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 第82节

  满朝权贵谁敢说让八旗子弟死去吧?

  这忒得罪人了!

  这话要说了,下回自己因为什么事儿折进去了,也没人会出面营救了。

  “可,可三十万两也太多了!”咸丰的麻脸上都是肉痛的表情。

  不到五百个八旗子弟要三十万,平均一个要六百多两!

  这也太贵了!

  那帮能吃不能打的八旗子弟怎么可能值那么多?

  “皇上,奴才肃顺有话说。“

  这回开腔的是端华的兄弟,是个三十多岁,浓眉大眼国字脸的汉子,在如今的满洲人当中算是少有的精神大叔了,也颇得咸丰信任,现在官拜内阁学士,镶蓝旗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

  “肃顺,你说吧。”咸丰麻脸顿时温和了下来,隐约还有点期待之色。

  “皇上,奴才刚刚看了罗绕典的折子,”肃顺道,“折子上说他和胜保、福城、骆秉章、元保、白斯文,还有一些个丧师失地之员,愿意报效十万两银子以赎其罪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二十万两了。”

  “二十万也不少了”咸丰的麻脸上又露出肉痛的表情。

  “皇上,”恭亲王提醒道,“还有个洪大全可以抵三万两.另外,朝廷还可以叫湖南那些丧师失地的官员再多交一点赎罪银子,奴才也可以捐个两三万”

  你个老六很会收买人心啊!

  咸丰看着自己的好兄弟脸色沉沉,一言不发,暗自忖道:“你会买人心,我就当恶人?八旗子弟人人都恨我了,看来那些酒囊饭袋该赎还是得赎啊!

  至少面子上的功夫要做!

  “皇上,”郑亲王端华此时拜道,“郑王府也可以捐三万两!”

  咸丰一改之前的态度,点点头,赞许道:“端华你果然是我大清的好王爷啊!”

  他这一表扬端华,底下跪着的大臣无论满汉,马上就开始认捐了。

  “皇上,奴才愿捐一万两!”

  “皇上,老臣捐五千两!”

  “皇上,老臣也捐五千两.”

  “皇上,老臣认捐三千两!”

第146章 咸丰:朕比崇祯强,朕会微操!

  “大清终究还是忠臣多啊!”

  看着底下的大臣和奴才你五千我一万的凑银子,刚才还有点恼怒的咸丰皇帝的心情顿时就好了许多,心道:“看来朕终究比那崇祯强多了.崇祯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想找京中的大臣、亲贵募捐点银子救急都不行。而朕现在都没开口呢,底下人就争先恐后地报效!

  看来朕之前还是太暴躁了,不应该当着这些忠臣的面那般发怒的朕可不能学崇祯那般苛责臣下,以至于人心尽失啊!”

  思量到此,咸丰的言语也温和了下来,麻颜一笑,对底下的大臣道:“好好好,都平身吧,朕知道你们都是我大清的忠臣良将,不过赎回八旗子弟的银子也不能都叫你们来掏朕从内帑里出五万,其他的你们报效一些,再让那些丢失值守的官员报效一些算是赎罪了。胜保、福城他们愿意出,那就让他们出一些吧。

  那个洪大全是长毛匪首,应该还知道不少关于妖魔的秘密,还不能拿去交换.至少得确定了那妖魔真的被铲除了,才能考虑把洪大全换出去或者是明正典刑了。”

  “皇上圣明!”

  底下的大臣们看到咸丰皇帝终于缓了下来,也赶紧磕头喊圣明.这赎回八旗子弟的麻烦事儿总算是糊弄过去了!

  虽然大家伙儿多少都破了点财,但只要还在位子上,这点花销真不算什么,努力点贪,很快就能捞回来的。

  而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长沙之战!

  长沙要是全丢了,那长毛下一个目标可就是岳州了,岳州再丢长毛可就入长江了!

  万一武昌、荆州再守不住,那长毛的市面可就要胜过吴三桂了!

