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道:“大不了我等躲回山里,再不与秦人接触便是,秦人强虽强,可其等在山岳之地定不如吾等,吾等可借山岳之险抵挡秦军。”
此人话一出,立刻便遭到了反驳:“你以为山岳之险便能永固无忧?秦人知道吾族之地有山林之险,吾族之人擅于在山林奔走,难道便不会学习锻炼,想法解决?吾等能适于山林,莫非秦人便不能?”
“况且,吾等若不和秦人接触,从何得治疟之药?且只怕先前东胡、月氏也如此作想,以为在草原,秦人定不如其等,可今如何?”
被反驳后,那名百越留学生涨红了脸,也反驳道:“那不一样,秦人能灭东胡、月氏,是有匈奴、乌孙协助,说不得是匈奴、乌孙出力更多,秦人只是出兵占了便宜。”
就在这时,旁边飘来一句悠悠的话:“那秦人若是对吾族出兵,莫非并不会有匈奴、乌孙之辈?”
这句话让这群来自同一部族的百越留学生们顿时僵在了原地。
他们被大秦统称为百越诸部,“百”和“诸”便可表明他们并不是一个整体,也不会同心协力,反而很多部族间互有仇隙。
就像某美洲住民,很多人潜意识认为他们被称为某某人,应该是同一族,应该挺团结……
事实上,一点都不,他们互相仇杀,动辄杀人全家,灭亡部落,相当凶残。
过了会儿,一百越留学生叹道:“今后与大秦相处将更难也。诸位方才之言,其实还少了一点,便是即便我等主动隔绝,不与大秦接触,可以大秦发展之快,再过几年,将是何等气象?”
他们在咸阳留学,能亲身感受到大秦的勃勃生机,那种将他们部族远抛在后的发展速度。
他们是可以躲起来自封自闭,可他们自闭,大秦却还在不断进步发展,等几年后,大秦的实力达到能轻松应对山林之险时,那他们部族还能自闭自封?
先前那名说可以“躲回山里,再不与秦人接触”的百越留学生不甘心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部族亡灭?”
这话说的虽然不甘心,可却是事实,他们真拿不出办法解决,这一小群百越留学生陷入沉默。
沉默一会儿后,一名百越留学生看向匈奴留学生所在区域,道:“不知他们如何看大秦此番大胜?”
那名宣称可以躲回山里的百越留学生道:“其等能如何看?匈奴已是秦人鹰犬,此战过后,只会更甚,秦人让其等往西,绝不敢往东。”
匈奴留学生所在区域,有一部分匈奴留学生对大秦的强大也感到了担忧,但更多匈奴留学生是感到振奋:
一是他们匈奴也是胜利的一方,虽说此战大概是秦人为主力,匈奴只充当了辅助,但就问是不是打赢了?
二是大秦这么强,证明大秦的道路是对的,他们匈奴只要按照大秦老大哥的路去走,保准也能强盛。
一匈奴留学生举起拳头,相当的振奋,冲其他人道:“我早前便说过,大秦最强大,东胡、月氏残弱不堪,哪是大秦之敌?只要大秦天兵一至,必当土崩瓦解!”
“我们匈奴想要强大,就必须从各方面向大秦学习,借鉴大秦的强大之法,大秦的今日,就是我等的明日,一定要向大秦学习!”
其实,匈奴人以前并不会自称匈奴,只是大秦朝廷给匈奴定下这个称呼,匈奴人如今已接受。
有匈奴留学生认为这话不对,低着头小声道:“大秦是大秦,匈奴是匈奴,大秦的强大之法未必适用于匈奴……”
他的声音很小,但他低头的动作让振奋的那名匈奴留学生注意到了他,犀利逼人的目光瞬间看了过去。
“禾野,你有什么话想说?难道你觉得我的话不对,不该向大秦学习?那你说说看,世上还有哪个国家比大秦更强?大秦有哪些地方不足,不能让我等去学?”
