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微微点头,那双眼睛缓缓望向东南,答道:“也难为罗吴王了,只是不知罗吴王要我做什么?”
王揆一问:“季高兄想不想当清廷的浙江巡抚?”
左宗棠浓眉一挑:“想啊!”
凤阳县城。
夕阳斜照,照得凤阳古城披了金色,三角眼、吊眉毛的男子站在城楼上,望着自家的湘勇在空旷的凤阳城内安营扎寨。黄世杰带着一高一矮的两人快步走到了他的身旁,一起作揖行礼。
“学生拜见师尊。”
“涤生兄安好。”
“晚生凤台苗沛霖拜见曾大人。”
曾国藩笑着朝二人点点头,然后一指一张摆在城楼上的方桌子和几把椅子,轻声道:“随便坐吧。”
“是。”
三人轻声一应,便各自找了把椅子,自己坐了。黄世杰最随意,一张白净的面孔上笑意盈盈。那高个男子上了些年纪,稍有点拘谨,正是李鸿章之父李文轩。还有个矮个,略有些发福,约莫四十多岁年纪,短眉,大眼,八字胡,最显得拘谨,乃是凤阳府下凤台县的一名本来不甚得志的秀才,名叫苗沛霖。
“玉川,令郎已经出洋了?”曾国藩先微笑着向自己的同年李文轩提问。
“已经出洋了,”李文轩稍有些忧色地说,“两个月前便跟着肃大人乘坐英国人的兵轮出了洋,还有英吉利国驻上海的领事威妥玛陪同,这会儿可能都到印度洋了。”
李鸿章出洋的时候,罗雪岩正在昆山“讨伐”苏三娘,所以没有去相送。
“好男儿志在四方,出去长长见识,开开眼界,回来后就是洋务干才了。”
曾国藩向来很看好李鸿章这个学生,对他的未来颇有信心,呵呵一笑,继续道:“我的学生当中,当属少荃和子英最能干。少荃有文采,子英通武略。少荃放洋归来后就是洋务干才,子英的团练办得也有声有色,将来你二人合力,当不在罗雪岩之下。”
黄世杰听老师这么一说,就忍不住询问道:“老师,您认识罗雪岩?”
曾国藩摇摇头:“未曾见过,只是听骆儒斋、左季高说过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黄世杰叹道:“天下的千里马何其之多,只是伯乐难寻,好在有了这乱世,总算能让各路人才出来显一下神通了。”
他此言一出曾国藩的神色就微微一变,显然是想到了什么黄颜色的袍子,迟疑了好一阵,这才掩饰着一指苗沛霖道:“子英,这位苗先生想必也是难得的千里之驹吧?”
苗沛霖闻言赶紧起身,朝曾国藩拱拱手,笑道:“苗某不敢,苗某才疏学浅,不敢和黄大人、李大人、罗大人相比,只是淮西自古英雄地苗某愿为收揽淮西壮勇之士,图大业、安天下!”
第283章 曾公曹公,恭王睿王
曾国藩听了苗沛霖的话眼皮一跳,随即就瞪起三角眼看着李文轩、黄世杰。而这两人却是一言不发,面色如常。而苗沛霖的话却还在继续:
“曾大人有所不知,淮西之地自建州入关以来,水患连年,民难聊生。嘉道以来,淮河更是年年决口,黄河也是岁岁泛滥。然朝廷一不赈灾,二不治理,只是听之任之,坐看淮西百姓沦为鱼虾。因此淮西士绅、百姓皆深恨建州而期盼明主!
只是那太平天国奉天主之教,称天父天兄,丧天伦,灭天理,非我淮西士绅之所愿也。等到大人的《讨虏兴儒檄》一出,我辈中人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皆言明主已出,名教当兴!”
说到这里,苗沛霖更是纳头便拜,泣声道:“曾大人请曾大人为天下苍生,登高一呼吧!”
曾国藩面色阴沉,缓缓转头,看着自己的同年李文轩和学生黄世杰,沉声问:“这也是你们的意思吗?”
