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 第176节

  沙皇也不划十字了,赶紧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取出了摆在里面的一本《大预言书》第一册的法文译本,哆哆嗦嗦翻了开来,查到了记录第九次俄土战争部分情况的那一页上。

  上面分明写着公历十一月十八日,俄国黑海舰队击败土耳其舰队取得大胜,黑海舰队共摧毁土耳其人十三艘舰船,击毙俘虏三千余人.

  虽然没有写明这次海战发生在锡诺普湾,但是日期和歼敌数量完全一致!

  毫无疑问,预言是准确的!

  既然俄国黑海舰队打败土耳其舰队取得黑海制海权的预言是准确的,那么.英法参战、持续数年和数十万人死伤的预言是不是准确的呢?

  还有俄罗斯帝国最后有没有取胜?

  想到这些,沙皇和亚历山大皇太子心中已经没有一丝胜利的喜悦了。

第322章 赶快派人去上海!我们输不起!

  尼古拉一世已经当了将近三十年的沙皇,他刚接班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样深受人民爱戴的好皇上。那时候的他可是踩着十二月党人的尸体,在卷动的革命风云中登基的暴君。

  但他后来愣是靠着一顿操作猛如虎,从一个连贵族出身的公子哥们都讨厌的反动沙皇,一步步干到可以独自在彼得堡街头穿着沙皇标志性的戎装,戴着三角帽到处溜达的俄罗斯“慈父”的。

  在尼古拉一世基当上沙皇的第二年,他就悍然发动了俄伊战争!前前后后打了将近三年,最后大获全胜,把埃里温和赫纳奇凡抢到手,还向伊朗索了五百万土曼的赔款。

  这边俄伊战争还没完全收场,那边第八次俄土战争就开锣,又是一两年的血战,俄军再次大获全胜,沿着巴尔干半岛一路杀到了亚德里亚堡,距离君士坦丁堡都没多远了。

  如果不是英法不乐意,土耳其帝国那回就没了!

  不过在随后的《亚德里亚堡和约》中,土耳其还是被迫割了不少土地给俄国,还承认了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自治,承认希腊独立,再次承认塞尔维亚自治,以至于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大大削弱。

  第八次俄土战争后一年出头,尼古拉一世又遇上了1830年这个欧洲革命大年,于是果断出兵镇压波兰革命,发兵十二万,打了十个月,把原本由沙皇兼任国王的波兰会议王国打成了俄罗斯帝国的总督区。

  这一连串东征西讨之后,原本不怎么拥护他的俄罗斯人终于认可了这个尼古拉一世是条能打的好汉子。

  而俄罗斯人民认定沙皇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能不能打胜仗?

  只要能打胜仗,那就是好沙皇,就是圣主明君!

  如果连胜仗都不会打,那这个沙皇指定不会是好沙皇,一准是个废物昏君,就活该被革了老命。

  作为一个上台以来打过许多场战争的好沙皇,尼古拉一世对于打胜仗是很有心得的,那就是一定要寻一个好对付的敌人。

  看看尼古拉一世登基到现在都打了谁?伊朗,土耳其,波兰,还有1848年革命时和奥地利军队一起镇压匈牙利革命党,相对于强大的俄罗斯帝国,这几家都不够看的。

  而这一次打第九次俄土战争也不例外,尼古拉一世选择的敌人明明就是弱鸡土耳其啊!

  英法怎么就要卷入了呢?

  “拿破仑三世难道就不怕和他的伯父一样,在败给俄罗斯之后失去一切吗?”

  看着《大预言书》第一册上的预言,尼古拉一世喃喃自语:“我输不起,拿破仑三世更输不起,他要输了波拿巴王朝马上就会完蛋!他怎么敢下注.这场战争最后是谁赢了呢?”

  “父亲,”亚历山大皇太子低声提醒道,“派人去上海吧!趁着现在英法还没有宣战,我们的风帆战列舰还能离开里加湾,马上派人去上海设立使馆,再想办法联络上太平天国的那位先知”

  沙皇横了亚历山大一眼:“萨沙.你真的相信《大预言书》来自先知?”

