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怕是瞧准了这一点,才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打了宣娇姐的屁股如果这时候东王、南王抢着替宣娇姐出头,西王的脸恐怕就更肿了。”
她当然不会提到罗耀国替好姐姐洪宣娇出头的可能,但罗耀国哪里还不明白?
这事儿,杨秀清、冯云山、罗耀国都不方便当出头鸟,只能萧朝贵自己肿着脸去找洪秀全算账。
可他愿意出这个头吗?
洪宣娇替石达开出头顶洪秀全结果挨了打萧朝贵是应该把洪宣娇吊起来打一顿,还是应该肿着脸去找洪秀全理论?
如果萧朝贵不出头,那石达开能顶住洪秀全的压力不回天京吗?
石达开一旦回了天京,不仅江西的地盘会被洪秀全收入囊中,这位天王还能稳稳将罗耀国以下的天国王侯们都压制住。
虽然四大活爹的实力都很强悍,但是石达开手里有天国左军,韦昌辉手里有天国右军。胡以晃、秦日纲虽然不是一军主将,但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嫡系,而且他俩的军队并不隶属五军主将,而是归在洪秀全的殿前系下。
另外,洪秀全还有卞三娘率领的数千女营战兵可用。
这些零零碎碎的实力加一起,也不在四大活爹之下,如果都被洪秀全拧巴起来,他可就有了“不孝”的本钱!
看来洪秀全打洪宣娇看似是发怒失控,但实际上恐怕是盘算好了的。
罗耀国思来想去,最后又把目光投向了苏三娘。
苏三娘摇了摇头,轻声道:“殿下,吴王府下的麻烦事儿就很多了!分田分地已经在苏州、常州全面摊开,到处都有人闹事儿,得您亲自率兵巡视。
各县的小学堂也已经陆续建成了,但老师、课本、学生都没有,您得想办法啊!
昆山讲武堂也已经修好了,但是老师、课本、学生也没有着落.
另外,上军四个军里面有三个都只配备了三千支洋枪,上海的洋枪工厂,什么时候能建成?”
罗耀国想了一会儿,轻轻点头:“这事儿没那么容易过去,萧朝贵不出头,洪天王一定会得寸进尺!他下一个要针对的多半就是我了!”
苏三娘点点头:“殿下,那您可得早点做准备,千万别到时候和萧西王、石翼王一样,被他搞个措手不及。”
罗耀国冷冷一笑道:“他的那点手段,我还能应付不了?”
第358章 旧天国 新中华
太平天国,天京。
灿灿的朝霞正从天边升起,穿过云层,放出一缕缕金光,穿过高大巍峨的天京城垣,洒在朱墙碧瓦,殿阁重重的金龙城内。
阳光缓缓向西移动,从金龙城的东门一路照耀到金龙城中心那座最高大最雄伟的大殿之上,大殿正门的屋檐下挂着一块黄底黑字的牌匾,匾上刻着三个大字:太阳宫。
大殿广阔,殿门大开,几十个红帽黄衣的女兵手按腰刀,肃立在门外的台阶之上。大殿之内,一共摆着五张座椅,其中一张摆在正中,背北面南,正对着敞开的大门,是一张鎏金的龙椅,椅子上还铺了张虎皮。
一个龙冠龙袍的男子端坐在龙椅之上,面目庄严,手中把玩着一只刻满了十字花纹的紫金钵盂,正是上帝次子,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
他静静端坐在案前,神色愈加庄重,比罗耀国当日在蓑衣渡初见他时,已经多了不少睥睨众生的气度。
大殿当中的另外四张座椅都空空如也,那是属于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罗耀国的交椅。他们几位虽然都不在天京城,但太阳宫内的交椅却始终要给他们留着。
在洪秀全的右侧立着一个昂首挺胸,英眉凤眼,目光锋利,年纪约莫三十四五岁,佩着腰刀和左轮手枪的女将,看她的气质和苏三娘颇有几分相似,正是如今洪天王最信任的女将,金龙城女营的总制卞三娘。
除了卞三娘之外,洪秀全左右还有大殿门内,还站着另外三十五名佩刀带枪的女侍卫,年岁和气质都和卞三娘差不多,全都是跟着洪秀全从广西杀出来的“老姐妹”,还全都是没了丈夫,可以一心一意侍奉天王的寡妇,一个个都目光坚定,表情严肃,仿佛在从事什么神圣事业。
这段时间,罗耀国忙着在给他心目中的新中华打基础,而洪秀全则在天京城巩固他心中的地上天国。
