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忽悠 第513节

  倒不是他们被这句话给唬住了,只是,台下的百姓或许并不清楚,他们却心知肚明,大夏报可不就是张云逸的产业?

  一时间,他们也搞不清楚,张云逸这是要自污,还是有什么别的意图。

  他们心里暗自打鼓,发声的年轻人却并不理会,只看向贾环道:“莫非贾监丞理屈词穷了?”

  “夏虫岂可语冰?”

  贾环嗤笑一声道:“食色性也,你情我愿的事情,叫我说,实在是言过其实了,这些年,他操劳国事,勤于民生,我大夏百姓,才得以仓实禀富,何曾有过欺男霸女的行径?

  况且,番邦所贡美女,多如过江之鲫?干爹可曾收过一个?

  干爹是唯一能够沟通仙民之人,大夏要发展,要进步,离不开干爹的指导,他这是在为大夏,诞下文明的种子,小小记者也敢质疑,实在可笑。”

  “可不可笑,相信百姓自有评说,在下会将贾监丞的话,刊登在大夏报上!”

  “理应如此!”

  一番对答之后,围观的百姓轰然叫好。

  只是,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因为上面的对话叫好,还是抱着有瓜可吃的心态。

  ……

  

  魏王府,大观园。

  林黛玉手持报纸,倚进了被一众莺莺燕燕簇拥着的张云逸怀里,不解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即便两位娘娘有了身孕,悄悄生下来也就是了,夫君怎么还昭告天下?难道就不怕后世史书……”

  报纸上刊登的,自然是国子监前的一番对话。

  纸是包不住火的,两宫太后有了身孕的消息,暗地里已经传开。

  只要往自己头上泼脏水,别人就无法再泼。

  堵不如疏,既然已经流言四起,倒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

  还可以引导,把控流言讨论的方向。

  所以,张云逸特意安排了这么一出。

  只是,原本他还有些后续的计划,没想到,贾环的应对,倒是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更好。

  薛宝钗蹙眉道:“莫非有什么不利的声音,爷这才想要自污?”

  薛宝琴注意的重点与宝钗不同,眨着眼睛道:“那些西洋美人各个不输妾身见过的真真国女孩,爷真的一点都不动心?”

  她这么一说,众女顿时齐刷刷的看向了张云逸。

  唯有探春,与有荣焉道:“环弟说的不错,我大夏百姓,如今仓实禀富,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即便有人置喙,也小节有亏,只要大节不输,也会淹没于汹涌的民意之中。”

  张云逸摇头笑道:“别听怎么说,要看怎么做,你们难道还不了解我?”

  见众女十分不给面子,不约而同的摇头,张云逸连忙岔开话题,转向探春道:“你的这个想法不错,待会儿,就去写一篇社论,题目就叫:摒弃固有思维,拥抱人民史观。”

  ……

第789章 贾政之死

  张云逸敢于将太后有孕的事情摆上台面,自然有这么做的底气。

  在他的指导下,钢铁的生产,猛火油的提炼,内燃机和发电机的研发,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科技、军工、基础建设等方面,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战争打的是什么?

  打的是后勤,是生产力。

  冷兵器时代,一把好的武器,甚至可以一直传下去,而现代战争即便武器不需要更新迭代,可没了弹药,却连没了牙的老虎都不如。

  他甚至都不需要,再刻意的拉拢军中将官,只需要在作战和训练所需的武器弹药上,动一动手指头,就可以轻易决定一支部队的战斗力。

  随着对外战争,也暂时性的告一段落,大夏的铁甲舰队和陆军,双管齐下,全面占领了半岛和倭国。

  国内、国外两开花,张云逸的声势也到达的前所未有的境地。

  而掌握着天工院和仙学的张云逸,也逐渐成为了大夏朝的无冕之王。

  军心、民心可用,朝廷上即便有几道不和谐的声音,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在张云逸对于报纸上的报道不以为然的时候,荣庆堂内的贾母,也看着同样的报纸。

  自打张云逸大婚,听到了报纸这个名称,她便期期不落。

  只是,看到隐隐绰绰,暗指两宫太后,怀了张云逸的‘龙种’,想到自家又多了太后这样的劲敌,一面暗自咋舌,一面千头万绪。

  ……

  而与此同时。

  紫霄观内的贾政,看见报纸上的报道,却是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他原想着,躲在紫霄观做缩头乌龟,韬光养晦,避免被人耻笑,也寄希望能够看到张云逸登高跌重的时候。

  可万万没想到,没等到张云逸登高跌重,却见他一路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甚至,连秽乱宫闱都敢在报纸上大书特书。

