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城中的百姓们无不对李鼎歌功颂德,说他是一位少有的好皇帝
朝堂上,随着豪族被清除,与其相关的势力也土崩瓦解
在王行的帮助下,郭嘉成了文武百官之首,大权在握
作为最开始跟着李鼎的幕僚,二人关系极好,变相的等同于李鼎掌控整个朝堂,权力高度集中
皇权集中的盛况,在大渊朝首次出现
当年李二凤做皇帝时,都没有如此大的权力,一言决定任何人的生死,无需过问大臣,皇帝决定即可
大渊的权力交接至此安稳过渡,进入到了和平安稳时期
平静的过了一年后
上书房内,呕心沥血处理政务,李鼎的眼角多出些许沧桑
当皇帝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每天睁开眼睛,都有大大小小的事等着处理
因此颇为劳累
“陛下,边境送来的急报!”
门外传来声音,李如虎大步走了进来,面色急切
“快呈上来!”
李鼎接过军报查看,是关外大营送来的,说是东魏又不安生了,开始屯兵于两国边境,恐有侵略意图
看完军报后,李鼎吩咐道:“赵高,去叫诸位大人们来议事!”
没一会,赵高便领着郭嘉,贾诩等人走了进来
这是李鼎的基本盘,每个人都无比忠心,且能力出众,这些人组成了如今的大渊权力中枢
“东魏屯兵边境,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并不惊讶,反而是预料之中的事
如今的七国,权力更替,有几个国家都如李鼎一样,新君继位
但凡国力不弱的,都有进取之心,想吞并其他国家,成就一番功业
毕竟都是年轻人,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在这些不安分的新君中,东魏皇帝司马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是权臣篡位,估摸着现在快四十的年纪,为人残暴,武将出身,脾气也暴躁
多年来,始终都对大渊虎视眈眈,想着吞并最强的国家,一举定天下
面对询问,关羽率先回应,不仅没有惧怕,反而略带兴奋道:“来的好啊,敢屯兵那咱们就打!”
“谁怕谁啊,末将愿做先锋,替陛下灭了东魏,把那司马枭捉回京城,亲自给陛下认错!”
关羽说的眉飞色舞,很是激动
但作为文官的郭嘉就冷静许多,缓缓道:“出兵一事,还需深思熟虑啊!”
打仗并非儿戏,也绝不能凭意气行事,大军出动,粮食,以及大战开启死伤的将士,这些都是要顾虑的问题
贾诩轻摇羽扇,笑道:“奉孝顾虑太多了,以如今的大渊国力,再加上李家两位侯爷,还有关将军,荡平东魏不成问题”
“这…话是如此不错,只是…谨慎些总归是好的”郭嘉叹息一声,小心翼翼道
如今成了一国宰相,考虑的事情太多,反倒变得束手束脚,举棋不定
一时间,殿内的人分成了两派,都有不同的意见
激进派觉得这仗该打,不仅要打,还要灭了东魏
保守派则觉得打仗的事非同小可,需要从长计议
众人争论不休,只能把目光看向龙椅上的李鼎,等着他来定夺
察觉到众人的目光,李鼎看向王行,询问道:“王卿,现在咱们大渊的粮食,若是打仗能供应多久?”
在经过剿灭八大豪族一事后,王行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专管钱粮人口
由于先前便是户部侍郎,所以对于这事他得心应手,干的极好
“回禀陛下,咱们大渊经过太上皇的圣治,如今可谓是兵精粮足”
“全国四大粮仓,屯粮不下千万,除去天灾时需要预备的赈灾粮”
“剩余的粮食可供百万大军打二十年仗不成问题!”
听到这个答复,不仅李鼎,在场其余的人也都惊了
他们都知道大渊富有,粮食很多,但具体有多少,始终没个清楚的概念,毕竟折子上也只是个数字
如今听王行这样解释,瞬间有了明确的概念
百万大军,二十年,这等同于什么,跟东魏全面开战没有任何压力,哪怕是打不过,拖都能拖垮对方
“太上皇留的家产可真够大的…”
李鼎忍不住感慨,自己这老爹可真牛皮,打仗猛就算了,治国还这么吊,简直就是个完人啊!
“既然这样的话,那无需多想,跟东魏打!”李鼎语气激昂,伸手重重拍在御台上,眼神坚毅
太上皇,舅舅,还有自己,三人的理想就是天下一统
原本李鼎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再等些年头,准备完全后再犁庭扫穴,马踏六国
可如今倒好,有人等不及了主动送上门,机会到了眼前自然不能白白错过
“李如虎,李破军,关羽听令!”
