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辟出来,咱们和英夷都可以得利。英夷可以由釜山入朝鲜,还可以由釜山往日本渗透。而咱们则可以利用釜山取得朝鲜、日本的物资开发宁古塔。
另外,琉球也是咱大清藩属,只是被日本国暗中控制,表面上还向咱们朝贡,日本却在私底下把利益都占了,还在琉球驻军。这次日本国被美国压迫,兵舰叩关,限期开国,和咱当年一样,正焦头烂额呢!罗雪岩建议咱趁火打劫,也替琉球做主开放口岸,让英夷进去划租界,建领馆顺带着由琉球北上,压迫日本开国!”
咸丰顿了顿,又道:“老六,这洋务你还是得向罗雪岩好好学一学啊!以后其他的事情你就别管了,专管洋务吧!你的王爷朕也不撸了,封你当恭亲王的旨意是咱皇阿玛亲笔所写,还摆在正大光明匾后的那个盒子里的,意义非凡!不过军机处的那摊子事儿你就别管了,你就去天津办洋务!
现在上海有个五口通商大臣,以后天津也可以设一个五口通商大臣唔,两个五口通商大臣容易搞混,这样吧,罗雪岩以后就当南洋通商大臣,老六你当北洋通商大臣!淮河分南北,淮河以北各口通商事务归北洋大臣,以南各口通商事务就归南洋大臣至于北洋口岸,天津一个、海参崴一个、釜山一个.剩下你去和洋人谈判吧!南洋的口岸,就再开一个琉球,让罗雪岩去谈。”
“皇上,”恭亲王又建议道,“外交大事,总得有个衙门负总责吧?要不然南洋、北洋各谈各的,最后以谁为主?”
“说的也是,”咸丰望了眼兄弟,自是明白他的心思,“这样吧,朕就下一道旨意,就由北洋大臣总管各国交涉事宜以后南洋谈好的事儿,还得北洋点头!”
“奴才必不负皇上所托!”
咸丰点了点头,又自言自语道:“罗雪岩那边也得拉拢一下.要不就把婉贞送去上海给他吧!”
“啊”恭亲王低呼了一声。
咸丰望着兄弟:“怎么?你觉得不妥吗?”
第316章 南洋大臣,专卖日本
“妥,当然妥了。”
恭亲王哪儿敢说“不妥”?他也不可能把洪大全那个高人算出来的婉贞和大清三十六年国祚之间的关系说给咸丰听啊!
况且,上回恭亲王离开上海时,那个洪大全就没跟着登船,而是留在了码头上。恭亲王上船后本还想让人下去揪他上来,却发现洪大全已经凑到了罗雪岩身边,还和罗雪岩身边那个总管豫园的女人有说有笑,十分亲热,显然已经投靠姓罗的了.
好端端一个该上菜市口挨千刀的货,现在居然逃出升天,在上海滩逍遥了。这可都是他的错!他哪儿还敢把这个所谓的高人算出来的事儿跟咸丰去说?真要说了,咸丰非得把他当个傻弟弟不可。
他恭老六可是从小到大都被当成皇上家神童的
”既然你也觉得妥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跪安吧!”
咸丰摆摆手,就打发恭亲王离开了。
恭王前脚刚走,懿贵妃就从一扇偏门里袅袅而出,笑盈盈向咸丰行了个蹲安礼:“妾身请皇上大安。”
咸丰瞧了她一眼,唔,还是那般滋润丰腴,上次生孩子后月子坐得好,身材比怀上大阿哥前婀娜了不少,该丰的地方丰,该肥的地方肥,看这样子再过一阵子又能怀上了。
“坐。”
咸丰指了指身边沙发上空出来的地方,让懿贵妃坐了,然后伸出右手一抄,将懿贵妃生完孩子后又细下来的腰肢一揽,笑着问:“你和你妹子宛贞有日子没见了吧?莫不如唤进园子来陪你一两个月,顺便调教一番。”
“调教完了就送去上海给罗雪帅?”懿贵妃笑着问。
咸丰笑道:“总要在北京过个年,明年.明年就十三了,也差不多了。哦,等她来了园子里,记得带来给朕瞧一眼,如果不是个美人坯子就别往人家那里送了。”
懿贵妃笑道:“皇上,您放心,我那妹子可好看了,珠圆玉润的,比我强多了。”
“真的?”咸丰眼前一亮。
懿贵妃笑盈盈瞧着咸丰:“怎么?皇上想自己纳了?”