其他人的目光也落在叫“禾野”的匈奴留学生身上。
禾野也知道现在的匈奴留学生圈子是怎么一个状况,许多匈奴留学生都狂热地追捧大秦,认为大秦就是强国的模板,他们当中要有人敢说大秦不好,会被这些人集体讨伐。
禾野哪敢直言,在心里又蛐蛐了一句“大秦强,大秦便所有都是对的吗?就要学大秦吗?”,随后摇头道:“没有,没有,我认为老于大哥你说的很对,我们想要强大,就必须从各方面向大秦学习!”
那名振奋的匈奴留学生听后,犀利逼人的目光变得温和,主动向禾野道歉:“原来是这样,是我错怪你了!但……”
一个“但”字将语气拉高,这名匈奴留学生神色认真,语气郑重:“诸位要谨记,匈奴的弊缺太多,而世上诸国,唯大秦为我等指明方向!”
其言下之意是,匈奴相比于大秦,缺点太多了,而大秦作为世上最强大的国家,匈奴必须得仿效大秦去修正这些缺点,大秦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模板,指明了道路。
想想也有道理,不仿照大秦这个最强之国去改,难道要仿照其他比大秦弱的国家去改?
以往也许还对是否学习借鉴大秦的道路,有所怀疑,可这一战的捷报传回,让许多本就认同大秦的留学生更坚定了想法。
秦修正在和周围的秦人聊天,互相吹嘘昔日作为秦军时的故事,又谈论大秦一统天下后发生的种种变化,一片热闹喜庆的景象。
正在这时,一声洪亮的“陛下到!”,让所有区域正在说话的人全部噤声。
秦修也停下和旁边的人吹嘘,从妻手中接过儿子开,将开举高,使之能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并激动道:“开,陛下将到了!”
许多人的表现和秦修一样,将他们的子女给举起,使他们能及时看到陛下的圣颜。
其实,始皇还没到,而是将到,只见一队车马在一支精锐的秦军护送下,正从远处的街道驶来。
此时的街上已被净街,没有其他行人通过,唯有这队车马,只是其中数驾马车都插着大秦皇家的旗帜,也不知陛下究竟在哪一驾?
这个问题的答案,李念知道,第六驾马车中,至于为什么他会知道,因为他也在这驾马车里,正在始皇的注视下,和嬴舜英下象棋。
象棋在战国时便已起源,但和后世还不相同,至少没有楚河汉界,当然在李念到来后,规则上已变得和后世一样,可“楚河汉界”被李念修改为了“涿鹿之野”,象征这是黄帝与蚩尤之战。
在嬴舜英走过一步后,李念拿起黑马抵到红相之上,笑道:“将军!”
嬴舜英一看,黑马虽不能将她的帅将死,但也逼得她必须将帅移动,可李念只需在下一步移动早已出来的,便能将她的帅将死。
嬴舜英也没仗着她是公主,李念是她未婚夫而耍赖悔棋,坦然承认道:“我又输了,李君棋艺远胜于我,我非对手!”
在旁观棋不语的始皇,道:“舜英,你下得已相当不错,只是那手跳马略有不足,被李念给抓住破绽,以至全盘倾覆。”
嬴舜英想了想,在李念的配合下将棋子给还原回去,好奇道:“父皇是说这手?”
始皇点了点头,拿起嬴舜英的红炮,道:“你这一手当以炮下在此处,此步虽暂看不出作用,但几手后能让李念陷入劣势。”
李念看着棋局,似在思考琢磨,过了不久,他拿起黑马放到一处,嘿嘿笑道:“若臣出马,陛下又待如何?”
他可没有和始皇下棋要让着始皇的习惯,而且他还开了挂,他发现他意识的搜索引擎,还能在上面下棋。
要是他穿越到一个象棋或围棋流行的世界,必能以之闻名于世,可惜他穿越到的地方是大秦,此时象棋、围棋虽已起源,可不属于普通大众的运动,流传也不如何广。
第388章 大军凯旋
面对李念的这一步棋,始皇眉头一蹙,陷入了长考,他发现李念这一手不仅解去了黑棋的危机,还对红棋形成了反制,他向前计算了好几手,发现都是李念占优。
正在始皇思考结束,拿起一枚棋子将要落下时,忽然从外面传来了山呼海啸的热烈呼喊:“陛下万岁!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始皇将棋子重新放回棋盘,对同在马车内的蒙毅道:“蒙卿,将车窗打开!”
