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要完 第143节

  “秀英谢殿下赐罚,秀英之前在朱军帅军中曾犯军法,还记了二百皮鞭的账,愿一起领受!”周秀英倒也老实,又把之前的“欠账”一起说了。

  “那行吧,”罗耀国笑着点点头,“都记账上,慢慢还就是了。”

  罗耀国接着又吩咐许月桂道:“月桂姐,去安排马车吧。不要闹出太大的动静,让手枪连护送就行了。”

  “得令。”许月桂看到罗耀国已经完全收服了周秀英,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赶忙打起精神,转身下了楼梯,去替罗耀国安排前往昆山的事情了。

  罗耀国的手枪连其实就是原来的骑兵卫队,全员换装了从旗昌洋行淘来的柯尔特1851式左轮手枪,从不会骑射也不会持枪冲锋的“骑马步兵”变成了“牛仔”,一支六连发的柯尔特左轮就是对上僧格林沁本人都不怕了,在上海到昆山这段路上自然是没有敌手的。

  而就在罗耀国带着新欢美人往昆山而去的同时,在北京皇城的太庙之中,一个脸麻腿瘸的大清九五之尊,正拿着几份刚刚收到的奏章,跪在一排祖宗像面前痛哭流涕呢!

  “父皇.”咸丰流着眼泪道,“江宁满城被长毛攻破了,阖城旗人,尽数被屠,走脱者寥寥。现在武昌、江宁皆已失陷,长江水道大半为贼所有,江南震怖,天下崩裂,我大清江山飘摇矣.儿臣愧对列祖列宗,愧对父皇.”

  “父皇,如今大清天下虽然正处在风雨之中,但也有不少忠臣义士挺身而出,忠君报国!湖南有曾国藩、江忠源、左宗棠者,登高一呼,聚众数万,已经练成了百营湘勇!

  而南洋归侨罗雪岩更是精通西洋军学,先在湖南以西法练成新军数百,又在上海与洋人交涉,购得洋枪数千,并草创上海新军六千,日前先于昆山击败长毛大军两万,又在上海击破长毛伪天使罗耀国,还趁机从英夷处收回上海租界主权.父皇,看来我大清气数未尽啊!”

  咸丰这回是先报忧后报喜,一开始说了江宁失陷江南震怖的事儿,随后又把曾、江、左、罗四大团练头子拿出来说事儿了,特别是罗雪岩在上海干的事儿实在太给他这个皇上长脸了。

  击败罗耀国、苏三娘还好,可是从洋人那里收回主权却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未有。这十年来洋人时时刻刻都在欺负大清,一会儿占一块租界,一会儿又是一个教案,还不停要求“修约”,时时刻刻都想要吸大清的血。

  虽然咸丰也愿意给洋人一点好处买个平安,但问题是洋人要的太多了。鸦片战争一口气赔了两千一百多万元这还只是一次性的损失,在鸦片战争后的十年间,大清的贸易连年逆差,白银大量外流。而大清本身又不产多少白银,白银的外流自然造成了银贵钱贱,而朝廷的税赋和各种支出又以白银结算。

  银贵钱贱一方面加重了底层百姓的负担,一方面又削弱了朝廷的财力,使得大清快没有银子发饷剿匪了。

  在这种情况下,洋人还想变本加厉从大清兜里掏更多的银子银子要都给洋人了,绿营、团练拿不着银子,一起反了,那大清就真要亡了。

  正因为如此,罗雪岩收回上海租界的行为,才让咸丰大感欣慰,顿时觉得大清又有未来了,所以今儿都敢来太庙向祖宗报告了!

第259章 上海督军兼五口通商大臣

  紫禁城,乾清门,御门听政。

  在太庙拜完祖宗的第二天,一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见人的咸丰皇帝就叫起了御门听政。

  所谓的御门听政就是“开大会”,一般在早上进行,参与御门听政的大臣主要有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军机大臣、八旗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等等。通常也不是一次都叫来,而是只叫上其中的一部分来参加御门听政。

  这帮人一大清早天没亮就得到午门外集合,等待皇上帝圣旨后进入乾清门,在固定的位置各就各位跪好,然后就多磕头少说话了明朝那种在御门听政中犯颜直谏,惹皇上生气的事情,在清朝的御门听政中不大可能发生的,因为根本就不许畅所欲言,只有皇上点到了名,才能起身走到乾清门外的汉白玉台阶上跪着,然后皇上问话后才能回答。