咸丰摇摇头:“说好赐给罗雪岩的.朕可不想罗雪岩也学吴三桂来个冲冠一怒为红颜!”
说着话,他就轻轻一叹,心头顿时涌起一阵无力感。
如今大清国真是得罪不起这些手里捏着几千上万新军练军的汉人军头了!
罗雪岩、左宗棠、曾国藩、江忠源、黄世杰、胡林翼、刘蓉、袁甲三、李文轩惹不起啊,个个都得哄着!
好在大清还有僧格林沁、官文、胜保、托明阿、塔齐布、多隆阿、德兴阿这些在旗的将领,只要他们能把新军练出来,大清就有救了。
想到这里,咸丰终于又挤出一点笑意,对懿贵妃道:“你告诉婉贞,到了上海,一定要好好伺候罗雪岩,千万别耍旗人姑奶奶的性子。”
“不会的,不会的,”懿贵妃笑道,“我妹子可不是那种泼辣性子,她就是个柔媚温婉的,妾身还怕她被罗雪岩欺负了呢!”
“那就好”咸丰轻轻点头,没有再和懿贵妃讨论婉贞出嫁的事儿。他眉头越拧越紧,思绪又转到了那一群手腕重兵的汉人活爹身上了!
罗雪岩一脚踏两船,而朝廷不但拿他没一点办法,反而还要把懿贵妃的妹子赐婚给他,以示恩宠.这可是个相当恶劣的先例啊!
罗雪岩可以,别人就不可以?
一臣二主无非就是日后史书上难看一些,落个贰臣的名头,但不失封侯之位的实在利益谁不喜欢?
咸丰皇帝封恭亲王为北洋大臣,封罗雪岩为南洋大臣,分管南北“卖国”事务的明发上谕,还有咸丰替罗雪岩指婚懿贵妃之妹婉贞的明发,当然都是太平天国的吴王罗耀国先得到的。毕竟北京到上海的陆上交通已经断了,两份明发上谕得从天津走海路南下。而上海天津之间的轮船航线还没正式开通,得用天津水师的帆船往南送。
就凭大清水师的小破船会不会半道翻掉都不好说啊!
好在淮安的曾国藩和他兄弟曾国华之间有书信来往就通过江北盐商黄家的渠道,从杨秀清的地盘上过。
所以这两道“明发”的抄件,罗耀国只比曾国藩晚得两日。
“吴王殿下,吴王殿下”
一个高颧骨、吊眉毛、三角眼、黄袍红帽的天国官员走进了罗耀国在苏州吴王府内的书房,确定里面除了他和罗耀国之外再没旁人,这才压低声音报告道:
“北京有明发上谕皇上封您,不,是封罗雪岩当南洋通商大臣,主管南洋各口通商事务,并准许琉球开港!”
罗耀国放下手里一份关于苏州府、嘉兴府、湖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太仓州境内桑园数量统计的报告,抬眼看着曾国华,一脸的莫名其妙。
这事儿用得着偷偷摸摸的吗?
“还有,咸丰要替您指一门亲”曾国华又道,“是懿贵妃的妹子婉贞!”
“哦”
罗耀国明白了,吴王府里现在可有两个怀了孕的王娘呢!
虽然罗吴王不可能惧内,但是动了两位王娘的胎气总是不大好的。
这事儿至少得等苏三娘把孩子生出来再公开周秀英毕竟是卖身卖艺进门的,应该不至于动气儿。
这个曾国华还是挺周到的!