  亚历山大皇太子道:“管他呢先知、天使、魔鬼.无论是什么,只要能帮俄罗斯赢得战争就行!父亲,我们输不起!而且,拿破仑三世也输不起!我们不派人去,他也会派!”

  沙皇嘴角一抽搐。

  输不起的不仅是他,还有拿破仑三世,维多利亚倒是无所谓,她的筹码足够多,一场小小的失败动摇不了大英帝国的根基,而且还有首相可以甩出去背锅,怎么都不会让女王下台。

  但是拿破仑三世这个借助伯父的威名投机上台的法国皇帝的处境却和沙皇一样,甚至更糟糕!一场重大失败肯定会导致刚刚复辟的波拿巴王朝直接崩溃。

  而为了攫取胜利,拿破仑三世一定会不择手段哪怕真的和魔鬼合作,他也一定会在所不惜!

  “对!”沙皇咬了咬牙,“他输不起.我也输不起.萨沙,派人去上海!马上!赶紧去安排,记着,一定要派最可靠的人去上海。”

  “是,父亲!”亚历山大皇太子又道:“哦,还有件事儿,我们在伦敦的大使发来电报,说拿破仑三世的堂妹马蒂尔德公主这几天在伦敦.另外,过些日子,清国使团就会前往法国,随后还会去罗马!您看.”

  沙皇眯了下眼睛:“马蒂尔德,那可是个会交际的唔,我们有谁可以派去西欧那边走动一下?”

  “现在只有娜塔可以去,她的母亲是符腾堡王国的公主,”亚历山大迟疑了一下,“而且她现在正好是要相亲的年纪,正好可以去西欧走动”

  沙皇摇摇头:“那就让她去,再让暗探局派几个得力的人跟着充当她的随从再多带点钱,我们的人只要有办法和清国人接上头就行了。”

  “对了,父亲,彼得堡这边还有一个从清国回来的神甫,姓图波列夫。”

  “让他也跟着!”沙皇马上道,“再给符腾堡的奥尔加发个电报,让她安排一下。”

  符腾堡的奥尔加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女儿奥尔加.尼古拉耶夫娜,她现在是符腾堡王国的王后。由她出面安排娜塔莉娅.米哈伊耶夫娜女大公去西欧相亲,是再正常不过了。即便是拿破仑三世也不可能阻止,那显得太没风度了。

  而沙皇派出的密使正好扮作娜塔莉娅的随从去和清国使团接触。

  “是,父亲。”

  伦敦,布朗旅馆。

  马蒂尔德这个时候正光溜溜的坐在卧室的沙发上,手上捧着一本英文版的《大预言书》第二册在细细看着。

  《大预言书》第二册里面的内容很多,不过重点却集中在和俄国、法国、日本、土耳其、英国有关的事情上。

  马蒂尔德仔仔细细看了两遍,有点失望.好像在1854年,她也没有机会获得一顶王后的王冠!

  看起来,她还得继续单着,偶尔给法国皇帝当个床伴,也可以自己出去找食儿.

  “嘭!嘭!嘭”

  这时,马蒂尔德所在的房间的房门忽然被人敲响了。

  “谁?”马蒂尔德一开口就觉得有点不妥她好像是“偷偷”溜进那位李秘书的房间的。

  “是我,公主殿下。”

  外面传来的是法语,还是个女人的声音,那是马蒂尔德的侍女克洛伊。

  “克洛伊,进来吧,门没锁。”

  吱呀呀一声轻响,一个二十出头,长了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和一头金发的女子提着裙子快步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报纸。她看见马蒂尔德公主的豪放模样,丝毫不觉得惊讶,只是将手里的报纸往公主手里一递:“请看头版。”

  “哦这是《泰晤士报》?”马蒂尔德公主展开了报纸,翻到头版,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微微一变,然后低声道,“锡诺普海战那是在黑海吧?”

  “是的,和《大预言书》第一册中预言的一样.”

