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眼眸一亮,蓦然间领悟了袁绍的言下之意。
说白了,袁绍的承诺,只是为了让袁熙放心,好乖乖的对刘备倒戈一击。
等到击退了刘备,夺回了黎阳,将齐军赶出黄河以北后,袁绍自然不会履行承诺。
不光不会履行承诺,还会翻脸不认人,对袁熙进行秋后算账。
袁尚如释重负,心中一块大石头就此落地。
“父王误会了,儿臣根本没有在意父王要立谁为世子。”
“谁做世子,自然是父王乾纲独断。”
“儿唯一在意的,就是如何助父王,击退那大耳贼。”
袁尚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是在意世子之位归属,只得一番大义凛然的表态。
袁绍满意的点点头,遂道:“既然如此,那就照司马仲达之计行事吧。”
话音方落。
明白过来的审配,却又道:
“大王,臣以为,仲达此计,还有破绽在,未必能骗得过那袁熙。”
袁绍眼神微微一动,忙示意审配说下去。
审配干咳几声,便道:
“袁熙虽然平庸,但岂能看不出来,大王独宠三公子,早有立三公子为世子之心。”
“而今却突然许诺,要立他世子,诱他反叛刘备,他能轻易相信吗?”
“臣就怕,他会猜测出,这是大王给他抛下的诱饵,不会轻易中计呀。”
袁绍脸色顿时又阴沉起来,目光急是看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却神色淡然,冷笑道:
“大王放心,臣早已想到一计,可令袁熙深信不疑。”
当下,司马懿便压低声音,不紧不慢,将自己的计策诿诿道出。
袁绍听罢,脸上重新转阴为晴,不由大笑起来。
“仲达啊仲达,你不愧是我大魏谋圣!”
“本王没有看错,唯有你,才能压制苏哲那乡野村夫!”
“好好好,就依你之计行事!”
…
邺城以南百里,外黄城。
刘备自破黎阳后,大军休整两日,便长驱北进直逼邺城。
不出三日,大军便进至邺城南百里。
二十万大军环城下寨,就地休整。
某军帐内。
袁熙,荀谌和高览三人,再次碰头密会。
“三公子竟然被刺杀身亡!”
“大王要立公子你为世子,招公子重归大魏!”
荀谌看着袁熙递给他的袁绍亲笔信,脸上是激动莫名的喜色。
这道书信,乃是袁绍潜心腹使者,为袁熙刚刚送到的亲笔信。
信中宣称,在袁绍归邺城未久,袁尚便遇刺身亡,现下整个邺城都在为袁尚发丧举哀。
袁谭已死,袁尚被刺,袁买还年幼,现下只剩下他这么一个儿子,可以担当大任。
袁绍遂于信中承诺,袁熙降刘的事一笔勾销,既往不咎。
只要袁熙能率所部降军倒戈一击,里应外合助他击破刘备,事成之后必立他为王世子。
同时荀谌,高览等人,若能跟随袁熙一并归来,袁绍不但赦免前罪,还要加官晋爵,倍加重用。
这天降的喜事,令袁熙大为惊喜,当即召荀谌和高览前来商议。
“唉,没想到啊,三弟竟然会死在刺客之手,实在是可惜啊~~”
袁熙心中狂喜,面上却潸然泪下,俨然在为弟弟的死而伤感。
荀谌和高览对视一眼,暗自冷笑。
二人自然看得出,袁熙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
“三公子之死,确实有些可惜。”
“但于公子你而言,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当初公子执意降刘备,不就是害怕三公子继位之后,会对公子你清算,令你无法在魏国立足吗?”
“现下三公子一死,公子你所有的顾虑已不复存在。”
“大王甚至还许诺,要立公子你为王世子!”
“既然如此,公子与其寄人篱下,在齐国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做一个魏侯,何如倒戈一击,助大王击破刘备呢。”
“到时候大王去了,公子你便是大魏之王,坐拥整个河北,岂不快哉!”
荀谌为袁熙描绘起了蓝图,显然是要鼓动袁熙重归袁绍麾下。
高览忙是一番附合,也极力劝说袁熙重归袁绍。
他与高览原以为,归降刘备后,袁绍一怒之下会屠他们满门。
却不料收到消息,袁绍竟是善待他们两家族人。
这一手段,令二人对袁绍顿时心生感激,又对背叛袁绍存有愧疚。
再加上二人自己才能,以为归降刘备后,必会得到重用,位居高位。
岂料齐国人才济济,以他二人的实力根本排不上号,刘备所谓的“重用”,根本满足不了他们胃口。
于是二人心中,自然而然便萌生了怨意不满。
袁绍恰在此时派人来招拢,许以高官厚爵,二人自然便动了心。
“大魏世子,大魏之王么…”
袁熙再次端详着袁绍那封亲笔信,眼眸中渐渐燃起几分憧憬。
他并非对储君之位,全无野心。
只是既为次子,又才能平庸,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便识趣的一早放弃了争夺储位。
现在。
袁谭和袁尚全都死了。
他成了袁绍唯一的成年儿子。
哪怕他再平庸,再无能,袁绍也只能立他为世子。
这么一张大馅饼,就这么从天而降,猝不及防的掉在了他的头脑上。
那份很早以前,就被他自行掐灭的野心,终于在这一刻又被点燃。
“我也是父王的儿子,我也是袁家子孙!”
“袁谭,袁尚,你们能做大魏储君,我凭什么就不成?”
袁熙思绪翻转,脸上的犹豫顾虑,终于变为了傲然自负。
“砰!”
密信拍在了案几上。
袁熙腾的站起,豪然道:“回复父王,我愿重归大魏,里应外合,助他击破大耳贼!”
荀谌和高览对视一眼,会心而笑。。
第240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口油锅,吓破他狗胆!景略此计甚妙!(求全订)
王帐。
一份来自于邺城的密报,也送到了刘备的案头。
“据我细作禀报,袁绍并未牵怒于高览荀谌家眷族人,反倒赐以金帛,待之甚厚。”
“袁绍三子袁尚,不久前刚刚遇刺身亡,袁绍正为其满~城发丧。”
陈到念着刚刚-送到的密报。
帐中顿时起了不小议论。
“没想到,袁绍竟然没杀荀高二人的族人,-还待之更厚。”
“这倒是不象袁绍的作风,他这是在故意显示大度吗?”
辛评言语间,对袁绍的这一举动,显然充满了猜测困惑。
辛毗却道:
“袁绍不杀那二人家眷,倒也不足为奇。”
“关键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袁尚竟然遇刺身亡?”
“现下袁熙已归降大王,袁尚一死,袁绍岂非后继无人?”
此言一出,帐中众人顿时兴奋起来。
袁绍年势已高,身体又每况遇下,大限已近在眼前。
如今又死了袁尚,绝了储嗣,这对魏国人心将是何等沉重的一击!
魏国人心受创,自然有利于大齐。
“大王,这是天赐我们的良机啊。”
“魏国人心必是动荡受创,正是我们一鼓作气,攻破邺城的大好机会!”
老将黄忠一跃而起,欣喜的请战。
诸将们纷纷附合,皆是热血沸腾,主张趁着袁尚之死对袁绍和魏军的打击,即刻对邺城发动全面进攻。
“景略,你怎看?”
刘备虽然兴奋,但却不忘要向苏哲征询意见。
由始至终,苏哲都沉吟不语,似乎若有所思。
这份沉默不语,令刘备预感到,苏哲可能持有与众人不同的看法。
“大王不觉得,邺城发生的一系列事,其中颇为可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