  就算这种形式的御门听政,咸丰帝也不是经常搞,平均下来,一年也就搞个几次,而且一般也不和下面的大臣废话,只是让内阁大学士背诵一下需要处理的奏折内容,然后再把皇帝的旨意背一遍给相关的大臣知道就算完事。

  对于那些有资格参加御门听政的官员而言,这几乎就成了开眼界、涨见识的途径了有许多官员,特别是汉员,比如李鸿章他爹那样的,很可能在京任职十几年,都没轮到过一次御门听政.好像当了个假的朝官。

  不过今儿这场御门听政仿佛有点意思了,一是来的人比较多,北京城有头有脸的大官都齐活了,一大老早就在午门外面候着,可热闹了。

  二是皇上居然一口气叫了六部的满汉尚书、侍郎,再一个恭亲王奕一起上到乾清门外的平台上跪着,这可是一大群人呢!上回乾清门外的平台上跪那么多人的时候,搞不好还是乾隆皇帝那会儿呢!

  第三嘛,皇上居然当着一众大臣的面,在御门听政时开了金口,话还挺多!

  只见这位有着和圣祖康熙爷一样的麻颜的皇上少有的露出了笑颜,笑着道:“今儿叫起,就是和大家说说罗雪岩捷报传来的事儿.自长毛作乱以来,朕收到过不少捷报,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份捷报可以和罗雪岩的捷报相比!因为这份捷报是由洋人背书的,如果不是货真价实的大捷,洋人哪儿能那么好说话?上海的英租界、法租界都交出来了。朕在北京,不知道上海的状况,他们可是亲眼所见!收回租界权益,这可是十年以来所未有之事这个罗雪岩真的是军事奇才、洋务奇才啊!”

  咸丰皇帝其实也不是那么昏庸,他早就知道底下带兵的大臣都很“乘十”.要不然怎么捷报频传,而长毛距离北京越来越近?

  这都“输到南京”了,再输是不是就该输北京了?

  但是罗雪岩的捷报一定是真的!因为捷报会骗人,洋人嘴里吐出来的利益是不会骗人的。

  没有实实在在的战果,洋人能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

  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位军事奇才、洋务奇才的心也挺黑的,居然上奏给朕,求封上海督军,要总督松江府和太仓州境内所有的官军、团练,还要求监管江南盐法道、江海关道、松江府衙、太仓州衙.以及松江、太仓所属各县的衙门。一句话,就是要把松江、太仓、盐法道、海关道统统置于上海督军衙门的管辖之下。诸位觉得怎么样?说说吧!”

  他这一说,底下的大臣都有点傻眼了。

  这怎么还用他们发表意见呢?这种事情皇上拿主意就行了,他们只管磕头喊圣明就是了。底下的人都不说话,眼看着就有些冷场,咸丰帝脸瞧着就沉了下来。好在他的好老师杜授田的儿子杜翰是深知圣意的,看着冷场,忙不迭的就开口了:“皇上,臣杜翰以为罗雪岩要得少了。”

  还少了?

  底下的大臣一听都愣住了。

  再多要,那就得当江苏巡抚了吧?

  咸丰脸上的神色却已经松了下来,当下就笑吟吟问:“杜翰,你说说朕还应该给他什么好处?”

  杜翰趴在地上,声如洪钟,中气十足地说:“皇上,臣觉得您应该给他的不是好处,而是责任!”

  “这话怎么说?”咸丰问。

  “皇上,好处人人都想要,而责任则是人人避之不及。”杜翰说,“如今总领松江、太仓军务,监管海关、盐法二道之责,就不是什么人人都想要的好处。”

  咸丰轻轻点头:“有些道理。”他又望着底下跪着的大臣,“你们有谁想去上海替代罗雪岩?”

  没有

  上海那是龙潭虎穴,外有洋人,内有长毛,谁去谁死!

  看到底下无人应声,咸丰又问:“杜翰,你的意思是这些责任对罗雪岩来说还不够?”

