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69节

  听完闹的话后,乡民中有人感叹道:“大王没有忘了我们,没有忘了我们!”

  这话引得其他乡民点头,是啊,大王没有忘了他们老秦人,一统天下后便修改秦律,减免他们的赋税徭役,以后的日子要好起来了。

  就在这时,忽有一乡民喊道:“大王万岁!”

  其他乡民也随其一同喊道:“大王万岁,大王万岁,大王万岁!”

  喊的同时还朝东边叩首,因为据说咸阳就在那个方向。

  众乡民从地上起来,除了不知事的稚子,人人脸上都带着喜色,开始谈论起闹方才所告知他们的东西。

  一乡民好奇道:“闹,那‘皇帝’是何称呼?大王为何要作此称?大王称那皇帝后,我等日后当如何称呼大王?”

  闹笑道:“你若问我他事,我未必知得,此事却正好知晓。我前日问过县令,乃县令告知于我。”

  “‘皇帝’者,乃‘三皇五帝’结合之称,‘三皇’为‘天皇、地皇、泰皇’,‘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皆为上古时响当当的人物。”

  “大王之功自古未有,以‘王’之称已不合适,遂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成‘皇帝’!”

第143章 秦令传四方(20)

  众乡民听懂了,在心中也颇为认可:确实,他们的那位大王太厉害,功劳太大,“王”怎配得上?

  六国君主也为王,大王岂能和这些王一个称呼?

  闹继续道:“县令说大王称皇帝后,我等便不可再称大王为‘大王’,应称‘陛下’、‘圣上’、‘君上’……”

  这些一听就是很厉害的称谓,远在大王、国君之上,众乡民感觉自己又学到了,将称呼记下。

  其实,就算闹今日不给这些乡民讲说,到了下月初一,嬴政称皇帝后,也会将称呼普及于天下。

  此事结束,又有乡民问闹道:“闹,你方才言‘大王感念我等秦人之功,之后十年,将减免徭役赋税’,难道只有我等秦人才有,那些六国之人没有?”

  这问一出,其他乡民顿时都被吸引,看向闹。

  乡民们也有虚荣心,自然喜欢这种“我有你没有”被特殊对待的感觉。

  且被如此对待,证明在大王心里,他们要重于那些六国之人,他们才是大王最信任最亲近的人!

  光是想想,乡民们心里就有种莫名的高兴,觉得他们在嬴政那儿不同于那些六国之人。

  闹为秦人,也有这种想法,点头道:“是,此为大王特予我等秦人之赏,那些六国之人未有,但此赏只有十年,十年后,那些六国之人将与我等一样。”

  一乡民道:“怎才十年?那些六国之民不过一群手下败将,凭何与我秦人同等?”

  一年老的乡民驳斥了这名乡民:“十年还不知足,你想多久?大王如今不仅是我秦人之王,也是那些韩人、燕人、齐人……之王,自当同等视之。若依你之意,大王岂不只为我秦人之王,那些六国之人会如何作想?”

  李念若在此,定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句年老乡民觉悟真高!

  乡民中有和那名乡民同样念头的人,此刻听到年老乡民话后,都思索起来,未曾发声,那乡民见没人出声支持他,遂不再言。

  又一乡民道:“闹,你说‘大王要遴选聪慧稚子,若得入选,全家皆可入咸阳’,我家涂甚为聪慧,可否入选?”

  闹摇头道:“我都不知如何遴选,怎会知涂能否入选?”

  又一个乡民好奇道:“大王选聪慧稚子入咸阳市为甚?”

  闹依旧摇头道不知,倒是有乡民猜测:“定是好事,兴许是要让其等读书识字,将来为官。”

  这话引得许多乡民认可,也勾起了许多村民的想法,如果自家的孩子能被选中入咸阳,他们一家人岂不能一步登天?

  至于大王选聪慧稚子入咸阳是要害他们,虽有人心里这么想,但大多乡民都认为大王应当不是要害人。

  无他,此时的嬴政在秦人心中威望太高,极得秦人们信任!

  一乡民热情道:“闹,你两赶路定已饥饿,不如到我家中,用过饭食再走?”

  其他乡民也反应过来,热情邀请闹和男子到家中作客。

  不是闹和男子有这么大脸面,而是因为他和崖作为使者,是来告知他们大王的政令。

  乡民的心思很简单:如果能将为大王传令的使者邀请到家中,多有面子?

