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69节

  “皇爷爷,这次整饬宣大、蓟辽以及京营戎政,很多人风言风语,甚至断言用不多久会有第二次庚戌之变。”

  嘉靖帝冷笑一声,一脸的不屑,“这些文官,都是一群死鸭子,全硬在那张嘴上,把他们的毛都扒光了,还是那个德性!”

  朱翊钧等嘉靖帝发泄完情绪,继续说道:“皇爷爷,最关键的是九边武将世家,以及勋贵们都在观望。”

  “观望?钧儿是想通过这一次战事,收拢他们的心。”

  “武将勋贵,最渴望的还是打胜仗。只有打了胜仗,才能晋官加爵,封妻荫子。他们最愿意跟随的是能够打胜仗的统帅。”

  嘉靖帝谑笑地问道:“所以你想证明一下?是不是等长大一点,想学学朕的堂兄,你的堂伯爷爷,打个平虏大将军的旗号,偷出宣府,亲手斩首一级?”

  朱翊钧笑了,“皇爷爷说笑了,我以后是中兴天子,又不是马上创业天子。要是轮到我上阵杀敌,那大明不知崩坏到什么地步。”

  嘉靖帝欣慰地点点头。

  朱翊钧继续说道:“其实我更多的应该学习战略布局。在这一点,孙儿觉得应该多向太祖皇帝学习。”

  嘉靖帝有些疑惑:“向太祖皇帝学习?”

  “是的。太祖皇帝龙兴应天府时,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有人建议先打张士诚,有人建议先打陈友谅。议论不一。

  太祖说东打张士诚,西边的陈友谅肯定会袭击应天府。西打陈友谅,东边的张士诚肯定会按兵不动,坐等渔翁之利。

  然后陈友谅两次倾巢而来,太祖皇帝都力排众议,尽起主力,全力西攻。

  最后历史证明,太祖皇帝与陈友谅酣战时,张士诚坐视不理。等到陈友谅大败后,张士诚孤立无援,应声而落。”

  嘉靖帝目光炯炯地看着侃侃而谈的朱翊钧,像极了一位爷爷,看着自己成绩优异,正在班上发表感言的大孙子。

  “北伐暴元,太祖皇帝制定的战略是‘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历史又一次证明,太祖皇帝的战略正确无比。前元至正二十七年十月,中山王徐公、开平王常公为正副将,出师山东。仅仅六个月就克复山东和河南。

  洪武元年五月,太祖亲临汴梁,指挥北伐。八月攻取大都,北元末帝北窜漠北。而后大军挥师西进,于洪武二年正月,克复山西。八月,克复陕甘。

  由南伐北,如此神速,前无古者,后无来者。孙儿看来,除了大明顺应天运,将士用命之外,更重要的是太祖皇帝的战略部署高瞻远瞩。”

  嘉靖帝看着满脸崇拜的朱翊钧,努力地想了想太祖皇帝的武略功绩,可是没有太多感觉。

  他对这些武备之事,毫无兴趣,也没怎么去读太祖皇帝北伐之事。

  他只对太祖建立的诸多祖制,有些兴趣。

  “钧儿,想学太祖皇帝那般运筹帷幄?”

  “是的。这一次机缘巧合,孙儿想试一试?”

  嘉靖帝沉默了一会问道:“钧儿有多少把握?”

  朱翊钧也沉默了一会,“如果失败,戚继光和他编练的八千新军营会全部折在关外。孙儿心痛,但是也知道,想要成功,必须付出代价。

  孙儿要评估的是,这个代价是不是孙儿能承受得起的。”

  “八千新军营折在关外,可大可小。”嘉靖帝双手笼在袖子,以一位朝堂权斗老手的思维分析着。

  “可以说谭纶、戚继光擅自出击,遇到北虏埋伏,一战失败,谭纶吃个大挂落,然后到此为止。

  也可以说戚继光贪功冒进,误中北虏埋伏,过责让戚继光一个人扛起来,谭纶吃个小挂落,到此为止。

  只要北虏不破边,不出现庚戌之变和癸亥之变的惨败,这事怎么都圆得过去。

  按照朝廷文臣们的想法,蓟辽总督谭纶再如何,也是进士出身,战败的责任先得武将扛完了,才轮到他。”

  朱翊钧点点头,“孙儿知道我朝文官们的陋习。胜仗了,是他们运筹帷幄,指挥得当。打败仗了,就是武将们不遵军令,延误战机,或贪功冒进

  只有出现了实在甩不掉的大锅,他们才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把这口锅背起来。

  只是皇爷爷,这件事是由孙儿策划的,命令也是孙儿下达的,主要责任在我。”

  嘉靖帝翕然一笑,“责任在你?!”

