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承明 第329节

  “父亲的话,儿子明白了。”

  “圣人没有错,自然天子也没有错!所以错的是我们,是沿海那些大户!是我们和那些沿海大户,没有真正的坚守祖制,没有真正的恪守圣人之道!”

  “所以,我们要改正已往的错误,真的坚守祖制。”

  谢亘说到这里,就抬头看向了谢迁:“父亲,可是如此?”

  谢迁颔首。

  接着。

  谢迁就道:“你起来吧。”

  “是!”

  谢迁则在谢亘站起来后说:“我们谢家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坚守祖制、恪守圣人之道不够彻底!”

  “根子在我呀,我没有管教严厉,其次在你们也没有严格遵守,利益熏心了,忘了清流门第的初衷!”

  “再则,在那些沿海大户,也没有遵守。”

  “所以,如今我们要报复,就朝那些违背祖制、违背圣人之道的人去报复,不然,说不定将来,还要有灭门之祸!”

  谢亘点了点头。

  他很赞成自己父亲的意思。

  因为在如今家人被杀家业被毁后,他倒也仿佛明白了过来,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家财万贯,更不是权势地位,而是家人平安一生,是天下一切有序井然,而要实现这一切,就得人人恪守规则。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很明显,谢家经此一劫,反而让谢迁、谢亘成了更激进的保守主义者!

  “扶我起来,我要进宫面圣!”

  谢迁这时伸出了手。

  “是!”

  ……

  ……

  陶淮这里在离开谢家,就来到了两浙会馆,见到了太仆寺卿陶谐,而对陶谐说道:

  “我已将谢家的事告知给了谢余姚,且把这事往今上身上引了。”

  陶谐听后问道:“他怎么说?”

  陶淮道:“他没让我再继续说。”

  陶谐听后道:“也罢,只要说了就行,他谢家如果因此恨上天子,自然更好!如果没有因此恨上天子,也无所谓,反正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总要把水搅浑些才好!”

  “不然,照这样下去,谁都不会好过!”

  “事情发展到如今地步,固然是谢家有错。”

  “但根子上也的确是天子不该这么过分!”

  陶淮这时愤然言道。

  陶谐颔首,且冷笑道:“等着吧,天子会害怕的。”

  “为何这么说?”

  陶淮问道。

  陶谐意味深长地道:“他再这样下去,皇嗣就要遭殃了。”

  ……

  ……

  内廷。

  朱厚在谢家被灭门后,就一直在关注东南内卫的事。

  为此,他亲自审批同意了一大批由兵部挑选的精明强干的边勇南下担任巡检官。

  “皇长子没见了?”

  但就在朱厚做这些事时,且回到寝宫歇息时,谷大用来见了他。

  而他在听到谷大用来奏报皇长子失踪的消息后,当场惊呆在原地,心神顿时慌乱起来。

  他不明白,皇长子身边那么多看着他的宫人,怎么会失踪?

第317章 皇长子没事,谢迁求见!

  朱厚一直是很在意内部安全的。

  为此。

  他也不会在内部设密告匣,更不会宁以借贷的方式出内帑,也不直接拨内帑给外朝了。

  但朱厚没想到,还是发生了皇长子失踪的事。

  朱厚强制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对方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皇儿失踪。

  一想到可爱娇嫩,牙牙学语,走路一摇一晃的皇长子,现在不知何人手里,受着折磨,会不会已经被弄死。

  他就还是难以平静下来,心如被揪住了一般。

  朱厚也就不得不双手捶打额头,以逼迫自己冷静下来。

  朱厚一直是让最可靠的宫人在皇长子身边的。

  所以,他不认为会有皇长子身边的宫人背叛皇长子。

  而且即便是真有皇长子身边的宫人背叛自己,也不可能抱了皇长子出去,要下手也只能在宫里下手。

  可下手的动机是什么?

  朱厚自问,他安排在皇长子身边的人都是不能轻易出去的,即便实在是要出去,都是不能单独出去的。

  所以,很难有别的人给他们带去动机。

  至于他们自己会不会产生动机?

  那就更加不可能。

  毕竟,朱厚自问给这些人的待遇也不低,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需求上的。

  何况,选在皇长子身边的人也都是在这个时代于忠孝理念上和个人道德上属于严格过关的人。

  这样的人,就算有不满,自杀的可能性都比杀别人的可能性大。

  如此想后。

  朱厚就对谷大用吩咐说:“让他们认真找,皇长子很可能还在宫内,或许只是被悄悄藏起来了。”

  “找到了重重有赏,家人授世职,本人加奖半年俸!”

  谷大用拱手称是。

  宫人们其实一直在积极寻找,在听到如此圣谕后,自然也就找到更加积极起来,几乎把紫禁城掘地三尺,有的甚至都跑去下层内宦们住的廊下家搜查,把他们未洗的马桶都翻查了一遍。

  所以,没多久,宫人们还真的找到了皇长子。

  “在哪里找到的?”

  朱厚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是猛松了一口气,接着就一边往坤宁宫走去,一边问着谷大用。

  谷大用道:“就在坤宁宫后院的花丛里,皇长子被布团堵住了嘴,然后他的乳母嬷嬷曾夫人也在那里,不过曾夫人吞金自杀了!”

  “曾夫人?”

  朱厚停住脚,站在阳光下,问了一句。

  “回皇爷,是的。”

  “一开始检点皇子身边的人时,也就曾夫人没在。”

  谷大用回道。

  曾夫人是在王府就跟在他母亲身边的人,最是忠厚本份,结果却把皇长子藏起来了,还提前吞金自杀。

  这里面明显透着古怪。

  但朱厚听谷大用汇报完后没再说话。

  皇嗣没事自然是好事,证明他的后宫没有白加强管理。

  不过,他也能猜测得到,这应该就是外界反对严格禁海的沿海大户们,在给他发出警告,表示他们已经盯紧了他的皇嗣。

  在朱厚看来,对方的意思应该是,尽管你皇帝内部安全工作做的很充分,但也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人有千虑,必有一失。

  即便皇帝你聪明绝顶,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我们现在能让你的皇嗣失踪片刻,将来就能让你的皇嗣直接被杀。

  你总有疏忽大意的时候。

  你太祖朱元璋如何?

  够精明吧?

  不也是有没护住太子太孙的可能情况?

  你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妥协!就是让步!就是把海利拱手让给我们!而且,是以牺牲权力为代价做出让步!

  朱厚一想到这里,不由得捏紧了拳头。

  面色阴沉!

  但朱厚想了想后,又觉得这些人用这种方式吓唬他无疑是愚蠢的。

  尽管他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人会在逼急后作出肯尼迪坐敞篷车之事。

  诸如浇开水、投毒什么的。

  可毕竟古人有一句话,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真要掀桌子。

  不守规矩的乱来。

  对谁最有利?

  无疑是对拥有最强暴力的人最有利。

  而现在大明,拥有最强暴力的还是他这个天子。

  虽然规则利于他这个天子统御天下、吸取天下之利,但也同样保护了所有人。

  所以,不守规矩的乱来,让天子也不守规矩,那无疑是让始作俑者会承担更大的代价。

  真把天子逼成暴君,对谁都不是好事。

  朱厚也不知道这样的人是这么想的。

  他觉得,这些沿海大户可能只是吓唬他一下,也可能真是利欲熏心、走投无路、且做事从没想过后果,也没有反思和审视自己的习惯。

首节上一节329/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