李文轩笑道:“涤生,事到如今,你就别瞒我这个同年好友了.我虽未见过令尊,但也知道那人根本就不是!”
曾国藩脸色一僵,无言以对。
黄世杰则起身一拜,恭声道:“老师,当今之世,已然是元末了!老师想要做一番事业,也只有效仿李察罕、王保保、张良弼、李思齐要不然,老师还能做什么?难道要做大清曹丞相吗?”
“啪”的一声,曾国藩一巴掌拍在了方桌上,人也立了起来,一对三角眼恶狠狠看着黄世杰。
黄世杰却淡淡道:“老师,如今军中有见识的谁不是拿了《反经》翻来覆去地看?上面的道理早就吃透了想通了。如今是什么世道,大家都已经通透了。大清.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就算老师还想让大清回去,左季高、罗雪岩、江岷樵、罗罗山还有学生我,都不想让大清再回到过去!”
话说到此,黄世杰也撩起衣袍,叩拜于地:“老师,请您为孔子孟子之教,挺身而出吧!”
李文轩也立了起来,朝着曾国藩拱手一礼:“涤生兄,这次恭亲王代天南征,人还未至江北大营,大合诸侯的请贴却已经撒出去了许多,除了您和左季高还有上海罗雪岩外,长江以北能请的都请了,其志恐怕也不在小!”
“玉川你在说什么?”
曾国藩皱了皱眉,心里头却是一叹:大清都已经风雨飘摇了,难道恭亲王还想借着这次出京掌兵的机会争大位吗?
李文轩当了多年的小京官,消息十分灵通,当下又说:“京中还有传闻说恭王已经奏请皇上,欲将懿贵妃之妹许配上海罗雪岩为妻子拉拢之心,路人皆知啊!”
“什么.”
曾国藩欲言又止,那双三角眼多了几分不安和怀疑。懿贵妃可是皇上的宠妃,还替皇上生下了大阿哥。恭亲王为什么要奏请皇上将懿贵妃的妹妹嫁给罗雪岩?
难道恭亲王和懿贵妃之间也有什么勾连?
皇上知道此事吗?还是说皇上的身体已经
黄世杰这时又悠悠道:“老师,罗雪岩所保举的太仓知州王博山日前已经带着两船洋枪洋炮洋弹抵达了蚌埠集,全都送给了左季高。这罗雪岩本就是骆儒斋门下出身,和左季高显然是一体的。”
李文轩语气放沉:“涤生兄这一次如果不能为门人子弟从恭王多争一些官职地盘,湘湖的领袖恐怕就要变成左季高了!”
听完李文轩的话语,曾国藩只是颓然一叹:“乱世之中当一个忠臣怎么就那么难呢?”
“不难的!”还跪在地上的苗沛霖忽然插话道,“只要曾公愿意去争一个两广总督,沛霖有把握为曾公招安三万淮泗精兵.到时候谁敢说曾公不是忠臣?”
“三万?”曾国藩望着苗沛霖,似乎有些动心,“淮上有那么多精兵?”
“有!”苗沛霖重重点头,“半数还是马队!”
“马队?”曾国藩三角眼一眯,蜡黄的面孔上似乎一下就放出了光。
扬州城。
初秋时节,凉风乍起,扬州的树木却依旧苍翠,仿佛要将夏日的绿意再多留些时日。而城内的街市则比夏日时更繁华了几分,摩肩接踵的过客,在街头上来来往往。一辆马车在数十名骑兵的护卫下从街头滚动着驶过,马鞭挥动,正传来道旁行人的高声议论。
“江南折腾了好些日子,近日算是越演越烈了。”
“谁说不是呢死的人也不少了.前些日子光是江宁就杀了几万.现在苏州又被困了,不知道还要死多少?”
“就怕长毛在江南杀完了就到江北来杀,扬州是江北大营所在,就怕.”
外头的碎言碎语飘进车窗里面,让内里一个锦衣青年把帘子挑上来,转过头去笑道:“这扬州的确是繁华,比起北京城都强出了一些,还是两淮盐业的中心,想来罗雪岩这个江南盐道也很想过来见一见扬州的盐业总商们吧?”