  他看着远处的波澜起伏的湖面。

  “责任在你,可是你担得起这份责任吗?你干了那么多事,统筹处从东南世家手里抢银子。督办处分兵权。还有倒查庚戌之变,砍了多少颗脑袋。多少人躲在暗处,对你咬牙切齿。

  现在你把把柄主动递给他们,你觉得他们会放过你吗?“

  朱翊钧坚毅地看着远处,答道:“不放过又如何?难不成他们还能咬我?当初皇爷爷从承天府到京城,他们也没打算放过你,还不是让皇爷爷闯出一条路来?

  皇爷爷,身为君上,主要职责就是在两难困境中做决策。做出决策,叫下面人去执行,却没有担当。

  成功了功劳全揽,失败了却把责任推给臣下。一回两回,手底下没有人对你推心置腹,也没有人诚心诚意去做事。”

  嘉靖帝陷入沉思。

  朱翊钧也在心里感叹着,历史上的明朝就有个例子,崇祯帝。

  他勤奋吗?

  特别勤奋,除了明太祖估计就得轮到他了。

  虽然他面临的局面是地狱级的,可是他本身的个性缺陷,让大明坠入地狱的速度加快。

  崇祯帝心里有什么想法,怕承担责任,死活不肯主动说出来,非要臣子们说出来,然后一旦朝野非议,马上把说这话的臣子丢出去背锅。

  搞得几次,臣子们都学油滑了,一默抵千金。

  崇祯帝想与后金议和,好抽调蓟辽精兵去打李自成和张献忠,非要臣子提议,大臣们死活不上套,坐视良机错失。

  想南迁南京,也逼着让大臣们主动提出来,大臣们还是不上套。

  等到形势危急,大臣们建议南迁,他被那些在北直隶有大量利益的大臣勋贵们一忽悠,又改主意了,坚决留下,连皇子都不往南边放一个备份。

  做君上的一点担当都没有,就不要怪下面各个滑不留手。

  这边的嘉靖帝心里有了定计。

  他深知如果这一仗打赢,九边和京营上下军心,尽归自己的孙儿。自己春秋之后,不管谁敢掀起天翻地覆的大乱,孙儿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打输了?

  嘉靖帝转过头看着朱翊钧。

  看着孙儿那张还有稚气,却满是坚毅和奋发的脸,不由想起自己年少时。

  十四岁时,自己孤身一人来到这陌生的北京城。

  那时的自己,是不是也如钧儿这般坚毅奋发?

  嘉靖看着远处西沉的太阳,心里不知怎地涌起一股激情,仿佛四十四年前,自己站在北朝阳门外,眺望雄伟的北京城那一刻。

  “钧儿,不用担心,放心去做。有什么事朕来扛。朕有了庚戌之变,还有他们所说的癸亥之变,不缺这么一出关外败仗。”

  朱翊钧猛地转头过来,仰望着嘉靖帝的侧脸。

  他瘦长的脸发着铅灰色的光,浑浊的眼睛里从所未有的坚毅。

  朱翊钧不由自主地伸过左手,紧紧地抓住嘉靖帝如枯瘦鸡爪一般的手。

  两人站在夕阳中,如同两座雕像。

第94章 自我开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国门

  西安门参事房里。

  今日这里里三层,外三层,御马监净军,锦衣卫,四卫营,围得水泄不通。

  徐渭和南宫冶战战兢兢地坐在一旁,时不时偷瞥一眼。

  原来天颜是这样的,跟个枯瘦老头没什么区别。

  嘉靖帝一身天青色道袍,头戴紫金道冠,坐在一张太师椅,双手笼在袖子里,抿着嘴巴看着朱翊钧,在一张地图前侃侃而谈。

  “只要北虏辛爱信了,派兵出来,我们就赢了五分”朱翊钧指着舆图上某一点,狠狠地拍了一下,激动地说道。

  嘉靖帝缓缓开口问道:“辛爱是土默特部右翼黄台吉,统领喀喇沁部,草原上的一只狼王,狡诈多端,他会信吗?”