  “不够。”

  杜翰说。

  “你还想给他加多少担子?”咸丰问。

  “皇上,臣还知道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官职,正好合适给罗雪岩做。”

  “什么官职?”咸丰又问。

  “五口通商大臣。”杜翰说。

  五口通商大臣就是所谓的南洋大臣,负责管理上海、广州、福州、宁波、厦门等五个通商口岸的通商和海关事务,同时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通商和海关当然是有油水的,但是外交事务实在太扎手了。

  由于这个“大臣”是个兼职,由两广或两江总督在兼任,所以之前一直被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推来推去,而这一任的五口通商大臣就是倒霉的叶名琛。他哪是什么五口通商大臣?简直就是大清朝廷的御用“挡洋牌”。洋人步步紧逼,而他却没办法逼朝廷向洋人让步,只好硬着头皮在广州躺平摆烂,历史上还因此被洋人给逮去印度了.

  如果能让他把这个倒霉的官职交出去,哪怕倒贴个十万八万两他也得在总督衙门里摆酒庆贺!

  咸丰其实也知道叶名琛干不了这个五口通商大臣,不过实在也没人了,所以历史就让这货在两广总督任上干了六年如果不是被英国人绑走了,他还能再干几年。

  “诸位以为如何?”咸丰自然有心让罗雪岩接任这个五口通商大臣,但罗雪岩升官实在太快了,这才多少日子?就从七品候补擢升到了正四品的道员,这两天因为上海方面捷报传来,咸丰已经打算给他加按察使衔了,转眼又是五口通商大臣!

  虽然这个大臣并没有品级,而是作为两广总督或两江总督的兼差存在的。但是总督的兼差如果剥离出来,怎么都得定个二品官吧?

  这可就相当于侍郎了!

  曾国藩八年侍郎已经是官场奇迹了,罗雪岩一年侍郎.他这个“罗”是爱新觉“罗”也不能那么快啊!

  所以咸丰得征求一下大臣们的建议主要是征求恭亲王奕这个爱新觉罗家二号人物的意思。

  “皇上,”恭亲王奕马上会意,上奏道,“奴才觉着罗雪岩可以当五口通商大臣,虽然他资历浅薄,也不是正途出身,但交涉之事没有人办得比他更好了。既然他的洋务办得最好,那破格录用他当通商大臣一定不会引起非议。毕竟交涉的差事向来是官见官怕的,好不容易有个能替两广、两江的督抚们担待的能吏,资历浅一点就浅一点吧让他多干几年资历不就有了?”

  “没错!”咸丰点点头,“混资历谁不会?多干几年就有了,可办洋务就他一个人会!朕现在就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也给天下能人异士立个榜样.就给他当上海督军兼五口通商大臣!他的品级.就先给五口通商大臣定个从二品,和布政使一边大,以后有了功劳再升正二品、从一品!

  另外,罗雪岩在上海击败长毛,压服洋人,虽是文臣,但武勋不亚于当今任何一位武官,可授忠勇巴图鲁之号!”

第260章 一定要报告皇上,罗雪岩是妖魔变的!

  上海,外滩。

  就在咸丰皇帝利用御门听政的机会给罗雪岩封督军、通商大臣和忠勇巴图鲁的当天,在一条靠在怡和洋行码头旁的大型沙船上,胜保、元保这对兄弟正在窃窃私语。

  “大哥,有个事儿很机密的事儿,小弟不知道当不当讲。”

  胜保这个江苏军务帮办大臣本来是为了帮怡良买洋枪洋炮来上海的,可是洋枪洋炮还没买到,上海和苏州之间的交通线却因为昆山、青浦双双陷落而被切断了。

  这下胜保非但没办法从上海采购洋枪洋炮没法把银子从苏州运到上海了,也没法把洋枪洋炮运回苏州,连他自己都回不去了。

  于是他在和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签署了一万支褐贝斯和三十万发定装弹、一万桶火药的采购合同后,就准备走水路回北京向咸丰皇帝汇报工作和要钱。

  今儿就是他启程的日子,除了罗雪岩称病没来,包括肃顺、吴健彰、王揆一、程福培、李鸿章、白斯文在内的身在上海滩上的大清官员全都来码头上相送了。

  而元保身为胜保他弟弟,更是直接送上了船,现在帆都升起来了,他还没有要下船的意思。

  “元保,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都要开船了”

  胜保和这个兄弟的感情是挺不错的,但也不至于那么亲近啊,所以他看见自己的兄弟赖在船上不下去,忍不住就开口催了。

  而元保则左右看了看,然后上前一步,一把抓住胜保的双手,压低声音道:“哥我有个了不得的秘密要和你讲!”

