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耀国在上海搞的这些事情,洪秀全、杨秀清当然是知道的。他们俩也明白上海这个口岸的重要性拿下上海,太平天国不就能联络上洋兄弟了?联络上洋兄弟,不就能买到大批的洋枪洋炮了吗?有了大量的洋枪洋炮,太平一统还不是早晚的事儿?
所以陈承这次走水路来上海也带着接触洋人的使命,他笑着对罗耀国道:“吴王殿下,苏副总管、曾总制、李总制率领的两万上军精锐现在大概已经在向镇江挺进了!
清妖在江南的兵力空虚,应该不敢主动拦截上军的兵马。不过天王、东王命令苏副总管顺道拿下镇江府城丹徒,切断清妖的漕运,然后再东进上海。这样最多再有一个月,您就能见到苏副总管了!”
南京和上海的距离其实也不短,直线就有五百多里,其间河网密布,城镇星罗。而且由于宁沪之间几百年来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富庶之地,地方的财力也不弱,办个团练修个城墙那是不在话下。
因此,苏南一带大部分的城镇都有砖石城墙拱卫,而这些城镇又都是依河凭水而建的。天险固然没有,但要一个个啃下来也很麻烦。如果要一座一座城镇啃过来,仅靠上军的两万人,啃上几个月也不一定能啃完。
不过太平天国夺取苏南富庶之地最大的障碍还是上海的洋人,只要他们源源不断地向苏南地区的地主团练提供洋枪,太平军的那点老兄弟根本经不住消耗。
所以罗耀国向洪秀全、杨秀清提交的取苏南的计划就是“速攻上海,关门打狗”!
根据计划,苏三娘率领的上军主力在打破南京外城之后,就应该直扑上海才对!
可是洪秀全、杨秀清却临时改了计划,他们显然想利用苏三娘手里的大军打掉镇江府城丹徒这个可能成为清妖反攻南京的重要据点这也是杨秀清在历史上的布局,先南京,再镇江,后扬州,依靠太平军有限的兵力布置了一个“铁三角”防御。
这个布局要搁在帝国主义没有破关而入的时代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可惜如今时代变了.
“行,一个月就一个月!”罗耀国虽然对洪秀全、杨秀清改变早就拟定的作战方案的事情有点不满,但他现在在大清这边混得不错,晚一点和苏三娘会师也无妨,便点点头道:“检点,实不相瞒,我如今顶着个清妖团练头子的身份在上海坑蒙拐骗还挺方便的,这段时间已经从吴健彰那里骗到了几十万银元和四千支洋枪.若是三娘打下了镇江,我估摸还能再多骗一些!”
“,吴王从吴妖头那里索一点银子和洋枪怎么能叫骗?”陈承笑道,“那是您给他一个赎罪的机会。”
“哈哈哈”罗耀国大笑道,“没错,这个吴妖头人还怪好的,给了我那么多好东西,回头捉了来还真不好意思宰了。”
“那就暂时留一命吧,上帝不是说过:妖的出身是不可以选择的,妖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吗?”
陈承明白罗耀国话中的含义,就顺着他说了句罗耀国在鹅塘收余万清时候说的话,哄的罗耀国又是一阵大笑。
看着罗耀国心情不错,他又摸出一个小号的黄布卷轴递给了过去:“吴王,这是东王给我的令旨.东王命我接触上海的洋兄弟接洽。不过下官长那么大就没见过洋人,也不会说洋文,不知道能不能让这个吴妖头帮个忙?”
罗耀国接过杨秀清的令旨,打开一看,是一首打油诗,意思和陈承说的差不多。
“那行,”罗耀国点点头,“我今天正好要去上海租界的同顺行收一批新军军服,你就和我一起去吧,先见见吴健彰,有机会的话再一起见见洋人。”
“好,吴王您安排就是。”
“在这里可别叫我吴王,叫我罗大人。”
“是,罗大人。”
“罗大人,您来的可真是时候,有好消息啊!”
上海英租界,同顺行的大门外,罗耀国刚刚从马车的车厢内钻出来,迎面就遇上了笑着出迎的吴健彰。这吴健彰还说有什么“好消息”,听得罗耀国就是一愣。
金陵陷落在吴健彰这里不能算好消息吧?
看到罗耀国发愣,吴健彰忙笑着解释道:“刚刚收到的明发上谕皇上给您升官了!”
“又升官了?”罗耀国一脸欣喜地问,“升什么官?”