  马蒂尔德扬了扬手里的书,笑着对眼前的女士道:“克洛伊,这是《大预言书》的第二册,预言的是1854年将要发生的事情!帮我去订船票,我要回巴黎了另外,再取我的支票本过来!”

  “支票本?您要.”克洛伊一愣。

  马蒂尔德笑着瞥了眼床上呼呼大睡的男人,甜蜜一笑道:“总不能让他白辛苦吧?”

第323章 洋大人,带上大清一起去欺负小日本吧!

  “兰卿,快过来.你看看,这是什么?”

  布郎旅馆,咖啡厅内,正在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吃早餐的李鸿章李大人瞧见王利宾拿着卷“纸”从外头进来,就大声招呼他到自己身边,然后就摸出一张法兰西银行的支票交给王利宾看。

  “这是.银行的支票,哪儿来的?”

  王利宾是带着罗雪岩给的一大笔钱来英国的,到了伦敦后少不得要办银行业务。所以就在威妥玛的陪同下在罗斯柴尔德银行开了户口,存进去一大笔英镑,还开通了支票业务,所以一眼就认出了李鸿章递给他的是一张支票。

  “是法兰西银行的”

  李鸿章没告诉王利宾支票哪儿来的,而王利宾又指着支票上面的阿拉伯数字说,“这些是数目,个、十、百、千五千!应该是法兰西的钱,叫什么法郎的,二十五个法郎等于一英镑,你这五千法郎等于二百英镑,等于八百两银子!对了,这是谁给你的?签名用的是法文.”

  “八百两”

  李鸿章都蒙了,这什么状况?马蒂尔德为什么给他那么多钱?他在北京城给咸丰皇上当翰林院编修一年才只有四十五两银子,昨儿一晚上他就赚了八百两!

  这是陪公主睡觉的赏吗?

  她给得也太多了吧?

  不对啊,这怎么有点卖身的意思呢?他李大人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怎么搞得和八大胡同里面的妓女一样了呢?

  李鸿章愣住的时候,王利宾已经掏出一本字典开始查了:“查到了支票上的签名是马蒂尔德.德.波拿巴.支票背面还有字儿!用英语写的:李,谢谢你的爱,巴黎再见.爱你的马蒂尔德。”

  王利宾放下手里的支票,愣愣地看着李鸿章:“少荃,你这是.”

  “这是,这是”李鸿章闹了个大红脸,不过他到底是历史上混到“中堂”的能人,还是有急智的,马上就想到了借口,“这是马蒂尔德公主拿来换《大预言书》第二册的!我把你给我的那本《大预言书》第二册给她了,所以她才给我五千法郎!”

  “哦,是吗?”

  “是啊!这个《大预言书》第二册上的预言都是明年的,随便哪一条消息拿出来都值个千儿八百的,我一本都给她才收八百,真是便宜到家了。”

  王利宾轻轻皱眉,心想:“原来是我亏了,我也给了玛利亚修女一本《大预言书》第二册,可她一个铜板都没给我,拿了就走!”

  看到王利宾不言语了,李鸿章赶紧把马蒂尔德给的支票收好值八百两银子呢!

  当然了,李鸿章看中的可不是马蒂尔德的银子,他看中的是马蒂尔德的身子,真的不错啊.不对,他看中的是人家的人脉!

  马蒂尔德可是法兰西帝国的公主,是法兰西皇上的妹子,搭上她的线,这洋务还怕办不好?

  想到这里,李鸿章就问王利宾:“兰卿,咱们在英吉利的洋差差不多了吧?下一站是巴黎了吧?”

  王利宾听他这么一问,就把手里的那卷“纸”给了李鸿章:“少荃,你看看这个。”

  “这是.”

  “这是新闻纸,叫《泰晤士报》,你看头版锡诺普海战,俄罗斯黑海舰队屠杀土耳其海军!”王利宾手指着报纸上的内容对李鸿章说,“这个事儿,《大预言书》第一册里就有,现在又应验了!