想到这里,罗耀国就接过曾国藩的信展开看了一遍,上面除了两道明发上谕的事情,就是要派高邮知州魏源去上海和洋大人接洽这事儿。
罗耀国稍稍一斟酌,就对曾国华道:“温甫,你给你兄长回信,谢过他通报明发上谕的事儿。再告诉他魏大人随时可以来上海.如果走杨东王的地盘不安全,也可以从海州出海,我可以让旗昌洋行放一条轮船过去。”
“是。”
曾国华行了一礼,就转身离开了罗耀国的书房。
罗耀国看见他离开,马上也起身出了书房,然后沿着一条长廊向后宅走去。
吴王府就是原来的江苏巡抚衙门,几乎没有这么修葺过,改了招牌就搬进来了。所谓当官不修衙门,虽然是巡抚衙门,但使用久了,又没怎么修过,所以轮到罗耀国住进来的时候,已经非常破旧了。
不过这位罗吴王和洪秀全、杨秀清不一样,他可是“满清未灭、何以修房”的主儿,所以就这么将就着。
吴王府里面的使唤人倒是挺齐全的,一路上都有丫鬟、仆役向他这个王爷行礼作揖,这些并不是原来的太平军,而是罗耀国入主苏州后,洞庭山人和南浔湖商们“孝敬”的。罗耀国为了显示和这帮苏南商人亲近,就让苏三娘从中选了一些身家清白的到府里做事。
罗耀国自己也带着两个侍卫,一个是爱笑的曾九妹,她是曾添养族里的人,一直跟着罗耀国当女护卫,还有一个则是陈丕成陈四眼。罗耀国的女侍卫不怎么换人,但他的男侍卫则经常换人,许多太平军上军中的青年才俊都会被轮换到罗耀国身边当一阵子侍卫,然后再高升提拔。
三个人穿过了长廊,又穿过几个小院,很快就到了王府后院,然后就一个人上了一间小楼。
小楼内的空间并不大,很安静,窗边摆着一个刀架,架子上放着苏三娘的太平刀。
罗耀国才进来,苏三娘就挺着大肚子从卧榻上起来,向他行了个福礼。
现在天气早就凉了,不过室内生着暖炉,温暖如春。苏三娘一席白衣,腰间系着一条红色的带子,一张英丽的面孔上未施粉黛,却依旧显得娇媚,一双山峰则因为怀孕而高高隆起,非常诱人。
“三娘,”罗耀国朝妻子抱歉地一笑,“我过完年就得走一趟上海了,有可能没法在苏州王府里等着咱们的孩子出生了。”
“怎么?上海那边.”苏三娘黛眉微微一蹙。
罗耀国笑道:“北京的那个皇上同意琉球开国了所以我得去帮日本人卖国了!”
“帮日本人卖国?”苏三娘一愣,“他们自己不会卖吗?这还得你帮忙?”
罗耀国笑道:“他们卖的哪有我卖的好?况且这个日本国.可是咱们江南丝业的竞争对手!”
第317章 日本怎么能工业化呢?
“江南丝业的对手”苏三娘拉着罗耀国的胳膊,一起在镶着透明玻璃旁落了座,然后又动手拿起边上一只小小的红泥火炉上温着的水壶,为自己和罗耀国各倒了一杯清茶,然后笑盈盈问,“这是南浔镇上的大丝商和你说的吗?你好像很重视这些人啊!”
苏三娘可不是整日缩在后宫里面的王娘,她是罗耀国这个集团的二把手。甚至罗耀国起家的本钱都是找苏三娘借的,虽然苏三娘因为相信罗耀国是天使,一直表现得非常顺从。
但是罗耀国在推行大政之前,都会先和苏三娘商量,哪怕知道苏三娘一定会无条件支持,他也会出于对苏三娘的尊重,把将要实行的方针政策掰开了,揉碎了,和苏三娘说清楚。
“不重视不行啊!”罗耀国正色道,“如今我中国可以畅销海外,换回大量白银的商品,唯有丝绸、瓷器、茶叶三样,其中中国瓷器在欧洲、美洲的市场,已经被欧洲生产的瓷器抢得差不多了,唯有南洋的市场依旧。”
中国的瓷器出口中19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挺不错的,当时欧洲市场虽然不行了,但还能往美国贩卖。可是到1850年代时,欧洲的工业化陶瓷已经把中国传统陶瓷基本赶出了欧美市场,只有东南亚华侨还喜欢中国产的瓷器。
罗耀国喝了口茶水,眉头又微微蹙起:“茶叶则因为清廷出口管制不利,以至于茶树种为英人所得,现在已经在印度大量种植,虽然眼下尚可,但未来前途堪忧。”
此时茶叶在欧美的消费量很大,毕竟是天天要喝的嘛!所以很招英国人眼热,他们在1848年时派出商业间谍潜入中国,购买到了茶树种,现在已经在印度试种成功了,很快就要大规模种植。
历史上,中国的茶叶出口在19世纪下半叶就会遇到重大挑战!