由于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罗耀国这四大活爹都在经营各自的独立王国,所以洪秀全也拿到了历史上在天京事变前都摸不着的实权。
现在不仅天京城内完全受他这位洪天王的支配,天京城外江宁府的江南部分,还有镇江府、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广德州这六府一州的地盘,也都在洪秀全的天国中枢的直接掌握之下。
另外,杨、萧、冯、罗四大活爹也不是完全不“养”洪秀全了,他们还是愿意维持太平天国的架子和北面的大清对抗的。
杨秀清每个月都往天京送食盐,萧朝贵和冯云山在去年秋收后则给天京城送去了几十万石大米,罗耀国则每个月都往天京城送银子和绫罗绸缎。
而杨秀清和石达开的两轮出兵,又拉走了不少原本需要天京中枢供养的军队。
所以从去年秋后开始,天京城内的供应情况大幅好转,跟着洪秀全的男女圣兵们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就是男女分营制迟迟没有取消
不过洪秀全洪天王的威信,还是越来越高,俨然有了一点现世神的意思了。
而此刻,在洪秀全的对面,空空荡荡的大殿当中,匍匐着三个身穿黄袍,头戴纸糊的龙冠的男子,全都把额头紧贴地面,根本不敢抬头直视高高在上的洪秀全。
“阿,阿晃,阿纲,你们三个都是天国元勋了!”洪秀全这个时候缓缓开口,语气温和,仿佛在和三个老友而非臣子说话,“阿,如果朕没有记错,你和山胞是朕最早的信徒吧?”
“阿”就是洪仁,洪秀全的族弟,也是洪秀全早年唯二的信徒之一。
洪秀全早年在广东传教时就忽悠到两个信徒,一个是冯云山,另一个就是洪仁了。后来冯云山跟着洪秀全一起去广西传教,开创了一番惊天事业。而洪仁则留在广东传教,虽然也发展了一些信徒,但成就并不大。在金田起义爆发前后,洪仁曾两度组织信徒护送洪秀全和冯云山的家眷前去广西。其中洪秀全的家眷顺利抵达,而冯云山的家眷和洪仁本人则被清军拦截。后来洪仁还组织了一二百名信徒在清远起义,响应金田起义,可惜被清军随随便便就镇压了。
但不管怎么说,洪仁的的确确是太平天国资格最老的元勋,只有冯云山能和他相比。
“是的,可惜臣没有能为天王开辟出广东根据之地。”
洪仁泣声道:“也没能保全南王的家眷,许多跟随臣的信徒也.”
洪秀全摆摆手:“那是天父对你的考验,你虽然历尽挫折,但却百折不挠,始终在为我天国奋斗,今日终成我天国干臣.你的资历只有山胞能比,清胞、贵妹夫、正胞、达胞、国胞都相差甚远,现在他们都已经封了王,但你却是只是一个丞相。”
洪仁惶恐道:“天王,臣才疏功小,怎么敢和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吴王相比?”
洪秀全道:“但昨日天父托梦,说你也是天父的儿子,要朕给你封王!”
洪仁倒吸一口凉气,额头紧紧贴着地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以晃、日纲,”洪秀全接着又对胡以晃、秦日纲道,“你们二人的资历虽然不如清胞、山胞、贵妹夫、正胞、达胞.但一点都不比国胞差,而且你们的功劳也不小。如今也该封王了!”
胡以晃、秦日纲二人听见洪秀全的话,也和洪仁一样,将额头紧紧贴着地面,大气都不敢出。
洪秀全的意思他们哪里还不明白?
这是要扶他们俩和洪仁去对抗杨秀清、萧朝贵、罗耀国、冯云山这四大“活爹”啊!不不一定是“四大”,可能只有三大。
因为洪仁毕竟是和冯云山一起加入拜上帝会,一起从广东走出来的老兄弟了。
另外,胡以晃和冯云山的关系也极好。金田起义之前冯云山就和洪秀全一起住在胡以晃家里。
洪秀全这时又缓缓道:“胞,以晃、日纲,朕已经和山胞提过给你们封王的事情了,他也是赞成的!清胞、贵妹夫、国胞应该也不会反对。所以你们也不要有什么顾虑!”
“天王大恩,臣唯有粉身碎骨,方可报答一二.”
“天王,臣弟愧不敢当如此大恩”
“天王但有所命,臣当肝脑涂地!”