  看来等会儿英吉利的万岁娘娘就会派人来宣你进宫了!”

  李鸿章忽然想起点什么,望着王利宾:“兰卿,那个《大预言书》第二册的英译本还有吗?再给我一本!”

  上海滩,苏州河。

  火轮船突突响动,拖带着一条两千料的客舟,在苏州通往上海的河道上激起一道道白浪,南洋大臣的团蟒节旗,就在北风里面猎猎舞动。

  苏州河上,船来船往,一片繁忙。苏州河两岸,工地相连,热火朝天。

  罗耀国现在就乘坐着那条两千料的客舟里面,和几天前才从上海跑到苏州的罗大纲、焦亮、吴超越一块儿商量怎么才能搭上洋大人的便车,不,应该是便船一块儿去欺负小日本。

  他本来还想在苏州府城一直呆到春节之后再回上海滩去的,倒不仅仅是为了陪老婆,主要是他在吴王府那头也一大堆事儿呢!

  现在苏州的太平天国吴王府下面管着苏州府、常州府、湖州府、嘉兴府、松江府、太仓州总共六府一州的地盘。

  虽然松江府和太仓州的大部分地盘都在上海督军府管辖下,和吴王府辖地是“一主两制”,但现在归吴王府直辖的地盘还是极大的,需要处理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是极多的,依靠罗耀国从湖南带出来的那点班底根本管不过来。

  好在罗耀国如今在苏南执行的“土地政策”比之湖南温和了不少,已经开始拉拢“开明地主”和扶植“民族资产阶级”了。而且还卓有成效,成功拉拢了到洞庭山帮、南浔丝商这两苏湖本地的大商帮,还有一批在太湖周遭做买卖的徽商、粤商、闽商,也都跟着一 起投靠了罗耀国。

  有了这些商帮投靠,罗耀国好歹是不缺工商干部的苗子了。

  不过他也不能把那些商帮的子弟拿过来就用,高低总要开个讲师班,由他亲自担任“校长”,培训上几个月。多少让他们对拜上帝会、吴王府、太平新军这三个互相交叉在一起的体系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并且通过一次次的考核进行分流,让他们在这三个体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才能让他们多发挥一些作用。

  另外,罗耀国也不能都用商帮子弟,要不然苏南、太湖地区的分田分地可就要推不动了。

  所以在招收大量工商干部进入讲师班参加培训的同时,罗耀国也没忘记从吴王府辖区内最先推行“分田分地”的昆山县境内,选拔一批年轻伶俐,文化尚可的农民干部来苏州培训这些人就是“分田分地”在苏南全面推开的种子,同时也是吴王府在辖区内建设基层政权的本钱。

  在罗耀国在苏州大开讲师班培训干部的同时,吴王府辖区的地方还得他操心维持。

  而他维持地面的办法,就是一边派部队下去“军管”;一边留用原本的师爷、吏员。

  总之,先一切照旧,又大肆宣传吴王府“分田分地”、“保护工商”和“鼓励桑丝”的政策,还给希望“润”上海的士绅地主大开方便之门

  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不简单,都交给手底下的门徒操办,罗耀国还是有点不放心的,于是就想在苏州府多呆些日子,哪怕亲自带几堂课,给下面的学员讲解一下《反经》上的道理也是好的。

  可是到了西历十二月的时候,一直呆在上海准备出使放洋的罗大纲、焦亮、吴超越三人竟一起来了苏州,还给罗耀国带来了上海滩的洋大人们正在商量一起叩关日本国,给日本人准备一套“不平等条约”套餐的事儿。

  这事儿,罗耀国,不,应该是罗雪岩可万万不能错过了。

  只要洋大人去欺负日本哪儿行啊?太平天国的“真约派”,大清朝的“清略军”,高低给小日本安排上。日本如果要签不平等条约,那必须也得有大清国的一份。

  他这时就坐在温暖舒适的船舱内,轻轻敲着茶盏,静静地听着三个手下出谋划策。

首节上一节176/2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