“江南盐法道兼江宁知府!”吴健彰笑道,“正四品的肥缺啊!”
“啊”罗耀国一听这官职,真有点不知说什么好了,合着洪秀全刚刚打下来的是他主政的江宁府城啊!
第233章 上海特区
“吴大人,这江宁府城快要,甚至已经被长毛打破了吧?我这个知府连府城都没了,还怎么捞银子?这个肥缺是不是有点名不副实?”
同顺行的会客厅内,罗耀国领着陈承、程福培、吴如孝三人才一落座,就开始向吴健彰表示不满了。
江南盐法道兼江宁知府虽然是正四品的道员,但地盘就是江宁一府.这一府之地都快没了,还这么捞?这个四品道台是个缩水货,必须要换一个。
“,罗大人有所不知,”吴健彰马上摆摆手,笑道:“江南盐法道兼江宁知府的油水从来不在江宁府,江宁府虽然是富得流油的大府,但它也是两江总督和江宁将军的驻地。上面有总督、将军盯着,知府能捞多少?那个和江宁知府搭在一起的江南盐法道才是肥缺啊!管盐的官就没不肥的,更何况是江南的盐?
我这么和您说吧,在上海开埠之前,督抚以下的地方官,只有粤海关监督、两淮盐运使这几个官儿能和江南盐法道比油水。而粤海关监督向来是内务府的人才能当的,而两淮盐运使可是三品官,而且自雍正年开始,盐运使又受两江总督兼理,捞到的银子得和总督分账,实际所得并不比江南盐法道多多少。”
“哦,原来如此,”罗耀国点点头,表示受教了,可随即又拧起眉毛,“长毛又不可能止步江宁,镇江、常州、苏州恐怕很快就要被长毛攻打了.怡巡抚能守得住?”
吴健彰笑道:“能守一日,您就能捞一日的银子,能守多少地盘,那些地盘上的老百姓吃的盐,您就能抽一份银子.最后哪怕只能守住一个松江府,您只要信得过老哥我,我也能帮您捞不少。”
“一个松江府能吃多少盐?”罗耀国不太相信。
“,账不是这么算的,”吴健彰笑道,“长毛地盘上的人就不吃盐了?他们还得吃盐的.”
“吴大人的意思是”罗耀国瞪着眼珠子,“本官卖私盐给长毛?”
“怎么是私盐呢?您可是盐法道啊!”吴健彰一脸正色道,“这盐是公是私的标准,就在于您有没有收到银子,只要您收到了银子,这盐就是公盐,您要没收着银子,这盐就是私盐!和这盐卖给谁吃,那是没有一点关系的。哪怕这盐买了去扔海里头,只要给您交了钱,这也是公盐!”
“,有道理啊!”罗耀国忽然发现吴健彰这个海关监督在缉私方面很有天赋啊!是不是给他送钱了,这走私就能改成“走公”?
想到这里,罗耀国又看着吴健彰发问:“吴大人,若是咱们能守住上海,可以往西边贩卖的不仅仅是盐吧?”
吴健彰“嘿嘿”一笑:“罗大人,上海这个口岸虽小,却已经是华洋杂处,中外交通之地.不仅卡着长江的出海口,还是江南水网的出海总口,这实在是得天独厚的贸易口岸啊!
这江南水网您知道是什么吗?就是苏州、松江、常州、湖州、嘉兴、镇江、太仓州这几个富得流油的州府内几乎所有的村子,都被一张水网给网在里面!运河里能跑的船,在这张水网里就哪儿都能去了。
而这张水网则通过吴淞江和黄埔江通向长江入海口.这就是江南的总出海口!罗大人啊,你要知道,虽然江南靠海,而且水网密集,水运极为方便。但出海良港却不多,黄浦江这里可谓第一港。
只要这个第一港在咱们手里牢牢握着,咱们就能当洋人、长毛、朝廷之间的中间商,三面赚钱!
罗大人,风浪越大鱼越贵!局势越乱,贸易的利润就越高!”
这吴健彰当官打仗都不行,但是赚钱是真的在行!哪怕局势乱成这样,他都能一眼看出哪里有大钱可赚!
上海发展贸易的条件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的这百年间,的确是得天独厚的!
而罗耀国其实早就可以当“长沙王”的,他之所以那么折腾跑来上海,不也是看中了上海在今后百年间的这一份得天独厚吗?