  底下的大臣们正不约而同想到这事儿的时候,咸丰皇帝又发话了:“肃顺。”

  “奴才在!”肃顺赶忙应声道。

  “朕看你挺精明的,那就跑一趟长沙,挂个帮办军务的名,替朕把赎回被长毛捉去的八旗子弟的事情给办了。”咸丰斟酌了一下,“你再好好查一查,那个西洋牛魔王到底有没有给炸死或炸伤!”

  这是要肃顺去当一个调查钦差的钦差!

  “奴才领旨,奴才一定不负圣望!”肃顺二话不说,马上给咸丰磕了个头,把差事给领了。

  咸丰看着这肃老六一副精明强干的模样,笑问道:“肃顺,那你打算怎么查明那牛魔王到底有没有被炸死、炸伤?”

  “回禀皇上,奴才有两个法子可以判断那妖魔是否重伤或身死。”

  “说说吧!”

  “第一个法子是找前线的将士去问他们是否见过牛魔王的法相?奴才觉得长沙城的大战才刚刚开始呢!若是那牛魔还能显示法相,必然会在大战的关键时间显示牛魔法相,恐吓我八旗、绿营将士。

  第二个法子是派遣细作潜入长沙去暗访,若是长沙那边也许久没人见过牛魔法相,那毫无疑问,牛魔要么身死,要么重伤。”

  咸丰点点头,暗忖道:“我大清就是要你这样精明能干的好汉子!有你去查,胜保、福城、骆秉章、罗绕典都别想欺君罔上.”

  “好了,赎人的事儿和调查牛魔王是否身死或重伤的事儿先这么着了。”咸丰沉吟了一下,又道,“胜保、骆秉章、罗绕典三人还在折子中一同保举了一个姓左的举人当候补知府。肃顺,这事儿你也一并查一查,若是这姓左的真能办军务,破格提拔一下也无妨,若是走了门子使了银子,朝廷的官位可不能叫他得了去。”

  “奴才领旨!”肃顺又叩了个头,领下了咸丰交代的差事。

  咸丰又道:“赎人、牛魔、保举的事儿都还好办。真正难办的还是军务,你们都说说,湖南的逆贼应该怎么个剿法?”

  听见这个问题,恭亲王奕心里头就咯噔一下,这鬼子六忖道:“这湖南战场的形势如此,仿佛不是考虑官兵该如何剿贼,而是考虑贼会如何剿官兵吧?”

  “皇上,奴才以为湖南之战的关键在长沙,长沙之战的关键在于天心阁、铁佛寺之得失!”

  这回说话的是个面容有些冷酷的中年壮汉,细眼短眉,小胡子大脸盘,典型的蒙古长相。此人便是科尔沁第十一代扎萨克多罗郡王僧格林沁,因为善骑射,有膂力,在道光年间就很受信任,是咸丰帝的“顾命十大臣”之一。现在官拜御前大臣,署銮仪卫事。

  咸丰帝点点头,心想:“这个僧格林沁果然是善于用兵的,一言就能切中要害!而且和朕想的一样,是个难得的将才啊!”

  看到咸丰点了头,僧格林沁接着道:“据湖南方面的塘报,如今湖南的逆贼兵力比较分散,大致上分为了四部,一部留守永州府南部、桂阳州、郴州府;一部正在攻打零陵;一部已经拿下了衡阳,正沿湘江北上;一部则攻入了长沙城如此分散兵力,必难以呼应。官军当集中兵力,取各个击破之计,一如太祖皇帝在萨尔浒之战中所用之策!”

  “好!”咸丰大声道,“僧格林沁,你和朕想到一块儿去了!朕以为湖南之战,就要‘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僧格林沁恭声道:“皇上圣明!”

  “僧格林沁,那你以为现在湖南的官兵如果合在一起,足够击破逆贼之一路吗?”咸丰又问。

  “奴才不知。”僧格林沁恭声道,“但现在这样分兵几路,每路少则几千,多则万余,肯定更易为贼所破。而长沙之挫的主因,还在于兵力不足。皇上如果想在长沙反败为胜,唯有集中湖南各路兵马和各省援兵于长沙周围,并且命钦差大臣到军前统一指挥,这样才能协调诸军,统一行动。”

  “那”咸丰望着僧格林沁,“你能去湖南当个督办军务的钦差大臣吗?”