  “秘密?什么秘密?”胜保愣了愣。

  “和天降妖魔有关的秘密!”

  胜保愣愣地看着兄弟。

  元保一脸愧疚地说:“那天降妖魔根本就没有牛魔法相!”

  “哦”胜保并没有太意外,只是看着兄弟,低声问,“元保,你的意思是没有天降妖魔?”

  “有!”元保点点头,“的确有一个骑飞车、乘紫雷、从天降的妖魔.我亲眼所见!”他咬着牙,“他化成灰我都认识!”

  “那他长什么样?”胜保皱眉追问。

  “他和罗雪岩一模一样!”元保一字一顿地说。

  “什么?”胜保瞪圆了眼珠子,“你说什么?”

  “他和罗雪岩一模一样!”元保道,“哥罗雪岩就是妖魔变的!”

  “你,你说什么?”胜保彻底被震惊了。

  元保看着自己的大哥,声音有点颤抖地说:“大哥.这个妖魔不仅和罗雪岩一模一样,还和太平天国的伪天使罗耀国一模一样,那罗雪岩搞不好就是罗耀国的一具分身!”

  “罗耀国和罗雪岩一模一样?你确定?”

  胜保突然有了一种如坠冰窟的感觉了。

  “当然确定!”元保咬牙道,“上回我在长沙就见过罗耀国.那时我就已经认出他便是天降妖魔了!这回又在昆山见到了这妖魔.大哥,你到了北京,一定要把罗雪岩是妖魔所变的事情告诉皇上!”

  说罢,他就摸出一本折子往胜保手里一塞:“哥,这是我给皇上写的密折,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在里面.”

  “好好.”胜保轻轻点了下头,心里一阵发苦,但还是对兄弟说,“元保,这事儿你在上海可不能再和别人说了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想方设法替大清铲除此贼的!”

  “恭迎圣天使吴王殿下!”

  昆山县城外,玉峰山脚下,一片小而别致的园林之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挖好了壕沟,修起了木墙,还建了一座高大的辕门。

  当罗耀国从一辆停在辕门外的西洋四轮马车上下来时,早就等候在那里的苏三娘马上领着天使府、上一军和拜上帝会讲师团的官员们一起向他行了跪拜大礼。

  穿着一件上海新军的蓝灰色军袄,光着脑袋没带帽子也没裹头巾的罗耀国瞧见自跟前一大片跪迎的,赶紧招呼道:“起来,都起来,怎么又跪了.咱们天使府、上军、讲师团、暗堂可没这规矩!”

  说着他就大步上前,笑盈盈地将分别数月的苏三娘给扶了起来。苏三娘则笑着对罗耀国道:“殿下,您现在可是我太平天国的吴王五千岁了,您可没下令说可以不跪吴王的。”

  罗耀国点点头:“这倒是没错,我受封吴王的时候还在上海装罗雪岩呢,的确没下过这样的命令。那我现在补上.以后天使府就是吴王府了,凡吴王府、上军、讲师团、暗堂之员在咱们自己的地盘上都不必向我行跪拜之礼,只需作揖即可。”

  “谢吴王殿下。”

  苏三娘又领着一群吴王府、上军、讲师团、暗堂的高层一起向罗耀国行揖拜礼言谢。

  等苏三娘又行完了礼,罗耀国又把她拉到一边,然后笑着一指马车,低声道:“三娘,这次没和你商量,就给你在上海找了个妹子,你.不会生我的气吧?”

  苏三娘一愣,美目中划过一丝讶异,然后却笑了起来:“殿下,您.讨了小的?您终于想通了?”

  罗耀国看苏三娘并没有生气的意思,就彻底放心了。

  实际上,苏三娘在还没正式和他拜堂成婚的时候,就在劝他多娶几个,甚至还想在女营当中选三个年轻貌美的一起嫁给罗耀国。

  这倒不是苏三娘特贤惠,而是太平天国就是这种“文化”,罗耀国是和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一样的“神”,理所当然多娶几个老婆。

首节上一节143/2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