罗耀国正盘算着要怎么把上海变成一个可以三面赚钱的“赚钱特区”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有人在拉他的衣角,好像是陈承。罗耀国知道这位貌似奸诈,实际上也一肚子坏水,且听他怎么说吧。
于是就把脑袋往陈承那里歪了下。
“大人,”陈承用客家话低声说,“这个吴大人是上海这里的道台,还是海关的监督,您如果把太平军挡在外头,他得到的好处最多!”
对啊!怎么就没想到?
虽然这个吴健彰一个月内就会被小刀会拿下,但他现在还不知道所以现在还可以向他多要点好处!
“吴大人,”罗耀国皱眉道,“您是苏松太道,松江府归根结底是您的地盘!而我是江宁知府.我的衙门照理说都该摆在江宁!上海的买卖再好,和我这个江宁的官儿也没什么关系吧?”
吴健彰笑道:“这好办啊!您就把您的道台衙门开到松江府和太仓州的地盘上衙门的开办费用由海关衙门包了,您在上海的一切花销,也由海关衙门包了!
咱们再一起给怡大人上个呈文,上海新军以后就由海关衙门协饷。您不是打算先办个八九千吗?咱就按照一万二报销,剩下三千人我给您按照每人每月五两银子折现。”
好嘛,一个月贪一万五千两给得可真多啊!
但罗耀国还想要更多的!
“吴大人,”罗耀国斟酌了一下,问:“您真想保住上海这个口岸吗?”
“想!太想了!”
吴健彰期待地看着罗耀国。
“那我还要提三个条件。”罗耀国正色道。
“您说,您尽管说!”吴健彰拍着胸脯道。
罗耀国道:“第一,松江府、太仓州的团练必须统一由我来指挥,不能由当地的知府、知州来管!我出两个人,一个总管松江团练,一个总管太仓团练。人是我派,名义你出。”
“一句话!我的道本就是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吴健彰笑道,“松江、太仓的团练本就管得着你给两个人,我派他们去当松江府团练监督和太仓州团练监督!”
“好!”罗耀国点点头,“那我就说第二个条件了,我的盐法道衙门要摆在租界里面,最好还要在外滩,离英国卖给我的两条老闸船停泊的江面要足够近,而且我还要在盐法道衙门内驻兵两个连,用来保护我的银子。”
“行!”吴健彰点点头,“洋人那边我去说。”
“第三个条件,我要在苏州河、黄埔江之间挖一条壕沟,修一道木墙,用来保护上海县城和法租界、英租界。”
罗耀国说出了自己的第三个条件。
如今的上海可不是“大上海”,甚至不是“小上海”,最多是个“幼上海”,真正繁华的地段是苏州河、黄浦江交汇的夹角地带。
苏州河、黄浦江对于有蒸汽炮舰可以用的英法美帝国主义而言,几乎就是天堑。如果在苏州河、黄浦江之间修建一道总长十二三里的壕沟、木墙防线,应该就能把装备落后,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西法军训,仅凭数量和勇敢战斗的太平军阻挡在上海最繁华的区域之外。
“好!我答应!”吴健彰毫不犹豫地点头,“我马上雇人挖壕沟、修木墙!”
罗耀国补充道:“去找阿礼国、爱棠和马辉,让他们派出洋人工程师帮忙.我已经得到确切情报,太平天国的吴王圣天使会来攻打上海!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把他打疼!只有把他打疼了,他才会同意咱们把上海变成一个三方交易的口岸!”
吴健彰对于罗耀国的话,当然是百分百赞成的,点点头道:“好!我们明天一起去和阿礼国、爱棠、马辉说吧。”
第234章 《大预言书》应验了!真有魔鬼?
罗耀国来吴健彰这里的真正目的其实并不是骗,更不是给吴健彰一个赎罪的机会,而是来拿衣服的。
他的几千新军需要军服,不能总是一身码头工人的短衣,这看着跟漕帮苦力团似的。虽然应募而来的壮丁当中本就有许多原是在码头上混饭吃的,但他们现在都是“穿罗大人衣”的兵了,不得穿神气一些?
要穿神气一点,当然就不能穿清军兵勇的衣服,那身衣裳太丑了,胸前还一“圈”这是为了方便敌人瞄准吗?