  “皇上但有所命,奴才自然万死不辞,只是.”僧格林沁蹙眉道,“只是大战在即,绝无临阵换帅之理。还请皇上严旨督促赛尚阿临阵指挥诸军,并示之以集中兵力,破敌一路之计!奴才愿意昼夜兼程,赶往湖南,给赛尚阿打个下手。”

  咸丰轻轻点头,忖道:“僧格林沁说的没错,现在换帅是来不及了.而且赛尚阿、骆秉章这些庸才打出个烂摊子,全丢给僧格林沁可不合适,万一打不好可怎么办?”

  “那么你再说说,湖南那边应该集中兵力先打谁?”咸丰又问。

  僧格林沁想了想,道:“奴才以为应该先阻止沿湘江自衡阳北上之敌与长沙之敌会师,而后再考虑先灭长沙之贼,还是先灭衡阳北上之贼。”

  “好!”咸丰对僧格林沁的回答非常满意,“那朕也给你一个帮办军务的差遣,再给你一道密旨,你去湖南辛苦一趟吧!”

  “奴才恭领圣旨!”

  看到僧格林沁接了南下帮办军务的差,咸丰皇帝心中稍安,这时候他又想到一个湖南大孝子了,于是沉着声道:“肃顺、僧格林沁,你俩到了湖南,见到那个曾国藩记得问问他,是不是真的准备在老家当一辈子的孝子了?如今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他要再不出来,那以后也就别再出来了,不如致仕算了!”

第147章 大清忠良训练班一期

  湖南长沙,潮宗门外埠头。

  一条条装满了粮食的敞口船,横七竖八地泊在潮宗门埠头外的湘江江面上,依次靠上码头。每靠上一条船,马上就有光着膀子的精壮汉子赤着脚踩着跳板上去,扛着一包包散发着清香的新米下船。

  码头外的潮宗门外大街上,早就有城内各家米铺的掌柜带着伙计、大车和白花花的银子,乐呵呵候在那里了。看到大米从埠头上运出来,就排着队上去找朱九太爷的“御用商人”吴四吴胖子买米。

  虽然这大米的批发价比往年贵了三倍,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零售价也一样上涨,还不愁卖不出去。谁还能把饭戒了不成?因为潮宗门米市的大火和长沙城的兵祸,城内的居民都开始抢购大米了,也不管是陈米、新米,哪怕生了许多米虫的他们也不嫌弃。

  而这些城内开米铺的老板手里都有点存货,存货的价值也涨了三倍啊,真是发财了!

  这些开米铺发的只是小财,真正的“大鳄”,这会儿正立在潮宗门城关上,满意地看着下面的粮食交易,看了一会儿,他又回头望着身边一群青衣小帽,表情惶恐的青衣男子,笑着问:“都算好了没有?”

  “禀,禀天使”

  一个三十多岁的生的略显富态的男子结结巴巴地开了口,话还没说完,却叫罗耀国给打断了:“叫什么天使?显得多生分?要叫老师!我是你们的老师!”

  罗耀国是好为人师的,他前世真正想从事的工作并不是送外卖,而是一位人民教师,从大学到小学都行现在穿越了,终于可以从事这项心仪的职业了,可惜不能全职,只能兼职。毕竟他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干,比如造反!

  “是,禀老师,学生已经算好了!”那富态男子道,“今日湘阴的左先生一共差人运来了二十三船大米,共四千六百一十七石,您每石米可赚九钱银子的纯利,总共四千一百五十五两三钱银子。”

  一天就赚了四千一百多两银子!

  这可都是能归入天使府小金库的银子这又做善事又赚进大把银子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罗耀国笑着对那人道:“好,好,一钱不差!念之,那你算算湘阴左季高今日赚了多少?”

  “他,他”那人掐着手指头算了算,“至少四千六百一十七两.他卖给您的大米按照往年的行市价钱肯定也有的赚,但具体多少,学生就不得而知了。”

  “肯定不少啊!”罗耀国一边说话,一边打量着城关上的几十个青衣小帽的男子,笑盈盈道,“要不然,他哪儿来十五万两银子借给你们赎身?”

