  所以,各卫所与各巡检队、巡检司的官军民兵也都加大了训练力度。

  “杀!”

  “杀!”

  “杀!”

  温州永嘉县。

  永嘉知县万录就因省司给他分拨了一笔经费而加上县库留存,把县里巡检司下面各巡检队补了实额,且采购了足够的兵械甲胄与肉米车船,而让各巡检队加强了训练。

  所以,这些日子,永嘉县一带也就时不时传来很频繁的喊杀声。

  离永嘉县不远的盘山卫的卫所官军也破天荒地被补发了粮饷,这里的留卫军户们也不再被卫所军官们只安排去种田,而也开始被军官组织起来进行操练。

  大明帝国像是开启了战争机器。

  从上到下,从官府到民间,都开始为备倭这事运转起来。

  没办法。

  天子在御书房下了严旨,谁坏事就会严惩谁。

  所以,从御书房大臣传递到地方后,各级官僚都不敢马虎。

  但朝廷的动作最终传达到沿海大户乃至海寇这里,还是有些延迟性。

  尤其是现在本该做沿海大户保护伞的官僚与大乡宦,怕惹祸上身,都开始保持缄默后,也就让直接参与走私的沿海大户和海寇们,在信息上的获取速率远低于以前。

  许真和入田亲诚等最近只刚打听到王阳明要去永嘉县的罗峰书院讲学。

  而他们也就打算把他们作乱的第一个地点锚定在了永嘉县。

  为此。

  在初夏时节的一天。

  许真和入田亲诚等三千余由倭人与海寇组成的倭寇,也就乘坐数艘大帆船往永嘉县驶来,而在宁村所龙湾镇偷偷靠岸登了陆,且歇宿在了他们在这里的内应大户举人黄宜家。

  黄宜见到许真和入田亲诚后,就说道:“眼下,王阳明已经到罗峰书院讲了三天的学,据说后日就会离开!”

  “那看来我们得抓紧!”

  许真对入田亲诚说道。

  入田亲诚颔首,且依旧眸露贪婪之色地看着龙湾镇里的繁华街景。

  对于入田亲诚这些活在乱世多年的倭人而言,他们很羡慕明国如今的安定与富庶,而承平一百多年的大明,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亟待他们侵夺的丰富宝藏。

  所以,他们颇想让大明大乱,而用大明之财平定自己倭国的战乱。

  不过,入田亲诚不知道的是,就在此时的龙湾镇,就有洒扫街道的老妪在看见他们的身影后,悄悄地回了家,将这他们的情况,乃至黄家接见他们的情况,报告给了住在他的家锦衣卫细作。

  入田亲诚现在只在许真这么说后,而跟着说道:“那只能先抓王阳明,再来屠掠龙湾,引附近贵国官军注意!”

  许真笑着颔首。

  而也有意让东南大乱,自己这些海寇也大发横财的许真,则继续说道:“不过是些卫所官军,比财主护院都差劲,倒也不必害怕,只要海防衙门的水师还不知道我们,我们不但可以屠掠龙湾,永嘉县也能走他一遭!”

  “虽说如此,但近来附近卫所倒也操练起来了,还是小心为妥。”

  黄宜这时说了一句。

  许真听后皱眉,随后分析道:“可能是换了新的武官来,新官上任三把火罢了。”

  “还是要小心为妙。”

  黄宜说道。

  许真听后就道:“那就先屠掠龙湾镇,看看官军虚实后再决定去不去县城!”

  黄宜和入田亲诚这里皆颔首。

  许真则接着又看向黄宜问:“令弟在京中可有消息传来,陶老爷他们被判了没有。”

  黄宜之弟在京师户部任书办,自然也就能打听到一些朝廷中枢的秘闻。

  “还没有被判,但有消息说,朝廷派了锦衣卫来南边查谢家被灭门的案子。”

  黄宜回道。

  许真听后沉下了脸:“来者不善,恐怕不是为查谢家而来!”

  “没错,恐怕是来暗中调查我们这些沿海大户来的,想摸清楚我们接下来会怎么做。”

  黄宜跟着点头说了起来。

  说着。

  黄宜就对许真说:“所以你们要小心。”

  “小不小心都一样,朝廷不给我们活路,我们只能让他的东南大乱!而这次,我自东洋借倭兵,本就有探虚实之意,无论如何,先探探再说!”

  许真这时想了想说道。

  黄宜跟着颔首,然后就看了入田亲诚等倭人一眼,而接着就对许真等拱手道:“预祝你们能成功抓获王阳明,届时再在浙地搅他个天翻地覆,让当今天子知道他自己有多愚蠢!”

  许真等也回了礼。

  于是。

  许真、入田亲诚等在歇了一夜后,就直奔永嘉县大罗山脚下的罗峰书院而来。

  待到这天下午。

  他们就到了大罗山附近。

  而没多久,他们的前哨甚至都已经看见王阳明在书院讲学的场景。

首节上一节336/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