为了保证安全,车窗方才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但这并未让车厢里昏暗无光,因为车驾其他方位镶装了玻璃,可从外界透过光亮,且车厢内也有灯盏点亮。
听到始皇的命令,蒙毅应了一声,将车窗打开,但打开得很有技巧,使处在始皇的位置,能够看到外界,而外界却不好看到,蒙毅还站在车窗边,以备可能从车外过来的不测。
透过打开的车窗,始皇看到外面的场景果然和他所想一样,在车窗之外是一片接一片正向车队行礼拜见的人,正是他们在高呼“陛下万岁!”
而见到插着大秦皇家旗帜的众多车驾里有一驾车窗打开,高呼声变得更加激动热烈,都知道他们的皇帝陛下就在这辆车驾内,甚至正透过车窗看着他们。
对这样的情况,始皇已经历过数次,但每次经历,都让他涌现出诸多的复杂情绪……
听到这热切的呼喊,李念也没了和始皇继续下棋的心思,今日这凯旋典仪,满朝文武都得前往,他也因此被始皇给捎上,能有机会从皇宫出去放放风。
他在车厢内的位置正好能看到车窗外,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咸阳城外的状况。
只见在车队所过的道路两旁划分出了许多区域,很多大秦百姓正身在这些区域内,这些人穿着干净的衣服,拿着小号的大秦国旗,朝车队行礼高呼。
李念能看到一些离得较近的人脸上的表情,那是一种自发于心的喜悦和热烈,代表了始皇帝在他们心中的威望!
此时的外间,秦修正带着妻儿热切地高呼,一边高呼,一边教育儿子:“开,那就是陛下的车驾,陛下是天下最伟大最贤明最智慧的王!是陛下带我们打赢了其他六国,也是陛下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日子,一定要记得感谢陛下!”
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是大秦的百姓自己养活了他们自己,他们能过好日子都是他们自己的付出,皇帝反而压榨剥削了他们。
但在这个时代,秦修这种思想才是最普遍最主流,几乎所有人都如此认为。
随着车队前进,高呼“陛下万岁!”的声音也未绝,李念听始皇帝道:“有民如此,乃朕之幸,乃大秦之幸!”
车队终于抵达了预定的地方,车驾止住,车厢门打开,一队队精锐的秦卒围拢过来,始皇帝腰悬天子剑走出车厢。
在他出现的那一刻,高呼声达到了顶峰,始皇帝站在车厢外的平台,身后站着李念、嬴舜英,蒙毅在一边护卫。
始皇看向一片接一片跪拜在地的人群,威严发声:“大秦,不仅是朕之大秦,亦是诸位之大秦!有诸位,是朕之幸,亦是大秦之幸!”
“众卿,平身!”
随着始皇一句“众卿,平身!”,本已到顶的气氛再度被推到另一高峰,在此的秦人变得更加兴奋热烈。
伟大的皇帝陛下说大秦不只是他的大秦,还是我们的诶,陛下甚至还称呼我们为“卿”,陛下是真将我们当成了自己人,对我们实在太好了,这样的恩情怎能还得完?
“谢陛下!”
秦修一家随众人起身,尽管隔着一段距离,但他终于看到了皇帝陛下的龙颜,果然和他所想一样,站在那里便有一种睥睨天下,顶天立地的伟岸之感。
秦修激动地将儿子抱起,让儿子也能一睹陛下圣颜:“开,那就是陛下,看到没,那就是陛下!”
这是他今天过来观看凯旋典仪的主因,也是诸多秦人百姓过来的原因,想亲眼一见始皇。
众人起身后,也不再高呼,只以饱含激动、兴奋、欣喜、热切的目光看向始皇所在,纵使有些人距离稍远,都看不见始皇帝,也不妨碍他们的热切兴奋。
虽然有这么多人聚集于此,但现场没有丝毫混乱嘈杂,甚至一时安静下来。
见众人起身,且看向他,始皇帝左手把住佩剑,正准备讲说些什么,就在此时,在其身后的李念给他递上了一面小号的大秦国旗。
始皇接过国旗,转念便明白了李念的意思,将国旗高举起,随后挥动:“大秦万岁!”