  原来这些青衣小帽的男子,都是在长沙之战中被俘虏的大清忠良。他们现在参加的这个“班”,不是讲师训练班,而是大清忠良训练班!

  由罗耀国这个反贼头子来教他们怎么给咸丰当忠良!

  而那个很会算账的三十多岁男子姓赵,名思,字念之,绍兴人,道光二十四年的进士,因为会试排名不高,朝考也没考好,更没巴结上什么权贵,以至于高中之后一直候铨、候补,这都八年了,还没捞上一个实缺!

  这大清的汉人官没有实缺时是没有俸禄的,只有得了实缺才有俸禄,也就是说赵老爷这八年官当下来一两银子的官俸都没拿过!但是开支却不老少,在北京候铨时要对付各种应酬往来,到了湖南巡抚衙门候补时还得摆出知县老爷的排场,更惨的是骆秉章看他挺能干的,还给他派了不少差,但又不给他发工钱,连差旅费都不给.结果他还得贴钱给湖南巡抚打工!

  结果这官儿当了八年,他一个俸禄没有,还欠了一屁股债!

  当然了,他虽然欠了不少债,但比原先的王揆一的情况好多了,王揆一是从王府借了高利贷带了肚子买缺上任的,而这位的路子是“硬熬”就是不送钱,不买缺,就干等着。虽然欠了债,但并没有多少,利息也不高,也不是那种还不上会吃不了兜着走的京债。

  而他毕竟是两榜出身,吏部和湖南巡抚衙门是不能让他一直等下去的,总要安排的。如果不是罗耀国打进了长沙,他很快就能得到一个知县的实缺了。

  如果他正常贪点,一任县令当下来,也不出什么意外,不仅能把债还清,兴许还能剩下几千到一万两,以后也别去京城候什么铨,称个病,回家养老就是了。

  几千到一万两银子可以买好多土地,而且他又有官身,又是正途出身,到了地方上妥妥的士林领袖,躺平到死,这日子可逍遥了。

  可是俗话说的好,不出意外的话,这意外就来了!

  还是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闹得他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先是好好的在巡抚衙门无偿加夜班,外头就冲进来一帮拎着斧头、扁担、太平刀的反贼把他拿了.带着这帮反贼打进来的,还是个被锁拿进京的犯官!

  然后,就在他以为自己马上就要为贼所杀的时候,意外又来了.可以赎!不仅可以赎命,还可以把被俘的经历抹去,继续当大清的朝廷命官,只需要三千两银子就能办。

  如果没有这三千两,还可以办贷款!

  而提供这笔贷款的人,则是护理湖南巡抚的骆秉章的师爷左宗棠!

  而更意外的是,在左宗棠和罗耀国之间往来操办的人,居然是带人攻打湖南巡抚衙门的王揆一!

  这货没造反的时候被锁拿入京,一看就是菜市口挨刀的货!真的反了,居然又当回了大清朝廷命官,是穿着官服来办事儿的。据说骆秉章、罗绕典、胜保一起上书保他了。

  而且他还没辫子.

  这是什么状况啊?

  而今儿,这个赵思在潮宗门城关上又见到了更加颠覆认知的一幕。

  左宗棠这货先烧了长沙的存粮,又高价卖粮给长沙人,还和太平天国的天使合作赚钱,而赚来的钱再放高利贷给长沙城内被俘的大清官赎身.

  这骆秉章、罗绕典、胜保、左宗棠是不是和太平天国串通一气了?这个太平天国不会也有他们一份吧?

  “好了!时候差不多了,为师要布置功课了!”罗耀国脸上的笑意更浓了,顿了顿,又道:“今儿作文的题目就是《潮宗门码头见闻》了,要通过我与左季高、骆儒翁、罗苏文、胜克斋之间的米粮交易,突显满清朝政之黑暗,官场人心之败坏,论证满清之必亡!

  去写吧,别忘了署名!写得好的可以先赎回去,文武两科名列三甲的,今天就可以跟王博文回去了.骆儒翁和左季高会为你们安排好实缺,文官就去常德府、永顺府、澧州、辰州府当县官,武官有湖南练军的哨官、队官可以做。

首节上一节82/2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