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她为一女子,反抗不了父亲,也反抗不了那位秦王,只能静静看着情况变化。
不过,那位秦王若不是要娶她,邀请他们一家入咸阳,又是为了什么?真的只是为了观礼?女子怀着些许愁思、些许期盼,随着马车从单父往咸阳,马车颠簸,谁知未来如何?
泗水郡,几名骑士正在道上奔行。
确认前方没人,身后也无人跟随后,几名骑士钻入了一处密林中。
“兄长回来了,打听得如何?”
蒙恬随手摸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将之甩到地上后,才道:“不负弟所托,已经打听到了,那项氏一族果真胆大!”
不待蒙毅相问,蒙恬已道:“在楚国灭亡后,其等竟敢毫不遮掩,公然出没于各处。”
蒙毅听后叹道:“泗水本就是楚地,项氏一族又为楚国望族,纵使楚国已灭,其在楚地依旧威望不减。”
蒙毅想到从李念那里听的东西,又道:“这也说明我等只是攻占了楚地,却未掌控楚地,否则项氏一族怎敢这般大胆?”
蒙恬冷笑道:“但我不信项氏一族这次还能逃脱你我兄弟之掌。那项氏一族目前就在下相,根本没作遮掩,人尽皆知。据说县里有人要办丧事,都会请项梁作主办人,好大的名声!”
率军疾行多日,蒙毅和蒙恬已经赶到泗水郡,此刻正在离下相只有百多里的一片密林。
蒙恬会自外归来,是他亲自去打探了一番项氏一族的位置。
他们从咸阳不远千里奔波过来,正是为打项氏一族一个出其不意,肯定得先准确定位项氏一族,其实在行军赶路时,兄弟俩已提前派人到下相侦察过,但蒙恬还是亲自走了一趟。
打探过程异常顺利,顺利到让蒙恬都感到愤怒。
因为项氏一族根本没遮掩,只消找人问一下,便能得知项氏一族所在。
这是典型不怕大秦会秋后算账,处理了他们这群六国余孽:我们就是在你大秦眼皮底下蹦,怎么着,怎么着?
同时也代表大秦对泗水郡这样的地方基本失去了控制,当地官吏根本没将大秦放在心上,否则项氏一族不说躲藏如鼠,也绝不敢像这般大摇大摆于人前。
“取舆图来!”
蒙毅让人取来舆图,问道:“兄长,那项氏一族驻在何处?”
蒙恬在舆图上圈了一个地方:“就在此处,我亲去看过,的确为项氏一族住处,那里暗合兵法,易守难攻。但那里地方不大,纵有藏兵,也不会过三千。”
说到这,蒙恬皱了皱眉,才又道:“就怕有秘道,若如此,就麻烦了。”
蒙毅也神色严肃起来,他比兄长蒙恬知道的更多,大王派他们兄弟二人过来,看似是为项氏一族,但实则主要是为那项羽叔侄,再准确一点,是为项羽一人。
若项氏一族驻地有秘道,给项羽整逃脱了……
光是一想,蒙毅便觉得头疼。
第116章 大军出动,捉拿项羽
其他情况还好打探,但这秘道就不好查了,那绝对是项氏一族的机密,岂是一时便能查清的?
而他们缺的偏偏就是时间,率领这么多人从咸阳急行军过来,不说每日吃喝消耗,但说这么多人藏身就是个大问题。
要掩藏住数万人的踪迹,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时间拖得越久,越可能暴露,到时就不叫出其不意捉拿项氏一族,那叫平叛项氏一族。
如果那项羽能不在项氏一族驻地,没法借秘道逃跑就好了……
蒙毅在心里想着,忽然他想起兄长方才提过的一点:据说县里有人要办丧事,都会请项梁作主办人,好大的名声!
那么项梁被人请去做主办人时,会不会带着项羽?
项羽作为最受项梁器重的子侄,项梁将之带在身边,让其长见识、接触一些人积累人脉,不排除这种可能。
蒙毅问道:“兄长,你去打探时,可曾打探到项梁动向?”
蒙恬道:“正要与你说,那项梁今日正在下相县城,有户人家有事请他前去主办。我去那户人家外看过,的确是有事。”
蒙毅赶忙又问道:“兄长,那项梁可曾带了项氏子弟前去?其中是否有一重瞳子?”