  “皇爷爷,他先设下计策,引我们上当,我们只是将计就计。据我们了解,辛爱黄台吉是个很自负的人。”朱翊钧答道。

  嘉靖帝点点头:“嗯,辛爱自负,那就会认为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中。朕不懂兵法,但懂人心。自负的人,反而最容易被蒙蔽。钧儿,你继续。”

  “是,皇爷爷。此计的关键在于戚总兵的六千新军营,能不能在喀喇沁部数万骑兵的围攻下,坚持三天以上。”

  嘉靖帝又问道:“喀喇沁部,有多少兵马?”

  “皇爷爷,根据边情侦查科侦查的讯息,参事房估算出他们最多能动员四万骑兵,一般情况下,只能动员两万五千到三万骑兵。”

  “估算,这玩意还能估算?”

  朱翊钧看了看徐渭。

  该你了,出来在我皇爷爷面前露个脸。

  徐渭声音有些颤抖地答道:“回皇上的话,臣等先让边情侦查科通过各种手段,探知喀喇沁部,每年需要多少盐巴,多少布匹,多少粮食。大概有多少牧场,每年卖出多少牛羊.

  参事房再根据这些讯息来估算,喀喇沁部大约有多少人口,多少青壮,再根据他们出兵的习惯和能力,推算出他们能出动多少兵马。”

  嘉靖帝看着朱翊钧,直接问道:“又是你想出来的法子?”

  “是的皇爷爷,孙儿把它叫做抽样调查,汇总统计。”

  “总是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嘉靖帝转到正题,“六千步卒被三万骑兵围攻,就算是占据地利,也是千难万难。

  戚继光这次要是立稳了,打赢了,朕会褒奖他练出来的兵,确实为天下第一精锐。”

  朱翊钧笑着问道:“皇爷爷,你还说不懂兵法。”

  嘉靖帝冷笑一声,“朕不懂兵法,但是知道现在大明官兵是什么样子。

  六千步卒,孤立无援,在三万北虏精锐骑兵围攻下,一触击溃,那是此前的东南卫所兵。

  坚持半天,那是蓟州兵。坚持一天,那是宣大和宁夏兵。坚持两天,只能是辽东兵。

  坚持三天让朕拭目以待吧。”

  自己的皇爷爷,其实对大明现状是非常清楚的,只是从二十多年前开始摆烂。

  是什么原因,让他从有为青年,迅速“堕落”成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糟老头”的?

  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变成这样。

  朱翊钧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继续精神抖擞地说起自己的整个计划。

  讲完,他期待地看着嘉靖帝。

  “皇爷爷,孙儿的整个计划就是如此,还请皇爷爷指正。”

  嘉靖帝还是那个姿势,双手笼在袖子里,抿着嘴巴,往椅背上靠了靠,“这份计划,钧儿苦心策划,又得谭纶、戚继光、徐渭等大才赞画,想必是万无一失,定能马到成功。”

  看着朱翊钧期盼的眼神,嘉靖帝顿了顿,“朕不擅军谋韬略,叫朕指正,有些为难。钧儿,这样吧,朕下诏给蓝神仙,叫他打蘸祈福,再起上一卦,问个凶吉,可好?”

  朱翊钧喉结抖了抖。

  遇上这样执迷于封建迷信的爷爷,我能怎么样!

  朱翊钧拱手道:“能请蓝神仙打蘸祈福,起卦问凶吉,那是再好不过。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还请皇爷爷遣人去传旨时,不要说出是军略,只是是孙儿心中有大愿。”

  嘉靖帝淡淡一笑:“朕知道,蓝神仙那个朝天观.朕让黄锦去传话,他嘴巴最紧,钧儿大可放心。

  好了,朕要回万寿宫玄修敬天,钧儿在这里继续筹划吧。”

  “是。孙儿/臣恭送皇爷爷/陛下。”

首节上一节69/322下一节尾节目录