这一声瞬间打破安静,在此的诸多秦人也随始皇帝挥动起手中的大秦国旗,此地顿时变为玄鸟苍龙旗的海洋,且“大秦万岁!”的高呼声自此地传响,好似要传遍整个世界。
在完成和民众的交流后,始皇帝登上一处早先搭建好的高台,他将在这座高台上完成大军凯旋的典仪。
李念和群臣都位于高台下,而大秦百姓观看典仪的各个区域也是以这处高台为中心划分,不过他们所在的位置离高台比李念等更远。
高台三面皆有人在,唯北方一面留出了较为宽广的区域,这倒是很容易知晓,大军要从北而归,自然要把这边清出。
但某些秦卒在搞的操作就看不懂了,只见其等在高台下摆放了十七门奇怪的东西,那东西是些斜立着的铜管,怪模怪样的,明白应该是用来欢迎大军凯旋,但究竟怎么用,却不知晓。
难道要从中发射什么出去,还是此物是种新式乐器,击打后可发出以往未闻的音乐?
许多人在心中好奇地猜想,也有人灵机一动,难道说此物就是捷报中所提到的火炮?
按捷报里的说法,大秦此番能轻松战胜东胡、月氏,便是因为用了火炮,若真是火炮,以其欢迎凯旋的大军,也算合情合理。
可这玩意儿不似刀剑那般有锋锐的人,也不像矛箭那般尖利的头,要如何用其在战场作战杀敌?
正在人们打量火炮时,三名秦骑从北边而来,朝着高台靠近。
临近高台,三名秦骑驻马,解下武器,在高台下方向站于高台上的始皇单膝跪地禀告:“奉上将军令禀告陛下,大军已至三十里外!”
始皇点头道:“朕已知晓,赐赏!”
“谢陛下!”
在被始皇赐赏后,三名秦骑退下,过了会儿,又有六名秦骑过来,向始皇禀告,大军已抵达二十里外。
众人这时已明白这也属于凯旋典仪的一环,不断增加秦骑的数量来禀告,既体现大军距离越来越近,也彰显对大军凯旋的规范重视。
当最后一批九名秦骑前来禀报后,感知较敏锐的人已能感到有数量不少的人马正在靠近,大地传来阵阵颤动,那是有骑兵在行动,马蹄踏动了地面,只是其等并非急行军,而是保持着一定速度前进。
很快,一支军队在北方出现,那是支规模不小的队伍,还看不清其具体形貌,但能看到其中树着数面旗帜。
随着队伍接近,飘扬的旗帜先被看清,那分明是大秦的国旗玄鸟苍龙旗,以及大秦国旗,还有属于王贲征北上将军的帅旗……
秦军凯旋了,而且人数还不少,看这规模,有数万之多,倘若秦人未从别的地方偷偷调兵过来进行补充,那依捷报中的说法:就是这数万多秦军将东胡、月氏给击溃。
等队伍更加接近,某些人悬着心的终于死了,真是秦军,还是一支精锐的秦军,虽远观也能感受到那种精悍锋锐!
有眼尖的人,很快便发现了别的:首先是这支秦军的人数符合捷报上的记述,这也意味着秦军在击败东胡、月氏时,没多少减员。
东胡、月氏好歹也是草原上顶尖的部族,却被秦人以很少的损失轻松溃灭,委实可怕!
其次是这支队伍中的某些秦军着装有不同,相比大多数的秦军,这些秦军服饰上绘着一特殊图案,他们正跟随在某些车驾附近,而那车驾之上……
朝着车驾看去,许多人心中一震,尤其是前来观看典仪的百越人,那车驾上拉载的正是他们方才看到秦卒在高台下所布置的那些奇怪铜管,只是和布置在高台下的铜管相比,其更粗大,还带两轮。
此物应当便是那火炮!
先前战争未进行,因而秦人对他们严格保密,现对东胡、月氏之战已胜,秦人有意向他们展示这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