听到弟弟的话,蒙恬觉得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王要派他们兄弟来捉拿项氏一族,定是因为项氏一族的这位重瞳子。
自古重瞳皆非凡,天生圣人、帝王之相,传说仓颉、虞舜、重耳皆为重瞳,仓颉造字为圣,虞舜为古帝,重耳是春秋霸主。
若重瞳之人为大王之子,大王自是不会担心,可这名重瞳子偏生出自项氏一族,与大秦是对头,大王这还能睡得着,那才有鬼。
不尽早将重瞳子铲除,万一古之传说为真,让重瞳子成长起来,那天下可还是秦?
可惜他事前不知这等缘由,没打探项梁是否带了一名生有重瞳的项氏子弟。
蒙恬摇头道:“项梁带了项氏子弟,只是不知其中是否有重瞳子,兄应打探得更加清楚。”
在下相这种项氏一族颇有声望之地,若向人打探得过多,很可能前脚刚问,后脚就被人通知给项氏一族,引起项氏一族警惕。
因此,蒙恬几人进下相打探时都经过了伪装,只打探事先定好的关键问题,不多问其余事。
蒙毅道:“此事不怪兄长,是毅未早说与兄长。”
尽管大王说了在他觉得必要时,可将项氏一族的消息告知给蒙恬,但那么一来,兄长必会猜测到李念的来历。
而蒙毅并不想蒙恬也知道李念来历,因为李念太特殊了,他也看不透李念的未来是好是坏。
是好,自不用多说,然如果是坏,那他这种知道李念来历的人十有八九也没得好。蒙氏一族有他蒙毅知晓李念就够了,不必再拉上一个兄长。
他若死去,还有兄长可支撑蒙氏一族,可要是他们兄弟俩都死了,蒙氏一族必定会衰败,甚至灭亡。
看着舆图,蒙毅和蒙恬商议起来,还招来其他秦将,主要讨论项氏一族若有秘道,其秘道出口会在何处,怎样布置兵力能抓到从秘道逃出去的人?
一番商讨完,作为主将的蒙毅下令道:“我亲领一军去下相,兄长率一军攻打项氏一族,葛将军、褚将军……各率一部前往这些区域,一旦发现有人,即刻捉拿,伍将军、蔡将军各领一部待命。”
将军令下达,蒙毅看了眼天色,道:“请诸位同心竭力,莫要拖延,尽快将项氏一族捉拿。”
蒙恬和诸位秦将向蒙毅一礼,认真道:“遵令!”
这事不能拖,越拖越可能让项氏一族发现,让项羽逃跑的概率变大。
就算知道现在没有百分百的把握逮住项羽,但蒙毅也只能选择快刀斩乱麻。
‘若真给项羽逃脱,那只能用项氏一族的人命逼他现身,据李念讲的这个项羽宁愿自刎也不肯过江,其定不会愿见族人因他而死。’
大王的命令绝对要完成,只是非到最后关头,蒙毅不想采用这个办法,不仅是他觉得这办法太卑鄙,也是考虑到用了此法,必定会让大秦的名声在下相这片地区变得更臭。
本来大秦在这些地方的名声就不咋样,还用这种卑鄙的方法抓捕项氏一族,当地那些认为项氏一族是大好人的民众会如何作想?
一支支秦军自藏身的密林开拔,在蒙毅、蒙恬等秦将带领下,往下相赶去。
下相县城,此时还是下午,天还未黑,城门未关,一群守城的士卒正百无聊赖地守在城门口。
虽然穿着秦卒的衣服,但这些士卒其实都是本地人。
若打下一地,大秦就要驻下一支秦军,几十万秦军也不够用。
几名看守城门的士卒正聚在一块,谈论本该和他们同样在此的上级跑哪去了,忽然,从远方的大地传来一阵轰鸣。
士卒们神色顿时一变,这动静,是有大批人马在朝下相过来!
可如今齐国都被灭了,怎会有这等规模的人马来下相?
是敌人,还是秦军调动?
守城门虽然百无聊赖,显得懒散,但此刻,看守城门的士卒迅速做出反应,有人去城中禀报,有人向周围民众警示,关闭城门。
不久,一支秦军出现在了下相城外,看那行军的气势,显然是一支真正的秦国虎狼之师。
发现是真正的秦军,一些下相百姓反而心安了不少,他们虽曾为楚民,但几年前,楚为秦灭,他们现在也算是秦国百姓,这支秦军应当不是过来屠戮他们的吧?