一旁的文祥有些笑意,答道:“王爷所言极是,这次除了盐业上的好处,还有一门好亲,婉贞姑娘的父亲这几日也在扬州,他自然应该来见一见的等他把婉贞娶过门,可就是拐弯抹角的皇亲国戚了。”
这青年自然是恭亲王了,他五日前就已经到了扬州,在古城北隅的个园里面设立了抚远大将军行辕,不过并没有马上把江北大营的军务接过来,只是每日在扬州城内外各处游玩,等着收到他“英雄贴”的各路军头赶来。
这几日安徽那边的军头陆续到了,安徽巡抚周天爵年老来不动,就叫袁甲三、马新贻两个人带了兵过来。昨日又有消息说曾国藩、左宗棠率领的四十营湘军已经到了凤阳和黄世杰、李文轩的十五营兵马会师了,很快也会往扬州而来。
这五十五个营的练军要是到了,江北大营的兵力可就充足了!
反攻江宁是不想的,但是将苏州的怡良救出来,然后在镇江设立一个江南大营应该问题不大,有了这两座大营,应该可以遏制住长毛发展的势头。
当然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恭亲王南来还有个暗地里的目的,就是盘一下罗雪岩的道。
他要真是妖魔,当然要铲除!
可要是元保看错了,他也不能误杀了好人不是?
不过婉贞是肯定不能嫁给他的.哪怕嫁一个公主,都不能把婉贞嫁过去!
心里虽然拿定了主意,但他现在吩咐南下上海去请罗雪岩北来的文祥时,依旧没有透露半点:“文祥,你一定要和他好好说说懿贵妃如今的地位和婉贞妹子的美貌还有皇上对他的恩宠.本朝立国以来,他的这份恩遇真的是极少有了。”
“是,王爷。”
文祥恭声道。
“到了上海,找机会再见一见洋人,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的使臣都见一见,直接找他们买一些洋枪洋炮!再和他们说说本王抵达扬州的事儿.”
他的话说了一半,没有继续下去。
但是文祥已经有数了,王爷一定是想在扬州见一见洋人的使臣。
不过大清的亲王在没有皇上同意的情况下私见洋人的使臣,总是不大好交代,所以恭亲王不能请,只能让洋人自己来。
两人说话间,城门已经到了,恭亲王的马车已经停下,而骑在马上的文祥则翻身下马,走到恭王的马车帘子前又行了个打千礼,而恭王则撩起车帘,朝他挥挥手:“去吧,快去快回。”
“喳。”
文祥应了一声,便又上了马,领着几个随从飞马出了扬州城。
恭亲王望着这个心腹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放下车帘,从怀里又摸出了本《反经》卷三,翻开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一边低声嘀咕:“这局面,怕只有那位睿亲王才能好好应付了。”
第284章 大清终臣革命军
大清咸丰三年八月,松江府,上海县。
上海的市面,已经相当繁华了。在县城之外的“新区”里面,到处都是正在开工的马路和正在修建当中的中式或西式的房屋。而在更郊区一些的地方,随处可见喜气洋洋的地主陪着中国或西洋的商人看他们自家的土地。
这些都是准备趁着眼下地价大涨的机会,把手里的土地高价出手了,然后拿着现银存进汇丰银行吃利息的毕竟谁也不晓得太平军什么时候会突破“嘉定防线”逼近上海县城。
到了那时,地价一定是掉得最快的!