  实质上还是因为嬴政在他们心目中的威望!闹忙拒绝道:“各位好意,闹知晓,可还有金浪、咸祥二乡父老需我与崖前去告知,若有耽搁,今日恐回不了家。”

  “……下月初一,各位若有空,定要到县里,那一日为大王称皇帝之日,不仅会仔细讲说新律之法,还会讲将减免多少赋税徭役,且还有自咸阳来的奇物给大家见识。”

  众乡民齐齐点头,下月初一,那一定要去县里看看。

  只是听到闹的话,又有一乡民被引起好奇,问道:“闹,是何来自咸阳的奇物?”

  闹道:“具体,我也不知,这些时日,县令在使人赶制,据闻有一吃食,有利于耕种之物,为大王与我等礼物。”

  这让众乡民更好奇了!

  闹和男子崖离开了这个乡,前往下一个乡,虽说拒绝了乡民请客,但仍旧被乡民送了不少东西,要不是实在推说赶路拿不动,只会更多。

  崖看着闹,总算明白为啥出发前闹说不必带吃食,还要少带些东西,原是为此,他的行囊里此刻也装满了肉脯、鸡子等物。

  见崖看着自己,闹笑道:“此非因你我,而是因我等传大王之令!”

  是啊,他们只是因为传达大王的政令,便得到了乡民如此热情地招待,他们所承的乃是大王的恩德。

  晚上,奔波了一整天的崖回到家中,一边濯足,一边兴奋地和家人讲说白日间的经历。

  崖所在的乡还没被通知,听到崖说出那条条政令后,老翁、老媪、女子也激动无比,尤其老翁,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呼三声“大王万岁!”

  这就是他们老秦人一直在期盼的好日子啊,他们愿意追随秦王打这么多年的仗,不就是盼着这些吗?

  若不是觉得在秦王带领下,统一天下后,能过得比其他国家的百姓更好,就凭那严苛残酷的秦律就能镇得住所有人?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大概不会再验证一遍,可在李念所知的历史上,秦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凭秦律严苛残酷镇不住他们,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把他们当人,那他们也就不把自己当秦人!

  如今,大王不仅修改秦律,还减免他们的徭役赋税,以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老翁认真地对男子道:“崖,日后若为官,定要尽心尽力为大王办事,若我得知你不尽心,定不轻饶!”

  男子同样认真地回答老翁:“父请放心,崖必尽心为大王做事,绝不敢有负大王!”

  这么好的大王哪里去找?

  唯有尽心尽力为大王办事!

  这是老秦人们当前最真实的想法,其实也是这片大地上许多人的想法,不管哪个时代,只要统治者们能给予一点善意,他们便将以诚心相报,可惜很多统治者丁点善意也不愿给予。

  发生在男子崖身上的事也在其他地方发生,诸多秦卒归于家乡,一条条政令从咸阳传于天下。

第144章 秦令传四方(30)

  六国各地,大秦的政令也在传播,但受限于人手和对当地的控制能力,未像秦地那般一个一个乡的通知,不过这些地方也有通知之法。

  楚地某县城,一阵洪亮的鼓声突然在城中响起,吸引了许多人注意,何人擂鼓,发生了何事?

  人们正猜想,鼓声停下,一个人声传来:“各位乡亲父老,都快来听啊,天大的好事来了!”

  好事,还是天大的好事?

  人们的好奇心被引动,朝鼓声和人声的源头寻去,只见县衙外搭建起一座高台,几名县吏站于其上,身旁架着一口大鼓。

  很明显,方才那鼓声便是这些县吏擂鼓发出。

  此刻,一名县吏正重复喊着那句“好事来了!”,等这名县吏喊了会儿后,一县吏开始擂鼓,擂一阵鼓,又换一县吏继续喊话。

  如此重复擂鼓、喊话,吸引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将高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些人等不及了,冲台上的县吏问道:“有何好事?让我等快来听,却又不说,是何道理?”

  此话一出,立即引得很多人附和,有好事就快说,莫要让他们在这白等,白白耽搁时间。

  高台上一县吏道:“各位乡亲莫急,县令这就来为各位乡亲讲说是何好事。真是好事,天大的好事,且等一等!”