领着这支秦军的是蒙毅,看了眼城门紧闭的下相县城,他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表明身份,让城内的人打开城门;二是攻破下相城门。
这两个选择各有问题:第一个选择,他即使表明了身份,城内的人可能也不会立即开城门,而是先请示县令,等县令过来后才开。
这会有一段等待的时间,以项氏一族在下相的名望,县令得到消息时,在城内项氏族人肯定也得到了,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定然会猜测这支秦军是不是过来找他们麻烦!
第117章 重瞳以布遮,聪明反被误
基于这种想法,他们绝对会伪装躲藏起来,蒙毅到时就算进了城,将下相的城门都堵住,不放城中所有人离开,可怎么从城里这么多人里找出项梁、项羽?
第二个选择在于攻打下相城门会用多久的时间,若用时过久,同样会惊到城中可能在的项梁叔侄。
而且,这传出去也影响不好,下相已在大秦治下,秦军跑来攻打自家的县城……
所以,抓捕项梁叔侄是个赶时间的活,拖的时间越久越麻烦,除非将这片地区的人全部屠了,不留一个活口,那就不用考虑这些。
将所有人都杀光,其中总会杀到项羽项梁。
蒙毅决定先表明身份试试,若不成,那就攻破城关,杀进去。
他拿出一份精美的竹简,高高举起,朗声道:“吾乃上卿蒙毅,奉大王之令往淮阴,今领军过下相,还不速开城门。”
他并未说谎,这竹简还真是出发前嬴政给他的,共有两份:一份供去时用,一份供回时用。
蒙毅虽在关中长大,但出于工作的需要,也学了些别国的语言,此刻用的便是楚语,只是腔调有些怪,一听便知不是正宗的楚人。
听到蒙毅话后,守城的士卒你看我,我看你,有些犹豫迟疑,却并未打开城门。
见这种情况,蒙毅托举着竹简,又道:“尔等想违抗大王之令乎?可知后果?”
听蒙毅提到违背那位秦王之令的后果,守城士卒打了个颤。
那位秦王的凶名威名传天下,几人不知,几人不晓?
这支一看就是真的秦军,这位秦将看着也像真的秦将,他们的身份应该没问题……
害怕真违背了秦王之令会惨遭处罚,守城士卒选择了将城门打开。
见守城士卒打开城门,蒙毅一时有些无言,在六国间,大王当真是凶威赫赫,虽不在此,却依旧能吓得这些人害怕恐惧。
城门一打开,蒙毅立刻让麾下秦卒接管了城门,他自己率军火速冲进城内,直奔蒙恬打探到的项梁所在。
而在蒙毅率军冲进下相时,项梁正在城中一户人家中。
今日,这户人家长子娶妻,想请一位颇有名望的人过来主持,于是请到了项梁。
对这种事,项梁一般不会拒绝,因为这可以增加他和项氏一族在的名望,积累人脉,若日后有变,名望便能转化为势。
在当地都没点名声,别人凭什么信你,追随于你?
如沛公,虽被一些同村人认为游手好闲,但同样也有一批人认为他很仗义,所以起事时,才会有人愿意追随。
项梁正是这般想这般做。
事已办完,他正同这户人家的亲朋故友用食饮酒,这户人家的主人称赞他事办得好,邀他同饮。
刚到十岁不久的项羽跟着叔父项梁在此。
按辈分来说,他不该在这,但知道他是项梁最喜爱的侄子,且项梁有意带着他,遂被主人家安排在了此处。
众人相谈甚欢,有时聊到项羽身上,都会向项梁夸上几句,有此麒麟儿,项氏一族日后不可估量。听到众人的夸赞,项羽嘴上谦虚,向夸赞他的人逐一道谢,脸上却是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
这不是单纯的自负或骄傲,是项羽认为本该如此,他就是这些夸赞者所说的那样,生有重瞳,当为圣人或帝王。
正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外传来,一听便知有很多人在朝这边赶来。
屋内所有人都不由皱眉,项梁更是神色严肃。
他是项燕之子,曾领兵上过战场,一耳听出这不是普通的奔跑声,是军队在行进,其中还有马蹄声。
但哪来的军队,且这支军队中还有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