“臣等在!”
李鼎从龙椅上起身,看着面前的三位勇猛虎将,吩咐道:“东魏犯境,屯兵欲图谋不轨,朕令你们各领三十万精锐大军,前往关外大营,扫平东魏!”
“去把那司马枭给朕带回京师,让他好好看看,这天下谁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遵旨!”三人弯腰行礼,便转身离开去做准备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鼎随即又看向郭嘉与王行,嘱咐道:“你们将粮草,兵马器械准备好,一定要让前线的将士们吃饱喝足”
“这样他们才有力气替朕,替大渊多杀几个敌人!”
“遵旨!”
第165章 司马枭
东魏屯兵边境,皇帝决定发兵三十万与东魏决战,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渊
边境,关外大营
三十万大军跋山涉水,历经半月,终于赶到了此处
原本这座大营修建就是为了防备东魏,所以这里也驻扎了十万精锐
如今与赶来的大军合并,共有四十万大军
军营内,李如虎作为这次主战的统帅,正看着地图,与将士们商议该如何行军
“东魏这次屯兵也有三十万,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要跟咱们拼了”
“说来也奇怪,东魏的国力不比咱们,那司马枭为何敢如此豪赌,直接压上全部家当,赌上国运了?”
李如虎低声念叨着,在场的将士们也很不理解,想不明白
只能望向在场唯一的军师,毒士贾诩
“呵呵,诸位将军不必多想,原因其实也简单”贾诩轻笑,为众人解释
“司马枭乃武将篡位的乱臣,虽然看着武力成功夺位,但国内的读书人们定然不会信服”
“两者间有矛盾,司马枭能用且唯一的办法就是杀!”
“但他不能杀光所有读书人,久而久之双方的冲突越来越大,他需要一个对手来转移这种矛盾”
“只有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才能转移这种矛盾,因此他才急不可耐的进攻大渊,既能满足他开疆拓土的野心,也能暂时稳定国内的形势”
贾诩一番解释,众人才明白过来,简单点说就是两个人有仇,想要停手的办法,那就是找一个能让两人放下成见,共同对付的敌人
大渊成了这样的敌人
明白其中缘由后,李如虎继续给将军们分析双方的战局
“这次陛下给的三十万大军,大多是帝国精锐”
“骑兵五万,步兵二十五万,在士兵的战力上,咱们要强于东魏”
“打赢这场仗不难,可要是灭了东魏,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军队需要远赴他乡作战,地理环境咱们不熟悉,粮草供给这些都需要提前安排”
“所以我决定,咱们也先屯军边境,与东魏士兵相望,趁着这个时间搜集情报,规划出一条完整的行军线路”
“先保证粮道的通畅,再大举进军!”
李如虎身经百战,又颇有统帅天赋,思路无比清晰,这样的作战安排连贾诩都忍不住点头认同
在他的吩咐下,将士们开始按计划行事
另一边的东魏军营内
最中心的营帐中,一众东魏将领,不下十多人整齐的坐在帐内
帅案的位置,坐着个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眉眼间威严逼人,腰间悬着天子剑
毫无疑问,这位就是东魏皇帝司马枭
他居然御驾亲征,大渊的情报并未搜集到这一点
“陛下,根据斥候探来的情报,这次领兵的是李家兄弟,还有个叫关羽的”
“他们都是大渊小皇帝的心腹重臣!”
司马枭看着面前的地图,听着身旁人的汇报,他低声笑道:“李二凤也真是后继无人,生的儿子都不咋样”
“一个在牢中自戗,然后又选了个废物太子当皇帝,真是晚年昏庸了”
对于李鼎,司马枭极其的看不上眼,早前还是东魏大将军时,他便有所耳闻
七国中最强的大渊,太子是个昏庸无道的蠢蛋
这样的人将来继承大统,大渊也就走到头了
因此,他才迫不及待的出兵,想要吞并大渊
谁知,他的话令身旁的一位将军面色凝重,低声劝道:“陛下,还是谨慎些好”
“李二凤的威名咱们都知道,说他晚年昏庸到选个蠢蛋做皇帝,我是不太信的”
这话出口,司马枭沉默了,确实如此
倘若让李二凤再年轻个二十岁,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出兵侵犯大渊国土
对于他们这一辈人而言,李二凤这个名字宛如天穹,压在所有人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