  在这名县吏安抚下,众人又耐心下来。

  不多时,在十多名县吏簇拥下,县令从县衙中出来,其所行目标正是高台。

  围着高台的人群迅速为县令让出一条路,有人注意到跟在县令身边的县吏手中捧着一只木盒。

  县令登上高台,看了眼下方民众,直接开门见山道:“得咸阳传令,今有天大的好事告于各位乡亲父老。”

  “今七国一统,天下归一,大王将于下月之初称皇帝,虽我等以往为楚人,然今时皆为大王治下之民,大王欲普天同庆,邀我等同乐,特恩赏天下。”

  “其一,往后五年,将减免我等徭役赋税,具体如何减免,将于下月之初于县中公告。”

  这位县令第一个讲的是减免徭役赋税,而听到县令的话,四周的楚地百姓们先一阵沉默,随后反应过来:什么,秦王要减免他们未来五年的徭役税赋?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尽管还没说具体要减免多少,但这总归是好事,而且还是连减五年。

  他们作为战败国的民众,秦王不给他们加重徭役赋税就不错了,还能减免,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秦王这是真将他们当成了治下之民。

  众楚人心中不由生出“秦王好像也没那么恐怖,也许在秦王治下,会过得比以前更好也说不定”的念头。

  县令又接着讲说从咸阳传来的其他政令,引得围着高台的楚人们再次惊呼,那秦王居然还要修改秦律,废除其中那些残酷的刑罚。

  “其三,大王将于咸阳举办咸阳大考,有才有能者,不拘出身,不拘年龄,皆可前往咸阳参考。”“大考最优者为状元,次优者为榜眼,再次者为探花……将名传于天下,世人共知!”

  听到县令说出这条政令,人群中有数人勃然变色,秦王这是要网罗天下贤才为他所用啊,但这一招还真有效。

  但还没等他们惊讶完,却听高台上的那县令又道:“若诸子百家入咸阳,大王有一物相赠……”

  说到此,县令微微转身,将一旁县吏捧着的木盒打开,从中取出一物。

  众人看到那物看上去似乎是布,但又不像,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秦篆。

  县令将此物持在手中,向围观的楚地民众展示:“此物为纸,为大王所赐,可用于书写,比竹简更妙,至于妙在何处,读书识字者稍后可亲来一观。”

  看着在县令手中似乎毫不费力的纸,人群中那变色的数人脸色更加认真严肃,仅凭眼观,已能看出此物优于竹简的一大优势:其比竹简更轻!

  县令将纸放回盒中,又和围观的民众讲说政令。

  听完县令所讲,民众感觉好似一觉未醒,一切恍如在梦中:那秦王能这么好?这还是那个凶残的秦王,还是那个虎狼之秦吗?

  种种政令让他们感觉不真实,就像狼突然不吃羊了,反而亲切地和羊勾肩搭背,称为兄弟。

  看着沉默的民众,县令问道:“各位乡亲若有疑问,尽可问之。到下月之初,本县每日都会使人将在城中宣讲,也劳各位乡亲传告那些尚未知晓的乡亲。”

  一民众壮着胆子道:“敢问县令,此是真是假?”

  县令道:“自然是真,此令传于天下,岂能有假?若不信,可往其他郡县相查。”

  围观的民众暗自点头,骗他们一县或许有可能,但骗整个天下,可能性不大,就算他们没太高的见识,也知道失信于整个天下的后果。

  这让诸多民众放下心来,脸上透着喜色,如果这些政令为真,那么他们在秦王治下,未必会过得很差。

  又一民问道:“县令,此令传于天下,秦人也要减免徭役赋税?不知其等减免几年?”

  这话让围观的民众全好奇起来,纷纷看向县令,尽管心中清楚秦人肯定会更受到秦王的优待,但还是想知道优待了多少。

  县令看了看提问的那位民众,回道:“减免年数是按我等统一时日先后所定,韩赵最先,为七年,魏楚随后,为五年,燕齐为三年。”

  “至于关中秦人,将减免十年徭役税赋,待十年后,天下徭役赋税将同等。”

  其实也不可能同等,燕赵苦寒,生产力不如其他地方,所征收的徭役赋税自然也要随之变通,因地制宜。

  听到十年后,秦人和他们将会同徭役等赋税,围着高台的楚地民众心中更加高兴,这是秦王将他们和秦人一视同仁,没有因他们是楚人而区别相待,是真将他们当作了治下之民。

  从对秦人和六国之民一视同仁这点来说,原来历史上的嬴政也做到了,确实一视同仁,没刻意偏向谁,不管是秦人,还是六国之民,统统置于他严酷的统治下!

首节上一节69/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