而原本就拥挤不堪的上海县城内的街道,在这个秋天之中更是熙熙攘攘。上海的新老市民们,穿着相比别处体面了不少的衣服,在街头摩肩接踵的涌动。不少人还穿着新奇的洋装,还有一些男子学着太平天国那边披散着头发然后在脑袋上戴一顶风帽,也是一种奇特的风景线。
街头上偶尔有上海新军的兵队经过,穿着灰蓝色的军装,包着青色的头巾,扛着上了刺刀的洋枪,举着“万里长城永不倒”旗,喊着“一二一”的口令,有时候还会来两句“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的军歌,听着就格外提气儿。
这些大头兵的精神面貌出奇的好,一个个红光满面,身体健壮,走路的时候虎虎生风,喊口令和唱歌的时候中气十足,一看就知道是拿足了军饷,吃够了军粮,也没人吸洋烟的新式军队。
而且他们的纪律也是极好,上海县城和上海新区里的商人们都知道,这些新军从来不扰民,而且买东西一定会付钱。连住在上海新区里的洋大人看到他们,有时候都会挑起大拇哥夸一句“革命军”当然是用洋文夸的。
文祥是领着几个骑兵,乘坐一艘从广东水师调来的老闸船,从扬州的瓜洲码头一路开到上海北外滩一处新建的军用码头下船的。在这处新建的码头上,他还看见两艘巨大的“黑船”,悬挂着美利坚的新条旗。他问了码头上执勤的上海新军士兵,后者告诉他这是美利坚国海军提督佩里少将的军舰,而这位佩里少将现在是雪帅的贵客,经常在豫园督军府做客。
随后,文祥就跟着一队一路喊着口令,唱着《万里长城永不倒》军歌的新军士兵,通过苏州河木桥进入繁华的上海新区,沿着洋楼林立的上海外滩,向着上海县城而去。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由于这队在外滩大街上进行例行巡逻的士兵都是湖南人,唱不了粤语歌,所以都是用湖南官话在唱军歌的,文祥多少能听懂一些,越听越觉得.不对!
这歌词要搁在乾隆年都能办一场文字狱!
当然了,如果是这号肩洋枪、练洋操的西式精兵来唱,那就必须是大清终臣了
不过文祥现在也不觉得上海的这支军队和太平军是一个路子,这味儿不对,太平军明显比他们狂热,有一种活着杀清兵,死了上天堂的疯劲儿。
但是上海新军的味儿还是让文祥觉得有点吓人!
而当这队上海新军路过原本属于法租界的外滩大街时,还有不少洋人向他们挥手甚至行军礼。
很显然,上海的洋人非常支持罗雪岩!
想到唱着《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精兵,和得到洋人支持的罗雪岩,文祥就觉得有点心惊肉跳
而当文祥带着手下穿过人声鼎沸的上县城内的街道,出现在三穗堂外的豫园南门之外时,穿着一身蓝灰色军服,头戴一顶没有顶子和帽缨的暖帽,蓄着毛茸茸的络腮短胡子的高个军官,正与一个身穿蓝色军服,方脸、阔口、狮子鼻的高大洋人有说有笑地走出来,身边还有一群作陪的大清官员和洋人,其中还有一个文祥看着非常眼熟似乎是曾国藩!
三角眼、吊眉毛、高颧骨、大胡子哦,仿佛比曾国藩年轻一些,官也没曾国藩那么大,仅仅是五品的顶戴,这人不会是曾国藩的兄弟吧?
文祥正吃惊不已的时候,罗雪岩已经把来访的洋人送上马车,还和他们挥手告别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发现文祥和跟着他的几个骑兵来。
然后那个高个军官就和那个可能是曾国藩兄弟的官员,一块儿笑盈盈向文祥走来了。
文祥穿着蓝色的行褂,衣服上没有补子,但他跟着恭亲王做事,有个从四品的官职,所以戴着四品顶戴,还是挺引人瞩目的。
那个长得像曾国藩的官员先开了口,笑着一抱拳,开口就是湘湖口音:“这位大人是来上海公干的吗?下官候补知州曾国华,现为五口通商大臣衙门幕友,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文祥怔了下,连忙发问:“曾国华?兄台是曾涤生的什么人?”
“曾涤生正是家兄。”曾国华笑道。
“本官瓜儿佳.文祥”文祥心中惊疑,但还是自我介绍了一番,接着他也不等曾国华给他介绍那位高个军官,就追问道:“曾大人来上海是”
曾国华笑道:“下官在湖南时就常去骆儒翁处走动,所以和在骆大人处做幕的罗大人相熟.就是这位,罗雪岩大人!”
说着他就一指那个和他一起的身穿灰蓝色军服的高个军官。后者也向文祥一抱拳:“原来是文文山啊,久仰久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