“瓷器出口不大好了,茶叶未来又会降,”苏三娘试着理解罗耀国,“所以生丝就万万不能有失了.要不然我们可就没什么能卖给洋人换枪炮了。”
“还不止啊!”罗耀国眉头微皱,“生丝是咱们发展机器工业的一个抓手.当今世界,堪称列强之国者,无不是机器工业繁盛之国。工业强则国强,工业弱则国弱,盖无例外!
而各国工业,多自纺织起,或棉纺、或毛纺。而西方列强之国中,尚无丝纺之大国,盖因生丝原料稀缺,且多产自中日两国。所以未来数十年中,中日两国中必有一国会因借由机器纺丝成为工业繁盛之国,从而跻身列强之林。”
“所以你就要帮日本卖国,”苏三娘会心一笑,“把日本变成英美殖民之地,趁早绝了日本发展机器纺丝的可能!”
她和罗耀国在一起久了,也知道什么是殖民地,什么是机器工业了。
这段时日,罗耀国就频繁召集湖州、苏州等地的大丝商,和他们商议扩建桑园、改良蚕种、改进制丝工艺、建设机器缫丝厂等事宜。
大有将创办机器缫丝厂当成头等大事来办的意思!
而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罗耀国还想在上海开办一家桑园和一家机器缫丝厂作为示范,这段时间他还在湖州、苏州、常州、松江、太仓、嘉兴等地张榜招贤,招聘懂制丝善经营的人才,参与上海桑园和上海丝厂的创办。
罗耀国既然把日本看成了他发展丝纺织业的竞争对手,搞点盘外招,苏三娘也是很能理解的。
“非也,非也,我帮日本卖国只是为了让日本长久陷在乱世当中,好误了工业化的时机,并非为了使日本成为谁的殖民地。”罗耀国苦苦一笑,“日本之国情虽然和中国相差颇大,但有两点却极为类似!”
“哪两点?”苏三娘很配合地顺着罗耀国的意思往下问。
罗耀国伸出一根手指头:“一是人多地少.日本人地之矛盾,比之中国犹胜数倍!日本有人口三千多万,约为中国之十数分之一,其土地却只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而且平地极少,不能耕种的山地丘陵占了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
苏三娘连连点头,对这个话题显得很感兴趣。
罗耀国则露出了苦笑的表情:“第二则是闭关锁国!国门一锁,外面的人固然进不去,可里面的人也出不来.人少的时候还好弄些,可人多到一定程度,那可就闷出一个炸雷了!
咱们这边已经炸了,日本那边德川幕府捂得瓷实,暂时还没炸。
可美国今年夏天用炮舰叩关,英国也蠢蠢欲动,准备加入进去。等到德川幕府顶不住压力被迫开国,幕府的威信就会扫地,各方豪雄就要趁势而起了!”
“日本要乱了?”苏三娘睁大眼睛。
“必乱!”罗耀国斩钉截铁道,“日本实行武士治国,他们的武士就相当于我们这里的书生文士。而幕府之下,武士之上,还有三百余藩。天下承平时,幕府驭群藩,群藩统武士,武士则压迫农民。因为日本武士极多,狼多羊少,农民虽然苦极,但却不能像我们这里一样揭竿而起。
可一旦幕府威信不存,群藩、武士就会争相而起,日本的天下就有可能陷于战国乱世而让日本陷于战国乱世,动荡百年,正是我之所求!”
为了强占丝业市场,就要把日本这个邻国推进百年战乱的深渊吗?
这个天使是不是有点狠毒?
苏三娘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愕,瞪大了眸子望着罗耀国。
罗耀国却振振有词道:“中日两国现在都在渡劫,渡过去,就有机会跻身列强,参与世界的瓜分。渡不过去.至少是百年乱世!而中日两国又都是对方的劫数,所以两国之中注定只有一国渡劫成功。三娘,你可明白?”
苏三娘点了点头,这不就是养蛊吗?
“幸好中国有我,才在这场事关百年国运的竞争之中领先了半步。但是船大调头慢,国大变革难!”罗耀国叹息道,“而且日本的闭关锁国远没有咱们中国锁得那么死,他们国内对于西学知道的比咱们要多。所以一旦日本被美国、英国叩关成功,很有可能顺利渡劫,快速转型,抢了咱们的国运。三娘,你说我该不该用点盘外招?”
“那是必须的!”苏三娘可不是什么“圣母”,她可是道上杀出来的。而且,她向来听罗耀国的话那可是天上下来的,她亲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