胡以晃、洪仁、秦日纲三人听洪秀全这么一说,自然只有叩谢天恩的份了。
洪秀全嘴角微微一勾,露出了十分得意的神采。
不就是王嘛.多封几个,不就贬值了?
想到这里,他猛地站了起来,睨视着底下跪着的三人,一字一顿地说:“朕会下旨请清胞、贵妹夫、山胞、国胞入朝,一同商量给你们封王的事情,只要他们没有意见,你们就是我太平天国的干王、豫王和燕王了!”
就在洪秀全在金龙城太阳宫内向洪仁、胡以晃、秦日纲表示要封他们为王的同一日,一大一小两艘冒着滚滚浓烟的蒸汽轮船,缓缓驶入了犹如水上大马路一般繁忙的黄浦江。
其中一艘是来自英伦的两千多吨的蒸汽明轮护卫舰“定远”号!虽然这条根据罗耀国的意思,用上了“定远”之名的炮舰上从舰长到普通水兵全都是英国人,但是这艘炮舰上却承载着罗耀国的“新中华”之梦因为王利宾带着由摩尔和弗里德里希翻译的普鲁士小学、中学的数学、化学、物理、地理、生物等课目的课本,以及部分英国和普鲁士的大学课本,就搭乘在这艘蒸汽护卫舰之上!
而另一艘,则是来自日本国,属于同顺行的蒸汽商船“粤发”号,洪大全献给洪秀全的礼物“稻子”女士和另外十几名少女,以及其他一些来中国寻找日本的救国之路的志士,此时就站在甲板上,看着日益昌隆的十里洋场.
第359章 救国之路
如今的上海,其实还远远算不上远东大都会和国际大都市,它的人口和市区面积哪怕是在江南,也远远进不了“一线”,洪秀全的小天堂天京,罗耀国吴王府所在的苏州的人口和市区面积,都远在上海滩之上。
但是在上海滩的黄浦江西岸一带,却有着天京、苏州所没有的那种东西方混杂交错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繁荣。特别是在十六铺码头以北那些上海开埠后才发展起来的区域,一排排高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既有洋式的,也有改良后的中式楼房。
而在黄埔江岸边,已经建成的或正在开工修建的西式浮动码头和用来修船、造船的船坞,还有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栈房、仓库、厂房也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从十六铺一直铺到了杨树浦!
江面上到处停泊着各国的轮船、帆船,什么式样的都有,或是在码头上装货、卸货,或是排着长队进进出出。一声声汽笛鸣动着,呜呜的响作一团。
各种服色的各国水手,都挤在甲板上面儿,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才开埠不久,就已经显出了蒸蒸日上势头的东方港口城市。
整个上海,现在就显示出了一种在整个远东的其他各个城市都很少见到的活力。
而来自日本的稻子和一个她在“粤发”号上认识的浓眉、大眼、瘦脸、山羊胡,看着有点“贼”的中年日本武士,还有其他几个“志士”和一大群小巧玲珑的少女,就站在“粤发”号的甲板上,呆呆的看着眼前这一切。
“稻子,你看这里多好?一片繁华,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商船,还被全中国最杰出的藩主统治,充满生机和活力,还有整个东亚最强大的陆军.你还想去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吗?”
向稻子提问的就是那个浓眉、大眼、瘦脸、山羊胡的武士,上海繁华和南洋新军的强大,显然让他相信他一定可以在上海找到一条拯救日本国的道路。
稻子回头瞅了他一眼,微笑而坚定地说:“佐久间大人,我知道您前来中国是为了寻找一条拯救日本的道路,但我和我的姐妹志不在此,我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信仰.我们的信仰在天京,那里有上帝之子!”
这位“佐久间”名启之助,精通儒学,所以也学着中国的儒生为自己起了“字”和“号”。他字子明,号象山,眼下以佐久间象山之名行事。
他是松代藩的武士,还在江户神田开设了象山书院,门徒众多,还曾经在藩主真田幸贯任幕府老中时担任幕僚,负责筹划海防,提出了《海防八策》,去年黑船叩关后又提出了《论时务十策》。
这一次,他是被门人吉田松阴说动,偷偷登上“粤发”号轮船跑到上海来探寻一下救国之道的这大概就是罗雪岩拉着大清国和英、美、法三国列强一起入侵日本的副作用。
本来日本国的这票志士想找个救国之路还得想办法“润”欧美,现在简单了,买张船票在大阪、长崎登船,几天就能到上海,再多两天就能到天京,再不济还能去天津。
三条现成的“救国之路”就摆在那里但是该抄哪一条,能抄哪一条可就是个大问题了!