  当然,虽然心怀忠义,但皇家的事情,他最多也就是站在忠臣的角度上加以斥责。

  可贾环认‘贼’作父,甚至,还引以为荣,贾政只觉得老脸发烫,不由得喷出一口老血。

  他却顾不得身上喷溅的血渍,疯了似的仰天长啸。

  半晌,方抓起手中的笔,伏在案前,默写了前朝的一首败家子孙诗。

  兴废从来固有之,尔家忒煞欠扶持。

  诸坟掘见黄泉骨,两观翻成白地皮。

  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

  强奴猾干欺凌主,说与人家子弟知。

  是的,贾环本就是庶子,在贾政心中与家奴并无多少差别,加上他认‘贼’作父,贾政更气不打一处来。

  待到最后一个字写完,贾政也好似用完了最后一丝力气,脖子一歪,栽倒在了书案上。

  屋外伺候的小道士,听到动静,连忙前来探查,敲了半天门都没有回应,急忙闯进屋内。

  这才发现贾政已然奄奄一息。

  连忙一面去请大夫,一面让人前去魏王府禀报。

  ……

  得到消息的张云逸,立即赶到了荣庆堂。

  “老太太莫慌,听说只是突发急症,已经请了大夫。”

  他倒不是为了安慰贾母,只是,伺候的小道士也莫名其妙,说的更是不清不楚。

  张云逸也只知道贾政突然吐血,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也只能归咎于突发急症了。

  说实话,他都忘了还有贾政这么一号人。

  只是,贾政避世的紫霄观,毕竟是他安排的,为免真的出了什么问题,瓜田李下,所以拖上了贾母。

  贾母惊闻噩耗,只觉得双腿一软,在鸳鸯的搀扶下,颤颤巍巍上了车。

  待来到紫霄观,贾政隐居的小院。

  观主早已带着大夫,等候多时,一脸忐忑的冲着张云逸摇了摇头道:“有大夫可以作证,贾施主气结而亡,实在并非小老道照顾不周啊!”

  贾母只觉得两眼一黑,幸而鸳鸯见机,及时扶住了她。

  “怎么会气结而亡?快带老太太进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张云逸一头雾水,冲着鸳鸯使了个眼色,转而向紫霄观的观主询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现如今,与荣国府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他也不愿意让贾母怀疑,是他下了黑手。

  所以,借着询问的功夫,让贾母自己去‘案发现场’。

  “小老道也不清楚,贾施主这个院子,平日只有几个小道士服侍……今儿突然发笑,他们进去探查,便发现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贾母听着老道士的称述,在鸳鸯的搀扶下,缓缓步走进了屋内。

  

  便看见了贾政一动不动的趴在书案上。

  “你……你先出去……”

  她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一把推开了鸳鸯,快步走到桌前。

  却没有去看早已没气的贾政,而是死死盯着书案上的报纸。

  只一眼,贾母便认出了,桌子上的报纸,正是自己此前看过的内容。

  知子莫如母,结合刚才老道士的讲述,贾母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是因何气结而亡?

  得出儿子是被报纸上的内容气得身亡,贾母脸色复杂的看向儿子的尸体。

  蓦地,看见被压在身下的那首诗。

  她顾不得伤感儿子的死,赶忙瞥了眼门口,使出浑身的力气,把贾政稍稍推开,抓起那张贾政的绝笔,就塞进了嘴里。

  随后,似乎又觉得不放心,一把抓住桌上的报纸,揣进了怀里。

  待做好这一切,她方抽出空来,看向贾政的尸体,颇有些怒其不争的哭道:“儿啊!~你这个福薄的,如今家里在云逸的照顾下,总算有了起色,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儿子的死,她固然伤心,可一想到,他连死,都不省心,甚至,还要给张云逸和家里添堵,贾母就气不打一处来。

  毕竟,托妻献子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做的,到头来后悔也就罢了,却还要语出不忿,拖累家里好不容易争得的情分。

  死者已矣,贾宝玉这个宝贝孙子,却不能受到贾政的拖累……

  况且,两宫太后都怀了张云逸的种,皇家对此都讳莫如深。

  此前,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她便对贾环的做法,引以为豪,这会子,两相对比,愈发觉得这个小儿子一无是处。

  加上担心引起张云逸的怀疑,甚至不敢流露出太过悲痛的情绪。

  最后又看了眼贾政的尸体,抹了把眼角,转身便出了门。

  反而安慰起了张云逸:“我看了,他走的还算安详,云逸也莫要自责了,人死如灯灭,他既然选择出家这条路,还是一切从简的好,如今,元春她们都有了身孕,万一累坏了身子,他真的万死难赎了……”

  “这……”张云逸本就对贾政颇为厌恶,倒是从善如流,“既然老太太这么说了,就依老太太所言。”

  说到这,他转而又补充道:“只是,没病没灾的,死的太过突然,还是找个仵作验验尸,免得不明不白,让人说闲话。”

  “!就按云逸说的办吧!”

  虽说不愿意儿子没个全尸,可到底搞不清楚张云逸的态度。

  ……

第790章 铺垫

  虽然贾母定下了一切从简的基调,却事与愿违。

首节上一节513/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