所以罗耀国就自己设计了一套军装,上身就是蓝灰色的中式对襟短袄或单衣,下身是蓝灰色的筒子裤,头上裹一条蓝灰色的头巾,小腿上打上绑腿,脚蹬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腰上系一条布带,外加一斜背的布包。
这身军装的用料主要是最普通的蓝灰色棉布,式样也是民间做熟了的,由吴健彰的同顺行把单子放出去,让上海、华亭、青浦、嘉定、宝山等县的百姓之家接了去,好几千家庭妇女一起动手缝制,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把数量给凑齐了。
当第二天,当罗耀国和吴健彰一块儿乘坐马车一起去租界里面最新开张的一家名叫老德西记餐馆,去和英、美、法等三国领事吃西餐的时候。一队天天喊“穿罗大人的衣”的新军士兵,终于真正穿上了罗大人为他们准备的新军服,跟着他们的罗大人开进了上海英租界。
只见他们人人都是一身简洁的蓝灰,都扛着褐贝斯洋枪,腰带上还挂着刺刀,在马车前后列出两个纵队,喊着“一二一”、“左右左”的号令前进,看着还真有点西式陆军的模样儿。
“雪岩,你还真是会练兵啊!这才多少日子?这就有模有样了!我看你也用不着洋将洋兵了,要不就那些洋将洋兵.”
马车之中,透过车窗瞧见前面一队看着就利落的新兵,吴健彰的话锋不知道怎么就转到洋将洋兵上去了。
这些日子,罗耀国和吴健彰在英、美、法三国领事的撮合下,已经谈妥了二百多个洋将洋兵洋水手的合同,不过这些洋将洋兵到今儿为止都还没正式上岗。
他们不像吴如孝、王揆一、程福培三人帮着招募来的华兵,拿了安家费签了契约马上就能进军营了。这些洋人在上海都有工作要辞了去,有原本就在英、法驻军中担任职务的还得办交接,至少得安排好代理才能到罗耀国这边来上任。有些人辞了原来的工作后还要放松几日。
拖拖拉拉的,一点不利索!
所以洋人是签下了不少,但是真正进入罗店大营的却不到三十人。而且这些人也没下部队,而是在接受吴超越的汉语言短期培训。
“那可不行,”罗耀国听吴健彰的意思是想“辞退”这些还没上岗的洋人,马上就摇头道,“合同都签了,怎么能毁约呢?”
“签下的只有一百余人,还有一百多没签呢!”吴健彰笑盈盈道,“其实我也不是要省那几个钱,而是想把这些人推荐给肃大人。”
“肃大人?”罗耀国马上警惕起来了,“肃顺?他也要练欧式新军了?”
吴健彰点点头,一脸的理所当然:“雪岩你凭着几百新军为本,短短的时间内就由一个小小的七品候补县升到了正四品的江南盐法道兼江宁府.这官升得岂不是天下侧目?当然有不少人想和学了。”
“可肃顺是皇亲国戚啊!”罗耀国皱眉道,“他还需要靠练兵升官。”
“这倒不用,”吴健彰摇摇头,“不过他要带队出洋了”
“出洋?肃顺要出洋?”罗耀国一惊,心道:“这怎么回事?洋务运动要提前了吗?这怎么就跑步前进了呢?顽固派呢?怎么不站出来阻止?”
“吴大人,你这消息哪儿来的?可靠吗?”罗耀国还是有点不敢置信。
“当然可靠!”吴健彰从袖兜里掏出一叠厚厚的折子交给罗耀国,“雪岩老弟,你自己看吧这是今天刚刚送到的邸报。”
“邸报?哦.我看看。”
罗耀国这才记起中国古代老早就有“邸报”这种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当然也是个泄密的口子!
之前成立的拜上帝会暗堂也早就把搜集清廷的“邸报”当成获取情报的重要方式了。
可他自己现在当了大清的四品道台,可以正大光明获取邸报了,却把这茬给忘了。不过就算是记得这事儿,罗耀国自己也没办法去获取邸报。因为他现在连个正式的衙门都还没建立呢!他之前就没想过要和圣天使吴王罗耀国在上海滩对垒,所以就没张罗过开衙门的事儿。
现在既然要搞“上海特区”了,那就得有个对接清妖朝廷的衙门了。
罗耀国一心二用,一边思索着要怎么开办衙门,一边已经展开了厚达十八页的邸报,一页页翻了起来,很快就找到了有关“肃顺、元保、白斯文、李鸿章放洋”的消息。
“还有李鸿章?”罗耀国嘟哝了一声,然后又讶异道:“他们是去.去罗马请教廷伏魔堂的修士来降妖伏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