毕竟中国的体量摆在那里,一旦中国工业化了,日本还能有什么样的工业化路线可以走?
而日本这块土地,以19世纪甚至20世纪初的农业技术,不依靠工业化,又能有什么路子能喂饱三四千万人口?
不过这些问题不是稻子这个底层的日本混血女性需要考虑的,她现在只需要遵照“主上”洪大全的命令,把自己送进洪秀全的太阳宫就行了
所以当“粤发”号靠上外滩的一处客运码头的时候,穿着身洋装的稻子便向佐久间象山深深鞠了一躬:“佐久间大人,我们不会在上海下船,希望以后还能有再见的机会。”
佐久间象山也回了一礼,然后就目送着稻子带着一群十几岁的女孩子转身回了船舱。
这时“粤发”号鸣响了汽笛,放下了舷梯,还有几个中国水手拿着铁皮卷成的喇叭大喊:“上海到了,上海到了”
佐久间象山身为一个日本的儒学家,是能听懂一些汉语的,于是立即对跟随他来上海的几个学生说:“吉田君、高杉君、坂本君、胜君,我们的目的地到了!现在赶快去拿行李,然后跟我一起下船.先让我们好好看看上海这座远东第一港口城市吧,这里可是罗雪帅的基地!”
“哈伊!”
佐佐间的几个学生一起向他们的老师鞠了一躬,然后就转身去各自的舱室拿行李了。
同一时间,在距离“粤发”号并不太远的“定远”号蒸汽护卫舰上,在欧洲转了一圈,终于满载而归的王利宾也见到闻讯前来的王揆一、程福培、许月桂还有一个他本来不认识的余万清。
“王大人,程大人、许大姐利宾幸不辱命,终于不负雪帅所托,买回了全套的普鲁士国的小学、中学、大学课本!”
王利宾指着被几个英国水手扛到甲板上的皮箱向王揆一、程福培、许月桂报告的时候,眼眶都有点湿润了。
“那可太好了。”程福培笑道,“王先生,雪帅前些日子还跟我提起你去欧洲采买课本的事儿呢!他说等你把课本买回来,他亲自来翻译,译完之后马上开印.然后就发下去让人自学了!”
王揆一也笑道:“雪帅还说呢,您带回来的这些课本关系到咱中国的进步之路,必须全力推进,所以下一次上海府的院试就要考西人的数学了!”
王利宾愣了下:“下一次就要考?那么急吗?这西人的数学可也是博大精深的,想要学通透非十年钻研之功不可!”
“是吗?”王揆一道,“可是雪帅说等书印好了,就请一些能说汉语的西洋教师给各地有志于举业的才子上几课,再印一点辅助自学的本子,然后就让底下的才子自己学,学上几个月就考试。雪帅还说,真正的天才,有几个月时间就能考上了。”
“是吗?”王利宾心道:“这也太揠苗助长了吧?我有摩尔先生和弗里德里希先生指导,之前还跟着理雅各先生学过一点,现在也只是学完了普鲁士小学数学六年级的课程.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想到这里,他就问王揆一、程福培他们道:“王大人、程大人、许大姐,不知雪帅在不在上海?我想尽快向雪帅报告这次访欧的见闻。另外.”他指了指身边一位穿着笔挺的英国海军军服,昂着脑袋拿鼻孔看人的英国军官道:“这是阿思本上校他是这条定远号的舰长,也是英国政府派来帮助我国建立海军的总顾问,他还想出任大清海军的总司令!”
王揆一看了眼这个高个子洋人,笑着抱了抱拳,然后对王利宾道:“兰卿,雪帅正在安亭军前督军,你先在上海歇两天,我尽快安排火轮拖船送你去安亭军中。”
王揆一一拱手:“好!那就有劳了。”
此时此刻,远在三四千里之外的大清帝都北京城,一场事关大清救国之路要往哪里走,大清国的八旗子弟接下去要怎么活的风波,也随着曾国藩、左宗棠、江忠源、骆秉章、张亮基、胡林翼等在地方上割据统兵的军头递上来的一份份题本,而越吹越大了。
这些个军头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向朝廷上奏请兵请八旗兵南下助战!
这是想干什么?想要谋四九城里的老少爷们的性命吗?
而让四九城内这伙八旗老爷有点绷不住的是,皇上好像还挺赞成那帮奸佞的建议,几乎天天跟一群王公大臣商量派八旗兵南下的事儿。
昨天说要派五万八旗兵南下,今天又说要派八万八旗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