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知,景略军师所说的时机,又是指什么?”
苏哲正待开口。
亲卫匆匆而入,报称北海相孔融,派使者前来,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
苏哲嘴角斜扬,脸上浮现玩味笑容。
“主公,我所指的时机,这不就自己送上门来了么。”
(就差两三百花就三千了,拜求诸位赐一朵鲜花,必当吐血码字以报!!)
!
第033章 假道灭虢收拾臧霸,再白捡个吉祥物,岂不美哉?(求鲜花)
“时机?”
刘备神情茫然。
孔融派使者前来,跟收服了臧霸又有什么关系?
苏哲也不说破,只道:
“袁绍派其子袁谭经略青州,公孙瓒委任的青州刺史田楷已为其所败,孔融更不可能是对手。”
“我估摸着,应该是孔融支撑不住,向主公求援了。”
“主公先见一见那使者再说吧。”
刘备半信半疑,便令将使者请入。
不多时,使者风尘仆仆入堂拜见。
一问来意,果然如苏哲所料。
袁谭自平原郡渡河后,横扫乐安,济南诸郡国,一路所向披靡打进北海国。
孔融连黄巾军都对付不了,还得向老刘求救,自然不可能是袁谭对手。
几次大败,损兵折将,孔融龟缩在了高密城,只能派使者来徐州求救。
这应该算是孔融第二次向老刘求救了。
毕竟救孔融就要跟袁绍开战,老刘不好擅作决断,只能先打发了使者下去休息。
“军师当真有先见之明,孔北海果然抵挡不住袁谭,要向备求援。”
“军师以为,这北海我是救还是不救?”
刘备眼神犹豫的向苏哲征询。
“救北海,就要起大军入青州,就等于彻底跟袁绍翻脸开战。”
“南面有袁术虎视耽耽,西面曹操也盯着徐州这块肥肉,再与北面的袁绍交恶,咱们就要陷入四面树敌的境地。”
“所以咱们最明智的选择,自然是不与袁绍交恶,稳住曹操,先收拾了袁术再谈其他。”
苏哲当然不会傻到,在老刘大势未成之前,就为了一个孔融跟袁绍这只巨鳄开战。
那不是一个合格的谋士该干的事。
刘备微微点头:“军师言之有理,那这孔北海是不救了?”
“这孔融嘛,当然也不能完全见死不救。”
“毕竟当年他与主公有些交情,又是在危难之际来求助,主公若视而不见,估计也不过了自己心里这关。”
“所以我的意思时,主公可以让孔融放弃北海,将其接入我徐州,给他一个虚职养起来。”
“如此一来,既算救了孔融,又不必与袁绍开战。”
“且主公还能把孔融当吉祥物供起来,利用孔融圣人之后的名气,来为主公增加名望,招揽贤士。”
“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听得苏哲的提议,刘备面露喜色:
“景略军师此计两全其美,甚好甚好。”
这时。
张飞却一脸糊涂道:
“我说景略军师啊,你适才说孔融求救,正是你等的时机,又是啥意思?”
刘备被一提醒,好奇的目光也看向苏哲。
“孔融好歹乃圣人之后,天下闻名的大儒,主公肯定要给足了他面子,亲自去琅邪迎接他入徐州吧。”
“这样主公就能堂而皇之率军经由臧霸的地盘,北上琅邪国。”
“介时主公便可名正言顺,召臧霸率军前来会合,共同北上去迎孔融。”
“之后主公就以臧霸有功为理由,提拔他为州官,不着痕迹的将他调离琅邪,调至帐前听调。”
“如此一来,主公不费吹灰之力,不就整合了臧霸势力,将琅邪东海两郡国,置于主公的直接掌控之中了么。”
苏哲也不吊老刘胃口,洋洋洒洒一番话点破了玄机。
刘备豁然开朗,心中迷团解释,大赞道:
“军师此计,不动声色便能收服臧霸,整合东海琅邪,当真是高明之极的手段!”
“兵法上,这应该叫假道灭虢之计吧。”
老刘能想到假道灭虢,可见平时没少刻苦研钻兵法,提升自己用兵能力。
苏哲便是顺水推舟,赞叹老刘深得兵法之妙,给老刘一顿马屁吹捧。
“军师过谦了,备也是近来多读兵书,略有些心得罢了。”
刘备嘴上谦逊,但看得出心里还是颇为得意。
“景略军师啊,你这计是好计,可俺有个疑问。”
“要是那臧霸偏就不听调,不来肯来见兄长呢?”
张飞泼了瓢冷水。
刘备脸上笑容消失,眉头重新凝起,忙看向苏哲。
苏哲眼中一抹寒芒闪过,冷哼道:
“臧霸若敢不听调,主公就能抗命为名,直接发兵灭了他便是。”
“咱们这叫先礼后兵,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打打杀杀最合张飞胃口,当即就拍案叫道:
“军师说的对,臧霸那小子不听话,咱就灭了他!”
“吕布咱都能收拾了,还怕收拾不了个他?”
刘备身形一震,眼前豁然开朗。
忽然间他意识到,自己已是今非昔比,不是当初那个有名无实的徐州牧了。
击破吕布,收复彭城小沛,已令他自信心大增,底气也远胜从前。
臧霸不听话,确实可以直接摁死了他。
“军师所言甚是,备明白该怎么做了。”
当下刘备便叫人再传孔融使者前来。
这时。
苏哲却又道:“主公务必要叮嘱孔融,在撤往徐州时,顺道要把一位妇人带过来。”
“妇人?”
刘备眼神疑惑,问道:“不知军师指的这位妇人,是何人?”
苏哲不紧不慢道:“这位妇人,就是太史慈之母。”
第034章 重启军功爵制!能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求鲜花)
“太史子义?”
刘备心头一震,不禁回想起那段往事。
当年北海被围,孔融正是遣太史慈突出重围,前往平原向他求援。
于是他义不容辞,率军往北海,与太史慈共破黄巾。
太史慈的勇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北海解围后,太史慈便即告别,南下前往江东,投奔了同为汉室宗亲的扬州刺史刘繇。
“军师啊,咱迎孔融入徐州,为啥要顺带上那太史慈的母亲?”
张飞两眼迷茫的问道。
苏哲不理会他,却问向刘备:
“主公以为,这太史慈是不是一员将才?”
刘备不假思索道:
“太史子义骁勇善战,步战骑战精通,更是侠义无双,当然是员大将之才。”
“既然是大将之才,主公当年为何没将他收入麾下?”
苏哲又反问道。
刘备脸上浮现尴尬的苦笑:
“当年备不过是小小一个平原县令,虽甚是欣赏太史子义,却又怎好意思开口招揽他。”
“何况备那同宗刘繇,贵为扬州刺史,名满天下,太史慈焉有放弃刘繇,而屈尊于我这个小县令麾下的道理。”
“正是因此,备才与太史子义失之交臂呀。”
老刘回忆起这段往事,颇有些辛酸苦涩。
苏哲却清楚,老刘已经够给自己脸上贴金,说的比较婉转了。
往直白了说,你老刘当初就一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根本没资格跟刘繇这种根红苗正的汉室宗亲相提并论。
你的家世背景,官位实力,不配招揽太史慈这样的一郡英豪。
“当年是当年,但今日的主公,却已今非昔比。”
“以主公一州之牧的身份,难道还没有资格,让太史子义为主公赴汤蹈火吗?”
听得这番话,刘备身形一震,蓦然间明白了苏哲深意。
太史慈乃孝子!
北海沦陷,母亲生死未卜,太史慈岂能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